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如何理财?

妈妈 0 124

全职妈妈如何理财?,第1张

全职妈妈如何理财?
导读:全职家庭主妇,每月没有固定工资收入,要攒钱,很大程度上还是得靠节俭与省钱,努力存钱才是硬道理。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省钱小妙招——1 衣服深圳基本无冬天,可以省去一大笔置装费;秋冬大件买经典款,可以穿很多年;平时衣物去外贸服装店购买,几十上

全职家庭主妇,每月没有固定工资收入,要攒钱,很大程度上还是得靠节俭与省钱,努力存钱才是硬道理。

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省钱小妙招——

1 衣服

深圳基本无冬天,可以省去一大笔置装费;

秋冬大件买经典款,可以穿很多年;

平时衣物去外贸服装店购买,几十上百一件还是品牌。

2 鞋子

小朋友的鞋子基本都在江博士购买,买一送一,一年两双差不多;

大人的鞋子趁双十一买,一双球鞋一双运动鞋一双平底皮鞋覆盖全年。

3 包包

从不买名牌包;

当妈有孩子,外出背双肩包最方便,两年前买了一个瑞典的北极狐双肩包,超级耐用,估计可以用很多年;

TB 180块买了两个斜挎包日常使用,够用。

4 护肤品/化妆品

基本是在双十一或618买套装,买一次够用大半年;

日常很少化妆,腮红、眼影、口红不囤货,用到空瓶为止;

坚持敷水膜,平时做好清洁防晒和保湿,使用平价护肤品皮肤状态也很好;

头发不染不烫,坚持早晚梳头。

5 交通

能使用公共交通就不打车。

6 吃饭

尽量在家自己做饭;

线上买菜;

盒马尽量在周二会员日的晚上去;

坚持写点评,每月都能吃到霸王餐。

7 亲子娱乐‍‍‍

周末节假日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公园等免费场所;

日常锻炼使用keep,不去健身房不办卡;

多参加平台活动,可以免费看很多展览。

8 断舍离️

保持家里整洁干净少物品;

不用的旧东西二手处理,比如书籍使用多抓鱼、电子产品使用爱回收。

9 减少冲动消费

想买的东西先放购物车晾几天;

大件物品买品质好的;

日常用品多用PDD;

在书店办理会员,免费借书阅读,尽量不购买纸质书。

10 少开会员

视频网站不开VIP;

百度网盘找免费资源;

口碑好的**才去**院观看。

孤独症不找妈妈会出现沟通困难,缺乏想象力和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还会出现不雅的举止,精神会受到伤害,会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受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影响的,可能会成为终身的残疾,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disorder),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孤独性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约为儿童人口的万分之2至5人,男女比例约为3至4:1,男孩是女孩的3至4倍。

每一位妈妈都对身边的小天使充满了期待。当我们为孩子的教育、交友和特长勾勒出未来期许的时候,那些孤独症孩子的妈妈仅仅是期待听到孩子叫一声“妈妈”,她们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所有期待只是能够自食其力。

如果不是近距离的了解,我无法想象这个特殊羣体的家庭背负的沉重压力。所以,关爱他们,先从减少偏见开始吧。

1、“孤独症”离你我很近,并不罕见

孤独症被称作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 Spectrum Disorder ),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包括典型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及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五类。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许多人会觉得“孤独症”很罕见,其实,那只是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的错觉。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每68名美国儿童中有1名孤独症患者;英国、日本、韩国公布的数字更高于美国;根据2016年最新统计数据,我国13亿人口中,有超过1000万的孤独症人羣、200万的孤独症儿童,并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

2、“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的生理疾病,而非心理病

曾经,包括很多公知在内的人都会认为“孤独症”是被这个社会创造出来的心理疾病,很多孤独症的孩子被当作精神分裂患者来治疗,不少家庭也被指责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随着临牀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孤独症其实是是发病于婴儿期或儿童早期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也就是说,是一种先天的生理疾病。目前尚未找出其发病原因,但是相关研究表明: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 ,是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面也暂无药物可以对其进行治疗,只有高强度高密度并且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孤独症孩子进步。

3、孤独症不会自愈,早干预才是关键

有位朋友曾给我讲起她朋友家孤独症孩子的故事。小男孩在2岁多就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说话不看人的眼睛,对“你我”代词不分,从不跟小朋友一起玩。虽然朋友建议孩子妈妈带孩子去检查,但她总以“孩子大点就好了”来推脱。

上幼儿园之后,在老师的强烈建议下,这位妈妈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并确诊。然而,家人不愿意面对,认为是医院误诊,并且期待通过改善家庭关系以及孩子自我成长修复来缓解。后来,当孩子被公立小学劝退,孩子妈妈不惜花费重金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直到10岁的孩子再次被私立小学劝退,他们才意识到改变成长环境和静待孩子长大并不奏效。

不能否认,目前依然有很多孤独症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有不少孤独症孩子被误认为是家庭教养、发育以及精神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少家庭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找错了治疗方向。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早发现、早面对、早用科学的方式干预,这些孩子和家庭就有可能早日看到曙光。

4、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雨人》《我的名字叫可汗》《自闭历程》这些有关孤独症主题的**,再加上舆论对具有特殊天分的孤独症关注度较高,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似乎孤独症患者都是某一领域的天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智力正常(智商大于70)的孤独症儿童比例大约为25%,轻度智商缺陷(智商为50~69)占到25%,近50%的孤独症儿童有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比如《海洋天堂》里的大福。

5、经过训练,大多数的孤独症孩子可以正常上学、工作

从目前可以获得的研究与临牀信息来看,孤独症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行为矫正,一些孩子可以具有情绪控制、生活自理、沟通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达到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

比如,北京“星希望”创始人杜佳媚的女儿就是一位孤独症患儿。在杜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下,女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都不错,目前正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读书。

此外,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而被他人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