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在清宫戏里,最喜欢的一个是鹿鼎记,一个是康熙王朝,然而我喜欢韦小宝,却不怎么欣赏玄烨。 作为千古难得的一位帝王,我的不欣赏只因为一件事。福建水师,整兵备战,磨刀霍霍,对准台湾郑经时候,草原之鹰噶尔丹,遣使来提亲,提亲的对象,赫然是康熙皇帝
在清宫戏里,最喜欢的一个是鹿鼎记,一个是康熙王朝,然而我喜欢韦小宝,却不怎么欣赏玄烨。
作为千古难得的一位帝王,我的不欣赏只因为一件事。福建水师,整兵备战,磨刀霍霍,对准台湾郑经时候,草原之鹰噶尔丹,遣使来提亲,提亲的对象,赫然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女儿——蓝齐格格。 刚听到消息的康熙帝,也曾勃然大怒过,也曾徘徊犹豫过,但是在股肱之臣的谏言,与引经据典之下,玄烨动摇了,即便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又怎么比得过自己的宏图霸业,大清朝的空前盛世,蓝齐格格,是自己的女儿,却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可以完美和亲的女人,一个可以延缓草原雄鹰进攻脚步的女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清朝的宏伟蓝图,也是踏着无数人铺就的道路走来,为了霸业,帝王须选择牺牲,而且也必须为这牺牲,狠的下心来,面对自己最宠的妃子,玄烨还能轻声细语相劝,可面对自己最爱的女儿,玄烨却必须用最凉薄的刀子,刺进蓝齐格格的心里,狠狠地,哪怕蓝齐儿一个弱小的女子,拔不出来。
在出刀的刹那,玄烨的心里,也在流血,也在疼痛,可是他的痛,来的远比蓝齐儿要轻吧,毕竟,他是亘古以来的一位帝王,心理承受能力,岂是蓝齐儿一个小小女子所能相提并论的,如果说这把刀同时刺进两人心里,康熙大病一场,蓝齐儿已经香魂渺渺。
在蓝齐儿十六岁生日的时候,内务府送去了她的生日礼物,而玄烨也为自己的女儿,送上了一个雪白可爱的小兔子,还说,内务府的东西,是皇帝送的,这个兔子,是父亲送的。那个时候,一家三口,温馨的很。
父女之间的裂痕,来自蓝齐儿听到这个绝望的消息时,摔碎了父亲送自己的礼物,碎裂的玉,正是女儿碎裂的心,帝王家的无情,来自于,取舍之间,没有丝毫的怜惜。玄烨也很清楚,蓝齐儿以后得路,没了,噶尔丹一定要死,而蓝齐儿也要孤儿寡母,常伴青灯,一个女人的牺牲,换来噶尔丹几年的效忠,很值得。
曾经充满欢乐的皇宫,举目望去,那些熟悉的亲人,今天这么陌生,陌生到蓝齐儿十分的害怕,她就像一个无助的小白兔,害怕的瑟瑟发抖,却也无处可去,不,我还有孝庄老祖宗,她会为我主持公道。可是,能吗?
不能,老祖宗告诉自己重孙女的就两句话,以后你父亲和你丈夫打起来,你帮谁都是对的,你帮谁也都是错的,老人家就是不一样,说了起不了丝毫作用的废话。
这个角色应该是撰写的,但是帝王家的无情,却是实实在在,蓝齐儿在被噶尔丹抱上战马的一刻,她曾经尊敬的父亲,就化成了帝王家冷峻的面庞,看一眼,都冻的打哆嗦。
千军万马的职责,全托付给一个少女的年华,以及她几十年的孤寂。
作为一位读者,我理解玄烨,作为一个亲人,我厌恶他的无情。
历史上,确实有周培公这个人,但给康熙画地图 是虚构的了,,
当时测量全国地理规模很大,绝非一个人能够完成,各省绘制的地图多达上百张,分别出自不同的机构。清康熙帝亲自主持为官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五十六年(1717)测绘,五十八年(1719)全图告成。康熙亲命名为《皇舆全览图》。在当时,该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这跟老周没关系。今天这些地图近1/3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流失海外。有少部分被国民党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的留在大陆现藏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
现在的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就收藏着许多中国元、明、清时期的文物。
其中以清朝的文物数量最多,时间跨度从康熙到溥仪, 品类上包括服饰、金银器、铜器、玉器、还有一些纺织品和一些书信典籍等等。这些文物中其中有一块布,是清朝的康熙皇帝送给彼得大帝的,这块布后来被俄罗斯宫廷用了300多年,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至今它还和新的一样,因此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把它当成了珍贵文物。
可为何康熙会送给彼得一块布呢?这块布为何使用了300年依然和新的一样呢?这块布的后面还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
关于 中国和俄罗斯开始交往的时间 ,大部分的专家都认为是开始于蒙古时期,根据《元史》记载,俄罗斯当时作为蒙古下面的一个公国,已经和中国开始有往来。
因为蒙古开辟出来一条贸易之路,一些的汉族工匠也随蒙古商团和使者到达过俄罗斯,随着蒙古人的到来,俄罗斯人开始接触到中国茶叶、瓷器和纺织品,这些的产品因为质量好,受到俄罗斯上流人士的喜爱。
中俄两国交往 历史 明确的记载,是在公元1567年 , 一位哥萨克首领到达中国,拜见了明穆宗, 受到了明穆宗的接见和赏赐,回到俄罗斯向伊凡大公汇报了在中国所见所闻。
公元1618年,另外的一位哥萨克人伊凡·裴特林来到中国 ,还 受到了万历皇帝的接见 。他在中国待到了次年春天,返回到俄国向沙皇带上了一份万历皇帝的国书和一幅中国地图。
不过 俄罗斯使团正是到访,是在公元1654年, 但是俄罗斯大公派遣费奥多尔·巴伊科夫率领一个人数众多的使团,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了中国,
此时是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四年后,俄国的沙皇继续派遣使团到达中国。到了康熙年间,俄罗斯到访中国的使臣就越来越多了。
其中较为重要的几次,一次是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尼古拉·米列斯库到达中国,康熙接见了他四次之多,这也是 历史 少有的。
到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划定了边界,并确定了具体的贸易细节。,双方开始推动两国文化交流。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689年), 伊兹米罗夫 来到中国, 康熙六次接待他。他也成为了康熙接见次数最多的俄罗斯使臣。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和彼得一世有许多相似之处。在17-18世纪之间,他们和双子星一样耀目。
1:两人都通过征战和努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并且在他们的领导下,王朝各方面都进入了正轨,开始向着鼎盛时期迈进。
2:其次两人都开疆拓土,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逐渐现出雏形。
3:推行多民族包容的政策。
4:两人都接触过新兴的 科技 ,并且对新兴的学科和 科技 有浓厚的兴趣。
5:两人巧合的是,他们差不多是同时期登基继位,而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时间相继去世(康熙终于1722年,彼得终于1725年)前后相差3年。
6:在彼得大帝带领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逐渐崛起,而康熙大帝也奠定了清朝的根基,让清朝成为东方最强的王朝, 历史 对两人的评价同样都是一代雄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彼得大帝的思想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与西方的频繁接触。最后,俄罗斯开始建立工厂,推行教育,鼓励商业,康熙却没有这样做。
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那么相似,可是 两人却没有见过面,不过两位雄主却互相赠送过礼物, 康熙曾经让使者给彼得送去一块布, 而这块布彼得收到后非常的喜欢,一直在俄国皇宫使用,没想到一用就300多年,甚至皇宫搬迁都要带走。
清朝从建立后,对外奉行的就是“厚往薄来”态度, 因此无论是俄罗斯的使者、还是商队,哪怕就是一位信使,只要来到中国,进贡一些礼品,只要符合清朝的礼节,就会被视为是一种朝贡的行为,按照清朝的礼尚往来的规定,他们则会得到,比礼品更多的赏赐。
而礼尚往来也成为了一种维系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而进贡的物品到底是否有价值,或者有使用的用途,反而并不重要。
随着俄罗斯和中国的频繁商贸往来, 俄国的宫廷也对清皇帝的喜好了解得非常的清楚 ,因此俄罗斯人在挑选礼物的时候,都会按照当时清朝皇帝的喜好来挑选,比如一些较为先进的机器。 相比清朝回的礼物,俄罗斯的礼物更为具象和偏向实用性。 在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就收藏了一块布料,是当时康熙回礼给彼得大帝的一件礼物。 那么为何康熙送一块布给彼得大帝呢?
这块珍藏于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布料 ,这件布料使用了 300多年 ,依然光亮洁净, 而且图案清晰,纺织的纹理严密,丝毫没有破损的迹象。
它就是 曾经在2014年被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展出过 一次的”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由于上面没有提款和具体的制作时间,专家经过研究研究,根据图案和工艺,认为这件”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是康熙赠送给也彼得大帝的回礼。
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彼得大帝在位期间曾经多次派出商团和使团来到中国。其带来的礼物,延续还是实用的风格,其中除了一些琥珀、动物皮毛以外,还送给了康熙一些欧洲新款的吊灯和钟表、还有一些精巧的玻璃艺术品和生活用品。
后来的屡次派出的使团,还送给了康熙一些数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等,这些东西彼得大帝认为当时清朝是没有的,因此他认为康熙会喜欢这些东西,也希望借这些新奇的东西让康熙对俄国有更多的好感。
而康熙此时对俄罗斯的态度也比较友善,不少的礼物之中,都是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其中除了瓷器,还包括一些纺织品,而纺织品中以缂丝最为珍贵。
缂丝也被叫“刻丝”, 翻译的意思就是 “用刀刻过的丝绸” ,缂丝在中国起源很早,是中国一种非常古的老丝织工艺品。因为其织造极其繁复,而且使用的材料也十分昂贵, 因此民间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在清朝也只有皇家和一些达官贵人可以使用,。
这件”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可以说是一件缂丝珍品 ,因为现存的缂丝文物并不是很多,而且它跟民间的缂丝完全不同,其用来是用金银线编织而成 ,”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总长有164米,宽064米,这种长度和宽度的缂丝按现在的价格算都是价值不菲, 更何况是300多年前的康熙御制物品。在图案上,这件缂丝作品也堪称是一件艺术品,这件椅披由云雾和祥鹤构成,色彩璀璨艳丽,其寓意具有意义。
这件缂丝椅披,最初被装饰在俄罗斯莫斯科的皇宫内,后来在公元1700年,俄罗斯迁都到圣彼得堡后,这件缂丝椅被带到了圣彼得堡,被继续使用到近代。
康熙送彼得缂丝产品,主要是因为缂丝非常的珍贵, 同时也是极具中国文化的纺织品,其他的国家是根本做不出来缂丝的,在汉代的楼兰遗址中,曾经发现中国现存最早的缂丝实物。
缂丝做法是以生蚕丝作为经线,在纺织出一些彩色熟丝作为纬线,在经过有许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利用通经断纬的做法,用许多小梭和拨子,按遇先勾画好的花纹进行分块的编织,
这样的做法,织物上图案就会出现类型断痕和刀刻的视觉效果,因此缂丝也被称为纺织品的浮雕。 缂丝也因为图案精美,视觉效果丰富,延展性强等优越性,历朝历代都是贡品,因此缂丝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实用价值,也 被世人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因此康熙看来送彼得缂丝产品,比彼得大帝送给康熙的仪器,玻璃,显微镜等要贵重得多, 而俄罗斯皇宫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这件”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被俄罗斯皇宫保存了300年。
这主要与缂丝的特点有关,缂丝和其他的纺织物织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它的“织纬”有别,而且织物厚实。 由于制作工艺特殊,因此纺织出来的织物细密精巧,不受丝绸工艺用色的限制,同时也具有立体感。虽然制作工艺繁复,但是因为缂丝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其使用的范围也很广泛。
缂丝制品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大到巨大的屏风图案,衣服,或者画卷,小到荷包和书签,都可以制作, 并且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订制不同的轮廓外形,因 此历朝历代的皇宫,都会制作一些缂丝服饰、桌围、椅披,坐垫等等产品供应皇家使用;
同时缂丝把艺术装饰和实用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其正反相同,而且平整光洁,比传统的双面绣更有手感, 能经受长年累月的使用,依然能够长久保存,所以古代称缂丝“千年不坏”。 也因此才让这件”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在俄罗斯皇宫使用了300年,依然是和新的一样。
至今这件缂丝云鹤花卉纹椅披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和友情的重要见证,其蕴含的 历史 和文化价值无法估量。
75岁 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 她的功绩可以是 历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她的,虽然她有能力作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没有,却是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乱了朝政,她一生的心头愿望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兴盛她什么都可以牺牲!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就能当皇上了,但孝庄皇后心中第一的是大清基业,她没有把爱情混为一谈!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且不说她的委屈有多少承受了多少常人没承受过的苦与累,她日积月累的辛劳就证明了她的伟大,一个女人这样是多么不容易,自古女人想撑起一切是谈何容易的啊,无数的阻力与背后的唾骂,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后人还是理解到她的,为她的善良与英明一世而崇敬感动!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清朝玄烨的奶奶是孝庄文皇后。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其父是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所以爱新觉罗·玄烨得奶奶是孝庄文皇后。
扩展资料孝庄文皇后,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今北京)。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皇帝福临的第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布木布泰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昭圣太后生活内敛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