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老人 0 82

抗战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第1张

抗战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导读: A 问:因为我太爷爷是国民党军官为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三反五反被抓,我爷爷1958年和我太奶奶下放, 1、如果每月收入低于一定程度的,可以通村里申请低保, 2、如果是家中没有直系亲人,可以由 送到当地养老院, 3、至于你说的照

A 问:因为我太爷爷是国民党军官为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三反五反被抓,我爷爷1958年和我太奶奶下放,

1、如果每月收入低于一定程度的,可以通村里申请低保,

2、如果是家中没有直系亲人,可以由 送到当地养老院,

3、至于你说的照顾政策,具体可以打电话到当地或者省里的民政部门了解政策情况,他们就管这个的。

B 我爷爷1947年当兵,参加过抗日和抗美援朝,受过伤,获得过军功章,现在爷爷去世,请问奶奶还是残疾

1947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呢,应该是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吧

C 为什么大多数老人都喜欢听京剧或戏剧,而年轻人听的少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然而它的忠实观众还是老年部分居多,很少有青年人喜欢它,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流行了多少个时代的京剧到了21世纪就不再那么吸引我们年轻人了呢?我觉得这还是与时代有关,但是可能到了19世纪以后我们就进去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京剧的流流行与否与时代的变化必然有关系。

我们从前开始说,在以前,我们观赏音乐的方式主要是看戏,那其中的戏就指的是京剧,当然还有其他的戏剧形势,比如说像秦腔,豫剧等等,这些戏剧可以说是曾经的流行音乐,可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当我们受尽剥削的时候,外国文化也传播进来了。国外的音乐通过殖民入侵的方式传入了中国,接下来的时间,像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化形势,艺术形式都流入了中国,比如说对于我们来说,国外的乐器,像钢琴,吉他之类的流入中国。可能在抗战时代,我们喜欢的音乐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似乎红歌和革命歌曲更加广为人知,被大家广为传唱。

再往后说,一些华语歌手的崛起也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比如说周杰伦,这个音乐才子,给80后,90后一些情怀,到现在也是。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势出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青年人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大多数都选择了喜欢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相比京剧来说,更加地通俗易懂,而且再一个方面就是说,京剧所唱的背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许多年轻人不太了解京剧背后的故事,所以不感兴趣。

代表坚韧和毅力:老奶奶是一个年迈的角色,但她在战乱年代仍然保持着坚韧和毅力。她的形象展现了老一辈人的顽强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激励了其他角色继续抵抗和奋斗。

体现抗日情感:老奶奶是抗日复仇小说中的一个象征性角色,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和抗争。通过她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抗日战争中受害者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愤慨。

增加情感共鸣:老奶奶的形象往往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她代表了一个弱势群体,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和个人遭遇,依然保持着坚强和乐观的态度。读者可以从老奶奶身上找到勇气和希望,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坚守的意义。

记忆中的奶奶

在我记忆的深处,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我的奶奶了。虽然奶奶离开我已有一年多,但奶奶对我的关爱无处不在,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奶奶的音容笑貌不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时常引起我深深的怀念和眷恋。

奶奶有一个高端优雅的名字,姓吴,名道芝,见其名,便会想起山岩上盛开的灵芝花,貌美而高雅,正如“谁道花无百日红,灵芝久存千年长”的寓意。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年轻时的奶奶身材姣好,满头银发,个子娇小,有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光滑而匀称的额头,眼眸中闪耀着慈祥温暖的光芒,一双小巧玲珑的双脚,显现出奶奶的灵秀之气。

奶奶生于1940年,那正是抗日战争年代末期,奶奶的命运竟和那个腐朽没落的国民党休戚相关,国祚衰落,外国侵略者如洪水猛兽涌入国土,土匪也到处横行,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惨淡至极。据奶奶回忆,那个年代太苦了,每当有土匪进村时,乡亲们都纷纷逃到山上避险,每天都吃野菜充饥,连续好几天都不敢下山,深怕被土匪发现,奶奶无奈中叙述起这段往事,但往往说到一半就着说不下去,但嘴里总念叨着,那时候真的太苦了,太苦了。这是奶奶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和廷龙爷爷一起饱经风霜的奶奶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一辈子从来不发脾气,她为人和蔼,待人处事大方得体,说话嗓门不大,但清晰干脆。提起奶奶,左邻右舍的乡亲无不啧啧赞叹。附近甚至远方的亲邻总是深情地提起奶奶种种好处,她一双能逢衣服的巧手,又快又准,很多人都找奶奶逢衣服,并向她请教逢衣技巧,奶奶总是来者不拒,人人都能学;除了逢衣服,奶奶给拿手的便是制作侗衣、侗布了,在九龙大山里又叫“亮布”,使用古朴简单的印染工具和天然原料经“染、漂、捶”,最后熏蒸后晒干而成。用这种古老技艺印染出来的布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呈金属光泽,且保暖、防水、透气、抗菌,备受侗族人民喜爱。每年初秋,奶奶都会用木制纺纱机将新采的棉花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织成土布,再经过植物染料的数次浸染及晾晒,然后涂上蛋清经几番捶打制作成侗布,这个过程需要历时约1个月。侗布是制作侗族服装不可替代的材料。侗布制成后,接下来奶奶会按照侗族服装的传统式样为家人裁剪新的侗衣。家里的人每人做一件,像我、银福、福松等每人制作两件,我问奶奶为何要给我们做两件呢,奶奶笑着说一件给你们现在穿,另一件留给你们长大时穿的,听奶奶的话,我豁然开朗,觉得奶奶很是用心良苦。

奶奶除了给我们做衣服,还经常做点小生意,靠卖侗衣,卖豆腐、卖橘子挣钱;同时在耕地上种植辣椒、红薯、土豆,在田地里种水稻为生,粮食不够,奶奶就带领孩儿们在开荒种番薯,熟后也能挖七、八担红薯,还养了两头黄牛,那时候几乎餐餐是大白菜,吃红薯、吃南瓜、吃野菜维持着五儿一女,还供养着三个小孩读书习字,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几个叔们长大后,年迈的奶奶和爷爷依然过得寒苦,据母亲讲述,我和哥哥出生后,都是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的,我们长大后,叔叔那边又喜添可爱的弟弟妹妹;为了更好的照顾堂弟、堂妹们,爷爷选择留在了小芳家,帮忙照看弟弟和妹妹,奶奶则在占芳叔家照顾弟弟;几个叔们那时候经常外出帮别人干活,建厨房,稿粉刷,挣钱养家,有时候几个月都未曾到家,叔妈们则天天去坡上砍柴等数不清的活路,重担全部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换尿片,喂饭,发烧或感冒了及时送医,哭的时候就背起来去逛街。记得妈妈说过当我婴儿时,奶奶总是会帮我们摇摇篮,唱着优美的侗歌,让我们舒适、安稳的入睡。小时候,奶奶都会跟我们玩游戏、逗我们开心,让我们充满活力。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奶奶总是会展现她的厨艺,煮出美味又营养的食物给我们全家吃,让我每天都健健康康的去上学。重担下的奶奶表现了超凡的毅力。

有一次我感冒,可能是因为感冒太严重了,所以才导致发烧。一开始我的奶奶还没察觉,直到最后奶奶才发现了,她很着急、烦恼,奶奶不眠不休的照顾我,一直用毛巾帮我冰敷,每十分钟换一次,直到我退烧。隔天,奶奶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稀饭给我吃。下午奶奶和廷龙爷爷带我去诊所拿药,医生说我是重感冒,要按时服药。同时经常叫我捂被子,说要多出汗感冒才好的快,经历这次的感冒后,我觉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一定要顾好自己的身体,才不会让家人担心。

2019年11月,我考上了三江县事业单位,远赴他乡工作,离开了久违的故乡,虽然人在外地,但心中时时刻刻都怀念着家乡的亲人们,希望他们都健康快乐,特别是我的廷龙爷爷和道芝奶奶,我希望他们都能够长命百岁,是我低估了生活的压力,看轻了岁月的无情,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总是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就是不肯松下来,依旧帮带孩子、喂猪食,为家庭解忧排难,以便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奶奶虽然生了病,但依然在干活,缝衣服,砍柴,不辞辛劳;记得走之前,我曾提示过奶奶,让她多休息,家里的事情我们来做,你养我们一辈子,现在到您享福了,奶奶虽然应允了,可是干活的数量却没有下来,最终由于身体原因,奶奶不幸与世长辞。21年5月,奶奶走了,带着她的梦想走了,在无情的岁月里,奶奶那慈祥的面容,忙碌的身影,谆谆的教诲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她那慈爱的笑容、善良的品性、宽容的美德、乐观的心态、凡事都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一辈子值得我们学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季,由于工作原因,我未能到场给奶奶上坟,但奶奶话语却涌在我心头,仿佛时时在我们身旁。她虽然离我们远去,却仿佛又在我们身边,奶奶的勤劳、淳朴、善良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永远怀念着我们的奶奶。

(作者 吴化臻 林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