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勤劳的一天作文六到八百字

妈妈 0 69

妈妈勤劳的一天作文六到八百字,第1张

妈妈勤劳的一天作文六到八百字
导读: 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妈妈,她是天底下最能干的妈妈。 星期一,我要去学校上学,妈妈对我说:“拿好东西,背上书包上学去吧。”刚出门口,妈妈叫住我:“拿饭盒了没?”我翻了翻书包,一看,忘拿了,我便回去找,在我房间怎么找也没找到,便问妈妈,看见

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妈妈,她是天底下最能干的妈妈。

星期一,我要去学校上学,妈妈对我说:“拿好东西,背上书包上学去吧。”刚出门口,妈妈叫住我:“拿饭盒了没?”我翻了翻书包,一看,忘拿了,我便回去找,在我房间怎么找也没找到,便问妈妈,看见我的饭盒了吗?妈妈说:“在我房间里,给你洗了,快去拿吧。”我拿着像新的一样的饭盒,高兴的上学去了。

放学回来,走到我家门口的楼梯口就听见“轰隆隆”的洗衣机的声音,我猜想,妈妈肯定在洗衣服,进了屋,果然看见妈妈在那边洗衣服便做晚饭,还没有察觉到我回来。我悄悄放下书包,巡视了每个房间,全部一尘不染,地板闪着亮光,镜子更是明亮。花瓶里的花新浇了水,特别水灵鲜艳,鱼缸里的鱼也换上清澈的水,鱼儿也明显欢快了许多。这一切都是妈妈的功劳。可是现在妈妈还在忙个不停,难道她一天都没有休息吗?想到这,我就喊了一声妈妈:“妈妈,我来帮你。”结果,妈妈说:“不用了宝贝,你刚放学,休息一下准备吃放吧,吃过饭还要做作业呢,今天老师留的作业多不多啊?”我说:“那好吧,爸爸呢?你怎么没让他帮你啊?”“你爸爸也刚下班,工作也很累,所以妈妈就没用你爸爸帮忙,再说,这些对于妈妈来说不算什么啊!”妈妈笑着说。

晚上,妈妈终于有时间休息了,她来我房间看我写作业,就在我旁边静静的坐下,我知道妈妈一是怕打扰我学习,二是因为她累了。在妈妈的陪同下,我很快就写完作业了。我装好书包,和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揉揉肩捶捶背吧,”妈妈说:“好啊。”我轻轻地为她捶背揉肩,我看见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甜的。

我的妈妈真是勤劳,以后我要帮她分担一些,让她不要再这么辛苦,我亲爱的妈妈。

六年级:程金平( 文章阅读网:sanwen )

关于勤奋的作文

勤奋是我们从小就懂得的美德。

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勤奋,要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上了中学,老师督促我们要勤奋,要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我们成人后,我们会自觉的去勤奋,去亲手描绘出我们未来美好的蓝图。

勤奋,它做起来似乎很难(,)因为他要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

而要勤奋又是十分的(地)容易,因为你只要珍惜从你身边流过的美一秒。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情:天刚刚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这一天的写作。

这个男人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

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约稿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

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

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是两个字:勤奋。

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

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国庆节。

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勤奋出灵感。

”缪斯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的,她会源源不断的给这些人送去灵感。

斯蒂芬·金说,我从没过没有灵感的恐慌。

做一个勤奋的人,让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都能首先落在我们的脸颊上。

以“勤奋的XXX”为题写一篇作文

勤劳的清洁工 一天早上,我刚刚起床,就听见一阵轻微的刷刷声。

啊,清洁工这么早就起来了! “他们在一个多小时前就已经开始工作了,那时大概是四、五点钟吧。

在你上学时他们已经把街道扫过一遍了。

”妈妈对我说。

为了保持街道的清洁,这些勤劳的清洁工这么早就身着橘**的衣服,带着已有些发黄的口罩走上街头,为人民服务。

有一则往事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妈妈去上街,我一面吃着雪糕,一面和妈妈说说笑笑,迎面走来一位带着白色口罩的清洁工,我连忙把雪糕纸扔进她手中的清洁袋里。

没想到那位清洁工说:“谢谢,小朋友!”我愣住了。

这是举手之劳,她怎么为了这点小事谢我呢? 后来妈妈告诉我,因为我主动把纸放进袋子里,她就会少弯一次腰,少捡一片纸。

为这,她向我说谢谢。

其实该感谢的不是我,而是他们。

是他们使街道保持了清洁,是他们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更美丽了。

为这,他们每天要弯上千次上万次腰,拣上千片、上万片纸。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注意保持身边的环境,那会使他们减少很多劳动。

也许这位阿姨不记得我,可我记得她!她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速求一篇以勤奋出天才为题的作文,字数600至700

勤奋是成才的第一秘诀 有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六匹马正在咀嚼着青草,它们个个都 长得十分雄健;可又有一匹马却躺在一片没有青草的荒地上睡着觉,瘦得是那么可怜。

这幅画给我的感想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懒惰 ,一定要勤奋。

只有勤奋,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像那匹瘦马 一样,整天懒惰,那么就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骏马良驹。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 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 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

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 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

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

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那七匹马,老师每天给我们讲的知识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

我们每个 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为什么有的同 学学习好,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 :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

|||||||||||||||||||||||||||||||||||||||||||||| 勤奋是成才的第一秘诀 有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六匹马正在咀嚼着青草,它们个个都 长得十分雄健;可又有一匹马却躺在一片没有青草的荒地上睡着觉,瘦得是那么可怜。

这幅画给我的感想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懒惰 ,一定要勤奋。

只有勤奋,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像那匹瘦马 一样,整天懒惰,那么就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骏马良驹。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 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 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

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 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

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

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那七匹马,老师每天给我们讲的知识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

我们每个 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为什么有的同 学学习好,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 :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

规划每一天 勤奋每一刻作文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对于我们而言,要学会规划自己,阿敏之所以拥有今天辉煌的成绩,这与她的人生规划成为智慧型的名师是分不开的,她的行为无时无刻不为之而奋斗就像她的事迹中说的“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的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个春秋,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遇到困难从不叫苦叫累,半途而废,反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反思,不断成长,正是她的这种百折不饶的学习态度使她事业蓬勃发展,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既而使她成为一代名人我知道,要想成为名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为之拼一生的精力我虽不一定能成为名人,但我一定要学会规划自己,一定要树立有颗成为名人的心,像她那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因为只有追求高的理想,才不会怠慢、懒散,才会为之奋斗,才会全面超越自我至少这样我可以踏着名人成长之路,一步步向她靠近

赞美勤劳的作文

敬畏生命一对年轻的夫妻从贫穷的山区来到南方打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繁华的都市里默默地工作着。

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地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他们计划着,趁年轻的时候出来闯荡闯荡,等挣到了钱回去盖座新房,以后就在家乡过着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生活。

为了能够多挣点积蓄,来这里几年了,一直没敢要孩子。

他们知道,一旦有了孩子,一个人在厂子里干的话,辛辛苦苦地干一年根本攒不到钱。

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学历和技术,只能干一些流水线上的活,收入当然是底层的了,好歹能落一个人的工资。

他们商量着,等到今年年底回去把房子盖好,再干两年有点积蓄就不再出去了,在家里生孩子,赡养父母,以享天伦之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

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的花环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他们多年编织的美梦!今年三月份,女的感觉身体不舒,丈夫带着她到医院里一检查。

检查结果出人意料!丈夫接到确诊证明时,一看到癌症二字,脸色苍白,颤抖的双手却拿不动那一张白纸!诊断证明旋转住,颤悠悠地落在了地板上,妻子猛跑过来,丈夫已经无力地蹲在了地板上。

当妻子看到白纸上那两个显赫畏惧的大字时,她的神经瞬间绷紧,大脑懵懵懂懂,一片空白,所有的人们都在晃动,如眼前那张白纸。

当丈夫缓过神来时,妻子已经躺在了他的怀里。

丈夫大声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溢出的泪水滴落在妻子的脸上。

当妻子从急救室里醒来时,她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捶胸痛哭,如诉如泣:老天呀!你怎么不长眼啊!我们还没有孩子呀!等我给他生个孩子,留下后代,我死也无怨无悔!此情此景,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心痛,无不落泪。

妻子的病已经是癌症中期,这无疑是向她下了宣判书---死缓!那天晚上,妻子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在她还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之前,无论如何也要为丈夫生个孩子!丈夫说什么也不同意,对他说:“亲爱的,你不能这样地在折磨自己了,在你有限的生命里要好地享受一下生活的每一天吧,你以前总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创造生活,但忽略了生命。

即使你想要个孩子,也许你孕育的小生命看不到你慈祥的笑容呀!”丈夫的话无不有道理,也许会有两条生命的离去。

妻子也知道自己的病可能支撑不到那一天,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她告诉丈夫:我会好好地生活,会珍惜上天给我安排的每一天!接下来的时间,妻子怀孕了,那种痛苦超出了常人的妊辰,她一直忍受着巨大的折磨。

由于在怀孕期间,她放弃了前期的化疗。

为着自己的意愿,为着肚子里的小生命,她把苦痛当做一种幸福!守着这份做母亲的自豪和骄傲,奇迹出现了,生命青睐了她们母子。

本来她的病根本拖不到年底,但她却毅然地活到现在,小生命也在成长。

当妻子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头发已经脱落了许多,身体瘦骨嶙峋,体重急剧下降了四五十斤,已到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时候了。

妻子又果断决定:提前生产!再这样下去,孩子也不能健康地发育,自己也没有生下来的力气了。

此时丈夫仍坚持放弃孩子,让妻子多活一段。

妻子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当她用尽了全身力量剩下孩子时,自己却昏睡了几天。

还好,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七个多月的折磨和罹难总算没有白熬。

当妻子从沉睡中醒来时,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丝微笑。

听罢这个故事,我的泪水不停地在眼中转动,心也不禁一颤:多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啊!为了延续生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经历了病痛生子的折磨!令天地东容,江河失色!我们只知道春蚕作茧自缚是为了以后的破蛹化羽,蜘蛛把躯体给它的子女蚕食是为了不让幼小的生灵饿死,即使狠毒的母蝎子也豪不吝惜地把躯体留给它的儿女们。

世界万物,生命的延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相同。

此时,我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她们为了子女,不计个人的得失,乃至于生命。

生活需要勤劳的作文

在茫茫的宇宙里,有一个小星球。

小星球上住了两个人,一个叫勤劳,一个叫懒惰。

他们俩分别住在这个星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

懒惰住的东半球土壤肥沃,树木葱郁,鸟语花香;而勤劳住的西半球则非常荒凉,到处都是荒山野岭,一点生机也没有。

但勤劳没有灰心,很努力地干活,他用自己的双手是一片片荒地渐渐地边成绿洲: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树木茁壮成长``````而懒惰呢?本来是一片肥沃之地却被自己搞得一片荒凉。

懒惰听说勤劳的西半球繁荣起来了,便想去请教勤劳。

于是有一天,懒惰乘着他的私家飞船,以每秒70公里的速度来到了勤劳居住的西半球,他对勤劳说:“勤劳老兄,你真棒!一片荒地居然被你弄得如此美丽,你是怎么做的,教教我,好吗?”老实的勤劳亲切地答道:“懒惰老兄,我有的东西你也有呀。

”勤劳边说边举器双手摇了摇,意思是说是靠双手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懒惰疑惑地问:“就是这个?”勤劳点了点头,懒惰以为勤劳玩弄他,气呼呼地走了。

就这样,勤劳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丽,富饶的家园。

而懒惰终因懒惰成性而一无所有,最后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需要勤劳,只有凭靠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介绍一个勤劳的人 作文

那是一个勤劳的小女孩,她就是我的好朋友李双杏。

李双杏非常勤劳,一次我碰到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这天是星期六,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我想找李双杏去玩。

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她家,轻轻地敲了敲门。

没有人来开门。

我又重重地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我以为里面没有人,就要想走了。

正当我转身想走的时候,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问:“谁呀?”我连忙停住了脚步回答说:“我,耿欣欣!”里面的人说:“噢,是你!门没有锁,进来吧!”于是,我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

我走到屋子里却没有看见一个人影。

我四处寻找了一遍,还是不见一个人影。

怎么,人呢?正在我疑惑的时候,李双杏在里屋的一个角落里说话了。

原来,她在整理房间呢!我走过去看到她在把一样一样物品搬出来,接着,拿了一把扫帚把地面清扫了一遍。

然后,她拿起一块抹布把搬出来的物品擦了一擦,再把它们搬了回去,放好。

突然,她看到有一个地方不管怎么擦都不能够擦干净。

她想办法擦,可是没有用。

我就帮她想办法。

两个人一起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那个脏东西擦掉了。

这时,我看到她擦得头上都渗出了汗水,就劝她休息一会儿再做。

她听了我说的话,坐了下来。

可是,不到两分钟,她就又站起来干活了。

她继续清理房间。

打扫整理一个房间,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做完。

这时,我想现在大概可以和我一起玩了!可是,她却对我说:“欣欣,你一个人先去玩一会儿,好吗?我还要洗衣服。

”我说:“别洗了,反正明天还是休息,明天洗吧!”她说:“不,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完才能够休息。

做事情不能够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的。

”我听了向她点了点头,心想一定要向她学习,像她一样勤劳!

关于“勤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勤奋是成才的第一秘诀 有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六匹马正在咀嚼着青草,它们个个都 长得十分雄健;可又有一匹马却躺在一片没有青草的荒地上睡着觉,瘦得是那么可怜。

这幅画给我的感想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懒惰 ,一定要勤奋。

只有勤奋,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像那匹瘦马 一样,整天懒惰,那么就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骏马良驹。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 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 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

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 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

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

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那七匹马,老师每天给我们讲的知识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

我们每个 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为什么有的同 学学习好,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 :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

作文快乐的一天600字

5月1日那天,天气十分凉爽。

风,柔柔地吹;枝头悠悠地闪。

春天的使者——风,轻悄悄地走来了,前两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 辣的,天空像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云,有的像棉花,一团一团的;有的像山,一座一座的;有的像动物,一只一只。

但是,今天却令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文曾路,文曾路是厦门一条新开发的观光道,那里有着许多宜人的景色,虽然不及五一的鼓浪屿热闹,但也有不少游客徒步参观,爸爸将车子停在路边,我便打开车门,下了车,来到了一个胜似花园的地方。

由于我没戴眼镜,只好靠很近在观察。

忽然,我看见一只好象蜻蜓的飞虫,它的身体黑乎乎的,既有点像蜜蜂,又有点像蜻蜓的怪物。

妈妈怕我被它蛰着了,叫我离它远点。

我又往下走,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儿,有红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十分漂亮。

花儿很害羞,只肯在绿色中透露出一点点花彩;花儿很吝啬,总在绿叶中躲躲藏藏,不愿露出脸来;花儿也很调皮,用红灯打破了树的纯绿,草的青翠,又用紫色与粉红色将它点缀,却不认真,东抹一笔,西涂一画。

离开了这百花争艳的地方,我来到了一条小河流,那里的水十分清澈。

水里还有几只蝌蚪呢!你看,它们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小逗号,它们正甩着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踩着一块块的石头,到了对面。

接着,我又上了石梯,我看见了许多不同颜色的三角梅。

有红色的,有橙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紫色的;而它们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的。

上面还有几只蝴蝶,其中一只白色的蝴蝶拍动着它的翅膀,翅膀上还有几块斑点,那些斑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

它欢快地拍打着翅膀,两只触角不停地在动,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少女,在这花丛中“漫步”呢。

三角梅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迷人。

在往前走,就来到了厦门市的上李水库。

水库像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晶莹的碧玉,虽然水位下降,四周石壁 着斑斑苔痕,但她还是风韵犹存,将环抱着她的起伏群山、围绕着她的蓊郁绿树,收进她潋滟的波光里,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来回扑腾,这景象,如诗如画。

惜别水库,回眸附近的上李山、龙虎山、曾山,高林丛树中有不少奇岩怪石若隐若现,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些岩石雕塑成林林总总、神形兼备的形象。

你瞧,远处不就端坐着一尊慈眉善目、法相肃穆的大佛吗?一转身,又看到一辆威风凛凛的石雕坦克。

在后来的路途上,我还陆续看到银狐望云、黑熊戏球、观音送子等石雕,这里可称得上是天然的石雕公园,是厦门一道独特的景观,和土笋冻一般令人玩味。

继续在绿树掩映的公路上行进,凉风习习,路面平坦如砥,转眼间,传说中厦门的桃花源———东坪山就在眼前了。

随风送来一缕缕幽香,姹紫嫣红的花地、葱葱郁郁的果园出现了,一畦畦绿油油的菜地,草丛里不时走出趾高气昂的鸡,池塘里成群的鸭在戏水,一只肥硕的鹅在井边曲项向天歌,低矮的木舍与华美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翠的田园里,潺潺的流水声撩人心扉。

老人休养中心、供应农家菜的餐饮小店、可供人们烧烤的木竹回廊、融休闲餐饮娱乐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稻草人山庄、明镜般澄澈的水库、可以远观大海的高台,恬静、幽美中又添了些许野趣和快乐。

徜徉在这都市里的村庄,芒果树花瓣雪一般纷纷扬扬,多希望太阳别那么快下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妈妈勤劳的一天作文六到八百字

推荐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喜福会》中的文化乡愁

张冬梅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世纪后半叶,文化寻根成为弥漫世界的一股潮流,很多民族都从不同的领域寻找本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亦然。尤其是海外华人更是对中国文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自1989年发表小说《喜福会》以来就引起了褒贬不一的众多评论,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小说中,谭恩美通过塑造受封建传统文化压迫的旧中国女性形象,鞭笞了男性中心主义的残酷性及其影响的长期性;①同时,透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读者也可以看出作为边缘的华裔话语体系在“他者”与“自我”互为指认中的两难之境。② 谭恩美的小说之所以在主题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感染力以及母女关系所折射出的深邃的文化内涵,③ 母女之间的冲突凸现了在美国社会中接受强势文化(美国文化)的华裔青年与仍固守弱势文化(中国文化)的老一辈人之间的矛盾,④ 它就象一面镜子,把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显现出来。⑤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新一代华裔对处于弱势的本族文化开始从一味排斥转而表现出好奇和兴趣,对其文化身份有了新的认知。⑥ 她们在英语语境中讲述着中国故事,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海外华人对母国文化的接纳以及他们的文化寻根情结。

作为第二代华裔,谭恩美在与中国母亲的不断冲突中耳濡目染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谭恩美本人声称自己是美国人,但身上流淌着的中国的血液是永远抹灭不去的。正如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女儿所说:“作为女人需要熟悉自己的母亲,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是中国。”⑦ 所以谭的文学作品都扎根于中国故事,表现出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强烈的依恋。小说《喜福会》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四位中国母亲在移民海外前就成立了“喜福会”,到了美国后依旧保持着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以使自己的精神有所归依。她们坚持华人的家庭教育,诸如要求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和绝对服从等,以使母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以充满乡愁的笔墨表述着自己的祖国,在中国民间故事与传统习俗中寻求着精神文化之根。

一、灵魂与肉体的碰撞:艰难的文化苦旅

1949年谭恩美的父母从中国移民到旧金山。1952年谭恩美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奥克兰。谭的童年生活充满阴霾,远离故土、一贫如洗的艰辛生活使母亲的性格变得非常古怪,而出生于美国的谭恩美对母亲所知甚少,难以理解母亲,甚至不了解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因此,母女俩一直处于矛盾冲突中,直到母亲80多岁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当时母亲病情越来越重,谭意识到母亲来日不多,只好在心里默默向西方的上帝和东方的佛祖许愿:只要母亲能挨过这一关,一定陪她回一趟中国。母亲竟奇迹般地康复了。为了还愿,也为了实现母亲的心愿,谭于1987年陪着母亲越过太平洋,来到中国,去看看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了解那里曾经发生的事情。这是谭恩美头一次花整整3个星期跟母亲在一起。她借此行不仅认识了从未谋面的故土,也重新认识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一直困扰她的身份认同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因此她把这次中国之行看成是她生命的一个转折点。对此谭是这样解释的:“那次是为了完成一个梦想。在那之前,我的母亲生了一场重病,我以为她将要死了。以前,我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每次,当她讲起中国经历时,我总不想听。为了保佑母亲,我向上帝发誓,会多了解母亲,只要她活着。上帝保佑,母亲活下来了,所以为了还愿,我陪母亲来到中国。那是一次很好的了解我自己和母亲的机会。我和母亲一起待了三周,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几小时。那次中国之行,最重要的是,我终于明白自己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发现自己属于那段历史,这是我在美国历史中感受不到的。我喜欢历史,历史和发生的一切都相关。你可以从中看到变化,那就是历史,是对行为、目的和后果的见证。”⑧ “……我终于踏上的这个国家,它的地理、风景、历史都和我紧密相连。以前念书时最恨历史,现在我却一下爱上了它。我突然明白自己性格里许多以前不愿承认的东西对我是那么重要。”⑨ 之后她不止一次在访谈中说,如果没有去过中国,她不可能感觉到那种深入灵魂的东西,也就不可能有以中国为遥远背景的小说《喜福会》,当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接骨师之女》。在上海,谭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同母异父姐姐,并且看到了母亲以前曾住过的房子,就在巨鹿路和长乐路上。到了中国谭恩美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美国化,在中国感觉自己完全就是个老外,然而她同时又发现自己还有非常中国化的一面:“……我觉得家母是由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点造就的一个非常奇妙的人,我想更多地了解那段时期,那个地方,更多地了解我母亲。我想了解她的历史,因此就来到了这段历史开始的地方。”⑩

2006年夏秋之季,因其新作的中文改译本《拯救沉没之鱼》在中国出版,谭恩美第15次来到中国,来到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了解先辈们的生活足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何尝不是谭恩美的寻根之旅呢?

二、寻找“母亲”和“母亲”的文化基因

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血统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对中国人来说,家族就是一切”,{11} 是维系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是延续中国文化精神的纽带,而母亲又是使家族得以延续的中介。作为第二代华裔,谭对中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母亲的经历和讲述,在与母亲的相处中,谭恩美形成了对中国传统、礼节和历史的一种个人主观性的理解。她的心中有一个依母脐带,有一个为其提供丰富写作素材的母亲。谭恩美曾做过这样的表述:“一些时候,我创作的缪斯就是我的母亲,这位女人给了我DNA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一些认识世界的观点。”{12}出生于上海的母亲,深刻影响了她的写作。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发掘母亲和家人的故事,探寻母亲的人生经历,体味母国传统文化成为谭恩美的写作来源。晚年的母亲告诉她一个秘密:她在中国内地有3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这个秘密深深震撼了谭恩美,成了她创作的主题。1987年,谭恩美把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喜福会》,并在扉页上写道:“给我的母亲,且谨以此纪念她的母亲。”

谭恩美的母亲备受传统的中国婚姻和家庭对女性的种种压制,最后痛苦地做出抉择移民美国。母亲的婚姻经历出现在了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比如,龚琳达回忆小时候经历的包办婚姻,许安梅回忆其母丧夫后受人欺骗等一系列不幸的人生经历。谭恩美的母亲其实也结过两次婚,对她拳打脚踢的前夫带着3个女儿生活在中国,小说中精美在中国上海有一对同母异父姐姐。现实生活中谭恩美做梦都担心母亲把同母异父的姐姐接来,把她撵出去,因为那些中国来的孩子既会说中文,又乖乖地听母亲训斥,这一现实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喜福会》中,精美的母亲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女儿,望女成凤,希望女儿精美成为像秀兰·邓波尔一样的天才,当遭遇女儿的反抗时,母亲用中国话大声喊道:“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13}

家是根之所在。《喜福会》围绕移民到美国的四对母女写作,以家庭作为故事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作者个人的成长史和母亲痛苦的家庭史,是对记忆的挖掘,字里行间满盈着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自然流露出的是华裔群体对母体文化的寻根之旅。不难看出,这是个以母亲为蓝本的家族寻根故事。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儒家文化非常注重群体意识,注重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漂流海外的华人更需要能够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的群体,以寻求心灵的归属。小说里的“喜福会”正是四个华人家庭相互依存的体现,四位母亲一直把自己看作中国人,她们定期聚会,玩中国麻将,吃着中国菜,操着一半是蹩脚的英语,一半是各自的方言或普通话,恪守着中国的传统,以此安慰漂浮的心灵。在美国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她们竭尽全力留住自己的根,“一直希望能造就我的孩子能适应美国的环境却保留中国的气质,”用中国美德教育着女儿“如何服从父母,听妈妈的话,凡事不露声色,不要锋芒毕露,容易的东西不值得去追求,要认清自己的真正价值而令自己精益求精……。”{14}母亲们极尽母亲和家长之能事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念,试图用自己过去经历的苦难来感化他们的女儿,使母国文化价值观得以延续。尽管身处海外,但是她们紧紧地依附于祖国,并竭力使祖国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以慰藉飘荡的心灵,实现心灵的归依。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皈依和眷恋,是“一种生存意志的体现,是在异质环境里消泯陌生感、不安全感,从而构建心灵家园的努力”{15}。

小说中的女儿们最终也实现了心灵的回归。在小说开篇的寓言中,老妇人希望:“待到了美国,我要生个女儿,她会长得很像我。但是,她不用看着丈夫的眼色低眉垂眼地过日子。她一出世就是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漂亮的美式英语,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16}母亲们一直以中国传统的方式来爱女儿,但女儿们则竭尽所能来摆脱中国传统,想方设法走出母亲的影响。但是女儿们并没有在美国找到所谓的幸福,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女儿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母亲,并明白了母亲们的良苦用心。吴精美最后决定回上海与失散多年的同母异父姐姐相认,以慰藉母亲在天之灵;平常把母亲的话当着耳边风的露丝在婚姻危机时认可了母亲的建议,采取积极的行动维护自己的利益;一向厌恶母亲拿她来“炫耀”自我的薇弗莉从母亲那儿学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抗争的愚蠢;丽娜则由否认到欣赏母亲未卜先知、未雨绸缪的能耐。最后女儿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到了母亲身边,从母亲的“中国苦难”中找回了人生的力量,找到了自己的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

三、追寻传统和对文化传统的皈依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叶落归根”,这一观念增强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向心力,加强了华人骨子里的家乡观念,在他们眼里,故乡永远是故乡,他乡永远是他乡,而不是心灵停泊的最终港湾。谭恩美虽然没有生活在母体文化环境中,但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华人圈子里特有的儒家思想;虽然她从来都只承认自己是美国人,但她的骨子里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虽然主观上客观上她都不可能回到中国生活,但她的根在中国。《喜福会》从东方始以东方终的写作方式正体现了作者“叶落归根”的思想。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沿袭了东方的古老传统,她们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们理解母亲、接受母亲,从而找到并承认自己血液里的根。而女儿们为了挤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总是试图掩盖自己身上与生俱来的血液中的中国性。然而,尽管她们内心全盘接受了美国文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中国血统。这样,她们就和母亲们一样产生了身份危机感,整日生活在对自我身份的困惑中。这种“我是谁”的困惑和不知何去何从的身份危机感导致了她们的人格分裂,因此,她们抑郁,烦闷,迷茫。在漫长的僵持之后,母亲们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通过“讲故事”让女儿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母亲,了解她们的过去,理解她们的现在。女儿们终于明白:只有当她们最终接纳了祖先文化和自己的中国血统时,一个完整统一的文化身份才得以构建,她们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于是,女儿们开始寻找与母亲有关联的东西,开始接受母亲以及母亲所代表的东方文化。故事结尾吴精美的大陆之行象征了对母亲以及东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象征着对“根”的接受。吴精美因母亲的去世而感到巨大的失落,感觉自己成了无根的浮萍,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共同的母亲”,吴精美最终代替母亲回到中国,探访她从未谋面的同母异父的一对孪生姐姐。当火车开始从香港进入深圳时,精美深有感触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中国人:

我的血管突突地跳着,从骨髓深处,我觉得一阵深切的疼痛。我想,妈讲得对,我觉得唯有这时,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中国人。———“总有一天你会体会到的,我妈(曾)说,“这种感觉融化在你的血液中,等着沸腾的时刻。”{17}

当精美踏上祖国的土地,见到自己的中国姐姐的同时,也看到“一种无法描绘的亲切和骨肉之情。我终于看到属于我的那一部分中国血液了。呵,这就是我的家,那融化在我血液中的基因,中国的基因,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开始沸腾。”{18}从姐妹三人的快照上,她们看见妈妈“正惊喜地注视着她的梦开始成为现实……”,这使她感到自己和姐姐在血液里、在文化的根上都是母亲的延续。

著名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学者艾米·林曾经这样评论过《喜福会》:“精美失去母亲的这一遭遇,渐渐转义为所有女儿都失去了祖国。”{19}吴精美的中国之行以及她找到的可以替代母亲的中国姐姐,显然象征了她对自己文化的根的认同。正如母亲吴夙愿所说:“东方是万物起始之源,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风向的起源。”{20}这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叶落归根之地、心灵归宿之地。小说以“回归”的方式结尾,圆了母亲“叶落归根”的梦。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文学的发展最终受制于文化的模式”{21}。对于生活在双重语言、文化、历史语境中的华裔作家来说,尽管他们只能从文化意义上体认中国,但是,中国和中国文化是他们在异国生存的主要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是其不竭的写作之源。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和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22}华裔后代谭恩美看到了自己身上文化传递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她在《喜福会》中大胆植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符号,如麻将、红烛、纳妾、旗袍、月神嫦娥等,并且涉及了中国传统的风水思想、饮食习惯、节日风俗、纲常礼节等,在西方的语境中讲述着中国的故事,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艰难地寻找着所谓的族裔精神,表述着华人淡淡的乡愁。

麻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至今仍是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只不过是借麻将来掩饰战乱所带来的恐慌和漂流海外的孤独无奈,甚至绝望。正如吴宿愿所说:“我们并不是麻木不仁,对苦难视而不见。我们一样也在担惊受怕,战乱给我们各自都留下不堪回首的一页。什么叫失望?所谓失望,是对某样早已不存在的事物的一种期盼,期待着它的回归,或者不如说,是在无谓地延长着一份难挨的折磨。”{23}

中秋节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在小说中,谭恩美花了很长的篇幅详细描写了象征着团圆的中秋之日的过节气氛:映映一家人悠然自得地用早餐;父亲和叔叔吟诗解词;孩子们享受着月饼的美味;一大家子人又坐人力车去太湖,登船赏月,吃船宴,拜月亮娘娘等等。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场面怎会不引起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愁。在太湖游船赏月时,映映落水被救,在找寻回家的路上,偶遇皮影戏表演,布幔上出现一个婷婷的女人身影,她拨响琵琶唱起来:妾居月中君住日,日月相对遥相思,日日思君不见君,唯有中秋得相聚。如今,年岁已大的映映又清晰地记起那年中秋,“重新体会到那份天真,坦诚,不安,好奇,恐怖和孤独,就那样,把自己给丢了。”{24}现实中的海外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小说中还用了大量篇幅渲染中国母亲所体现的中国民俗文化———风水思想、阴阳五行、占卜等。丽娜十岁的时候,父亲当上了其供职的服装厂的推销部经理,全家搬出了奥克兰脏乱的地下室,在旧金山湾北滨的一座山头上———意大利人的聚居区买了一套公寓。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能在一切事物中预测到灾难的预兆”的母亲映映对新居并不满意。第一,新居不能“藏风聚气”。房子如果建在山坡上,阴气就会太重,从而导致阴阳失衡,引起灾祸,所以她担心,“这座房子似太窄太高,山顶上刮起的一阵强风,把你所有的力量都冲回去了、抵消掉了。所以,你很难发达。”第二,新居“气流不畅。”一打开那道狭窄的嵌着玻璃的大门,就是散发出一股霉气的门道,“过道太窄,就像一道被卡紧的咽喉。”丽娜家狭窄的过道“气流不畅,不利于“地气”的进入,不利于财气的流入。第三,新居内部设计犯“水火相克”。丽娜家“厨房直对着卫生间,因此辛辛苦苦赚来的一切,正好被马桶水箱冲走”。{25}按照阴阳观点,厕所主阴,厨房主阳,厕所是阴气较重的地方,可能会把厨房的阳气或旺气冲走。所以母亲映映认为,新居的厨厕位置违背了风水原则,这样一切价值都会被冲走。新居风水不好带来的恐惧使映映一天到晚忧心忡忡。在搬进新居一个星期后的一次采购途中,映映母女碰到了一个把映映当作“苏丝黄”的中国疯男人,母女俩被吓坏了。母亲把这件事理解为新居风水不好的征兆,在搬进新居一个多星期之后,她就开始弥补新居环境所缺乏的平衡。首先是将起居室里的一面大圆镜,“从面对前门的墙面上,移到沙发边的墙上,”{26}为了使地气能顺利被自家吸纳,浊“气”、阴气被顺利排出,使阴阳平衡,使气在屋里流动。然后,“她开始搬移大家具:沙发、椅子、茶几,还有一轴画着金鱼的中国画。”{27}透过故事读者不难看出海外华人的艰辛与无奈,面对生活的苦难,母亲们只好借助母国文化来化解。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孝”,在家族内部,中国人往往心怀浓烈的“孝亲”情感。孝,作为敬养父母、祖宗的标志,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家族精神的母体,它维系了整个家族的和谐。在《喜福会》中,谭恩美搬出了古老中国割股疗亲的愚孝一幕。当外祖母重病不行时,许安梅只见“母亲在自己手臂上割下一块肉……妈妈把手臂上割下的那片肉放入药汤里,希冀着用一种未可知的法术,来为自己的母亲尽最后一次孝心。”{28}女儿就这样孝顺着她的母亲,就这样回报着“发肤受之父母”,这种孝已经深深印在骨髓之中,尽管它是一种无知的孝,一种非理性的孝。

中国文化传统是华人内在的身份标志,是精神的寄托,失去这种标志与寄托,她们就会成为没有文化家园的人,成为没有根的浮萍。《喜福会》是一部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我归属问题的探求,这一探求包含着对自己族裔根文化的淡淡的乡愁。

注释:

① 刘熠:《〈喜福会〉:男性中心主义的颠覆与解构》,《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② 马爱华:《边缘视角下的“他者”意义———谭恩美小说的“母亲”形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第3期。

③ 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④ 梁素芹、荆楚:《寻梦人的心灵世界———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探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⑤ 黄育兰:《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一面镜子》,《求索》2005年第8期。

⑥ 胡亚敏:《当今移民的新角色———论〈喜福会〉中华裔对其文化身份的新认知》,《外国文学》2001年第3期。

⑦ 《南都周刊》2007年4月2日。

⑧⑨⑩ 《外滩画报》2007年4月5日。

{11} 李健孙:《支那崽》,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45页。

{12} Amy Tan The Opposite of Fate:A Book of Musings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2003,P250

{13}{14}{16}{17}{18}{20}{23}{24}{25}{26}{27}{28} [美]谭恩美:《喜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227、3、238、255、19、11、66、90、89、90、36页。

{15} 金岱:《世纪之交:长篇小说与文化解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5页。

{19} Amy Ling Between Worlds: 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 New York:Pergamon Press 1990,P132

{21} 冷成金:《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22} 李宗桂:《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原载:《江汉论坛》2008年第9期

是这个不

  代表作品为《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打火匣》、《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她是一个废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红鞋》等。

  小说

  6部:《即兴诗人》(1835) ,《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的贝儿》(1870)。

  剧本

  25部: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罗斯基里达之夜》。

  游记

  6部:《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

  3部:《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

  4部:《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

  共计162篇 001 打火匣002 皇帝的新装003 飞箱 004 丑小鸭005 没有画的画册 006 跳高者 007 红鞋008 衬衫领子 009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010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011 守塔人奥列 012 蝴蝶 013 贝脱、比脱和比尔 014 烂布片 015 织补针 016 拇指姑娘017 跳蚤和教授018 区别 019 一本不说话的书 020 夏日痴 021 笔和墨水壶 022 风车 023 瓦尔都窗前的一瞥 024 甲虫 025 幸福的家庭 026 完全是真的 027 蓟的遭遇 028 新世纪的女神 029 各得其所 030 一星期的日子 031 钱猪 032 在辽远的海极 033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034 野天鹅035 母亲的故事 036 犹太女子 037 牙痛姑妈 038 金黄的宝贝 039 民歌的鸟儿 040 接骨木树妈妈 041 沙丘的故 事 042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043 迁居的日子 044 鬼火进城了 045 幸运的套鞋 046 鹳鸟 047 枞树 048 香肠栓熬的汤 049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050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051 恶毒的王子052 演木偶戏的人 053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054 安妮·莉斯贝 055 素琪 056 藏着并不等于遗忘 057 谁是最幸运的 058 钟声 059 顽皮的孩子 060 识字课本 061 老约翰妮讲的故事 062 老墓碑 063 姑妈 064 墓里的孩子 065 老路灯 066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067 老房子 068 天鹅的窠 069 创造 070 冰姑娘 071 小鬼和小商人 072 阳光的故事 073 依卜和克里斯汀 074 梦神 075 老上帝还没有灭亡 076 园丁和他的贵族主人 077 书法家 078 茶壶 079 小小的绿东西 080 一点成绩 081 天国花园 082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083 一枚银毫 084 肉肠签子汤 085 光棍汉的睡帽 086 做出点样子来 087 老橡树的最后一梦 088 字母读本 089 沼泽王的女儿 090 跑得飞快的东西 091 钟渊 092 狠毒的王子093 多伊和他的女儿们 094 踩面包的姑娘095 守塔人奥勒 096 安妮·莉丝贝特 097 孩子话 098 一串珍珠 099 墨水笔和墨水瓶 100 墓中的孩子 101 家养公鸡和风信公鸡 102 沙冈那边的一段故事 103 演木偶戏的人 104 两兄弟 105 教堂古钟 106 搭邮车来的十二位 107 屎壳郎 108 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 109 雪人 110 在鸭场里 111 新世纪的缪斯 112 夜莺 113 蝴蝶 114 普赛克 115 蜗牛和玫瑰树 116 害人鬼进城了 117 风磨 118 银毫子 119 伯尔厄隆的主教和他的亲眷 120 在幼儿室里 121 金宝贝 122 狂风吹跑了招牌 123 茶壶 124 民歌的鸟 125 绿色的小东西 126 小精灵和太太 127 贝得、彼得和皮尔 128 隐存着并不就是被忘却 129 看门人的儿子 130 搬迁日 131 谎报夏 132 姨妈 133 癞蛤蟆 134 教父的画册 135 碎布块 136 汶岛和格棱岛 137 谁最幸福 138 树精 139 看鸡人格瑞得的一家 140 蓟的经历 141 你能琢磨出什么 142 好运气在一根签子里 143 彗星 144 一个星期的每一天 145 阳光的故事 146 曾祖父 147 烛 148 最难令人相信的事 149 一家人都怎样说 150 跳吧,舞吧,我的小宝宝 151 大海蟒 152 园丁和主人 153 跳蚤和教授 154 老约翰妮讲了些什么 155 大门钥匙 156 跛脚的孩子 157 牙痛姨妈 158 最后的一天 159 亚麻 160“真可爱” 161 海的女儿162 邻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