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日本客户的商务礼仪

客户 0 78

接待日本客户的商务礼仪,第1张

接待日本客户的商务礼仪
导读:  接待日本客户的礼仪  1敲定客户访问时间,航班,访问人员名单,职位,手机号码等信息,以便安排相应接待 2同客户商讨参观访问行程表,同工厂(公司接待部门)沟通,一切敲定之后,发送邮件货传真让客户确认,同时让工厂做好接待准备 3安排酒店

  接待日本客户的礼仪

 1敲定客户访问时间,航班,访问人员名单,职位,手机号码等信息,以便安排相应接待

 2同客户商讨参观访问行程表,同工厂(公司接待部门)沟通,一切敲定之后,发送邮件货传真让客户确认,同时让工厂做好接待准备

 3安排酒店:和客户敲定酒店星级,房间(一人一间,还是share room,楼层,吸烟区和非吸烟区等等细节,酒店挑选上要注意,很多酒店号称5星,结果连3星的水平都没有,客户住一个晚上就受不了吵着要换房一般比较 保险 是选择外资管理的酒店,也可以参考携程等网站的评价决定)然后就近安排(距离工厂近的地方或者距离机场近的酒店),安排妥当以后,告知客户具体饭店地址电话

 4打印访问行程表,准备工厂资料和产品资料,客户所要求的资料等文件,装订

 5根据客户的国籍,宗教信仰准备饮食和话题

 6安排接机车辆

巧施妙招与日本客户谈判

 一、非事务性接触阶段

 商务谈判中,我们习惯于5~10分钟寒暄后便进入谈判主题,而这对日本人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在与日本人谈判中,高层官员的作用只是礼仪上的,通常在谈判后参加签署合同。有时,他们也参加早期的非事务性活动,地点选择在饭馆、 高尔夫球 场等非正式场所。一位日本高级主管人员说,98%的话题与体育、政治和家庭有关,只有2%和商业有关。许多日本公司有他们高层主官的情况简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信息。和日本高层主管谈话时,说什么并不比怎么说重要。日本高层主管往往会对对方公司的正直、可信、履约能力做个整体判断。另外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1)名片可以交换也可不交换。当两方总裁相见时,名片并不需要,但要准备好日文名片以备交换。

 (2)带点小礼物是必要的,像印有本公司标志的铅笔、领带及其他装饰品,但像象征恶化的裁纸刀、剪彩刀是不合适的。礼物互换只表示心意,太贵重礼物不合适。

 (3)在欢迎仪式后表达双方将来真诚合作的愿望是必要的,要注意表达必须间接和暗示。如:我们很高兴,将来能对贵公司有所支持;我们以自己产品的高质量而自豪,希望你们能分享;贵公司和我公司很明显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目标。

 (4)下面这些做法是不合适的,如:如果我们能在价格方面达成协议,那其余问题是次要的;有关我俩公司的分配计划会对我们都有利。最后,当高层接触在我方举行时,应感谢对方的到来,并接送到宾馆,最初的会谈最好在客厅气氛中举行,而不应在办公室。要注意的是高层领导并不是讨价还价的对象,这不是他们的职能。

 在日本,一般行政人员的非事务性接触典型途径如下:日本谈判将在某个下午较晚时邀请谈判对手和介绍人到日本公司见面,在那儿参观并进行些事务性闲聊,下午6:00左右,日本将建议吃晚饭,通常由他们选择餐厅和付帐单,你将没有付款的机会,因为你看不到帐单,此时,商业话题仍不合适。晚饭后,日方将建议到酒吧聊一聊,这样一直到晚上11:00左右,以安排将来会见的日程。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只有一些模糊的双方合作意向,值得提醒的是:交换名片是必要的,离开办公室时赠送点小礼物。

 二、事务性信息交流

 (1)表达信息

 日本人列出问题的方式类似于中国旧叙事诗的三段式:情景介绍――详细描写――道出主旨,只有经过很长时间说明,才说出自己的目的。其次是提出问题的次数,日本人会不断地重复问问题,甚至许多人会问同一个问题,通常让我们发怒,“难道他们不相信我的话。”其实这与日本人集体决定有关,我们要有耐心并准备足够信息,但也要适时地控制他们的提问。(1)“我昨天已和某某先生谈了这个问题,不过我于重复”或者“这是我以前讲过的同一个问题,但我再重述一下”;(2)写下被问的问题,以便与日本人分享;(3)一般地,重复的问题,第二次回答时花10分钟,第三次只花1分钟,当第四次被问时,合适的反应是沉默或转移话题。

 (2)获得信息

 幸运的是你的日本对手重复问你的问题时,会暴露给你更多的信息,当你从会谈纪要上看到,如果日本人6次询问送货日程,只有两次询问 服务合同 ,那他们看重的是送货时间。从日本人处获得的信息,需要经

 过认真推敲,如果你问日本人有关你的报价时,他们会说:“噢,它看起来很好。”很可能他们内心认为这很糟,让我们解释一下这三条不可测的行为:集体决定,任何人无权代表集体讲话;想保持和谐关系;我们不能明白那些微妙的非言请的否定线索,如面部表情、眼神等。

 要真正了解需要建立非正式的交流 渠道 ,而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渠道须由较低级行政人员去完成,这也是谈判团里要有低级行政人员的原因之一。这里有一个例子说明非正式交流的重要。一家美国大公司寻求和一家日本小公司合作,谈判在主管人员之间没有取得结果,虽然日方主管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兴趣,但似乎仍犹豫不决,美方决定采取“等一看”的战略。但6个月后什么也没发生,过后,美方公司的低层行政人员受到日方低层行政人员的邀请,一杯茶后,日方解释了推迟的原因,“我有一些事要告诉你,但我的老板却不便对你的老板讲”,他讲出了价格和公司更名的问题,其实,如早提出,问题早就解决,但是日方认为在谈判桌上向一个高地位的买者提出反对是不合适的。

 三、劝说和 辩论

 和日方谈判时,我们可用下列劝说技巧(按下面的顺序和环境)。

 (1)多问问题。多问问题会使对方对自己的回答有所怀疑,也使你在某个问题上要作出让步前获得最佳回答及明白真正原因。

 (2)重述你的立场、需要和愿望。

 (3)使用其他主动技巧。如承诺:“如果对方能在7月1日前送货,我们将立即签订下一个订单。”建议:“如果你方仍采用原公司名称就不会失老顾客。”赞扬:“谈判进展顺利,得益于你方的支持”等。

 (4)如果你仍不满意他们的回答,试着沉默。给他们思考和改变立场的机会。但日本人是善于利用沉默的专家。如果你感到难以利用沉默至少你要提防日本人常常利用。

 (5)如果1~4步仍不能让对手让步,改变话题或者要求休息以通过非正式途径解决。

 (6)侵略性的技巧,如威胁:“如果你方坚持这此条款,我方将寻找另外的合作者。”警告:“如果我们不能达成协议,也没有公司会对你方计划感兴趣”等。只有用在最危急的时候或者特殊环境。a最好通过非正式渠道和尽可能用间接方式表达。与其说“如贵公司仍不能降价,我方将寻找另外的供应商”,不如说“贵公司降低价格将有助于避免我们不得不寻找另外的机会。”b明显对自己有利的场合。即使在这两种情形下,使用威胁将破坏长期利益。如果利益地位变换,日方将会改变立场。

 (7)1~6岁仍没有使日方让步,我们建议给他们时间去考虑和达成一致,日本人很少立即作出让步。我们许多人忽视了时间策略,“让事情挂一挂”,是必要的策略。

 (8)让介绍人或调解人参与。但要记住第三者的仲裁将只起一次作用。

 (9)最后,如果仍行不通,有必要让两公司的行政主管聚集一起,以期待更好的合作。但是如果这次失败,特别是过去有威胁 方法 运用,那就意味着谈判最终破裂。

 四、让步和签约

 谈判需要双方共同合作,双方都要放弃些利益,共同将 蛋糕 做大。谈判不能仅着眼于眼前问题的解决,而要增进了解,为的是长期利益。一旦良好关系建立,一系列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和日本人谈判,往往会出现有进展的信号:更高级的行政人员被邀参加讨论:讨论的问题专注于某方面;对某些问题的“柔化”,如“让我们花时间研究一下”。抓住这些信号,能游刃有余。

 谈判中部分让步、阶段让步对日本人来说不起多大作用,他们着眼于整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建议一直到所有议题和利益均讨论过后再做出让步,那时,小的让步有助于关系的建立。在结束讨论之前,有三点对我们来说是看不惯的,而对日本人来说是正常的,(1)容易打断一方谈判;(2)在谈判中途,日方人员会自由进入或离开会场;(3)当你正和一群日本人讨论时,发现一个人,很可能是主管人员,“闭着眼听!” 谈判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我们多看、多听、多实践。签订协议并不表示谈判的成功,也许这只完成了一项事务,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是谈判的关键所在。

日本鞠躬礼仪

 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鞠躬几次。

 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也施握手礼。

 日本的乡村礼节礼仪方式也较多,女子在送亲友告别时,一般多施跪礼(即屈膝下跪);男子的告别礼是摇屐礼(即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日本虾夷族(阿伊努)人相会的礼节是先双手合十,然后缓缓举向额前,掌心向外,男拍胡须,女拍上唇,再相互握手。

 鞠躬是日本的传统问候方式,如今已渐为握手所代替,在日本旅游,如果主人伸出手来就握手,如果主人鞠躬,最好回以鞠躬礼,鞠躬时两手垂放,身子弯到与腰平。如果日本人回家,一般是开门的先鞠躬, 回来的人再回以鞠躬。不一定的,比如在日本有很明显的男女尊卑之分,一般的是女人先向男人鞠躬。

 在日本鞠躬还分站式鞠躬和跪式鞠躬:

 站式鞠躬:“真礼”以站姿为预备,然后将相搭的两手渐渐分开,贴着两大腿下滑,手指尖触至膝盖上沿为止,同时上半身由腰部起倾斜,头、背与腿呈近90度的弓形(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略作停顿,表示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对对方连绵不断的敬意,同时手沿脚上提,恢复原来的站姿。鞠躬要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时作吸气,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循环。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一致,以免尴尬。“行礼”要领与“真礼”同,仅双手至大腿中部即行,头、背与腿约呈120度的弓形。“草礼”只需将身体向前稍作倾斜,两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头、背与腿约呈150度的弓形,余同“真礼 ”。

 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则客人用坐式答礼。“真礼”以坐姿为准备,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恢复坐姿。“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礼”。“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真礼”以跪坐姿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相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间只剩一个拳头的空档(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身体呈45度前倾,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同样行礼时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速度与他人保持一致。“行礼”方法与“真礼”相似,但两手仅前半掌着地(第二手指关节以上着地即可),身体约呈55度前倾;行“草礼”时仅两手手指着地,身体约呈65度前倾。

日本信仰忌讳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即崇拜皇祖神天照大神)和大乘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教视。

 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

 日本人忌讳“4”,主要是“4”和“死”的发音相似,很不吉利;他们对送礼特别忌讳“9”,会误认你把主人看作强盗。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对送花有很多忌讳:忌讳赠送或摆设荷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及淡**和白颜色的花。因为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不吉利;仙客来花在日文中读音为“希苦拉面”,而“希”同日文中的“死”发音类同;淡**与白颜色花,这是日本人传统观念就不喜欢的花。他们对菊花或装饰花图案的东西有戒心,因为它是皇室家庭的标志,一般不敢也不能接受这种礼物或礼遇。

 日本人对装饰有狐狸和獾图案的东西很反感,认为狐狸“贪婪”和“狡猾”,獾“狡诈”。

 他们还很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见到这样的猫,会感到丧气。

 他们忌讳触及别人的身体,认为这是失礼的举动。

 他们忌讳把盛过东西的容器再给他们重复使用;忌讳把洗脸水中再对热水;忌讳晚上剪指甲;忌讳洗过的东西晚上晾晒;忌讳睡觉或躺卧时头朝北(据说停尸才头朝北)。

现在在口语中一般不说さようなら。一般客户或公司其他同事走的时候,前台接待或其他人通常说的是

お疲れ様でした。(おつかれさまでした。o tsu ka re sa ma de shi ta)虽然直译是"您辛苦了",但在这种语境里就包含“再见”的意思。

通常的对话形式是这样的

1)客户 vs 公司的人

客户: お邪魔(じゃま)しました。失礼(しつれい)します。

o jya ma shi ma shi ta shi tsu rei shi ma su

前台: お疲れ様でした。 o tsu ka re sa ma de shi ta

2)公司同事之间

A: すみません、さきに失礼します。

su mi ma sen sa ki ni shi tsu rei shi ma su

B: お疲れ様でした。

o tsu ka re sa ma de shi ta

  1 日本人的礼节

  日本人的礼节

  日本式礼仪是根据日本人的心境,教养经提炼而成的。日本式礼节的特点是:“讲究动作美”和“心境美”。通过自身的动作向对方传达“真诚”、“友爱”、“尊重他人”、“关心”、“体谅”的心情。不少委过人都称赞日本是礼仪之邦,实际上这种感觉往往是由日本人优美的的动作传达的。

  问候

  日本人认为,问候应以“动作问候”为主。相互间表达问候的时候,最忌讳眼睛斜视或者对视。用眼睛盯人,似乎要把人看透,这种作法也被视为失礼的动作。那么在什么地方合适呢。日本人过去有平目、平乳(房)、平肩的说法。现在最标准的作法要求人们将平目、平肩、平乳(房)的角度组成四角,选正中的部位为最佳目视部位。所谓最佳部位是指问候者表示愿望认真听对方讲话的姿式。

  标准的第二级目视部位为离平肩约一寸左右部与平额、平脐的角度组成四角,选四角范围内一部份即可。如果目光脱离这个范围,就会使对方感到对方目光斜视。

  如果在双方进行十分轻松的谈话时,如果有一方的目光脱离第二级目视部位,也会使对方感到失礼。

  如果在人群拥挤的地方,远远地发现了自己的朋友,可轻轻举起手来,向对方招手致意。对方如果发现,就应看着远处的朋友,讲一些问候的话。

  熟人打照面的时候,礼仪动作的重要远远超过致词。最常见的是施屈体礼。如果双方关系甚密,还可施握手礼或者派肩膀。总之,施礼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

  就握手而言,男女之间握手,应由女方首先伸手。前辈、晚辈之间,则应于晚辈首先伸手。

  “谢谢”、“再见”、“是”、“早安”、“晚安”、“对不起”、“请”是日本人经常使用的礼貌语言。

  日本语口语中几乎没有人称。只是近年来才出现了“他”与“她”的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敬语完全取代了人称。因此,正确使用敬语对于日本人来说至关重要。原则上谈自己或者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时要用自谦语。谈与对方关系亲近的人及前辈时要用敬语。那些恭恭敬敬地胡乱使用敬语,甚至提本人的事时也使用敬语的人会被旁人视为缺乏教养。可以说,在日本能否正确使用语言往往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重要依据。

  与熟人在道路中间或者在车站的检票口谈长话,在电车上让别人为自己的熟人让座都是失礼的表现。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强调必须首先考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人们谈长话时往往寻找路边或者不影响他人行走的地点。此外,不能只考虑自己,不顾对方,一味儿聊个没完。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

  在大街上遇到长辈、上司,尽管没有必要脱下大衣,但必须将容易脱摘的围巾、手套摘下,然后施礼。考虑到交通上的问题,必须把长辈、上司让到能够庇护他们的地点。在充分考虑对方的心情的情况下,进行问候,但一定要注意简单,扼要。

  正确使用语言是一种艺术。说话时的声音、口气、速度、发音等直接影响谈话效果。一般情况下,谈话以通俗易懂、给对方以愉快的感觉为第一。过分卑下或者过分高强调都有碍个人的形象。特别要注意的是,问候别人时尽量不要使用与自己的专业、职位有关的高深的词汇,以免对方费解。这时讲一些高深的道理,旁人并不会觉得谈话人了不起。宗教与政治话题往往涉及人们的立场,所以这类话尽可能少触及,轻松地谈一谈当天发生的事情还是可以的。一般说来,与对方谈文学、艺术、体育方面的话题,障碍会少一些,但严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博学。此外,过多到使用对方的情况(年龄、性别)提出相应的问题,使用有教养的表现。标准的作法是,首先根据对方的情况(年龄、性别)提出相应的话题,使用有教养的语言,轻松地校验。日本人认为,无论一个人在学问上有多大的建树,如果不懂广泛的社会知识、不通世故都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

  有关工作、业务方面的谈话要求简明扼要、有顺序、突出重点,与主题无关的话尽量少说。枝节过多、无关的话过多就不是事务性语言。能够把听话的人吸引到主题方面来才是有水平的人。

  作者: xsjjj 2008-2-26 15:26 回复此发言

  --------------------------------------------------------------------------------

  2 日本人的礼节

  日本人的告辞礼是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真诚的手段。日本的告辞礼以屈体礼为主。除表示特别亲热才施握手告辞礼,但必须注意从目上转向目下,由女方首先向男方伸手。

  屈体礼被一些人称为“低头礼”。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屈体礼最讲究眼神,通过眼神将自己的诚意转达给对方。

  所谓九品礼(目首、首礼、指建礼、爪甲礼、折手礼、招手礼、双手礼、合手礼、合掌礼)是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酌情选用的九种施礼方式。

  日本人强调“行”是心的表现。行的过程有一定的规矩,它是长年来日本人进行心际交流最正确的方法。是不容随便改动的。

  正确的动作的基础是正确的姿势。所以掌握正确的姿势十分重要。行屈体礼的时候,动作如有不慎,就不能将自己的心情传达给对方。仅仅为行告辞礼而低头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屈体礼讲究脖颈伸直,低头时要使对方看不到自己的下额,脊梁呈比值状态。与此同时,内心必须怀着向对方致谢的心情。尽管口中不用说“再见”、“再会”、“谢谢”之类的寒喧语,但通过自己的动作,这种意境已经传达至对方。

  屈体礼可分为“立礼”与“跪拜礼”两种。

  “立礼”手笔自然垂直,五指分开,口嘴张开是不礼貌的表现。五指并拢垂直放下,屈体时随身体自然下垂。最高规格的辞别屈体礼是将身体屈直至手指头触及膝盖为止。最低规格的辞别屈体礼只要求身体从腰部向前直屈。日本人称行礼的原则为“三口气”,即吸气时屈体,呼气时停止不动,再吸气时将身体复原。

  “跪拜礼”跪坐式生活是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因此跪拜礼亦成为日本独特的礼节。近些年来,跪坐式生活在日本以不太时兴。一些日本专家认为,跪坐式生活模式使日本的头颈前倾,瘪胸、驼背。

  但是,日本脑生理学者时实利彦却指出,正确的坐姿应有利于头部回转。而日本式跪坐姿势恰恰最有利于头部的回转。

  告辞礼的基础是正确的跪坐姿势,正确的屈体。根据屈体的情况,决定手臂的摆放,并在这一过程中决定施九品礼中任何一种礼。在今天的日本只要记住指建礼、折手礼、合手礼、合掌礼就足够应付各种场面了。

  指建礼要求施礼者先将身体直屈至5度左右,两侧手臂自然垂直,行礼时屈体至手指触席为止。

  折手礼要求施礼者屈体至两手掌平贴两膝为止。身体屈至45度角。如果将身体屈至50度角,两手掌至两膝盖时,便称拓手礼。拓手礼是平辈人之间施的辞别礼。

  同立礼一样,跪拜礼也十分讲究“三口气”即施礼过程以吸(气)、呼(气)、吸(气)最为适宜。

  此外,坐椅子的礼节,从原则上来说分为三种。

  第一种:坐在椅子上施礼。只需将身子前倾。

  第二种:在椅子前面直立势礼。这种礼称中礼即普通的立礼。

  第三种:站立在椅子旁边施礼,这是高层次的礼节。

  日本人往往根据对方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访问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讲究访问尽量避开早晨、夜晚及吃饭的时间。近年有增加了预约访问的习惯。日本人认为,无论是访问者,还是被访问者,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预约时间。如果出现违约现象,受损者一方必须明确地拒绝约会,并另行决定下一次会面时间。

  在日本,有些访问需要事先介绍。有的日本人在提出访问要求之前,先请与访问者十分熟悉的人在自己的名片上写介绍自己情况的委托书,带上这张名片去访问。日本人将事先介绍看作一种人格上的保证,所以必须慎重记性。。按照规矩介绍应该由有亲密交往,彼此十分信任的人担任。只是在聚会上知道某人的名字,便为第三者写介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实际上只限通报姓名也属于一种有分寸的交往。

  如果双方确有交往的意向,介绍人应首先考虑约会人双方的地位、身份。将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人。被访问者接受介绍者关于访问者的情况介绍,然后由被访问者就访问内容、时间、地点提出具体意见。如果采用打电话的形式,介绍者也有责任事前将访问者的情况介绍给被访问者。

  如果访问者直接联系的话,如遇访问者本人不在场,访问者需向代理人讲清自己的职务、姓名,并将本人打算访问被访问者的愿望转达给代理人,并请对方考虑访问地点、日期。如果这时被访问者回来了。访问者必须在电话中将所有的话再对被访问者重复一遍,并且尽可能简明扼要。这是访问者有教养的表现。

  作者: xsjjj 2008-2-26 15:26 回复此发言

  --------------------------------------------------------------------------------

  3 日本人的礼节

  由于电话见不到对方的面,被访问者无法直接对访问者作出判断。所以访问者必须首先说明由谁介绍、本人现任职务以及找访问者谈什么内容。

  在日本也有一些地区因考虑实现预约将促成对方招待自己,所以有意避开事前联系。当然一般性的事务性访问并不需要特意准备酒菜。准备酒菜仅限于事先约好的以饮茶、会餐为目的的访问。事务性访问事先应归纳要点,以事务为主。所以事先向对方讲明访问目的十分重要。

  如果是初次会面,访问者必须事先将介绍人及本人的姓名、访问目的讲清楚。如果有介绍信的话,应出示介绍信。由于访问将会促成今后的进一步交往,所以向主人赠送名片,让主人了解自己则十分重要。

  日本人普遍使用名片。名片上应将工作地点、住址、电话写清楚。交换名片时,由部下、下级、晚辈首先提示。双方应认真地、仔细地观看名片,然后将其夹入名片簿内。

  不少日本人抱怨,相互间交换名片过多。仅仅需要通报姓名的场合也交换起名片来了。此外,将对方送的名片拿在手里,毫不介意地与对方谈话,是失礼的表现,只能给对方留下此人不可信任的印象。

  有的日本人出于客气,告辞的时候往往说“请大门口留步”。实际上这并不是礼貌的行为,等于把主人招呼到大门口。

  有的日本人只在大门口说说话就返回了。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主人不介绍访问,没有办法才采取的行动。过去会见有身份的人,未能得到允许,只好在大门口向代理人通报姓名,并介绍自己的访问目的或留下名片。现代社会中如新参加工作访问上司的家庭,请日后多加关照,访问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所以只在大门口表示一下就可以了。吊问时只要不属于深交,只在大门口表示一下吊意便可以了。另外,看望病人时,如病人本人没有要求,一般不能进入病房。一般说来如果接受对方的访问要求,就应当把来访者让进客厅内谈话。近年来雇佣人的日本家庭越来越少了。一般都是由主人亲自迎送客人,所以最好不要让主人送到大门口。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在大门口寒喧只能给对方增添麻烦。”

  今天的日本家庭“和洋折中式”居多。一般说来完全西式的家庭可按西式方式接客。也就是让客人穿着楔子和外套进房间。在大门口拖鞋的则属于和(日本)式。这时访问者则应该在大门口脱大衣和鞋子,然后进走廊。按照西方模式,女子在大门口时不论戴什么样的帽子也不会摘下来的。除正式场合以外,还是以脱帽为好。日本人认为戴者大帽檐的帽子坐在日本式房间里显到很不协调。

  凡遇知己或者上司来访,最好等对方将围巾、大衣脱下以后在表示问候。去别人家访问时最好在大门外先将外套脱掉,然后按铃通知对方。但是遇到雨、雪或者刮大风的日子则不必先脱外套。只需将围巾、手套脱下,按铃统治对方。如果主人出门迎接,访问者需首先就“穿着外套进大门”一事向主人表示歉意,然后在门口脱掉外套,想主人表示问候。告辞时,如果主人没有表示,则应在大门外穿上外套。如果主人有所表示,在大门里穿上外套也无妨。过去日本有“三辞”、“三让”的说法,讲究有礼节的推让。

  无论拖外套,还是穿外套,其秘诀是,在狭窄的入口处尽量贴在身子把外套脱下或者穿上。抡胳膊或者将外套搭在肩膀上都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过去的见面礼以酒肴为主。现在则强调诚意。如亲手种的花或者其它物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诚意。此外,本地的土特产也属于上乘的礼品。

  向对方赠送手工制品及土特产时,不能使用商店的包装纸。但是,参加祝贺仪式或者看望病人时则应用纸包起来,并在外面加上礼品的饰签。

  近年来,男女互赠礼品的包装装饰一般由鹤龟松竹梅图案构成,并且艺术地扎上硬纸绳(喜庆喜系红白或者金银色,丧事系黑白或者蓝白)。一些日本人指责这样作毫无意义。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礼品外饰签应系蝴蝶结。这里所指的蝴蝶不是毛虫边的蝴蝶,而是蚕蛾。蚕蛾的蚕茧可以织丝绸。日本人把蚕茧看作新家庭的象征。新家庭齐心协力制丝,生儿养女以维持生命的连续性。老后作茧自缚,找到舒适的归宿。

  作者: xsjjj 2008-2-26 15:26 回复此发言

  --------------------------------------------------------------------------------

  4 日本人的礼节

  现在日本礼品用饰签的硬纸绳一般由五根为一组。日本人认为奇数是阳数,象征吉事。偶数是阴数,象征凶事。因此,五根、七根、九根均为吉事的象征。另外,十根也表示吉事。硬纸绳的颜色以金银、红白表示吉事,以黑白、灰白表示凶事。日本人送礼也有一定的讲究,蔬菜、鱼、鸡等厨房用品以及鲜花要在门口赠送主人。土特产要进入房内,以便聊天,以便交给主人。以赠送结婚礼品,生孩子礼品为目的的访问,在进入房内向主人表示祝贺之后,送交主人。过去送钱时一定要把钱放在白木制的方木盒中,如果没有方木盒,也可将钱夹在扇子里或者信封中,赠送对方。总之,日本人认为用手递钱是失礼的表现。

  进房间的时候,一般应跟随主人或者引路人行走。进入和式房间后,应首先跪在坐垫旁的席子上。待向主人表示问候之后,经主人邀请才能坐在坐垫上。当然,老师访问学生家、上级到下级家时就不必按照这种礼节,可直接坐在坐垫上。否则主人会感到内疚。总之,入座时应充分考虑本人与主人之间的关系。主人来到房内请客人入座时,客人不要过分推辞,这样有失礼节。当然适时指点客人入座,也体现了主人的教养程度。如果去西式房间会见主人。在没有得到主人允许之前,应坐在入口附近的小椅子上等待。依靠椅子背或者翘二郎腿,用胳膊肋托腮等待主人,都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主人进房间时应直立在椅子旁向主人致词。

  如果属于事务性会面,尽管例行的寒喧语十分必要,但谈话应尽可能地简短。聊天或者长时间不使对方明白来意,会给主人增添麻烦。所以事务性访问,时间越短越好。一般的家庭以两小时左右为适。

  告辞也有一定的讲究,最理想的方式是在融洽的气氛中离去,为下一次会面创造良好的基础。告辞的时候,有人将坐垫翻过来,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因为日本人的坐垫分正面、反面,前后也有一定的规矩。

  在日本男方、女方的自由交际往往会产生误解。所以男女之间的交际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例如,一女性单人住一间房子的话,无论有多么要紧的事,男性进入女性的房间内谈话都是不合适的。这时可邀女方去咖啡馆湖在大厅里谈话。主人不在家时,近亲及其他人没有将客人引入内室的习惯。

  因访问的目的不同,日本人需要准备不同的服装(如以红、白喜事为目的的访问)。服装以端庄、整洁为标准,并不一定需要穿高级服装、奢侈的服装。今天的日本,例行的、礼节性的访问已大大减少。一般的日本人家庭只需准备大礼服、普通服、访问服、便服便可以了。

  按照日本的传统,吃饭期间是不能吸烟的。这是对烹调者的必要的礼节。所以日本的餐厅一般不放烟灰缸。

  款待客人时,点心一般盛在盘子里,蒸点心放在钵内。按照日本人的生活常识,点心要摆奇数。水果应切好后放入盘中。此外,桔子等应把带桔柄的一面朝上摆放。柿子、苹果、梨等则应把带蒂部分朝下摆放。如果将包着包装纸的水果直接递给长辈则是极为失礼的表现。作客时最好随身携带餐巾纸平铺膝上,用筷子夹一块点心放在纸上。如果是干点心,则在纸上掰成几块食之。如果是蒸点心,便用牙签分割成几块后食之。吃不完的点心,应用纸包好带回去。果核从口中吐出的时候,应用餐巾纸遮住嘴,尽量偏头吐出,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倒茶水的时候,应将茶碗从茶托中取出,茶水以八成满为适度。取茶碗盖的时候,应从侧面打开。喝茶的时候必须用左手托住茶碗,双手将茶碗送至口边,将手凑过去喝茶是不规矩的。饮完茶应将茶碗认真地放回茶托。再次进茶的时候,应将原茶碗放在坐垫一旁,使用新的茶碗注茶。如果仍打算使用原来的茶碗的话,应将茶碗从茶托中取出,然后注入茶水。

  结婚仪式

  今天日本人普遍采用的神前结婚仪式是从日本明治三十二年(1900)大正天皇在日比谷大神宫举行结婚典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神殿移至饭店和宾馆中,神前结婚式很快在日本全国普及开来。本来日本人的结婚仪式是在家内举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感觉家内空间狭小,加上神社大量进行商业性宣传,结婚典礼的场地转移至神社。后来,出于举行披露宴的考虑,索性将神殿搬到饭店、宾馆内。结果,究竟是以结婚仪式为主,还是以披露宴为主都搞不清楚了。

  在日本人看来,结婚不仅是男女间性生活的开始,同时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为繁衍后代尽义务的行动。蝴蝶便是这种义务的象征。结婚仪式时使用的长把酒壶上话着雌碟,加把的酒壶上则画着雄蝶。举行仪式的时候,由男持加把酒壶给长把酒壶添酒,即由雄蝶给雌蝶注酒。女方持代表雌蝶的长把酒壶把酒注入酒杯中,两各女童交替使用酒杯,为男方、女方敬酒。

  日本人称彩礼为“结纳”。传说这种礼节始于中国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日本人送聘礼、财礼的习惯是从近代的德川幕府时代开始的。财礼不仅是送给女方本人的礼物。同时也是送给培育女方长大成人,即将成为丈人,丈母娘的女方父母的礼品。女方没有必要送男方礼品,只是结婚当天当男方家每一个成员赠送一份土特产。

  今天有不少日本人按照西方订婚方式,互相赠送订婚戒指。

  此外,除财礼以外,男方还向女方赠送配置和服、带料等所需的适量的钱。这种钱要放在白木制的小盒子里送给女方。

  结婚典礼结束以后,大约三天后新妇要返回娘家。第四天,新郎也要去丈人家访问。今天新婚夫妇同道回访已十分普遍。大约第五天,新妇的公公、婆婆也要去新妇家拜访。最后,新妇的父母还要去新郎家回访。直到这时,整个结婚仪式才算正式结束。

  日本人祝寿也有一定的规定,按照传统方式,四十岁为“初老”、六十岁为“还历”,七十岁为“喜寿”,八十八岁为“米寿”,九十岁为“白寿”。每逢这时都要进行相应的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