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好,李焕英》把口罩哭湿,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孩子 0 62

看《你好,李焕英》把口罩哭湿,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第1张

看《你好,李焕英》把口罩哭湿,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导读: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用喜剧包装的悲剧**,如果可以让你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你是想创业致富,还是想创造奇迹?贾玲的这部《你好,李焕英》告诉观众,她只想回到过去,给母亲一个圆满的婚姻,以及来不及对亡母爱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抵说得就是这样吧,不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用喜剧包装的悲剧**,如果可以让你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你是想创业致富,还是想创造奇迹?贾玲的这部《你好,李焕英》告诉观众,她只想回到过去,给母亲一个圆满的婚姻,以及来不及对亡母爱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抵说得就是这样吧,不是**太悲让人哭,只不过这部**太感人,遗憾与母爱,都让人无法不动容。

回到过去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中,贾玲的母亲出了意外,去世了,但没想到贾玲回到过去,那时候她的母亲还没有结婚,她的父亲还能选择,贾玲想母亲一生太苦,既然老天给了她机会,见到年轻时候的母亲,她得对母亲负责,给她母亲找门好婚事,让母亲一生幸福。带着这样的想法,贾玲一个现代人,在母亲的年代,跟母亲做着闺蜜,又积极为母亲寻觅佳婿。可以想象女儿给爹找情敌,这个画面真是太美,谁叫女儿比爹出场早,她爹也只能默默地看着女儿作妖。**中女儿为母亲的婚事操碎了心的桥段,确实演绎的很搞笑,尤其是沈腾与陈赫一出场,就笑料百出,可以说**的前半段确实是喜剧无疑。

母爱

可到了后面,贾玲回忆与母亲相处的过往,母亲对自己,对家庭的付出,以及多年辛苦,让贾玲热泪盈眶,如果说这个世上什么是让人最难以忘怀的,那便是母爱了。可惜**的前提就是在贾玲母亲去世的基础上开展的,也就是**中贾玲根本没有机会给母亲更好的生活,让母亲安享晚年,所以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可就是这么神奇,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还是想看,期待不一样的反转,就算哭得稀里哗啦。也许这就是母爱的渲染,大抵每个人从出生那刻起,感受到第一份关爱就是来自母亲,所以母爱无法割舍,一点点感动都会痛哭流涕。

据说《你好,李焕英》这个**是根据贾玲母亲的原型改编,贾玲的家庭条件不好,但她母亲知道她喜爱表演,义无反顾地支持她去北京学习表演,可惜她19岁那年,她母亲从拖拉机上掉落,最后身亡,贾玲成名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提高不少,可她的母亲却没有机会享受女儿的孝心,这是一个人一生估计最大的遗憾吧,所以**中,可以回到过去,因为知道母亲一生的不易,想改变母亲的人生轨迹,改变不幸,不仅是件搞笑的事情,还是一种弥补,弥补心中的遗憾。所以这个**格外感人,从内心深处勾出每个人对母亲的思念与爱,不知不觉中就会热泪盈眶。

      这个星期观看了**《查理他的巧克力工厂》,这是我第2次看这个**。和第1次看相比又有了很多的收获和启发。

      (深度剧透,不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过。)

      **讲述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的查理先生,在销售往全世界的巧克力中随机放了5张金奖券,得到金奖券的小孩子有机会挑选一位家人到他的工厂进行参观,并且其中的一位幸运小孩将获得一份超级神秘大礼。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5位来自不同家庭的小孩获得了这份幸运。而其中最后一位抽中金奖券的小男孩巴克特选择了和他的爷爷一起来到了巧克力工厂的门口,而其他五四位小孩及家长,一起走进神秘的旺卡巧克力工厂,他们跟随查理先生一起参观了神秘的工厂。

      在工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工厂参观结束以后,来自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但充满了爱和温暖的小男孩巴克特最终获得了查理的神秘超级大礼——整个巧克力工厂的继承权。

        可是,查理先生却要求小男孩巴克特离开自己的家人,和他一起搬到工厂里面,才能获得这个工厂的继承权。小男孩巴克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面对小男孩的选择,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任何的指责。他们一家虽然失去了经济来源,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全家人一起想办法努力度过艰难的日子。小男孩的爸爸在失业以后再次找到了牙膏工厂修理机器的工作。小男孩的爷爷也主动的承担起了家里的一部分工作,他也主动的帮家里面分担经济压力,跑到街上给人擦皮鞋赚钱。

        就在这时,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产量下降,查理自己感觉到很不开心。他来到小男孩的擦鞋摊上,让小男孩给他擦皮鞋。他问小男孩说我感到不开心。他问小男孩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小男孩巴克特告诉他,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会和家人在一起。

        查理告诉小男孩说:“是家人总是想要控制你,告诉你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会扼杀人的创意。”但是小男孩巴克特告诉查理:“那是因为家人想要保护你”。查理先生说他害怕一个人去见他的家人,小男孩愿意陪着他去。

        于是小男孩巴克特陪着查理先生坐着可以自由翱翔到任何地方的空中透明电梯,和他一起来到了他的牙医父亲的家里。

      查理先生的老父亲为查理检查了牙齿,发现他的牙齿太完美了,一颗蛀牙都没有。从少年时就离开家的查理先生,面对父亲非常不适应。而他的父亲终于认出了这是自己的儿子查理。父亲把他搂在怀里,尝试着拥抱查理先生。查理终于和父亲拥抱在了一起。

      在牙医父亲的家里面,墙上挂的全部是查理先生和他的巧克力工厂相关的报道,还有查理的照片,而查理终于和他的父亲和解了。

      从此以后,查理邀请巴克特和他一起在巧克力工厂里面工作,大雪纷飞的夜晚,小男孩巴克特邀请查理先生一起到他们家破旧的小屋里面吃饭,全家人围坐在桌子面前吃着晚餐,幸福又温暖。

      **启示之一:原生家庭影响孩子的性格

      这部**看完以后,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家庭的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性格影响非常大,家人如何对待孩子,孩子才会如何对待别人。

      片中一共有5个孩子,分别代表了5种不同的家庭。

      第1个孩子是一个贪吃的小男孩,他来自于一个父母对他毫无约束的家庭,这造成了他的性格非常的自私和贪婪。

      第2个孩子是一个被溺爱的小女孩,她是坚果工厂企业家的女儿,为了满足她得到金奖券的愿望,他的父亲停止工厂的生产,为她拆了成千上万的巧克力。在她的家庭教育里面,她想要什么,她的爸爸都会去满足她。这造成了小女孩专横跋扈的性格。

        第3个孩子是一个拿了很多冠军什么都想赢第一的小女孩。她来自一个父母鼓励竞争的家庭环境,这造成了她非常的虚伪要强和无礼。

      第4个孩子是一个整天沉迷于电视和游戏天才小男孩。他来自一个父母只重视知识传授,不注重情商培养的家庭。这造成了他非常傲慢和自大的性格。

      第5个孩子是一个体贴父母孝顺长辈非常懂事的小男孩。他来自一个父母和家人彼此关心理解,彼此互相尊重和接纳的家庭。这造成了他礼貌待人有礼有节温暖善良坚强的性格。

      片中的每一个小孩就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父母和家庭是什么样子,也真是让我们看到了做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对一个孩子性格造成的巨大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小孩。

      **启示之二:真诚的人际关系可以治愈人心

      片中的查理先生从小在牙医父亲的控制下长大,他的父亲为了不让他的牙齿变成蛀牙,严格的控制他,不让他吃任何一颗糖果和巧克力。小时候的查理先生,非常喜欢吃巧克力和糖果。于是他在少年以后,离开了父亲。去学习制作巧克力和糖果,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也研究和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和美味的糖果和各种美味的巧克力。

        因为查理先生的成功和创意,导致他工厂的巧克力和糖果特别受人欢迎,这也导致了其他生产厂家对他的配方觊觎,巧克力工厂的工人出卖了糖果和巧克力的配方,这导致了查理对人的极度不信任,他把工厂所有的人全部解雇了,整个工厂里面只查理一个人。

        还因为小男孩巴克特温暖真诚的对待查理先生,让查理先生能够鼓起勇气和父亲和解,而孤独不开心的查理先生也因此拥有了一段温暖的关系,他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冷漠孤独的查理先生在和父亲和解以后,内心心放下了防御和戒备,他原本受伤的心也得到了疗愈。

        看完**,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曾经我的父母也禁止我做这样做那样,小时候的我对他们内心也曾经有过怨恨和反抗。即使我成年以后,我的父母依然像小时候一样,要求我按照他的想法来,想要控制我。每当这个时候,我内心都特别的反感。可是看完**之后,让我意识到父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父母想要保护我,希望我不要再吃父母吃过的亏,再受父母吃过的苦。我也放下了对父母的这份纠结,意识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内心再次充满了温暖和幸福。这我也意识到不管我年纪有多大,在父母眼里我永远都是他们的孩子,是他们深深爱着和想要保护的人。

        人生就像巧克力,有一点点苦,而是更多的是甜。有苦有甜,这样的味道才是让我们着迷,有时候父母的爱,也许正如巧克力一样,有苦也有甜。但是,我依然相信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这个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没看过你说的那部,我知道有一个**名字叫做(青春盛宴)的**里面是几个女孩去三亚玩害怕被感染艾滋病毒,自己从天猫买的爱卫测试纸,自己在家做的,后来的情节就不太清楚了,你可以下载下看看是不是你说的那部**,希望能帮到你,要是帮到你了望采纳

| 蘑菇姑姑编辑 | 陈沉沉

(本文涉及剧透~)

前段时间主持人李艾在《新生日记》里的一番话上了热搜,她说:

曾经对两性关系没有安全感,认为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决定不是找什么工作,不是去哪里生活,也不是嫁什么样的男人,而是给孩子找什么样的爸爸。

因为工作可以换、地方可以换、甚至老公都可以换,但孩子的爸爸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不管你以后对这个男人爱也好,恨也罢,他是孩子爸爸这件事是不可能再改变的事实。

这段话有很多人赞同,也很多人反对。

但是不管如何,它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选择一个男人作为结婚对象的时候,女人不仅要考虑爱情,也要考虑一个男人胜任父亲的能力。

可一个未婚的女人,要凭什么判断这个男人适不适合当孩子的爸爸呢?

巧合的是,时隔23年,经典奥斯卡**《美丽人生》在全国院线重映了,影片中的男主“基度”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强大父亲的形象。

就这个人物我们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01

小丑或英雄

《美丽人生》的主人公基度,是一个普通从乡下来到城市的青年。

他来投奔亲戚,想在这个城市里开个小书店为生。

文艺青年的神经质和不现实在他身上都有。

他很擅长编故事,随口就来,一会说自己是这一带的王子,一会说自己是罗马教的督学,看起来极其荒唐不靠谱。

基度的爱情源于一次偶遇,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他遇见了姑娘多拉。

他对她一见钟情, 称呼她为“公主!”并把自己当作了落难的王子。

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基度去冒充来学校视察的人员。

他站在桌子上跳舞,夸张的表演,只为博美人一笑。

和那些一脸严肃的官员比起来,他像个成人世界的小丑。

但他又是那么特别,他的幽默感是毫无束缚感的生命力,成功吸引了多拉的注意。

像所有爱情故事一样,多拉有一个“无趣但正确”的未婚夫。

家里人都逼着她嫁给这个“正确的人”。

多拉却抛弃了一切,嫁给了脑洞清奇、热情似火的基多。

然而幸福的家庭生活没有持续多久。

在儿子乔舒亚五岁生日的那天,基度一家被纳粹抓走,送往犹太人集中营。

如果说**前半部分在铺垫基度的性格, 后半部分就在讲这种性格在面对极致苦难所散发的人性光辉。

在集中营里,基度为儿子努力营造着安全感。

他告诉儿子,这个地方正在进行一场游戏,游戏的唯一要求是:躲起来,不能被别人发现。

先得一千分就胜出,奖品是:一辆坦克。

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

一、如果你哭;

二、如果你想要见妈妈;

三、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

在这里:

毒气室被他说成了浴室,尽管有的人去了回不来;

有人被拉去焚化炉活活烧死,他却用来跟儿子开玩笑;

劳作无比残酷,他却兴奋地跟儿子炫耀:我今天得了48分。

于是,冰冷的监狱,凶狠的士兵……在儿子眼中都成了一场积分的游戏。

为了安慰妻子,在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他冒着危险在广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诉她,他和儿子都还活着。

而且,他趁着在餐厅做侍者的机会,为妻子播放了《船歌》,这首曾经响在他们定情之夜的歌曲,安慰了妻子的心。

后来,纳粹德国战败。

就在盟军将要来的前一夜,纳粹决定杀掉集中营里的所有犹太人。

这也是基度生命的最后一晚。

这天夜里到处是杀人的枪声,父亲将儿子藏在一个垃圾桶里,他想去找妻子。

然而,他迎面碰上了巡逻的纳粹。

就在他被枪毙的最后一个拐角,他路过了藏着儿子的铁箱子,他知道儿子正从箱子的缝隙里看着自己,于是他装出一副滑稽的样子,惹得儿子笑出声来。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让儿子相信这是一个游戏,不要害怕……砰,拐角处枪响了,儿子脑子里留下的,是父亲最后的滑稽模样。

第二天清晨,终于,盟军的坦克开进来,所有纳粹都撤走了,儿子钻出里铁箱,哇,一辆真的坦克,这就是奖品!

他看到真坦克的惊喜的表情,相信令所有观众都哭了。

这正是他的父亲用生命为他交换来的“惊喜”。

儿子与妻子终于在阳光下团聚在一起,他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赢了!

确实,在这一场浩劫当中,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英雄的丈夫与父亲。

这时候你再看这个又瘦又矮小、像小丑的男人,觉得他高大伟岸了许多。

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但最后的胜利者,却属于一个父亲的爱。

02

所谓“意志的胜利”

我们回过头看基度,全片中有一段话很好地呈现了他的性格。

基度在叔叔的餐厅做服务员,叔叔指导他如何做服务员,他说,

你做服务员,应该学向日葵。向日葵向太阳鞠躬。

你看到鞠得太低的向日葵直不起来,那就意味着它们已枯死!

你是侍应,不是下人。

服务是提高自我的艺术。

就像上帝为人服务,但上帝不是下人。

这是一句双关语,也提示着我们和命运的关系。

之所以在悲惨的时代和社会命运之前,人类总可以有选择,总会“赢”,是因为:

虽然环境不可以改变,但是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是命运的仆人,我们就可以不是!

可以说,这也是基度的人生哲学——他从来不被环境定义,他一直都在选择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基度最厉害的本事是:所有普通的现实事件到了他那里,他都有能力把它转化成另外的“意义”。

一个普通姑娘的相遇,他会说成是王子和公主的相遇;

一次纳粹迫害,可以说成是一个游戏……

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个人的定义不同,客观世界呈现也就不一样。

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理事实中。

哲学上的命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纯粹客观的事物,所有客观都有主观的烙印。

同一个事件,诠释不相同,意义也就不相同。

基度一直带着这一种主观的精神力量。

即使在贫瘠、甚至危急万分的生活中,他会告诉你他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并且让你相信。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他始终不被恐惧占有,而是做自己的主人,选择尊严。

但这正是哲学上“自由”的一种定义——

“自由不是你总能够改变现实,

而是在同样的现实面前,

你总能够选择你和这个现实的关系。”

基度的精神本质,是他总在做一个现实“转换器”,拥有一种可贵的爱的创造能力。

03

父亲的选择和精神传承

这让我想起了“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的话题。

记得网上有一张经典的:下雨,一个父亲给儿子撑伞,伞都打在儿子头上,自己的背上全都淋湿了。

这张从背后拍的,取名叫做“父爱”。

这个画面感动了很多人,因为它暗喻了一个经典的父子关系——父亲对儿子的“庇佑”。

所有的父亲都用他最大的力量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不但保护,而且是托举,渴望他走到更远。

哪怕他现实社会中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父亲,他也在尽其所能完成这样的职责。

然而现实中父亲的保护和爱里包含的具体内容,却各有不同。

随便举两个父亲的例子:

第一个父亲,是北漂。

有一次聊天,他下定决心似地对我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不会给我的儿子买房买车,我就是赤手空拳来到北京的,我没有,他凭什么要有,他也得自己去拼。”

他每天都是这样跟7岁的儿子说的,“你的一切都靠自己,将来我什么都不会给你!”

第二个父亲,他是一个创一代里成功的企业家,随着年纪的增加,他最担心的是儿子接不了班。

每天他看着儿子,最大的心情是担忧和焦虑。

而儿子的状态更可怜,二十出头,战战兢兢地混在一堆三四十岁的老男人人群里,那些男人都是公司的股东高层或者重要合作伙伴,他在为接班做准备,但是处处感到这些人的不信任在碾压他。

这两个父亲无一例外爱孩子,希望孩子好,也要比自己好;

但是,第一个父亲他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是“恐吓”。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像自己一样自立自强。

但是他描述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不奋斗就一无所有,谁都看不起你。”

无疑这是他心中世界的投射,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你的力量需要证明,你必须要自己去证明!”

——他对儿子的这种期待,藏着他一辈子在寻找的关于“自证”的恐惧、匮乏。

在父亲这样的人生态度里,儿子感知到的是:

生命,是一场“落后就要毁灭”的自证游戏。

第二个父亲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是“担忧”。

“我怕你不行!”

这也是很多相对成功的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这个儿子生来就在一个阴影里——父亲的成功。

父亲看他百般不担忧,生怕一生奋斗的基业砸在不成器的儿子手中。

儿子到底要怎么样证明自己,才配得上父亲的信任呢?

虎视眈眈的还有父亲身边的所有合作伙伴,身为继承者,坐上高位意味着德不配位的自我怀疑和恐惧。

生命此刻和未来可能是一场很久的“自我怀疑”。

我时常会想,面对自己的孩子,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向他描述这个世界。

作为儿子,在怎样的激励下能拥有美丽的人生?

这里不仅仅有物质传承的问题,更是精神传承的问题。

上述两个父亲不可谓不“强大”,一个是奋斗者,一个是成功者。

但是他们内在和 这个世界的基本关系却很“丧”,这导致他们传递给儿子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是紧张的、恐惧的。

怎么做父亲,才能真正提供力量和庇护呢?

首先问我们自己:内心有没有力量和安全感?

如果我们自己就被“丧”主导,那精神上的弱小症还会传下去。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第三个父亲,他其实很关注孩子的生存力,但他也是特别担心他做不到,因为他埋怨自己孩子“慢吞吞,性格温吞”。

他的原话是说,“我等他可以,可长大了谁等他?社会上谁会迁就他?”

所以他在家里就非常严厉地催促儿子。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很容易哭,情绪不稳定。

儿子一哭,他还更看不惯地说:

你这么容易哭,长大了别人一说你,你也哭吗?能不能坚强一点?

问题是儿子能被骂到坚强起来吗?

一个人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而长出内在力量来。

反而,内在力量只能通过呵护和鼓励,才能感觉自己安全,才能愿意生发。

长大了的挫折要长大了再面对,孩子小时候需要很多爱,去长大。

而且外界越是残酷,他心里就越必须有一个人包容宽容他自己。

而这构成他一生自我相处的方式,他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正是早期父母和他相处的方式的复制版。

在我看来,总用残酷的一面教育孩子的父亲,那是在诉说父亲本人的失落,以及对世界的不信任。

“世界”在他的诠释下,要么是一个庞大的弱肉强食的竞技场,要么是一个落后就出局的冷漠之地,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接受这个暗示,会“说服”自己表现得强大,

但这和真正的强大是两回事。

在《美丽人生》这部**中,你可以说它是极度虚构的、浪漫主义的情怀,不现实,但正是因为不现实它才感动了我们,因为我们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这种传递爱的创造力。

最好的父亲,是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而不是过早把残酷植入给他们;

在恐吓、挫折、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了或许也会有效地生存,但是和世界的关系将始终是“不美丽”的。

04

做一个真正强大的父亲

做一个好父亲,不仅是靠“拼爹”资源,更多的传承要靠精神传递完成。

**《美丽人生》中,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幼年的孩子仍然感觉世界是接纳他的,这样一个美好的梦从没有破碎。

“相信有一天我总会碰到那辆真的坦克”,这种希望和感觉成为他的真正护佑。

年幼的孩子需要一个父亲撑起的精神童话,让他和这个世界有美好的关系,然后以这个为模版长出自己美好的一生。

这个从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儿子,其实用不了多少年,就会从历史课上学到集中营到底是什么,就会知道真相是残酷的;然而与真相一同到来的还会一个如梦初醒,那场游戏的真正含义,其实是让他理解父亲是谁、真正的爱是什么。

父亲用牺牲,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一定会长大到去面对真相的,但是前提是,他要等到那一天。

他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真相,还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真相,才能用爱去转换残酷。

在这之前,他需要的是父亲的童话。

**的最后,当年的小男孩用苍老的画外音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他从父爱里得到的精神财富帮他度过了美丽的一生,这时候你才明白为什么这个**要叫“美丽人生”了。

什么是你心中真正的男人?

根据调查,女性心中最渴望的男人的特质:排名第一是负责任,第二是有上进心。

但我说,除了这些跟家庭繁衍有关的男性角色的标准外,“浪漫”是一个男人更本质的品质。

这个浪漫,不是送玫瑰花这种浪漫,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情感能力。

多数男人从小被训练形成的自我,是达成目标的男性特质,很少有人要求他们具备情感能力。

然而他会不会爱,能不能够具备强烈的爱的信念,这件事才决定了他身边的家人是否幸福。

《美丽人生》的**只不过用极端的形式,把这种选择放在了生死面前。

但浪漫的精神放到哪个年代都是不变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一种面对生活残酷现实时很大的乐观力量。

一个男人的终极“浪漫”,是他的情感品质,是否具有提供支持的功能。

基度从未放弃表达爱,选择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作为父亲,他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也一样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每个父亲都是极度爱孩子的,但爱的能力各个不一样,希望这个**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醒:

如果这个时代、社会的环境不可战胜,

那每个父亲自己如何选择自己的“相信”呢?

什么是我们要传递给下一代的人生意义?

你的选择又将是什么……

作者简介: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大型婚恋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公号“Miss蘑菇姑姑”(housewife-online)

作者\驻站作家 口罩男

编按 爸爸是家中唯一经济支柱,很自然地妈妈会扛起很多大小事,久而久之,孩子总在第一时间找妈妈,但其实愈来愈多双薪家庭,为何孩子还是第一时间找妈妈?反过来思考,当我们无助时想要找人帮忙时,第一个想到的人,绝对是我们认为可靠而且让自己安心的~

爸爸的角色就像最近很红的**「尸速列车」里, 其中英勇马大叔经典台词『爸爸们本来就比较吃亏,总是牺牲自己』 ,默默辛勤的上下班,不知怎么和孩子互动;又或是如同片中秀安的爸爸(男主角)一样,很少陪孩子玩、只想用物质去满足(弥补)孩子。

以上做法没有对错,但也许在相处的方法中可以稍稍改变一下做法,比如:带着孩子去楼下跑跑腿、带孩子去洗洗车、或是和孩子去散散步还可以消消大肚腩都是增加亲子时光的小妙招!谢谢爸爸们,辛苦罗~

推荐阅读:家事谁来做?大男人老爸痛述:害女儿受苦了

很多爸爸不是没时间陪小孩,而是你把时间给了自己太多 

爸爸的陪伴跟妈妈有点不同,比较属于重质不重量,并没有要您,不去工作或是不去打拼,也没有要您一定要24小时都必须陪伴、照顾著自己的小孩,毕竟人不是靠空气就能过活。

只是希望在闲暇之余,能多抽点空,把时间给予您的家人跟小孩,而不是手机、朋友或……自己。

别总想着,小孩现在还这么小,哪懂什么芋头、蕃薯的,他们又没记忆,就算对他再好、陪他玩再久,他也不会记得自己的〝贡献跟辛苦〞,不如等以后他长大了,再来好好沟通跟弥补。别傻了,等到那时候,小孩早有自己的〝世界跟同伴〞,哪需要你迟来的〝温柔跟陪伴〞

有时候,真的得牺牲掉一些东西,才能专心的当一个爸爸

一个医生(其实是护士)被小孩子拉下面罩感染病毒是**《最美逆行》。

在这部**当中讲述的就是我们2020年疫情期间的几个故事,因为总共只有80几分钟,所以只讲述了几个小的点。

它是首部抗疫题材**,最让小北痛心的一个片段是江甜因为小女孩的贪玩而在花一样的年纪牺牲了。患者小女孩拿掉了护士的口罩,导致了护士感染病毒不治身亡。

简评:

该剧汇聚了业内知名导演和演员,一共由十个故事组成的电视剧。

《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搜索24小时》、《武汉人》、《方舱》、《我叫大连》、《口罩》。

每一个故事独立成章共同构成了这部抗疫剧。虽然没有《在一起》那么强大的主创阵容,但是《最美逆行》也是聚集了不少优秀演员甘当配角加入其中。

诸如,王奎荣,迟志强,黄一山、陈龙,柳海龙、郭冬临等。只不过这些强大的演员都是配角。另外钟南山也友情出镜,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而且钟南山还为该片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