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奶奶是绍兴人。虽和鲁迅是老乡,却是大字不识几个,连名字写起来也费力地够呛。奶奶的身形也是典型的南方人体形,矮而圆,显得很“娇小”。从出生到进小学前,是在奶奶家度过的童年。以至于跟奶奶学讲了一口绍兴话,到现在还不时能冒出几个词儿,不过正宗绍兴
奶奶是绍兴人。虽和鲁迅是老乡,却是大字不识几个,连名字写起来也费力地够呛。奶奶的身形也是典型的南方人体形,矮而圆,显得很“娇小”。
从出生到进小学前,是在奶奶家度过的童年。以至于跟奶奶学讲了一口绍兴话,到现在还不时能冒出几个词儿,不过正宗绍兴话已半句也不会了。但叫奶奶为“娘娘”的习惯(绍兴人的叫法),倒从未改过。
奶奶包的一手好馄饨,经她手的馄饨个个都仿佛艺术品般精致玲珑。从我记事以来,隔三岔五总会有奶奶的馄饨做主食。到底是甚滋味,现在也记不清了,但印象最深的却不是奶奶的美味馄饨,而是她的饺子。
记得那天,我是忽然吵着要吃馄饨的,所以奶奶只得临时出去买馄饨皮与馅料。我伸长脖子趴在窗口等了很久,却等来了圆圆厚厚的饺子皮。我奇怪的问奶奶,怎么不买方方薄薄的皮,改买圆圆厚厚的皮了?奶奶抱歉地说是去晚了,馄饨皮卖完了只剩饺子皮了。接着又卖力地向我讲述饺子和馄饨是差不多的。(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 - 亿龙文学 wwwsz-ylhmcom )
其实,饺子与馄饨作为南北方的代表面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但那时的我尚小,也就懵懂得点点头表示赞同。那天像往常一样,我头倚着高高的桌面等着欣赏奶奶高超的包“饺子”技术。但奶奶却一反常态的赶我出去玩,我感到奇怪,就是赖着不肯走。奶奶没办法,只得开始包。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我们这里习惯在这一天吃馄饨。
一大早,奶奶就去菜场买来了包馄饨用的皮子、肉和一些作料准备包馄饨吃。
九点多一点,奶奶开始动手了。她先把肉洗净,然后放在菜板上,把肉切成条,然后,切成粒,最后剁细。她又从菜蓝里拿出香菇、榨菜、葱等作料,同样切细,和肉一起放在一只大盆子里。然后,放一些盐、味精、菜油等调料,拌匀。接着,奶奶拿了一只碗放了一些水放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就绪,奶奶就开始包馄钝了,
我看了一会儿觉得好玩,就对奶奶说:“奶奶,你教我包馄饨好吗?”奶奶爽快地答应了,同时对我说:“小燕,你得先把手洗干净!”我立刻去洗手,然后,我坐在凳子上等奶奶教我包馄饨。
奶奶一边说一边示范,先把馄饨皮平放在手掌上,然后用筷子夹一点肉,接着把肉卷进皮子里裹住,再用手把皮子的两端反卷到中间用一点水把它们粘住。这样,一只馄饨就包好了。我照着奶奶的样子包馄饨了。我也把馄饨皮放在手掌上,拿着筷子夹了一小团肉放到皮子上,然后,慢慢地用皮子把肉裹起来,留下一点皮子不卷。接着,我用两只手拿住皮子的两端往下一弄。“唉呀!”我叫了起来。原来是皮子破了。奶奶见了说:“一定是你放的肉太多了。”我剥开皮子取出肉,把肉放到碗里,换一张皮子再做。这一次,我更加小心了。我夹了一点点肉,放在皮子上像刚才那样继续做。不一会儿,一只馄饨好了。我举起馄饨对奶奶说:“奶奶,我也做好了一只馄饨。你看,好不好!”我心里在说一定会受到表扬!不料,奶奶说:“肉放得太少,样子不好看!”“好,第二只我一定包得更好看!”说着,我又拿起第二张皮子包了起来。这回放肉前我特地看了奶奶放的肉,照样放,所以这次做出来的要好看多了。奶奶还夸奖了我。就这样,我越包越快,越包越好看。
包好馄饨,奶奶特地从我包的馄饨中拿了二十只放到锅中煮。过了一会儿,就煮好了,奶奶盛出来给我吃。我吃着自己做的馄饨非常高兴:因为肉香四溢,味道鲜美。我越吃越爱吃,竟然吃了三碗,不是奶奶限止不让我吃,我还要吃三碗呢!
星期五上午,我们分成了两小组,一个小组走了。周老师就说我们是去练厨艺的,刚才他们在,说了他们会流口水的。我们狂笑一阵,我没笑,以为厨艺是做小罐的——用泥巴做的罐子,放在一个能转的大盘子上,之后再放到火炉中去烧的那种。问了才知道是去做吃的,我也高兴地笑了。
窗户开了,里面有一个老奶奶。我想:这是不是教我们学厨艺的老师呢?周老师说是的。“果然是的”,我们就进了房子。我一进去,就闻到了香香的气味。老奶奶先让我们洗了手,然后就教我们学厨艺。老奶奶又说别的食物做起来太难了,我们就学做馄饨吧。馄饨的做法有很多,我们只学两种自己喜欢的两种就可以了。老奶奶还说最早馄饨是西施发明的,老奶奶还给我们看视频,视频里讲了一个小故事,我们看得入神。
看完了小故事,老奶奶就给我们看各种各样的馄饨。看完了,老奶奶又给我们又看了一个视频小故事:汉朝时期北方有两个部落首领,一个叫“混”一个叫“沌”,专门欺负老百姓,为了发泄对他们的怨恨,人们做了一个像小包子一样的东西,把它吃掉,取名字叫“馄饨”。后来在北方有了吃馄饨的名俗。我听了,也不知道哪个说的是真的。
老奶奶教了我们做糖果、小正方块的馄饨,我做了几个小正方块和一个糖果。这皮是面粉做的,摸着感觉真好。我用左手拿着面皮,右手拿着筷子,一点一点地把材料放进去。小正方块只要上下对折,再左右对着折得小点,再这几下就可以;糖果是要把皮卷起来,再把左右两角拧拧就好了。老奶奶又教了一个好玩的馄饨:下边是馄饨,上边绕了几个大弯弯。我不但没有做出来,还做了一个露馅的小方块。老奶奶还教我们做了好多种馄饨,有:护士帽、唐僧帽、毛毛虫、金宝包、莲花……我都做不出来。最后,我只做了几个小方块,一个糖果,还做了一个露馅的小方块。老奶奶说可以自己编,还给了我三个大馄饨。邹仪桦还做了流星锤。
我们把馄饨都倒进锅了,老奶奶很快就煮好了。老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馄饨。别人还抢调料,喝着汤。这馄饨的味道真好,就是有点烫,我实在忍不住诱惑,不顾烫很快就把馄饨吃完了。周老师说中午可以少吃一点饭了。
长这么大还没有听说过人去世了还要忌口的。这大概是你们那里的特殊风俗吧。即使吃了一碗面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又不是有科学依据。关于戴孝的事,有的单位怕影响形象是不让戴的。如果你不确定让不让戴,那就进单位的时候摘掉,出了单位再戴吧。
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有度喜重阳。金秋十月,重阳节如约而至。为了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知晓重阳节的意义,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感恩爷爷奶奶,10月16日下午,顾山实验小学全体大队委员在吴艳玉和郭米娜老师的带领下,带着馄饨馅儿和面皮,带着欢笑和祝福,来到了顾山敬老院。
孩子们重阳节敬老活动,让安静的敬老院顿时变得热闹非凡。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个个笑容满面,纷纷来到会议室兴致勃勃观看孩子们带来的精彩节目。
孩子们首先给爷爷奶奶们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大家赠送节日祝愿卡,为爷爷奶奶们即兴表演文艺节目。夏语辰独唱了《贝加乐湖》,樊依乔和李雪儿同学表演了拉丁舞,王玲涵同学赠送了国画《梅花》,李镇均同学萨克斯演奏了《友谊地久天长》,俞力榕同学表演了街舞。最后,全体少先队员合唱《歌唱祖国》,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孩子们精彩的表演,真诚的祝福赢得了爷爷奶奶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大家纷纷为爷爷奶奶分发自己精心准备的水果、重阳糕等礼物。
文艺表演结束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比赛包馄饨。虽然有的同学第一次包馄饨,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包的馄饨不够完美,但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令人感动。夏语辰同学说:“平时我只知道吃爷爷奶奶包的馄饨,重阳节能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吃上我亲手包的馄饨,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心里特别高兴。”
馄饨出锅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端着热气腾腾的馄饨给爷爷奶奶们品尝,看着爷爷奶奶们津津有味吃着亲手包的馄饨,同学们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重阳节,孩子们用行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孩子们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全部准备好后大概煮5分钟就行了。
材料:
主料:猪瘦肉80g、韭菜100g、鸡蛋110g、馄饨皮40个、白菜5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五香粉1/8勺、料酒1/2勺、香油2勺+1勺、鸡精1/4勺、白胡椒粉1/8勺、水适量。
做法:
1、将猪肉洗净,用刀剁成肉馅,剁时往肉上洒少许凉水,剁好后放入盐1/4勺、五香粉、料酒,搅匀,静置10分钟。
2、炒锅中倒入油适量,鸡蛋打散,油温略高后将蛋液倒入锅中,炒熟后盛到菜板上剁成碎末。
3、韭菜洗净控干水份,切成碎末,留出15克(最后放到汤中),其余的放入大碗中。
4、放入鸡蛋末、盐1/2勺,拌匀。
5、放入肉馅,放入油1大勺、香油2小勺,拌匀。
6、取一张馄饨皮放在左手中,用一支筷子挑适量馅放到馄饨皮的一个角偏下的位置,用左手拇指将皮的一角翻下来罩住馅。
7、连皮带馅向前卷动,至另一角约有2CM处停住,抽去筷子。
8、将一边的皮向内折,用手沾下水,涂到折过来的馄饨皮上。
9、将另一边的皮也向内折,压在沾过水的这边上,用双手略按压一下,使之粘合。
10、煮锅中放入适量水,白菜切成细丝,水开后放入白菜丝。
11、水再次开后一个个下入馄饨,放入盐适量、鸡精、白胡椒粉,煮约5分钟左右至熟。
12、放入韭菜末、香油,搅匀,关火,盛出即可。
大奶奶有一双巧手,说起大奶奶的绝活——包馄饨,那可是人人都称赞。你可能会说,包馄饨有什么稀奇呢?人人都会包,可是,大奶奶的这一“绝活”却是一般人学不了的。
一天,我去大奶奶家,想尝一尝她包的馄饨。大奶奶一看到我这馋相,便全明白了,连忙为我包了起来。
起初,她先从冰箱中将买来的四四方方的馄饨皮和一块肉拿出,先将肉浸泡在水里5~6分钟,再将肉有条理地切好,剁成肉末,别看大奶奶已经年过半百,手脚十分灵活,不到几分钟,肉就被制的服服帖帖了,之后,她又将拌好的调料倒入肉中,搅拌均匀后,就开始包馄饨了。她飞快地拿起一块馄饨皮,用裹着透明塑料的小手指轻轻挑起一点肉,捏成一颗小肉球,放进了馄饨皮的正中,再用手轻轻一捏,固定住了馄饨,这样一只馄饨就做好了,形状好像一个倒立的晴天娃娃。别看我介绍的那么多,可大奶奶做的时间竟连五秒钟都不到!我睁大了眼睛,好像还没明白过来,可等到我转过神来时,大奶奶已经将半盘都包好了,此时,我不得不佩服大奶奶的技艺有多好了。没过多久,一大盘馄饨就包好了,我看大奶奶包的那么好,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就按照大奶奶包的方法按部就班地操作了起来,我原本还以为多简单,没想到,我包的馄饨居然还没有大奶奶的一半好,当然,再包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肉馅太多了,皮掐不紧等等,此时,我终于了解到了大奶奶“绝活”的来之不易,小小的一碗馄饨,竟还如此麻烦,真是不能小看啊!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道工序——馄饨下锅。大奶奶将一只只玲珑小巧的馄饨轻轻倒入锅中,等待片刻,馄饨们就像一只只小鸭子游来游去,这样,就可以出锅啦!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就来到了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个,用嘴轻轻吹了几次,便马上送到了嘴里,虽然还是很烫,但味道真的是很美味!
大奶奶的“绝活”真是名不虚传啊!我真佩服大奶奶的“巧手”。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