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同事之间收礼违反规定吗

同事 0 58

红白喜事同事之间收礼违反规定吗,第1张

红白喜事同事之间收礼违反规定吗
导读:红白喜事同事之间收礼是否违反规定取决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在某些公司中,员工之间送礼可能会被认为是利益交换,从而违反公司的规定。此外,一些地方的法律可能也禁止了员工之间送礼的行为,特别是如果这种行为影响到工作关系或者可能产生利益

红白喜事同事之间收礼是否违反规定取决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当地的法律法规。

在某些公司中,员工之间送礼可能会被认为是利益交换,从而违反公司的规定。此外,一些地方的法律可能也禁止了员工之间送礼的行为,特别是如果这种行为影响到工作关系或者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红白喜事同事之间收礼并不被认为违反公司规定或当地法律法规。这种情况下,礼物的赠送往往是出于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交礼仪,并不涉及任何利益交换或腐败行为。

总的来说,是否违反规定还需要考虑具体情境和相关规章制度,如有疑问建议咨询公司领导或法律顾问以获取更专业的意见。

你好,用自己钱给单位同事发红包不违纪。

违纪是指违反党的纪律和党政机关,企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等同于违法。

严重违纪是指违反国家法规或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且具有明文禁止的行为,给社会或公司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实,对公司管理,经济或声誉具有一定损害性的行为的总和。

这情况我也遇到过。我有一同乡,与我也是同行,平时也有交往,前年春节他嫁女儿,在老家摆酒,我正好春节也在老家,便欣然前往…他家摆酒在农村,我们都在特区工作,理应很热情,我去了后,他热情地与我打了招呼,又介绍了一些客人,这个总那个总的,都是开车从珠三角一带回来的,我当时想我也是一大公司的高管,应该与这帮人坐在一起吧?待我走到帐房交红包时,我发现记帐簿上都是五千、一万、两万的,我当时只封了一个二仟的红包,我认为大家只是同乡,平时也无什么业务上的往来,封二千也够可以了。可是,当我走出来后,他只是让我随便找地方坐,而并未安排席位,然后便与他人打招呼寒暄去了…我们那边农村都是流水席,但我一个外人,他家里、村里除他之外也不认识一个人,在吃饭时也没人叫我,令我十分尴尬和愤怒!于是便起身走人,后来他也没打电话向我道谢,更没有解释,对这样的人,我从此也就不再联系了。典型的小人得志!有了一点小权力,有了人巴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料此人品性如此,文化也不高,终不可能走得太远!更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娘的,这二千块钱就只当买狗饲料了…

朋友结婚,你随2000,这礼金送的够大的,可明友为什么要跟你绝交,我想应该事出有因吧,有因都有果。

第一,可能你有事朋友递的礼金多,明友结婚你随礼金大打折扣,因此朋友怪罪你。

我婆姐儿子,女儿开锁子我随500,另外还给外甥女外生每人200红包,可去年我儿子十三岁开锁婆姐叫别人捎了300元,人也没来,农村有句俗语,吃人稿先(用麦秆织的床垫),还人席。意思是说,别人给你送多大的礼,你就还人多大的礼。他姐家条件又不差,为啥礼金相差400?

这愿因我最清楚,丈夫为人老实,他姐压根就瞧不起这个弟弟,瞧不起弟弟这家人,加之他姐生性尖薄,才做出这等事,当时他姐以往对我的种种不好一咕脑儿地涌上心头,怒火噌噌地往上窜,断亲,一定断亲!后来碍于丈夫的手足性,亲没断,但我一生都不会原谅他。

人情交往重在一来一往,礼尚往来才是朋友交往之道。人抬人高,人蔑人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若真是如我猜测,那过错在你,想追回朋友,就诚心道歉。

第二你们中间或许存在着重大矛盾或天大的误会。至于有没有矛盾你心里最清楚,若有,你冷静下来好好琢磨琢磨,若朋友错,他还这样做,那你不必纠结,这个朋友不要也罢。

若问题在你,朋友这样做也在情理中,你有啥必要跟大家捉迷藏,浪费他人时间。

若没发生矛盾,纯属误会,那你找朋友好好谈谈,也许一席促膝长谈,雾开云散,艳阳高照。

我想知道你所谓的朋友,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两小无猜还是发小,如果你们只是同事关系,告诉你不能称之为朋友,你们算认识,就是同事,如果是同学可以称之为朋友,为什么随2000元,是你家有钱还是你现在还是单身,别人都随200元,你偏偏随2000元,换来的是以后别联系了,为什么知道吗?

朋友告诉你以后不联系了,意思是说以后你结婚他不想来了,告诉你2000元回不去了,从此咱们断绝关系,以后就是形同陌路,这里面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别人都随200元,你逞能随2000元,朋友一看你太猛,这种人不来往最好,目的很显然就是以后要收礼,所以不想搭理你了。

绝对不是因为你随的少才和你断绝来往,这个数绝对可以了,咱们不说朋友,他舅舅都很难拿到2000元,2000元作为礼金绝对可以了,他说的不来往了,意思是他以后受不了,不是所有家庭都很有钱,我们还是普通家庭居多,你这么一来,他怕以后跟不上,所以断然和了终止来往,这个可以理解。

农村经常出现这种事情,别人都拿200 元,偏偏有些人拿1000元,他说他们关系铁,平时真没有看出来,都是普通的乡里乡亲,这里面有其他因素,有人是借机巴结,还有的是有目的,以后自家的事多,想叫别人多拿点,人家一个孩子,他三个,这也是一种现象,哎!没有办法人家聪明。

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都会参加朋友的各种婚礼。而且给每个朋友的礼金,也因为不同的关系而不同,在我们当地一般的朋友随的礼金都是在200元。而一些特别要好的朋友一般随着礼金就到500元。因此不同的礼金确实代表着彼此不同的关系。而且朋友结婚自己被邀请参加本来也是一件比较高兴的事情。

不管是在我们农村还是一些城市里面,一般的人们所谓的礼金都不会太多。当然了一些土豪的就除外。大部分人而言,我们农村地区目前参加婚礼给对方礼金基本上都是200元。而我们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参加他们的婚礼礼金一般都在400元,如果是那几个平时一直经常联系,关系也特别好的同学或者朋友,那么礼金会稍微增加一些。这也是我们当地默认的习俗。

而对于这位朋友,给对方2000元的结婚礼金。个人觉得金额是比较高的了,因此也特别显示出了自己的情意。但是这样却遭到对方的反感,这也确实让这位朋友感到诧异。 这其中预计也将会有几个原因:

首先如果是委托别人给朋友上礼金的话,也有可能因为人多杂乱而登记错误,比如给对方2000元最后记账的时候却变成200元。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样的金额超出了对方的想象,一气之下对方才发出这样的短信。

其次就是可能这位朋友虽然给了对方2000元的礼金。但是他自己在结婚的时候,对方给的礼金远远大于2000元。因此实际意义上,这样的邻居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对于后面结婚的朋友而言自然感到比较寒心,因此才做出这样的行为。其实结婚是一件欢乐喜庆的事情,而朋友所给的礼金,无论多少都应该欣然的接受。这位朋友发短信的做法确实也有所不妥。

很多人都说职场上的同事之间的情谊“淡如水”。

别看整日朝夕相对,“勾肩搭背”,亲昵的如同兄弟一个样。

但同事心里也清楚,今日同事,明日或许就是路人,同事为了前程跳槽是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同事之间的“甜言蜜语”都只是说说没有当真。

不过职场几年,我有位同事的行事风格就改变了我的看法

小王是我的“师傅”。我刚进公司,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喊他“师傅”“师傅”个不停。

小王比我早进两年。经理让我跟着他多学习学习。

小王的性格是比较豪爽这种,公司里应该掌握的他教给我,不是公司里能学到的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也给我指点。

按说,他没有这个义务。我很感激他。请他吃个饭,小王也没让我掏钱。他说,你才上班,也没挣什么钱。等你技术熟练了,也涨了工资,你再请我。

上班一年后,我要和相恋多年的女朋友结婚了。

由于进来的时间不长,和老板打了个招呼,给同事散了散喜糖,也没说“邀请”的客气话,免得人家不愿意去自己也难堪。

小王也给我“应付”了句。说,师傅一定得去喝你的喜酒。

我也当客气话听了。没想到婚礼这天,小王真的来了。他给我递上了红包。里面塞了888元。

份子钱不少了,还能有美好的寓意,我觉得能认识到小王这样的同事是我的运气。

过来年,我丈母娘突然有病住院。我不多的积蓄也贴了进去。过得日子也抠抠索索的。同事都知道我“没钱”。

到5月份,小王结婚。我想着小王对我没少的帮助,再怎么没钱,也得挤出来给人家个“大红包”。

我在红包里塞了2000元钱。

小王结婚这天,我递上了红包。小王正在推辞,有人喊他,他就收下了。

婚礼很热闹。吃过饭回去,刚到家,就收到他的微信:

你小子给的红包太小了。

什么意思?我看着有点晕。2000块还少?

又是小王发过来的微信:

什么时候你挣大钱了,再补偿我个大红包。知道你现在的日子正紧张,不用随礼。

接着是小王微信转账的信息,2000元钱他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

朋友结婚你随礼2000按照目前的大众行情来看的确不少,但朋友居然因此要与你绝交,这说明他心里非常不平衡,其中多半另有隐情,应该是题主不想告诉我们的那种,让我猜测的话,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朋友以前给你随的礼总价值远远大于2000元。 这种事情其实在生活当中挺常见,特别是在亲戚圈里,有的家庭人口众多,相对的红白喜事也比较频繁,而有些家庭人丁单薄,随出去的礼比得到的多得多,所以同样性质的喜事不能以单次送礼的金额来衡量。

2朋友以前在其他方面对你的帮助所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2000元 。比如曾借给你巨额的钱款没有收利息,又或者在生活当中因你遇到了重大的困难而对你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当然了,并不一定与金钱有关,很多可能是帮你解决了在 社会 交往当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当时你又没有做出相应的表示,他本以为你会借他结婚的机会给予一些回馈。

如果没有以上的这些因素影响,朋友只是单纯的认为你随礼随的少了,除非他本身就是小肚鸡肠之人,但若真是如此,绝交又何妨呢?虽然很多人嘴上不愿意承认,但在实际的 社会 交往当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小算盘”,有的人计算的是金钱,而有的人则更看重情义,无论如何,只有付出与收获得到了相对的平衡,关系才能维持下去。我们只是旁观者,只能根据题主表面的意思去揣测,最后做决定的还得靠你自己。

朋友结婚,题主随礼2000元,晚上收到朋友的绝交短信,问自己随礼2000元是不是少了?我觉得一般情况下随2000元婚礼礼金不少,一点都不少。就中国现在的国情来说,朋友之谊随2000元的份子很不少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朋友给你发这个绝交短信一定有原因,原因就在你俩身上,不会有别的可能。

首先题主先静下心来仔细排查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导致朋友翻脸绝交。从题主的描述来看,除了礼金外似乎不存在别的原因。那么我们来看看2000元的婚礼礼金是不是合适。

如果你结婚时朋友随的礼金远远大于2000元,本着有来有往的基本交际原则,人家结婚你得随和他对等或稍高的礼金,绝没有少的道理。如果你失礼在先就不能怪人家绝交在后。

如果你以前因某种原因欠人家很大人情,朋友婚礼则是你补人情的最佳机会,随份大礼是必须的。而你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点,给的礼金和他预期差距太大,最后收到人家绝交短信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你们之间只是平常的朋友关系,我觉得2000元就很好了。你朋友应该有自知之明,他不会也不能与你绝交。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朋友是个市侩小人,人品大大的有问题。他婚礼比你早占尽先机,收到礼金后担心以后要还账,干脆就断交了事。这种事我遇到过,世界之大啥人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题主和朋友绝交的原因基本就在我上面的分析里,题主可以逐条比对。是你的原因你改正,争取取得朋友的谅解。如果是朋友的原因那就这样吧,亲贤人远小人丈夫之应为也!2000块钱不多,算是你交了次学费吧。

看问题要抓住关键,否则就是扯淡。像这个问题,给朋友随礼2000,被朋友告知恩断义绝,很多人的评论是2000元已经不少了,朋友不做就不做了吧,这就是没抓住关键问题。

这个事件关键问题是什么?单独的看,2000元随礼确实不少了,像我给朋友基本一般的500,好一点的1000,也就是是这个标准,但是我们看问题,绝对不能孤立的看,要结合一些情况看,这才是关键。

比如。这个题主结婚,朋友给他随礼10000,然后朋友结婚,他给2000,那么朋友生气就是可以理解的,没有这么办事的。

还有,朋友帮他办了一个大事,怎么也值几万人情,然后朋友结婚他给2000,我看这朋友不做也就不做了。

凡事一定有因果。我们还是要弄清楚背后的因果,才能准确的看问题,这才是我们看问题的关键,离开背后的因果,或者用我们常人的思维,看问题肯定会有偏差的。

你肯定收了他不止2000元的贺礼!

你还回去了2000元,对方认为你这个人太有点过份,所以才发短信说以后不要再联系了。

如果是这样,你才是赢家,因为你已经赚钱了。

我敢肯定的说,你和他如果没有极特殊的关系(当然了,这种关系你是不敢示人的),你也绝对不会拿出来2000元钱作为贺礼?

总感觉你好像是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得了便宜卖乖之意,不知道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说法?

因为一般朋友关系很少有人拿出来2000元作为贺礼,一般 社会 人只是几百而已!

首先,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就有一项是人情往来,这是加深感情的方式,也是结交人脉的方式,尤其我国是一个礼仪大国,从古至今就注重礼仪,所以有时候金钱和礼物来往就很重要。

而在这个问题中,结婚就是一件人情往来的大事情,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礼金的往来,问题中说随了2000的礼金,是一笔不小的礼金了,毕竟以目前的结婚随礼礼金额度来看,大概都在200以上,关系好的随500以上,当然如果是给客户随礼,这个就需要看实际情况了。

为什么,在上述问题中已经随礼了,可是朋友发信息说以后不要再联系,就有好奇了,推理思考一下是不是可以分为两种猜测:

一、随少了。

办喜事送礼金,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除非你们那边约好结婚的时候,相互不送礼金,不然在我国都是要随礼的,而礼金是人情往来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增添一丝喜悦,还可以缓解新人的生活压力。

但是礼金也是需要还回去的,礼尚往来还是要遵循的,如若不遵循,也无非就是几百块钱,看清一个人也是很划算的,就当 社会 给自己上了一课,随礼随少了,是同样的道理,花钱看清现实,划算。

二、没有分析清楚实际的情况。

很多情况下,如果是好朋友结婚,礼金其实都差不多,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毕竟很熟悉,大家图的就是一个开心,但要是给客户,或者是结交的人脉,随礼就不要太随意,而是要尽量的多,毕竟你是有求于他。

上文中说,两人的关系是朋友,要明白只要是朋友,就不会太计较,而且交朋友了,也大概清楚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结婚的时候就不会太出纰漏,所以上文所说的朋友关系,有些水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陆丽环报道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了第一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其中一例提到,某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某,2018年10月退休后因违规接受宴请受到党纪处分。

案例显示,2019年1月以来,张某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生日期间,先后10余次接受该县私营企业主王某、李某、赵某等人安排的宴请,并饮用年份茅台酒等高档酒水,食用高档菜肴。这几个私营企业主,均系张某任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期间的管理服务对象。2021年3月,张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违规吃喝是享乐奢靡的典型表现。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从一顿饭、一杯酒等具体问题抓起,锲而不舍、滴水穿石,“舌尖上的腐败”“酒桌上的应酬”得到有力遏制。在持续高压态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职期间有所收敛,但在退休后又故态复萌,肆无忌惮接受各种宴请,甚至实施违纪违法行为,成为“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表现。

梳理退休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发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退休后放松了纪律约束,随心所欲地接受宴请;有的借助于“攒饭局”等方式,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大搞所谓的“居中协调”,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数额较大的财物。除违规吃喝外,有的领导干部收受退休前管理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有的借讲课、交流、调研的机会接受退休前管理服务对象的邀请,违规公款旅游;有的还接受原任职务范围内企业的聘任兼职取酬。

“一些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利用退休前的关系、资源顶风违纪。”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分析,如原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正厅级)朱清敏,从在职到退休后被查处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2500余万元,其中,有70万元是他退休后在利益相关人的公司里违规兼职近三年获取的薪酬。朱清敏还利用自己曾经建立的关系网,帮助企业与公职人员牵线搭桥,为新的利益输送建立联系。

“一些退休领导干部认为,辛苦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就‘自由’了,党纪党规离自己也远了,应该好好享受一下了。于是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上发生‘病变’,难免晚节不保。”宋伟分析,此外,一些领导干部在位期间已经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网,退休之后,一些人抓住机会与他们继续交往,让他们发挥“余热”,为其牵线搭桥谋取利益。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退休退的是职务,而非党员身份。《中国***纪律处分条例》针对“四风”隐形变异,对党员违规接受宴请、收受礼品礼金的新表现作出处分规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明令禁止领导干部在离职3年内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党员领导干部无论退休与否,都应该严格遵循党规党纪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退休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会起到一个很坏的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宋伟说,党员领导干部始终都要带头严于律己,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自觉经受各种考验,时刻维护好***员的形象。

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巩固拓展露头就打、反复敲打的高压态势,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帮助提醒;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主观故意、情节恶劣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法律分析:私吞一般五千元以上警方才立案。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