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父母一起送去上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 0 67

开学第一天父母一起送去上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第1张

开学第一天父母一起送去上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导读:申辰林/文 无戒学堂创意故事课-第17天-字数1132,累计1132|01 这是我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我从朋友圈见证了他自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每一年的9月1日都和她老婆一起送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年年不缺席。 我的孩子比他的孩子小几岁,在他们的影

申辰林/文

无戒学堂创意故事课-第17天-字数1132,累计1132|

01

这是我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我从朋友圈见证了他自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每一年的9月1日都和她老婆一起送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年年不缺席。

我的孩子比他的孩子小几岁,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是从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和老公一起送她去上学。

02

记得刚上幼儿园第一年,孩子对幼儿园充满了好奇,在去的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待送进去教室后在门外就听见了她的哭声,这大概就是很多小孩第一次上幼儿园会出现的分离焦虑,起初心里还挺担心的,中午老师发来她吃饭做游戏时开心的照片才放下心来。

我们上的这个幼儿园主要是以玩游戏、画画、涂鸦、上台唱歌、独自表现自己的蒙氏教育为主,分离焦虑大概只持续了两三天,每次也就送她进教室我们离开时她哭一下,后面和其它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以至于每天到学校玩的不想回家,周末吵着要去上学。

一晃眼两年又过去了,孩子今年已经是大班了,明显成长了很多,对上学已经不再恐惧,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03

今天又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老公一起送孩子去幼儿园,一路上我们和孩子有说有笑,和她说在学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实在不会就举手找老师,遇到问题先自己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找老师,和同学有什么矛盾,先自己协调解决,解决不了就找老师和妈妈,老师和妈妈都会帮你的,她都一一答应了。

进学校大门时回头望着我们笑,然后给我们拜拜就蹦蹦跳跳的进去学校里面了,我们紧跟着跑到学校栏栅外想看着她进去才安心回去。

却发现她沉浸在太阳下和自己的影子跳起舞来,我和他爸爸都笑了。

04

今天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上幼儿园的情景,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有时间送我去上幼儿园,而是爷爷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幼儿园。

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内心强烈的恐惧感让我用手扒着幼儿园门外的墙哭着不进去。

其实当时已经六岁了,我们那时候都是六岁上幼儿园,只读一年就直接上小学,这个年龄比现在孩子上大班还大,但当时就是对上幼儿园恐惧,最终当然还是去了上幼儿园。

05

至此以后每个9月1日上学都是爷爷送我,但是我每次进学校时内心都感到很害怕,每次到了学校门口都不敢进去,一直在门外来回徘徊,到了不得不进去时才真的进去,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可能是没有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吧!

后来我明白这一切的表现就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如果当时爸妈能够一起送我去上学,我会不会不那么害怕上学,我内心的底气写在脸上,也不会有同学欺负我,是不是我就更爱学习了。

又是一年开学的第一天,你是和另一半送孩子去上学吗?

我是爱读书爱写文章的申辰林,各位朋友喜欢我文章的点个赞给个关注,谢谢!

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的话。也是就近入学,小学为主,幼儿园为辅。小学不能迟到的,所以小学要近些才好。幼儿园远点点都不怕。小学上学早,幼儿园孩子放在家不放心,带出门又太早了,最好是孩子爸爸负责送一个。这样才能放心又合理安排时间。有车的开车,必须装俩安全座椅。没车的骑车,前后都装宝宝座椅。再不行就推着婴儿车步行。着自行车和同学一起骑行二十里上学,只有开学和放假的时候老爸才接送一下,把铺盖送来和带走。

到了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的时候,两个学校不相隔太远,20分钟以内可以接受。早晨一块带起,先送大的,然后送小的。下午放学,就是先接到一个,带着去接另一个。如果家长有时间接送孩子的话,相信都会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孩子年龄过小,家长又无法接送的,家长自会把孩子的安全问题托付给学校附近的午托班,让午托班的老师负责孩子上下学的安全及用餐问题。所以,小学生上学还是有必要接送的。

低年级孩子上下学自然是需要家长接送的,现在不比以往,大街上车来车往,就连农村的街道上,车辆也是来往不断的,更别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了。小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淡薄,又比较贪玩,周围潜伏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自然不能出任何差错。

因此无沦是爷如还是父母,都意识到接送孩子是必须的,城市的孩子更应该接送,城市的车辆更多,小孩过马路必须在家长的培同下路过,只有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四五年级提高了安全意识才可慢慢适应着过马路和朵避那些陌生人的骚扰,从而家长慢慢忎到孩子的安全,也就适应着不接送啦。

说句实话我不愿意 , 可是我还是狠心把宝宝放老家了,自己也上了一段时间的班,感觉工作上带来那点微小的成就感,并不能弥补和抵消因为自己把宝宝放在老家带来的痛苦感,之前老公上班我一个人独自把宝宝带到四周多,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内心无比踏实,猛一下分开对宝宝和我来说都是很大的伤害。分开之后后,很多个深夜睡不着觉,感觉很孤独无助。

01 2017年最后一次通话

17年最后一天,电话那头,我亲爱的宝贝,一如反常,主动要求爸爸接电话,而平时电话里,她都是不甩这个老爸的,还常常让他走开。

爸爸有点受宠若惊忙问道:“亲爱的宝贝,你想爸爸了吗?”还没有等爸爸把话说完,她再那边抢着的问:“爸爸,你是不是放假了?”“对呀,爸爸今天放假了,”爸爸说。“爸爸,你是不是准备回老家,嗯爸爸,你哪天回来家来接我呀?”她满心期待又急切的问道。“爸爸是放假了,元旦假期结束,宝宝还要去幼儿园呢,等幼儿园放寒假,爸爸才能回去接你呀。”“那爸爸咱们开视频吧。”小小的她语气里带着大大的无奈转移了话题。 

小小的她翘首以盼的是,爸爸放假能来接她。今天放假了,她没有耐心再听我的嘘寒问暖。是的,一个多月前我们已经开始倒计时,在计算寒假的到来,那个时候我跟她说:“宝宝还有50几天,爸爸就可以回老家接你啦,”她说:“妈妈,我都可以数到好几百个数了,50天很快能数完。于是她开始数1,2,3,4…,数着数着直接从30几跳到50几。

亲爱的宝贝,在你期待爸爸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在期待你。电话另外一头的我, 终于盼到35天的时候,心里默念,35天分解到5个星期,似乎过得快一些,30天的时候,4个星期,更快了,而现在只有20几天了,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02 回想首次分离

2017年春节,是她第一次在老家过年,也是第一次爸爸妈妈把她一个人丢在老家。走的时候我们本来想趁她没睡醒时,悄悄的离开,可是她和往常一样只要妈妈起床,就会秒醒。于是我和老公编了一个故事,说爸爸要去医生那里打针,输完吊水就回来,而她相信了。因为爸爸身上确实有很多红疹。

正月十六那天,初春的天气还是异常的冷清,早饭过后,爷爷拉着她出去玩,我和老公借着去医院看病的名头出门,其实踏上了回上海的路。一路上,我们心情都比较沉重,基本没有怎么说话。

分开的之后前几个晚上,我们不敢和她通话,都是爷爷发短信,或者悄悄的打电话,告诉我们每天晚上她都要撕心裂肺的哭,晚上不愿意睡在爷爷奶奶房间,一直要闹着去爸爸妈妈的房间睡觉。

大概过了一周,听说她比之前几天好多了,于是我们松了一口气,和她通了电话,也开了视频,白天的她有大姑家的姐姐陪着一起上学放学,耍的很开心,表现得也很乖巧,仿佛忘记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是那个晚上她又开始哭闹起来,大姑第二天趁她上学不在家,特意打电话嘱咐我们,暂时不要她你打电话了,以免惹得情绪不好,本来这几天刚刚稳定一点,现在又前功尽弃了。于是我们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

时间过了快一个月,虽然每天询问宝宝在家里的情况,但依然抵挡不住对她的思念。那颗牵挂的心,宝宝不在身边的日子,它一直无处安放。在征得大姑的同意之后,我们和宝宝开了视频。视频里面她问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家,什么时候回家我们一起回上海,问爸爸的屁股看好了吗,看来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很冷静了,连爸爸妈妈走之前和她说的话,都记起来了。爸爸支支吾吾说等屁股上的红点点没有了,就去接宝宝,于是她满心欢喜…

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下一次视频的时候发生了,我们起始聊得好好的,忽然问爸爸怎么还不去接她,她猛然意识到我们是在上海的家中和视频,问道:“你们是不是骗我的,爸爸没有去打针,你们都去上班了对吗,就知道你们骗我的,我要去上海的家里!”呜呜大哭起来。接着我们听见一阵敲打的声音,哭喊着说:“我再也不给你们开视频了!”再接着网络就断掉了。大姑电话打过来说,宝宝生气用玩具把手机屏幕砸碎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宝宝不愿接我们的电话,也不愿意和我们视频,后来老公拼命的给她买零食,我拼命的给她买衣服,生怕她真的把我们忘掉。在第一次发工资的时,我满心期待,那是我身为人母之后的第一份薪水。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我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拿到工资的时候,工资给我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并不能抚慰因为把宝宝留在老家,给我的内心带来的创伤。

03 暑假小聚

暑假的第一天,老公下班之后第一时间买了一张火车票去接宝宝,他说想给我一个惊喜,想直接带着宝宝空降在我面前,这个着实让我吃惊。

第三天,清晨,老公把宝宝带到我身边,再次见到她,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当时我还在被窝,我说宝宝钻到妈妈被窝里,她抱着我狠狠的亲了一口,我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带着她到处溜达,本来打算给买她买点吃的玩的,由于早晨太早了,许多店铺都没有开门,我们只买到了早点就回家了,回去的路上,她在一堆废墟里,看到一支开得正艳的**小花,跑过去,采了之后说:“妈妈这是送给你的,再次见到你很开心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我的宝贝!”

把宝宝送到我身边之后,老公赶回杭州上班,由于白天去公司上班,宝宝由舅妈帮忙看着。虽然只在老家呆了四五个月,但是此时的她已经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每次我要帮她的时候,它都会说,妈妈我自己可以的,在老家我都是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的。

起初,连续几天中午午睡的时候,她总会发烧,舅妈说她有心事的样子,午饭不怎么吃,一直追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要谢谢舅妈和旁边邻居阿姨们给宝宝擦身子降温,喂宝宝吃退烧药。那天我下班的路上,给宝宝买了一束鲜花,她看到之后欣喜若狂地问道:“妈妈为什么会给我买鲜花”我说:“听到宝宝发烧了,妈妈心里很着急,宝宝应该是想妈妈想的吧,送鲜花给你,想让你开心一点哦。”她接着说:“妈妈太谢谢你了,我好喜欢这个大大的向日葵哦,好开心哇!”妈妈只要你健康,开心就好。

04 再次分别

暑假结束之后,老公定了车票,送宝宝回老家继续幼儿园生活,对于回去她有所期待,并不畏惧,也没有抵触心里,很开心的带着收拾好的行李和爸爸一起出门。我想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她喜欢火车,喜欢在火车上睡觉。我去汽车站送他们,在巴士转弯之后,妈妈离开她视线的时候,我听见它放大嗓门哭喊了一声“妈妈!”这个时候她仿佛意识到,将要再一次和妈妈分离。

在看到巴士渐行渐远,最后看不到他们的位置,我的鼻子一阵酸楚,喉咙里面像卡了一块沉重异物,一直堵到胸口…希望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分别,直到宝宝长大成人。哦~不,希望今生我们都不要再分开,我知道这不可能的。我想象在她长大,在她独立的那一刻,我定会坦然的去面对与她的分离。但是此时此刻的分离,让我难以割舍,无法释怀。尽管我知道在分开的日子她也成长了很多,不足五岁的她,没有妈妈在身边,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学会一个人哄自己睡觉。但这都遮挡不了一个事实,2017年,爸爸妈妈让她沦落为一个“留守儿童”。

05 新年目标:解救我的宝贝

留守儿童,一个不幸的词汇,又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村脱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者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外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曾经也是个十足的留守儿童,以前一直以为只有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才叫留守儿童,原来我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留守儿童。回想起以前每次学校录入档案信息的时候,很多同学,父亲职业一栏一直写着四个字“外出务工”,这样看来起来,不仅是我,我小时候的伙伴们,我们这代人几乎全部是留守儿女同,深深的不能再深的烙印,然而我的下一代,还要和我自己一样沦为留守儿童吗?

我的回答是:不!2018年希望通过的努力,把宝宝重新放在我们的身边读幼儿园,把小小的她从“留守儿童”中解救出来。 

06 在一起

2018年春节过后,在家人的质疑中,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一起踏上返回上海的归程。来到这里之后,和之前的幼儿园沟通好之后,女儿又回到之前熟悉的地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同学。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只是在大部分同学的眼里,她是个新同学。

不过女儿适应能力很强,这对她来说不需要过渡期,只是离开之后,又回来了。对我和老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每天要比之前早起两个小时,老公工作日早送晚接,下午接的时候还没有下班,需要和领导同事沟通协调好。我下班之后头等大事就是去接女儿,周末由我来带,这样我们的时间被填得满满的。在身体上更加辛苦与疲惫,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无比的满足,我们也乐此不疲。

基本上女儿放学后要待在老公公司等着我下班去接她回家,在此,要谢谢老公的领导们、同事们,他们并没有因此为难和排斥老公,而是给予帮助和支持。偶尔老公走不开你时候,同事也会帮忙去接女儿。而女儿也由当初一个文静的小淑女,变成能满公司追着同事喊打的疯丫头。有时候公司做活动,喊女儿一起去,说小孩子能带动气氛,偶尔女儿不在,同事会再三问老公:“小马,你女儿怎么没来,今天有活动呀。”作为一个被需要的小朋友,女儿也很开心,每次总是很卖力的帮忙发礼品。主持人说我们今天请了一个小小的礼仪**给大家发礼品,到场的嘉宾会轻松的哈哈一笑,当然也有带小朋友来的,也有小朋友和女儿一起发礼品的。

女儿小小年纪,个性却很霸道,常常阻止我买新衣服,生怕我的衣服比她的漂亮,尤其是担心我穿裙子。有时候又可怜兮兮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让你变老,等你去世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我想让妈妈一直陪着我,等我长大挣钱了,给你买化妆品,让你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带你做运动,让你永远年轻。”每每听到这些心里都是暖暖哒。愿时光慢慢走,愿我的宝宝慢一点长大,愿我慢一点变老,我们一起细数光阴流年,一起面对未知的生活。

你家是谁接送宝宝上幼儿园

 你家是谁接送宝宝上幼儿园,孩子的成长受环境影响很很大,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也会有烦恼,一提起是谁接送宝宝上幼儿园,相信很多人都会说爷爷奶奶,那么你家是谁接送宝宝上幼儿园。

你家是谁接送宝宝上幼儿园1

 周末。长沙市某机关幼儿园的申老师发现,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中,最多的竟然是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其次才是妈妈、爸爸、保姆。她坦言,与不同的家长交流,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异:妈妈一般喜欢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性格等问题,爷爷奶奶更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健康,爸爸和保姆则经常领了孩子就走。

  幼儿园对话的微妙差异

 记者在幼儿园门口守了一会儿,捕捉以下几组对话:

  (1)爸爸VS老师

 爸爸:今天孩子还听话吧

 申老师:嗯,孩子挺乖的。

 爸爸:哦,跟老师说再见!

  (2)妈妈VS老师

 妈妈:咦,这块红印是怎么回事

 申老师:今天做游戏时,不小心和另一个孩子撞了一下。

 妈妈:老师,我家孩子是不是太懦弱了

 申老师:那个小孩也不是故意的,我们以后会注意的。

 妈妈:那就拜托你了哦。

  (3)奶奶爷爷VS老师

 奶奶爷爷:咦,又受伤了

 申老师:不要紧的,做游戏时不小心撞了一下,一会儿就会好的。

 奶奶爷爷:唉,那我们走了。

  (4)保姆VS老师

 申老师:孩子今天表现挺好的。

 保姆:哦,谢谢老师哦。

  爷爷奶奶替补上场

 近年来,学前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家长的作用,尤其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很多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家长课程,邀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上课。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照顾孩子的任务就交到爷爷奶奶手里。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作“隔代抚养”或“隔代教育”。湖南师大学前教育系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在长沙,40~50%的幼儿园孩子为隔代抚养,个别幼儿园达到80%,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更是呈现上升趋势。

 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曹中平教授说,造成隔代抚养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精力、经济上的,也可能是理念上的。他认为,现在年轻父母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接送、辅导孩子。即使有心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但面对高昂的生活费,还是需要夫妇二人努力工作来承担。社会上一些家庭的不良观念也影响着年轻人,很多年轻夫妇在长辈的催促下生下孩子,但从心理上抗拒抚养孩子。

 但是,一些父母也表示会通过别的方式关照孩子的学习,四方坪的彭先生说:“虽然我不常接送孩子上学,但是经常通过QQ、电话等方式与老师联系。”

  “心灵孤儿”问题多多

 “如果父母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孩子很容易成为‘心灵孤儿’。”曹教授介绍,一些研究表明,“隔代抚养”不仅可能使孩子与父母产生情感隔阂,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的心思和行为,进一步激化与父母的冲突;有的孩子长大后甚至产生“小时候你们没照顾我,我凭什么抚养你们”的极端思想;并且隔代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有可能对教育下一代也缺少意愿或方法。

 那么,怎样改变这一无奈的现状呢曹教授同样有些无奈,他想通过本报呼吁:年轻父母应该多和爷爷奶奶沟通,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达成一致,而爷爷奶奶们也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年轻父母应该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多一些精力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请社会更多关怀年轻父母的生存处境,让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回归家庭。

你家是谁接送宝宝上幼儿园2

  1、老人接送

 由于现如今的社会,家里养一个孩子的经济负担相对于来说本就比较繁重了,所以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这项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老人身上,而且相对于孩子的父母接送孩子,老人会更加的宠溺孩子,尤其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门口都会卖各种小零食,小玩具,孩子放学之后,看到自然会跟老人撒娇着想要,而老人疼孩子也会顺了孩子的意愿,毕竟也就这么一个孙儿/孙女,所以老人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满足,很大程度上会缺乏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而且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出现加班的情况的时候,那么就会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久而久之,这样会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孩子的内心也会变得很孤僻,这样实在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养成,所以家长即使再忙,每天也要多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比如可以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或是利用闲暇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玩玩具,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家长接送

 其实,提起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我们基本上能看到一般都是孩子的姥姥姥爷或是爷爷奶奶接送,而宝爸宝妈接送的只占少数,主要都是为了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夫妻双方为了赚钱,都选择努力工作,但也有少数的宝爸宝妈坚持接送孩子,这样的情况无非是父母中有一人为了孩子而放弃工作,全职照顾孩子,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父母来接自己,那么孩子心里一定会很开心,而且父母接送孩子,不仅能注意到孩子身上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同时也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放学的路上可以跟孩子有说有笑的谈论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各种事情,以身作则的给孩子讲一些能让他浅显易懂的道理,这样不仅能拉近亲子关系,而且也利于孩子情商智商的发育,所以有些父母即使再忙,能抽出时间的话,最好也是亲自去接孩子,那么他只会更爱你。

 其实并不是说老人不能去接孩子,只是很多家庭迫于无奈,只能委以老人接送孩子的重任。但是身为父母的一定要记住,孩子是父母的直接责任,并不是图省事而把孩子丢给老人照顾,同时,如果是老人接送的话,家长们一定要利用好晚上的时间,多多陪伴孩子,和孩子有耐心的沟通,毕竟孩子更需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那么你呢?你家是又是谁在接送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