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老人 0 83

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第1张

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导读:刘伯温自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他才能非凡,无所不知,在朱元璋建立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也是明朝的开国功勋,刘伯温的一生显得非常神秘,他这个人喜欢搞秘密主义,就连给朱元璋献策,也常常是用隐晦的手段来暗示。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

刘伯温自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他才能非凡,无所不知,在朱元璋建立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也是明朝的开国功勋,刘伯温的一生显得非常神秘,他这个人喜欢搞秘密主义,就连给朱元璋献策,也常常是用隐晦的手段来暗示。

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待自己身边功臣的态度也发生改变,他开始猜忌这些功臣,刘伯温也遭到他的猜忌,毕竟他的能力非常强,朱元璋也搞不懂他,对他也必然会有猜忌。

刘伯温不得已,只能是离开朝堂回到自己的老家,回去之后没有几年就死去,他的死也是一个谜题,不过在他死前,还做出一件怪事,那就是他在死前将自己对朝局的看法写了一份奏章,准备在自己死后送给朱元璋,他还特意掉了一缸鱼,嘱咐自己的家人,在自己死后把这些鱼连同奏章一起送到宫里。

在他死后,家人也按照他的吩咐来做,把这两样东西都送给朱元璋,他的奏章写得倒是非常明白,不过这筐鱼到底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始终没有搞清楚。

朱元璋明白,刘伯温不会随便给自己送鱼,他必然是有着一些深意,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这点朱元璋在17年之后才明白,当时太子朱标去世,自己也为皇位该传给谁而伤脑筋,此时他想起刘伯温的鱼,那些鱼一开始是用筐装着,由于筐子的网过于狭小,这些鱼挤在一起,到了南京没有几天就都死掉。

朱元璋想到这些鱼,再想起刘伯温在奏章里说的,突然就清楚,于是他就转变自己的思路,让朱允炆继承皇位,并且改变治国的方法。

天下就好像是这筐鱼一样,把网束得过紧,只会让里面的鱼过早死亡,当时朱元璋上台之后,不断对外采取战争,对内部的民众约束也过于严重,这就使得国内民众生活在高压政策中,活得并不轻松。

他的儿子朱棣和自己是一样的,都是非常强势,也是非常心细的人,他们上台来治理国家,必然都是一个路子,可当时的明朝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走下去,他们需要一个治国相对宽松一些的统治者,这才能帮助国家发展得更好,因此他选择让朱允炆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刘伯温的这个暗示,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劝说朱元璋改变治国的思路,我们看

朱元璋在位初期,为了要让国家回到正轨,也是选择采用强权压迫的策略

,他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君主,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怎么说就怎么去做。

在他的治理下,明朝能够快速回到正轨上,不过国内的民众也出现一些抵触的情绪,毕竟他们刚刚从元朝的乱政中走过来,不希望新政府和之前的元朝一样管理混乱,我认为朱元璋最初采取的政策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当初元朝统治无能,对国家的管控非常失败,使得国家缺乏有效的管理,变得混乱不堪,朱元璋吸取元朝的教训,明白要想让国家迅速回到正轨上,必须要采取严格的管理,因此洪武年间,国家对社会的管控非常严,朱元璋采用法家的策略,让国家渐渐走上正轨,一改当初元政府散乱的国策。

可什么政策延续下去都是不可能的,这些政策随着国家的发展,已经不适用明朝当时的情况了,及时调整国策是非常必要的,对明朝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这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

比如在西汉年间,经历了漫长的混战时期,随后国家就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给民众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也让国家渐渐恢复了元气,当时的明朝也需要这样的改变,刘伯温此举,正是提醒朱元璋,要及时转变治国的策略,他的做法没有什么问题,确实是符合当时明政府的需求。

刘伯温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辅助朱元璋从元末乱局中一举杀出建立了大明王朝,他在明朝建立过程中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

刘伯温在大明王朝建立过程中,依靠其出色的智谋,多次在危难之中靠其智谋为朱元璋度过数次大难,民间有这样一段话“前朝军师诸葛亮,后世军师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可以说刘伯温美名。

洪武8年(1375年)为大明王朝谋划了一生的刘伯温去世了,他毕竟为大明王朝效力了一生,他想为自己爱的大明王朝在做点事情,他死之前去钓了不少鱼,然后叫人把这一筐鱼,朱元璋开始没有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一直到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17年后,洪武25年(1392年)朱标死了,朱元璋十分伤心,这个时候大明王朝陷入了极大危机之中,他培养了几十年的皇储就这样走了,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这个时候他必须考虑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这个人究竟是谁,自个儿子还是孙子呢,他必须考虑清楚。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想到了当年刘伯温给他送了那筐鱼,当年鱼虽然送到了,但是最后都有雨拥挤而死,这个是不是就是告诉他皇子皇孙留在京城,最后不得不为了夺嫡而死。

朱元璋想了想,这个刘伯温实在不得了,死了这多年了还在影响自己,但是想想他的建议也是对的,他想把20几个孩子都就藩王。

可是有个问题,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等一些孩子都已经就藩了,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后来想到了不是一个意思,应该是跟皇储有关事情,因为这些鱼当中,大鱼是最早死了,剩下小鱼肯定会留到最好,最后他决定遵守刘伯温意思选择皇孙。

刘伯温一生都在位大明帝国考虑,他在死之前还可以为了帝国未来安稳选择最适合的储君,最后,这个选择的储君给燕王朱棣赶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