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问:外孙子和孙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外孙子和孙子在十岁之内差不多是一样的,等越长大越不一样了,结婚生还不一样,等爷爷或姥爷死后更不一样,等外孙和孙子也成为爷爷辈时,根本就是两路人了。 首先,孙子姓爷爷的姓,外孙子不姓姥爷的姓
问:外孙子和孙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外孙子和孙子在十岁之内差不多是一样的,等越长大越不一样了,结婚生还不一样,等爷爷或姥爷死后更不一样,等外孙和孙子也成为爷爷辈时,根本就是两路人了。
首先,孙子姓爷爷的姓,外孙子不姓姥爷的姓,这是第一个不一样。
一个爷爷带看孙子和外孙子去河里摸鱼,爷爷一个猛子扎下去,岸上的孙子立即哭了,"我爷爷在水里没有了″,外孙子却笑了,"你爷爷没有了,俺爷还在家里呢″!爷爷上来叹气道:"唉,这就是孙子和外孙子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说跟孙子叫"红眼儿″,跟"外孙子″叫白眼儿,外孙子是"姥家的狗,吃完就走″。这是孙子和外孙子都小的时候,不一样的地方还不太大。
等孙子和外孙子都长大了,爷爷老了,爷爷常见到的是孙子,不常见到的是外孙子,孙子结婚时,孙媳妇给公公爷敬茶,不会去给公公姥爷去敬茶。这又是不一样的地方。
等爷爷没有了,头孙就顶一子,孙子也要披麻,外孙子不去披麻。
到清明节,爷爷坟上的土由孙子来添,外孙子只给自己爷爷的坟上去添土,不会来给姥爷坟上添土。
等孙子和外孙子也老了,这老了的孙子会带自己的孙子去认自己爷爷的祖坟,那个老了的外孙子不会带着自己的孙子到自己姥爷的坟前来磕头,他的孙子认姥爷也是自己的姥爷,不会去知道爷爷的姥爷是谁。
再传下一百年去,爷爷仍是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祖先,外孙子的后代早已是路人了。
如果儿子下一代永远有儿子,孙子后代永远有孙子,那你这一族这一姓永远存在,如果儿子孙子后面没有孙子只有外孙,那你这一族这一姓就绝户了,外孙子是不会来给你"继绝世″的。
1称呼不一样
一样不一样,首先从称呼就可以看出来,是外公外婆,是外孙,什么是外,外就是外人,就不是一家人。
爷爷奶奶,孙子,那就是一家人。
2姓氏不一样
外孙,他是跟女婿姓的,是女婿家的人,不管那个姓氏的宗谱,只将本姓男丁划属该族之人,异姓男丁,都不会划属该族之人,不会把异姓男丁刻印在自己的宗谱上。
3责任不一样
爷爷奶奶有带孙子的责任,但外孙虽然很多人带了,那并非属于他们的责任,只是爱屋及乌、爱女及孙的一种心肠。
4义务不一样
暂且不论法律条文是怎么规定的,但实际生活之中,义务确实不一样的,外孙赡养外公外婆的情况属于特殊情况,而孙子赡养爷爷奶奶的则是正常加普遍,古代就有承重孙的规定,确没有承重外孙的规定。
5内心不一样
我是过来人,孙子外孙都有,但内心说没有区别那是假的。我外孙在外市外县,我连许多话都听不懂,这与我讲一样话的孙子,内心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而外孙们来到我家,也只是把我们当作客人而已。
外孙子是女儿出嫁生的儿子,孙子是儿子生的儿子,依我的观点来看一样也不一样
说一样是因为都是自已的子女生的孩子,都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都是第三代人
不论外孙和孙子都有孝敬的义务,与此同时外孙和孙子都可以有得到爱的权利
说不一样也不一样
从称呼上说外孙叫女儿的父亲叫老爷或是外祖父,外公,而儿子生的儿子的父亲叫爷爷
再从传统观念上来说姑娘出嫁是泼出去的水,那么外孙姓他父亲的姓。是女方家的第三代人,而孙子姓男方儿子的姓是自己的第三代人
按传统观念外孙没有继承外老爷家财产的权利,也没有替母亲赡养外祖父的义务,而孙子就有继承家产和家业,也有替父亲瞻养爷爷的义务,外孙不能为自己传宗接代,传递香火,而孙子则能
表面上看,称呼上不一样,外孙子和孙子,一个称外爷外奶,一个称爷爷奶奶,对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而言,孙子是自家的,是自家香火的延续,外孙是别人家的,是外姓人的香火延续,以前的规矩,爷爷奶奶立墓碑,外孙的名字是不会被刻到墓碑上去的。刚才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我就随口问对面的中年同事,外孙子和孙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同事马上吐槽,绝对不一样,他和大姑家的表弟都是他的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他每天守在爷爷奶奶身边照顾,表弟呢,就是偶尔来一趟看看。现在每次去给爷爷奶奶上坟,都要他先联系表弟,表弟有时候这个事那个事的推拖。
随着 社会 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传统观念也逐渐改变,其实家孙和外孙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儿子、女儿都是自己生的,外孙、家孙都是孙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婆婆住院,我大姑子的孩子,也一样忙前忙后,嘘寒问暖。婆婆公公也对他也疼爱有加。
称呼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血脉才是最重要的传承,家孙外孙都是老人的心头肉。
外孙和孙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外”字就说明了一切。
孙子是儿子的儿子,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对于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老人来说,外孙那就是外人,都不同姓,不是一个家族的,在感情上就疏远了一些。
我外公和外婆一共有三个子女,一个是我妈,还有两个舅舅,其中大舅那一房生的是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
我记得有一次我到外公家玩儿,我表弟去了他的外公家,结果这个小调皮就在那边惹事了,表弟的外公就打电话给我的外公告状,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说:“幸好他不是我的孙子,要是我的孙子我早就揍他了。”
放下电话,我外公面色阴沉,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看我回来不好好揍一顿这个不争气的家伙。”看到了吧,这就是外孙和孙子的最大差别。
还有一件事,每年清明节不是都要去扫墓吗?我也会去外公他们的老家,给老祖宗上香,但是有些祠堂,舅舅他们是不会带我去的,只会带表弟表妹去,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把我看成和他们是一家人。
但是因为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所谓的外孙和孙子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淡了,因为我们这一代都只有一个,儿子的儿子和女儿的儿子都是孙子,难不成你外公外婆还不认了?
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的儿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抢着带,幸福惨了,不管去那边玩,都是小皇帝一样的存在。
就是姓氏不一样,其实孙子和外孙,都和奶奶和姥姥,一样血缘关系,一样亲。
我们这里,有个小伙,从小就是奶奶,看大的,可是现在,姥姥有病住院,他也是一样,去医院细心照料,姥姥,还为姥姥,掏住院和药费,一样亲。
分享一故事来回答你。
从前一老汉,一手抱着外孙子一手拉着孙子去池塘边玩,天太热,老汉想下水凉爽一下,就让他俩在草地上玩,自己跳水里游泳,游着游着老汉就想着开个玩笑,就和两小孩儿玩躲猫猫。老汉孙子长时间看不到爷爷的影子,于是哭着对老汉的外孙子说:爷爷在水里不见了……老汉的外孙子说:是你爷爷,又不是我爷爷。
老汉听见他俩的对话。默默地从水塘荷花丛中出来。上岸后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拉着外孙子,默默地回家了。
按以前封建 社会 外孙就是别人家的,虽然是自己女儿生的,可是闺女也是别人家的人,更何况外孙呢!自己的孙子跟自己姓,那肯定都喜欢自己孙子了。现在不同了,没有儿子的,找个上门女婿,生了孩子跟谁姓都一样,什么传宗接代啊!亲的也不一定孝顺你,不亲的也不一定不管你,只要对他好,将心比心,现在也有不少的想不开,非要儿子,没有儿子就觉的对不起祖宗,现在都宣传着,女儿也能传宗接代,我就一个女儿,老公就不想要儿子,女儿孝顺,知道疼人,儿子就是要债的,这就是我的看法。
孙子,姓爷爷家的姓,外孙子,姓姑爷家的姓。从接户口本来讲,还是孙子。他代表一个家族的延续,也就是烟火。正常情况下,爷爷和孙子的关系,要好于和外孙子的关系,毕竟外孙子是人家的,孙子才是自己家的。即使表面上不说,心里也会那么想。
一个异姓人,一个同姓人。
当然,也有例外的,不过,比例很小。
从繁衍后代角度看,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是自己后代的后代。
但从 社会 角色来看,就有很大区别了。大部分人待自己的孙子视如己出,基本上住一起或常常见面。外孙就一样了,一年见不到几次,甚至几年见不到一次,而且显得可能很拘谨、生疏、不安。
反过来看,作为孙子,很多除了自己的老子之外,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也相当孝顺,逢年过节都会送礼问候。有些人,甚至觉得爷爷奶奶比父母还亲,因为带大他的不是父母,而是爷爷奶奶。对于外公外婆嘛,稍微懂事之后,即使知道那是妈妈的父母,也应该要孝顺尊金,但始终都会有所芥蒂,毕竟不是养你长大的,也不和你常住在一起
我说的是中国 社会 当下的普遍现象,不代表全部。肯定也有人视作外孙如子女,对其恩爱有加;也有人视外公外婆为至亲的人,非常孝顺。
我觉得还是公平对待,比较好,外孙和亲孙只是女儿的儿子和儿子的儿子之间的差别,都是自己生的,孩子的孩子为什么不一样,疼呢?所以压岁钱的话就象征意义的每个孩子给一样多就行。
不要让外甥觉得外婆或者外公小气,也不要让青春觉得长辈厚此薄彼。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如果有儿孑的话,出嫁女是不能回娘家上坟的,除非没儿子才可以。
邻村前几年就有个例子,因为娘家有两兄弟,妹妹出嫁好几年了,最近几年做生意富裕了,忽然想着感恩父母,正月回娘去上坟烧香,两个哥哥坚决不同意,认为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劝阻不听,结果闹得不可收场,最后请了村干部来才把问题解决了。
从此妹妹视两个哥哥为仇人,再也没有来往。其她人大多数都尊守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各地区风俗习惯不一样,有的地区就这么多规定,男女都可上坟。
其时说穿了,就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生根发芽,总认为有儿子才算有后代,不过,中国人的传统亦如此,不然为什么子女必须随男方姓呢,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母姓的也大有人在,将来子女上坟烧香的问题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新社会早就男女平等了,随父姓、随母姓全凭自愿,所以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少数人不接受也不行。
2
这种情况各地的风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越也会随之改变。记得多年前我婆婆去逝后,坟葬在那里我们知道,但父母没有去上过坟,后来舅舅家几个儿子感觉生活不顺,把坟迁过几次,也没告诉我们,几十年了我们都不知道婆婆的坟葬在那里?
现在就不同了,只有父母去逝下葬时不允许女儿外孙外孙女到坟上去,上坟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我们当地上坟的风俗是不管出嫁女,外孙外孙女都可以去,而且每年清明节兄弟子妹都要提前联系好,清明那天整个家族,不管男女老少,出嫁女还是外孙外孙女,只要能去的,都会一起去给长辈父母上坟,场面越大越好,亲戚越多越热闹,证明这家人人丁兴旺。
3
允许!但是听说出嫁女和外孙上坟,会带走家里财富和运气的!如有儿子孙子还是尽量不要叫出嫁女和外孙去上坟吧!
毕竟你不希望带走你娘家福气和运气,以及运事吧!
如果没有儿子孙子,那你必须要去上坟了!
您好,一般不可以,但也有特殊情况。
(1)爷爷过户给孙子房产,不知道您说的情况是不是赠与给孙子,如果是赠与,通常在房屋过户后赠与完成,房屋成为孙子的个人财产,一般不能撤销。
(2)如果该房屋的赠与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况的,一般可以撤销。孙子侵害爷爷或者爷爷的其他近亲属权益、孙子有赡养爷爷义务而不履行或者赠与房屋有条件而孙子不履行条件,爷爷也可以撤销赠与。
撤销权的行使应当非常及时,否则权利会消灭,如果您有实际需要,欢迎联系我们,我是桂芳芳律师,专注于婚姻继承法律案件办理。
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如今女人生了孩子之后,大多都是奶奶帮忙带娃的,虽然儿媳之间相处起来很尴尬,但是奶奶带娃势必会比姥姥带娃更尽心尽力一些。
但如今却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被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和奶奶之间的关系要更好一些,这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就是现实存在的。
谁更溺爱自己,就喜欢谁
奶奶在面对孙子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表示出喜悦,这毕竟是自己家的骨肉,是传承也是希望,怎么能够表示不喜欢的态度呢?同样,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也会更深一些。
这样一来,奶奶对自己的好,孩子也能亲切地感受到,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没有必要总是和不喜欢自己的打交道吧!孩子也是同样如此。
相反,如果更加溺爱自己的姥姥,那么孩子更喜欢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变成姥姥。但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大部分姥姥面对外孙子的时候,都是非常严格的。
孩子内心也有远近之分
在宝宝1岁开始,思维就会不断地完善,孩子对于身边的人也会有大致的区分,先是区分自己和外界世界,然后是妈妈和其他家人,最后就是家人和陌生人。
这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看起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但对孩子来说,难度要求还很高呢!毕竟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不同,发展的尺度也不同。
疼爱孙子是必须的,疼爱外孙子是额外要求
在爷爷奶奶眼中,孙子就是的自己家人,疼爱他们就像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样,和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天经地义。要是谁说了什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话,爷爷奶奶都是要拼命的。
但姥爷姥姥对于孩子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这毕竟是自己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是婆家的种,和自己家本没有太大的关系,也没有什么必要对孩子上心了。
虽然这样说有些无情和残忍,但事实不就是如此吗?就算是对外孙子再好,也是替别人养孩子,这赔本的买卖自然不被人买账。但话又说回来,谁都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如果女儿带孩子遇到麻烦,娘家还是会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的。
外孙子见到的次数有限,阻碍彼此关系发展
有些地方对出嫁的女儿会有相关的限制,不许他们经常会娘家,或是和娘家要划清界限。不少家庭也都是按照这个要求进行的。
一年到头,回到娘家的次数非常有限,都是过年过节的日子,每次回到家也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什么互相关心,说说心里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之间。
毕竟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成人的陪伴和参与的,别说是姥姥姥爷了,就算是爸爸妈妈不经常陪在孩子的身边的话,孩子对他们的感情都会大打折扣!
没有时间这个量变,外孙子和姥姥姥爷之间的关系,又怎么能好呢?姥姥姥爷和他们之间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见了面之后,还是像陌生人一样,甚至还没有自己的老师热络。
提到孙子倍感骄傲,提到外孙子很平淡
当老人摇身一变变成奶奶之后,和其他人说话的时候,都会显得倍有底气,我有一个孙子或是孙女,怎么怎么样,恨不得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和别人说一说。
而在姥姥姥爷身上,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对于女儿生孩子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不会产生任何兴奋感,甚至会替女儿发愁之后的事情,如果可以真是希望女儿一辈子都别遭罪!
如果你的身份升级,变成了奶奶或是姥姥,你对孩子态度会有变化吗?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