:命名技巧).jpg)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小事:好名字是怎么诞生的?
在上篇文章《App命名的这件小事(一):命名方法》中,我们通过类比人们以“姓+名”命名的方式,将App的命名规则总结为“品牌+品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App命名的特殊性,总结出四种App命名方式,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方式的优缺点。
虽然,从整体对比来看,“画蛇添足”类型的App有更好的命名方式。但具体到个别案例,如果能巧妙运用“顾名思义”的命名方式,扬长避短,或许可以在品牌属性和品类属性两个维度上“鱼和熊掌兼得”。当然,做到这一点必须需要一些技巧。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App命名技巧。
1. 运用叠词
有一部以西游记为主题的电视剧。有白和孙武空(编剧脑洞够大,不记得题目也没关系)。白唤孙武空 "空"。
为什么这么叫?
相信你生活中亲近的人也是如此。
这就是重叠的魔力。重叠不仅简单,还能产生一种亲昵柔和的感觉。“孙武空”本来是三个字,直接简化成一个字“空”。孙武空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以仇恨对抗战神的佛。当它换成“空空”这个名字时,就变成了一个温柔细腻的恋人形象,有很大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1.1 完全重复
好了,我们回到App命名。我们看到很多app已经应用了这个技能。比如:陌陌,名字简单好听,也契合了其产品的功能——陌生人社交,实至名归。使用了类似的手法,如切脉、探穴、调度、调转。
想想吧。你的App主要有哪些功能点?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它们吗?如果是,为什么不简单的把单词重复一遍,读一遍,就通顺了?如果听起来不错,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好名字!
当然,除了重复单词外,还可以重复单词,这也是一种重叠的手法。比如,这个名字看似让名字变得“复杂”,变成了四个字,但这种简单的重复却增加了名字的趣味性,让名字变得更加活泼动感。但是,这是个例。与其产品的二次元、年轻化特点有关,对于大众化、严肃化的app并不适用。如果恰好你的app也有类似的特点,不妨一试。
12
1.2 部分重复
除了完全重复,还可以部分重复,这也属于重叠技巧的应用。一般3个字,包括ABB和AAB。我们很多人在起名字的时候也会用双字叠字,比如刘诗诗,这样名字就更加流畅亲切。
在App命名上,很多人也在用这种方式,比如拼多多、美图秀秀、货拉拉、宝宝树等。你想想,你给自己的App起名字的时候能不能像他们一样?
2. 套用结构
你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标题“App命名这件小事”了吗?看过这部泰国电影的朋友,很容易会想到《初恋的小事》。
自从这部泰国电影走红后,“XX的这个小东西”就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表达结构,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解的技巧。应用固定结构。所谓固定结构,是指那些约定俗成或者大家都熟知的短语或词组。如果在命名中巧妙地运用这种结构,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1 后缀结构
Pinduoduo,其实用的是类似“X Duoduo”的短语结构,意思是有很多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拼多多的首创。你听说过“喜多多”这个品牌吗?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7年,但只是食品行业的名字。拼多多或许是将这种结构运用到app命名中最成功的一个。早在品多多成立之前,黄征(品多多创始人)还经营着另一个购物项目,叫“淘好货”,品多多后来居上,将其并入品多多。
好货不做的原因应该有很多,但单从名字来看,就是有点缺品多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app,比如铃声、儿歌、奖品等,都采用了这种结构。
支付宝,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名字,用的是“XX宝”的结构。与支付宝的“支付保障”谐音,给人以保障支付的意思。这是其中之一。更深一层来说,XX宝是古钱币的知名称谓,比如乾隆鲍彤,自然就把XX宝和金融结合在一起了。此后,许多金融产品都以这种结构命名:余额宝、余额宝鲍莉、现金宝等。(应用宝也是跨界的)。
“宝”是阿里用的。鲍彤没有通行证吗?腾讯不失时机的抓住了“XX通”这个词,比如:零钱通、财付通,但是和“XX宝”比起来,“XX通”就有点骚了。对了,支付宝最近发明了“X呗”结构。
妈帮,这自然是“XX帮”的一句话。Gang是某些人的群体,也就是说产品是某些人的聚集地。武侠小说中的丐帮早已耳熟能详,不言而喻。另外,还有互相帮助,互相帮助的意思。同样的结构适用于作业帮、家长帮、卡车帮、考研帮等。此外,它还可以扩展。类似“XX街”这样的词都是和购物有关的,比如楚楚街、蘑菇街、柚子街。
“XX之家”也表示某种东西的聚集,比如汽车之家、动漫之家等。“XX吧”既可以看做动词,有呼唤祈使句的意思,也可以看做名词,有某类消费场所的意思,如唱歌、付钱、广播、游玩、约会等。
我就不继续列举了。简而言之,类似的短语结构还有很多。
2.2 前缀结构
除了上述的“后缀结构”,还有一种前缀固定结构。中国互联网巨头App微信,微X自然成了固定结构,比如微店、微锁屏、微视等。再比如“爱XX”,也是固定结构。这个很直白,就是喜欢的意思,比如:爱奇艺,爱读书,爱钱等等。
还有中国人熟悉的带前缀结构的名字:“小X”。王姓是小王。用小开头命名也能达到可爱亲切的效果,比如小米、小红书、小蓝单车等。
2.3 小结
但需要强调的是,套用上述结构并不等同于拥有一个好名字。单纯模仿别人填空名字是不可行的。要巧妙地结合商业和一些创意,这也是正式取名字的艺术性。
用结构来命名相对容易。利用别人容易,反过来也容易被别人利用。大家应该很容易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作为跟随者,套用一个成功app的结构,是一种可选的命名策略,快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作为创新者,我们应该发明新的结构套路,然后在大获成功后让跟随者模仿,因为每一次模仿都会是对发起者的致敬。每次看到多多这个名字,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品多多。
3. 利用数字或英文
中国的应用程序通常用中文命名,但除了中文,还有两个字符可以用来命名:数字和英语。相比以纯汉字命名的app,以数字或英文命名会更特别。如果使用得当,会释放出惊人的力量。
3.1 利用数字
先说数字的用途。国内互联网领域使用数字命名,可能最先推丁磊。
1996年,中国电信的IP骨干网更名为ChinaNet,因接入号码为163而被称为163网。上网的人天天拨163,太熟悉了。其实在那个时候,163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
在开发中文免费邮箱的过程中,丁磊一边考虑技术问题,一边思考域名。因为丁磊决定,要想成功,免费邮箱必须要有一个朗朗上口、让人记忆深刻的域名。根据国外互联网的实践,最常用、最容易记忆的域名是3个英文字母的域名,比如www.xyz.com。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往往不清楚。国内域名太长,尤其是英文字母在电话里解释不清楚。
但是当时申请一个好的域名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公司的域名都快被注册了。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想域名,甚至每分钟都在想。”有一天,直到凌晨2点,他也睡不着。突然,一个想法闪过他的脑海,如果一个域名用一个数字来表示,会不会很好记。
于是,丁磊马上起床,在网上搜索163.net和163.com,发现自己还没有注册,于是毫不犹豫地注册了。后来在丁磊注册的数字域名不包括263、188等。应该说丁磊当初的想法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周的搜索网站,3721,是取自谚语“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也是一个好主意。中国能背出“九九乘法表”的人,大概都能记住这个名字。后来周执掌奇虎公司后,推出了360安全卫士,沿袭了他的成功策略,再次以数字命名。
360是一个圆的度数,让这个数字在一堆数字中显得特别。类似网易的163,更为人们所熟悉,也因此容易记忆。另外,因为是完整的圆度,360也包含了全方位的含义,再加上安全,就给人一种全面保护的感觉,绝对是好名字中的好名字。
此外,还有58同城。据创始人姚劲波自己说,这是“我发了财”的断章取义。这个财运不是发财,而是释放。后来,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姚劲波“58是否有多种含义”。他说之前没想过,但这层意思更符合58同城这个“神奇网站”上各种信息的特点。
除了纯数字,还可以用汉字和数字的组合,也能产生“奇效”,比如“800折”。
3.2 利用英文
让我们谈论使用英语。不得不说一下QQ。
QQ最初的产品原型是模仿一个叫ICQ的国际聊天软件。ICQ的意思是我找你。因为是山寨版,QQ改名为OICQ,意思是打开我找你(打开ICQ)。不过后来原ICQ起诉QQ侵权。不得已,马把改名为OICQ QQ。至今仍在使用。
QQ是不是中国最早用英文命名的互联网产品,没有人研究过,但肯定是最成功的。QQ不仅使用英文字母命名,还使用了上述叠字技巧,更加简洁亲切。只能说所有的便宜都被它占了。很难得的好名字。
和前身OICQ相比,QQ这个名字强了很多倍。ICQ在英语环境中确实是个好名字,它的谐音我求你。然而,在大多数不懂英语的中国人眼里,它只是三个字母的简单组合,而且很难记住!马克实际上画蛇添足得到了一个OICQ。你考虑过中国网民的感受吗?输了ICQ的官司,否则不会有QQ这个名字,历史无法假设,也许也不会有今天的QQ帝国。
除了QQ,还有YY、KK等。,但是26个字母那么多,真的不够用!
除了字母重叠,其余都是字母组合或者单词。比如ofo这个品牌,简单,清晰,好记,有特色,它的logo就是天才的创意。但ofo本来就是校园产品,高校用户自然是文化程度高的群体。英语不再是话题。
但是ofo是走出校园的,面对的是普通大众,甚至很多农民工都在用。ofo这个名字比较别扭。好在它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小黄车。没有这个共同的名字,可能会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带来更多的阻碍。
在QQ和ofo的例子中,你似乎感受到了我传达的一种担忧,那就是高大上的英文名会对中国广大网民水土不服。是啊!我觉得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之外看这个例子。
OPPO和vivo,这两个“原生”手机品牌还是纯英文命名,没有中文翻译。智能机刚刚兴起的时候,国产机四大天王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现在除了华为之外,都已经是落花流水,而OPPO、vivo这两个披着“洋外衣”的国产品牌,却是一片欣欣向荣。我觉得和他们的名字有关。
虽然这两款手机的大部分用户都不能正确的念出这两个品牌的名字,也许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这两款手机是国产的,但是他们还是选择购买。发音不准也没关系。大家记住,你们会发现,OPPO其实就是OP的对称,而对于中国人来说,V是最特殊的英文字母(不是汉语拼音)。
纯英文名字的误导,让人不知道或者忘记是国产机。没错!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为了和国产低端机划清界限。大家想到自己用国产机的价格买到了洋货,都很开心。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两个品牌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主人——段永平。他也是另一个知名品牌BBK的创始人。不得不说,这个人是个命名高手!
英文命名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开出一条康庄大道。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会误伤自己。至于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除了纯数字,还可以用汉字和数字的组合。同理,英语可以和汉字结合使用,比如Boss直聘,也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4. 巧妙联系产品
名字和功能的关系是建立起来的,在上一篇文章的命名方法中已经说明了。初级的做法自然是以品类名取产品名,高级的则是“顾名思义”的命名法。
4.1 翻译名
给“国产”app取名“顾名思义”不难,但给很多国外“舶来品”命名就难了。英文名的翻译如何做到发音与原品牌相似,达到如其名的效果?
品牌名翻译最好的是可口可乐,其他品牌像优衣库也翻译的很好。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正面例子是优步,其实发音是“吴波”,在中国注册的公司名称是“上海吴波”,还好产品没有用这个傻名字。中国大多数人读优步时,常常把它读作“有伯”,翻译成“优步”。反而和旅行领域建立了联系,名字发音流畅,给个大大的赞。对错不重要,管用就行!
反面例子是Airbnb,其实翻译过来就是“Airbnb”,这个满嘴杜撰的词真的是差评!如果是我,就翻译成“爱我的邻居”。住隔壁是否更贴合产品功能?可惜,爱我家邻居这样的好名字早就用上了。忠实于原声可能更重要。如果不能正确音译,可以放弃发音限制。共享出行被称为优步,共享租金被称为优租或优住。比Airbnb好。我不看好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发展。
4.2 场景化
再者,如果能把App的名字做成场景,会有自己的传播效果,会让用户不自觉的想到你的品牌。最好的例子就是“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请人一起吃饭时,我们总是会问“饿了吗?”恰好这就是外卖app的使用场景,自然而然的和产品建立联系,利用名字。
类似的app还有“车来了”、“买单”等等。但这种命名方式必然会使名称过于口语化,导致品牌属性较弱。所以不建议使用这种取巧的命名方式,而是在产品的广告语上使用场景手法。说完了产品名称系列,我们有机会深入聊一聊APP的广告语。
4.3 深刻寓意
除了与产品功能建立直接联系,如果产品名称能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更好了。比如上面说的360,没有这层意想不到的360度全方位保护也没关系。360这个名字足以让用户记住。这类名字的高明之处在于,深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深,浅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浅。百度在这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百度”一词源于中国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诗《玉案》:“众里有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着追求。另外,因为“搜索”和“百度”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也让人想到了搜索。李彦宏对此也作了解释:
从小喜欢唐诗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认同。当时的想法是网站名字要有中文意思,让中国人看得懂。还应该有简单的拼音,可以表达搜索的意思,但不能直接叫什么搜索,要有文化背景。想了想,突然冒出了辛弃疾这个词,马上就决定了,因为“百度”这个词涵盖了我们想表达的一切。
当然这是锦上添花,不能为了道德意义而抛弃。就像上面提到的“相爱”,官方也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让爱,相爱,问候。可惜最基本的字都很难读。不就是这些意思的无根木吗?
5. 总结
本文是App命名这个小东西系列的第二篇文章。那么,在第一篇介绍了App的命名方法之后,本文又介绍了几种命名App的技巧,可以总结如下:
本文虽然列举了很多命名技巧,并详细讲解,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技巧也永远无法列举。命名技巧属于艺术,相比之下,掌握命名技巧可以事半功倍。这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话题。
下期预告:App命名这个小东西(三):命名方式。




















 寓意好的塑料公司名字.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