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

老人 0 76

该不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第1张

该不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
导读:最好自己带。在明朝,有一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他出家后,假装愚钝,甘心承担最苦的杂役,劈柴挑水无所不做,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性

最好自己带。

在明朝,有一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他出家后,假装愚钝,甘心承担最苦的杂役,劈柴挑水无所不做,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性十三年之久。

他出家前原有妻室,并育有一子,此时儿子已经长大也高中状元,父子都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一时传为佳话,此时妻儿很相信他,无奈他出家后音信全无,无从寻找。

可能是亲人的思念真切的缘故吧,有一天状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亲的念头,于是返回家乡。到了儿子的状元府邸门前,仆人以为是和尚化缘的,便入室禀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让仆人施米一斗;状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见主人。仆人认为和尚贪心,又报夫人;夫人又让仆人施钱一贯。状元和尚还是不收,即索纸笔,题诗一首:“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仆人将诗稿入呈夫人;夫人见后惊讶万分,急带跑出门外,但和尚已经离去。夫人即刻派人四处寻找,再也不见人影。

这首诗非常适合现在的很多家庭,一家人都为了孩子而奔波,年轻时说:等孩子和大了就轻松了。等孩子长大了,又操心孩子的孩子,没有轻松的时候。

每个家庭都在付出所有去培养下一代,可是下一代却不尽相同。除了与家庭的贫富、文化等有关系之外,也是这个孩子本身的福报够不够的问题。所以父母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将来付出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积攒福报,这样才是解决了源头问题。孩子本身能够明白善有善报,多做善事,也会带来善果。如果能够有缘份修习佛法,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莫大的助益!

现在比较流行办“满月洒”、“成人酒”、“圆锁宴”等等,有条件的一请就是几十桌,满桌子的生命,要为了孩子的这个生日宴会而丢失生命,此时你觉得这笔命债是算在谁头上的呢?做为父母,要明白如何为孩子积攒福报,如何是为孩子好?这也需要理智的去学习,去思考。

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的父母还是要为孩子尽量多积攒福报,做有善因之事!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

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

宇宙规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

那福田中,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

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

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他能自力更生。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容易败坏。

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言传身教,儿孙自然得福报。把钱存在阴德的银行,是最好的,福荫后代。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这就是因果规律,能量的守恒。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

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让孩子受苦,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将来才能顶天立地,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

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败坏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要让孩子受些苦,是为他积福报,是好事!

让孩子积累福报的方法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其他还有过生日初一十五帮助孩子放生,用孩子压岁钱做善事,印经书,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平时路边小虫子要爱护,吃饭饮食服装要节约,身口意都要善,多去孝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总的来说做好弟子规,我们父母要身体力行哦,随缘做善事,阿弥陀佛。

我不知道这种理论从何而来。也许你认为孩子受苦会努力学习,但其实孩子们不明白这些。如果他理解的话,他就不是孩子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尽量带孩子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里和老人在一起基本上都有弊端,没有好处。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基本属于起跑线。如果让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它每天吸收的都是上个世纪的。她一旦习惯了老人给他的那种人做事的方法。那么他的思想会比其他孩子显得陈旧。不能与现实社会接轨。

知识胜于知识。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也有他的道理。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在农村不出去的话。他每天学的是书上的那么多。他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对外圈的理解都取决于书,都取决于听别人的话。这样,他脑子里就会想象出不切实际的东西。想法不切实际的人。你认为你能做什么实际的工作?

在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设备不如城市。同样的东西。要用农村教学方式教他,可能需要三天才能学会。在城市等教会设备完善的条件下。也许他一天就能理解。良好的教育设备和良好的教育质量不仅能巩固孩子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留在家乡,一旦他养成坏习惯,等你想治好他。你会觉得太迟了。因此,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

一万个没好处,你想让他受苦,却容易被爷爷奶奶惯坏,会适得其反。从我回老家看到的孩子来看,爷爷奶奶有的,两三岁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动手,大人们说不能动手。就是说他是谁。下次他还是这样。一点都不害怕。当然,有时候很调皮,家人也可以打他们,但我又有骂人的话,也有难听的话,还有很多可以说的脏话。因为周围的大人们经常骂人,听,听,他们在模仿。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左右开始学习赌博。过年的时候一般都回来过年,赌博卡9打麻将(平时大人们也打得很多)也打发时间聊天。前年回去,现在的孩子们太可怕了赌博,赌注都是几百元,有的直接坐在座位上,有的长篇大论。大人在另一个村子赌博,孩子在这边下注后,谁都敢开口叫他一声。

而且我们村有个小卖点,他们没钱的人直接借给他们,去赊零食方便面吃,一般年底结账。别说读书了,读五六年级死也不读。这是不想读它,不想跟着它走。(我们小学比较少,可能不伴。)有些好不容易送到邑中学,三天两天就**回来不了。不能再发了。家长的结论是:他都不想读,没办法。在这里我不想指责家长。也许有人会说他上初中,直到打他。个人不提倡大家。就是宣判驿站。很容易出问题。

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带,父母是可以放心的。不过父母也不能够不管孩子,一定要在下班之后去和孩子玩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够把孩子培养的更好。因为老人家是比较惯孩子的,他们不会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只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所以父母可以让老人家照顾孩子的穿衣吃饭,但是自己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带,你是否放心?

小编认为把孩子交给家里面的老人带,是可以放心,因为老人家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他们也有多年的育儿经验,是能够把孩子照顾好的。因为老人家遇到过很多事情,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会手忙脚乱,而是会冷静的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也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如果你想把孩子交给老人家带,完全是可以放心的。不过老人家也有可能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帮助老人家,然后和老人家一起解决孩子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轻夫妻生的,并不是老人家一个人的事情,所以夫妻不能够把孩子完全的交给老人。

父母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虽然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家带,但是父母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获得比较好的发展,也能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老人家可以负责孩子的穿衣吃饭,比如说在上学的时候可以让老人家去送,但是在写作业的时候,老人家也是不能够辅导孩子的,所以父母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促进孩子的生长与发育,也能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齐帆齐微课第4篇,1510字数,共累积5150字数。

01

下午和朋友视频聊天的时候,她有些感慨的和我说:晓晓来深圳了。

晓晓是疫情封村那会儿生的宝宝,到现在也才刚刚满一岁。原本以为会等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再出来工作的,没想到时间提前了那么多。

朋友有些迷茫的呢喃:

随后,她又有些八卦的问我:

我紧了紧怀里的崽崽:

一听这话,手机那边是短暂的沉默。不一会儿,又传来她略带轻快的声音:

02

让爷爷带孩子吗?我的脑海中不由回响起了年前孩子爸比和孩子爷爷的对话:

当时孩子爸比挂完电话,我就直接和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拒绝将孩子送回老家给爷爷带,如果以后条件好了,你爸愿意,我们可以把他带在身边,那可以让他帮忙接送崽崽上下学。

我们和晓晓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晓晓的公公婆婆还年轻,属于城里人,住在市里的小区里。老两口一起照顾一个孩子,周围的环境也不错。

而且,晓晓的娘家买的房子,同婆家是一个小区里的不同单元楼里。

小两口后背有可以放心依靠的人,所以他们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外面打拼。

可我们呢?

公公是湖北农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据说没有读过书,所以是不认识字的,也因此,在督促和辅导孩子功课上,是起不到作用的。

还有,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身体过胖的缘故。只要坐下来,他就有秒睡的习惯。而孩子正处于好动的年纪,现在的农村车多人少,家门口就是大马路,稍不注意,是很危险的。

婆婆在老公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过世了,现在的婆婆,是后面找的。而且,继婆婆还带着家里的两个孙子,大的6岁多,小的3岁多,压根就没有多少余力腾出手来照看我们的孩子。

所以,我拒绝将孩子送回老家给爷爷带,哪怕爷爷是自愿且乐意的,可我赌不起,也不敢赌。

03

记得小时候同村里有个玩伴小米,在她上小学时,因为她妈妈要随着爸爸一起外出打工,就把她和弟弟送到了外婆家,托付外婆帮忙照顾姐弟俩。

外婆家里,除了她们姐弟,还有舅舅家的两个孩子。所以,她外婆一个人需要看护4个孩子,虽然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不用全天的看护着,但也是不轻松的。

所以,小米的妈妈既想让孩子在外婆家能过的好点,又想着多补贴下自己的母亲,每个月就打了不少钱给孩子外婆,寄回来吃的穿的也从来没少过。

但有次过年小米妈妈来我家和母亲聊天的时候,听到她对母亲抱怨说: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年,我还记得那会儿她们的对话。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家里的婆婆,还不是孩子的亲奶奶。

更何况,我们崽崽要比那两个小孙孙小的多,年龄隔的又不是太大,如果被群殴了,那可就是被白白挨揍了的。

我知道自己不该以恶意来揣测人心,但我也不敢用自己的孩子来做实验,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心庝,自己来养育。

更何况,真正能陪伴孩子成长,也就那么几年。等他上学了,他的世界,也不再只有爸爸妈妈。终究,我们都会回归到自己的赛道。

如果后背没有可依靠的人,妈妈亲自带娃,应该是最最靠谱的事情。要相信养育孩子,陪伴将是我们给予孩子人生路上最大的财富,其次才是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