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的臂章到底是什么意义?

男朋友 0 123

中国陆军的臂章到底是什么意义?,第1张

中国陆军的臂章到底是什么意义?
导读:陆军臂章(包括空军、海军的臂章)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军兵种(单位)臂章。如南京军区、国防部、空军、海军等军兵种(单位)的臂章;一种是执勤臂章。如执勤、值日等臂章;一种是重大行动的专用臂章。如国庆60周年阅兵、联合使命军演等臂章。你提供的不是

陆军臂章(包括空军、海军的臂章)一般分为三种:

一种是军兵种(单位)臂章。如南京军区、国防部、空军、海军等军兵种(单位)的臂章;

一种是执勤臂章。如执勤、值日等臂章;

一种是重大行动的专用臂章。如国庆60周年阅兵、联合使命军演等臂章。

你提供的不是臂章,是肩章。是表示军衔的,这个是三级士官的肩章。

答:

1是的,材料不同软肩章是厚布质,然后用在迷彩服,夏季短袖等等硬的是有塑料包裹布质,用作礼服,春秋常服,冬常服上

2,少尉,一杠一,中尉一杠二,上尉一杠三光一杠是学员军衔,是指各个军校没毕业的

3,那个我们自己叫V反拐, 我战友曾经在北京当过礼兵,那些叫做礼兵军衔,特定的场合使用

4,臂章代表着军种,军区,具体负责那些种类等等信息的比如武警有消防边防内卫,解放军各个军区等等

少先队专用臂章如下图:

一、各级队长和队委会委员应在左衣袖外侧中上部佩戴队长或委员级别标志

二、大队长和大队委员会委员标志中间是3条红杠,中队长和中队委员会委员标志是2条红杠,小队长1条。臂章应做到天天佩戴。

三、标志中红色布条长4厘米,宽1厘米。(为佩戴方便起见,可用白布一块,长7厘米,宽6厘米,将红布条缝在上面,条与条之间相隔1厘米,左右各留1厘米。)整个级别标志也可用塑料制作。

扩展资料:

2011年5月11日,全国少工委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少先队基层组织设置和少先队标志使用的通知》,要求各级少先队队组织和队员不得使用不符合制作规定的队干部标志,如果在基本规定外有创新做法,需经省级少工委上报全国少工委研究同意后开展探索。

全国少工委称,下发该通知是为进一步规范少先队基层组织设置和少先队标志,以做到严肃、统一。通知再次强调了少先队干部的设置,即大队、中队委员会委员和小队长佩戴的队干部标志分别是“三道杠”、“两道杠”和“一道杠”,各级队组织和队员不得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队干部标志。

通知强调,各级少工委和队组织应对《队章》和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做法应及时改正。

如在基本规定外有创新做法,需经省级少工委上报全国少工委研究同意后开展探索。据了解,按照全国少工委的要求,武汉团市委少年部已通过湖北省少工委向全国少工委做出了汇报,目前正在等待批复。

参考资料:

-中国少年先锋队

-五道杠

臂章分三种:

一种是军兵种(单位)臂章,如南京军区、国防部、海军等军兵种(单位)的臂章;

一种是执勤臂章,如执勤、值日等臂章

一种是重大行动的专用臂章,如国庆60周年阅兵、联合使命军演等臂章。

军兵种(单位)臂章又分两种:

一种是统一制式的臂章,诸如中央军委、国防部、第二炮兵、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等十余个大单位的臂章,一般配于左臂。

一种是该集团军、师(旅)的臂章,诸如南京军区某两栖机步师、北京军区某机步师、济南军区铁军师等部队均有自己部队的专有臂章,一般配于右臂

战区臂章和陆军臂章的区别:

1、造型不同:

战区臂章除了标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外,还使用红黄双色的“八一”标志,臂章中还融合了铁锚、飞翅、导弹和交叉刀、枪于一体等元素。

陆军臂章除了标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文字外,主标志则由两部分组成:上方是红黄双色“八一”五星军徽,下方则是陆军新型装备表征物组成的陆军符号,与其他军种臂章图案体例一致。

2、涵义不同:

战区是可以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和控制”。这寓意着战区是军委领导下对各军种实施联合指挥的机构。

所以当作战时,陆军是要服从战区指挥的,可以说战区臂章更加侧重于作战,突出“战”字,不会一直佩戴。

陆军臂章则仅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这一支军事力量。

3、佩戴场合不同:

作战、军事演习、阅兵等重要场合时佩戴战区臂章,平时一般情况下则佩戴陆军臂章。

4、数量种类不同:

战区臂章共有五大战区臂章,分别是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中部战区。

陆军臂章则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臂章,分别是陆军、空军、海军、火箭军。

5、颜色不同:

战区臂章一般都是黑色的底色配以**为主要配色。

陆军臂章则是绿色为底色配以**为主要配色。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臂章

1、中国人民解放军臂章是军人等佩戴在军衣衣袖上臂部位,表示身份、勤务等信息的标志。

2、臂章的设计紧紧围绕全军各单位、各部门和军兵种编制体制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