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奶奶,一路走好

老人 0 65

送别奶奶,一路走好,第1张

送别奶奶,一路走好
导读:      9月13日(农历八月初七),天阴沉沉的,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一样!这天,和姐姐计划第二天早早的去看望奶奶。但是,在晚上,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一通电话打乱了第二天看望奶奶的计划,传来了噩耗--奶奶去世了!当听到这个噩耗,陪着孩

      9月13日(农历八月初七),天阴沉沉的,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一样!这天,和姐姐计划第二天早早的去看望奶奶。但是,在晚上,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一通电话打乱了第二天看望奶奶的计划,传来了噩耗--奶奶去世了!当听到这个噩耗,陪着孩子讲故事的我,不知所措。

  寂静的夜晚,天空飘着细雨,当驱车赶到时,奶奶已经安详的躺在那里,远远的看了一眼奶奶消瘦的音容,只是感觉奶奶睡着了而已。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是的,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就这样安静的、孤独的离开了我们,与世长辞……

      眼睛模糊的瞬间,许多的往事历历在目。打我记事起,就已经和奶奶他们不在一个院子住了,因为旧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排行老二是女孩的我,被奶奶各种嫌弃和不待见,甚至于要将我送人的想法都有,在妈妈的一再要求和坚持下,才得以让我留在了这个家。无奈的妈妈只能将我送外婆家,从调皮捣蛋到上学前,见奶奶的次数有印象的也不多;如果有,那也就是偶尔回去找弟弟们玩,将他们惹哭奶奶骂我的时候,以至于认为奶奶不喜欢调皮捣蛋的我,甚至是丫头片子的我。不懂事的我慢慢长大,直到有一次我要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奶奶慢悠悠的从打底衣兜里的手绢里掏出了一百块钱,说:这个你拿着,也没有再多的钱。因为,奶奶也不容易,需要吃药,走路需要拐杖的帮助;一再的推辞,最后我接受了奶奶的心意,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感受到奶奶对我的关爱与温暖,那次之后,我也释怀了,理解奶奶有这么多孙子孙女需要照顾。也感谢奶奶!

      后来的后来,直到我们长大后,工作后,结婚后,当妈后,与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然而,由于奶奶身体的原因,以至于无法自力更生,无形的重担便落在了年迈的爸爸妈妈身上。当然,奶奶的子女们也不算少,这也是一种考验,考验的结果就是无人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与心酸。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最没有义务照顾奶奶的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牙坚持了两年之久。妈妈曾经的心酸无人能懂,但还是尽心尽力的坚持去做,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奶奶受那样的罪。心地善良的人心中住着阳光,偶尔乌云密布,但雨过天晴后又会看到美丽的彩虹!我的妈妈就是如此,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奶奶的晚年也有点凄凉,也许这是已经去世多年的爷爷没有预料到的,最后守在奶奶身边养老送终的是爸爸妈妈;奶奶一躺就是两年多,想一想两年多对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是多么的煎熬和痛苦 ,我们也时常抽空去看望奶奶,但也无法替代爸爸妈妈对奶奶的照顾……时间飞逝,直到再也听不到奶奶的声音,看不到奶奶的容颜,摸不到奶奶的手臂……亲爱的奶奶,愿天堂没有病痛,没有孤独,没有失望,永别了,奶奶,一路走好。

还是要看情况而定吧,我想绝大多数的人,如果奶奶去世,都是要回家的,因为她是爸爸的妈妈,是我们的家人和亲人,从道义上来讲,一定要回。但如果你真的有特殊原因,相信家里人可以理解,但也许你会留下遗憾。

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报丧的禁忌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