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姓名人 杨姓人口数量 杨姓族谱

领导 0 23

历史上杨姓名人 杨姓人口数量 杨姓族谱,第1张

历史上杨姓名人 杨姓人口数量 杨姓族谱
导读:  杨姓起源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

  杨姓起源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杨姓名人

  杨坚(公元541-604年),姓杨,名坚,鲜卑姓普六茹,名那罗延。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时杨坚为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为日后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修筑“京杭大运河”。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号称明代博览第一。因得罪嘉靖皇帝被罚到云南充军,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为脍炙人口的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户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 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均为北宋名将。杨业的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颂,后经文学艺术家的渲染,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此外,北宋有文学家杨亿,学者杨时,医学家杨介。南宋有诗人杨万里,数学家杨辉。元代有诗人杨载,对外贸易家杨枢,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杨梓、杨显之、杨讷。明代,杨荣、杨士奇、杨溥在英宗时同辅朝政,并称“三杨”;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均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还有诗人杨基,文学家杨慎,学者杨东明,针灸学家杨继洲,画家杨文聪,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虎,民间抗倭英雄杨钿。清代有学者杨名时,戏曲作家杨潮观、杨恩寿,藏书家杨以增,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杨辅清,湖南末阳农民起义领袖杨大鹏,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佛教学者杨文会,外交官杨儒,“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现代有1925年省港大罢工***之一杨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学家、造纸专家、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又名杨裕民),教育思想家杨贤江,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中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为民。

  侨居海外的杨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前已述的美国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著名企业家杨雪兰;新西兰有“菜花大王”杨汶钊。杨汶钊和菲律宾的杨应琳、马来西亚的杨忠礼,以及香港的杨连景父子、杨受成,澳门的杨秉正,台湾的杨塘海等,均以拥有财富超过数亿或十多亿美元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http://baikebaiducom/view/45245htmlwtp=tt

  寻根溯祖

  [编辑本段]

  1、以吴国号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泰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苏州。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

  2、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编辑本段]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郡望堂号

  堂号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郡望 延陵县: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 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支吴氏,其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吴氏是季扎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 长沙郡:秦时置郡。此支吴氏系季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

  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三桂 :明末清初人物,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大将军 。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浚: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懋: 瑞德祥公司董事长,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社会主义先锋党。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吴姓族人皇亲较多 ,从而使得本族有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支吴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浙江嵊县吴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天地君亲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湖南 岳阳吴姓一支字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 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一支字行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氏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为:“念万仕谭志,国 以毓瑞集,其子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文武,显达。”

  吴姓宗祠通用对联

  [编辑本段]

  〖吴姓宗祠门楣题辞〗

  延陵高风

  “延陵高风”指周章正式封吴之后,国势日强,至仲雍的十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季札为人仁义礼让,最为贤能,为父所喜,为兄所爱。寿梦想让位给他。季札象他的先祖泰伯一样,执意推让,并远逃他乡,终身不受国位。吴王就将他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市、江阴县一带),称为延陵季子。因此,吴氏亦有称延陵堂者。延陵遂成为后世吴姓的郡望之一。

  -----------------------------------------------------------------

  〖吴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世家第一;

  至德让三。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春秋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文王)。孔子称其有“至德”,《史记》列为世家第一。

  延陵世泽;

  梅里家声。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春秋·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省武进)称“延陵季子”。泰伯让位而避于吴,住今江苏省无锡梅里。

  延陵望族;

  廷尉名官。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春秋·吴季札。下联典出西汉·吴公,文帝时为河南太守,征为廷尉。尝荐贾谊于文帝,文帝召贾谊为博士。

  治平称最;

  明体达用。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吴公,公正廉明,治平为天下第一。下联典自清·吴廷栋治学以明体达用为主。

  治平称最;

  让德留芳。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吴公。下联典指吴氏的来历。

  宫女列阵;

  箫鸾成仙。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春秋·孙武以《兵法》教吴王宫女列战阵以显治军之能。下联典出唐·文箫与仙女吴彩鸾结为夫妇,双双成仙而去。

  清操绝俗;

  画圣留名。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晋·吴隐之任职各地,均著清操。下联典出唐·吴道子为著名画家,世人誉为“画圣”。

  鹰扬虎视;

  剑气玉光。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三国·吴质,曹操赞其“鹰扬其体,虎视凤观”。下联典自明·吴伯宗,人称“玉光剑气,殆不可掩”。

  -----------------------------------------------------------------

  〖吴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八闽孝子裔;

  三让帝王家。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台湾省台南市吴氏大宗祠联

  -----------------------------------------------------------------

  〖吴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三让两家天下;

  一剑万世千秋。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下联典用季札挂剑徐君之墓树的典故。

  孙子能教宫女;

  文箫幸遇仙姝。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黄指春秋吴王阖闾用孙武操练宫女事,在操练女军时,不顾吴王面子而杀他两名爱妃,果然使军纪严明。下联典指唐·吴彩鸾遇书生文箫事,想传书生文箫于太和年遇到他,受她接济。十年后,一起到吴中越王山,各跨一虎成仙而去。

  ----------------------------------------------------------------

  〖吴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渤海家风千古兴;

  延陵世泽万载隆。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于江阴申港东南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季札重信义。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季子墓高大的封土依然耸立在古老的申浦河西畔。

  百年丕振延陵绪;

  三让犹存泰伯心。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泰伯。权威姓氏著作《元和姓纂》云“周太王子泰伯、钟雍封吴,子孙以国为氏”(泰伯亦作太伯)。姓氏学者咸认吴氏始祖是泰伯。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而周太王意将家业让于三子季历,泰伯为遂亲愿与二弟仲雍两次出逃,从陕西岐山一直跑到南方今江苏无锡一带,建立起氏族小国,并沿用第一次出奔建立的国号句吴。当地的土著吴人,仰慕泰伯兄弟的贤德,有一千多户归附他,于是泰伯成为句吴的首领。泰伯死后无子嗣,由二弟仲雍继其位且世代相袭。至周武王时,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吴国国君。

  楼危明月芭蕉翠;

  水涨白帆杨柳青。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工词。下联典指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人称祖师号画圣;

  我恨王郎曰频香。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被誉“画圣”,民间绘塑艺人奉为“祖师”。下联典出清代女祠人吴藻,字频香。

  吏部文章昭日月;

  将军功业炳山川。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佚名集吴天发碑字帖联。

  ----------------------------------------------------------------

  〖吴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秘义烟涵,瑰词雨散;

  文章绮合,藻思罗开。

  ——吴荣光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金石学家吴荣光联。

  休逸住延陵,支分西土;

  富饶迁石里,派衍东山。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歙县胡埠口吴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本支吴氏源于延陵季子,即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因不愿继承王位受封于延陵。“西土”,胡埠口在延陵以西。下联“石里”,指附近吴氏散居地石门坞、石门坑等;“东山”,为当地小山名。

  胄继缙绅,高出延陵鼎族;

  政务宽厚,早标太守芳名。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吴·季札。下联典指西汉·吴公。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无锡县吴姓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姓始祖周太王之子泰伯让位幼弟季历开辟江南的史实,其联在今江苏省无锡县的泰伯祠(又称至德寺、让王庙)和泰伯墓。泰伯因三让天下,德行高尚而被后人尊为至德。天下吴姓均尊泰伯为开姓始祖。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吴敬梓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小说家吴敬梓自题联。

  持议刚方,坐席正讲官之体;

  风裁峻厉,飞帛书御史之名。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北宋·吴申,持议刚方,上书“争讲官正席”。下联典出北宋·吴中复,累官殿中侍御史,风节峻厉,先后弹罢宰相梁适、刘沆。仁宗飞白书“铁御史”三字赐之。

  至德启云礽,三让两家天下;

  大宗绵雪堰,千秋一脉江南。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吴氏宗祠联。

  始国忆江苏,碑前遂得追根志;

  迁台荣栗邑,海外还存慕祖心。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苗栗县吴氏宗亲会敬献给江苏省无锡市泰伯祠联。1992年10月中旬,来自东南亚、台湾、香港、美国等地的泰伯后裔一行198人,在“世界至德宗亲总会”的带领下,到无锡泰伯祠寻根祭祖,于人宗亲,洒扫成礼,盛况空前。台湾苗栗县吴氏宗亲会还特意敬献了这副新堂联。

  系出延陵,溯先世家风,芬流兰谷;

  派衍绮里,缅当时儒术,望重草庐。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吴氏宗祠联。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吴氏宗祠联。

  吴姓典故、趣事

  [编辑本段]

  〖吴汉杀妻〗

  吴汉,字字颜,南阳宛人。关于吴汉及其家世的历史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出京剧《吴汉杀妻》,也叫《斩经堂》。

  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准备送去报功,其母告诉吴汉说,王莽是他家的仇人,吴汉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的,那时他年龄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吴母命令吴汉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兴复汉室。吴汉持剑去杀妻子,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将实情告诉了她。王莽的女儿听后自刎而死,吴母因为促使吴汉下决心反对王莽,也上吊自杀了。吴汉于是死心塌地追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东汉中兴的名将之一。

  -----------------------------------------------------------------

  〖贤人吴隐之〗

  吴隐之,字处默,祖籍濮阳鄄城,是吴质六世孙。吴隐之还有一个胞兄吴坦之。吴隐之家境贫寒,其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

  吴隐之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以孝著称于世。相传,他和哥哥吴坦之为去世的父母哭丧时,其悲声惨切,不但令行人为之流泪,而且出现了双鹤哀鸣、群雁不飞的情景。

  后来,吴隐之兄弟因孝名远扬,被朝廷征召做了官。吴隐之兄弟间感情真挚,东晋大司马桓温专权时,袁真对其不满,起兵反叛,最后失败了。吴坦之因支持袁真受牵连而被桓温逮捕,即将被除死。吴隐之听说后,急忙赶去面见大司马桓温,情愿替兄赴死。使桓温被感化了,从而赦免了吴坦之,吴隐之也因此受到大司马桓温的赏识。吴隐之官职屡次升迁,后来出任为晋陵郡(今江苏镇江)太守。在太守任上,他勤于政事,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平时穿布衣,出门不坐车子,他的妻子虽贵为太守夫人,也是亲自纺纱织布,就连到集市上买的劈柴都自己背回家。相传吴隐之的女儿出嫁时,他的朋友谢玄不知道他家拮据,派有名的厨师前去帮忙操办婚事。厨师到他家后发现他家几乎穷得一无所有,家人正牵着一条狗准备去卖钱,换取嫁女的费用。后来吴隐之升为秘书监,生活依然清苦。所得俸禄大都接济了贫穷的亲戚朋友,冬天到了甚至连棉被都没有,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贫苦。

  位于五岭之南的广州地区,盛产象牙、珍珠和名贵药材。历任广州刺史大都贪泞受贿,搜刮百姓,使得民怨沸腾,简文帝司马昱为改变此弊端,决定委任清官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赴广州上任途中,在距广州20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石门的小镇,那里有一股涌泉叫石门水。据说,外地人一旦饮了这里的泉水,便会起贪心,干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人们都称它为贪泉。历任广州刺史东窗事发后,都以误饮贪泉为借口为自己开脱罪责。吴隐之到达此地后,他认为官吏贪不贪,关键在于心术正不正。他掬水而饮。饮过贪泉水,还做了一首诗以表明心志,诗中写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到任后,严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简朴。起初,人们认为刺史不过是在装模作样罢了。可是一年过去了,吴隐之仍一如既往,时常以贪泉的事来警诫自己。一天,随从送来一包剔骨的鲜鱼,他立刻警觉起来,拒绝接收这份礼物,并严厉警告说:“一定要以身作则,不吃请,不受贿。如再发生此类的事,必定要严加惩罚。”在吴隐之的感召下,广州地区风气为之一变,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乐业,民风也淳正了。

  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的行为,不但受到东晋皇帝的嘉奖,也备受后人称赞。唐代名臣魏征编修《晋书》时,为清官吴隐之写下了“晋代良能,此焉为最”的评语。如今广州越秀博物馆内,仍竖有一块刻着“贪泉”两个大字的石碑,这是广州老百姓为纪念清官吴隐之的趣闻佳话而立的。

  -----------------------------------------------------------------

  吴氏宗祠 http://wumemskycom

陈政(1919-2002),广东新会侨乡人。自幼好随华炎、罗明经等前清宿儒专攻文字学及书法,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毕业后,即投身抗日游击战争,尔后从事书法、文字学研究及教育事业半个世纪,是中国著名老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甲骨文书法研究院院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西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广西分校校长、世界书法家协会(加拿大)组织顾问、美国“四海诗社”名誉顾问兼《全球当代诗词选》编委、中华诗词学会广西理事、广西葵花诗社副社长、广西文史馆馆员、中国硬笔书协广西分会、南宁书协名誉主席、广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石涛”研究学会顾问等等。

魏氏 030

历史来源 「魏」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为邑 (今山西芮城县 ) 。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 ( 山西夏县 ) ,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为氏。

二 ; 据《史记》记载,秦国穰侯魏冉,奔出自芈姓,后改为魏氏。

家族名人 魏文侯

魏无忌 (?~前243)

战国时魏昭王的幼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天性仁厚,好养士,有贤名,曾用侯嬴计,却秦救赵;秦伐魏时,率领五国兵归救魏,大破秦兵,声名威振天下。后被谗废用,遂抑郁不乐沉迷于酒色,不久即因饮醇酒多近妇女,病酒而死。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因魏安厘王封其地在信陵,故亦称为信陵君。

魏征 (580~643)

字玄成,唐曲城(今山东省掖县)人。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谏诤剀切,累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后总修周、隋等史,多所损益,时称良史。以疾卒于官,谥文贞。

地望分布 河北巨鹿郡,山东任城郡。

姓名:陈政昊

  笔画分别是:16(火) 9(火) 8(火)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17(金) 33(火) 9(水)

  总评数理得分:7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17(金)[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总格数理 33(火)[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旭日升天)旭日升天,鸾凤相会,名闻天下,隆昌至极。 (吉)

外格数理 9(水)[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破舟入海)大成之数,蕴涵凶险,或成或败,难以把握。 (凶)

天、人、地三才 7 5 7(金土金)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可得幸福长寿、繁荣昌隆。(吉)

  1、表面似乎吉祥,其实多劳而功少,为家庭操劳不休,难得贵人提拔,成功机会很少,只能求得平安过日,注重精神生活方为上策。

  2、性格:本性善良,勤勉持家,稍好面子,但有消极的倾向,又好出风头,讲话不认输,亲友无助,靠自力更生,追求异性较大方,对喜爱的人能积极争取。

  3、意志:意志坚定,辛劳中追求理想。但耐性不佳,碰到了困难,容易中途放弃。

  4、事业:薪水阶级或稳定性小本行业较为适合,如好面子扩大经营,会陷入困难。

  5、家庭:家庭大致圆满,但配偶理解性欠佳,夫妻多争执。

  6、婚姻:男娶克勤固执之妻,婚后时有争吵;女嫁才华固执之夫,婚后大致美满。

  7、子女:子女个性较顽强,比较容易和父母顶嘴,长大后能有成就并孝顺父母。

  8、社交:人缘虽好,社交能力不佳,守其和平,免受人牵累损失。

  9、精神:表面似乎乐观无事,但内则不如意,内心苦闷不安定。

  10、财运:财运不佳,靠努力维持生活一生只能辛勤度日。

  11、健康:易患胃肠、妇人毛病。

  12、老运:晚景有改善,但精神、财运仍不佳。

人格与外格(五九)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做事快捷而毛躁,欠明朗,口才欠佳,心意完全无法表露。易患外伤、皮肤病,数吉者较轻微。 (凶)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七)暗示基础运:

虽有灾害之虑,但能安定而有所发展。 (上)

姓名:陈政皓

  笔画分别是:16(火) 9(火) 12(木)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21(木) 37(金) 13(火)

  总评数理得分:83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21(木)[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 (吉)

总格数理 37(金)[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猛虎出林)权威显达,热诚忠信,宜着雅量,终身荣富。 (吉)

外格数理 13(火)[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1(金土木)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虽可顺利成功,达到目的,惟因基础不稳而招致不幸,有患胃病、家庭不和之虑。(半吉)

  1、总论:可成功发展之配置,介境遇不安定,事业有变化之兆,经过多少劳苦,可以稳定发展成功,后运安祥吉,但大运五行都不同,与天运五行生克变化大,有成败一瞬间之灵意。

  2、性格:举止谦和有礼,比较发面了摆排场,有讽刺及不输心理,做事考虑过多,容易放弃好机会而无法把握信住。应培养坚定的心志,成功较易。

  3、意志:意志不够坚定,思想易变,做事有虎头蛇尾之象,有浪费的倾向。

  4、事业:早期有一度的成就发展,但有变化的灵意,中途易陷入劳苦状态,中年后名利可得。

  5、家庭:家庭和睦,夫妻尚美满,子女稍顽固。男命者对妻子多忍让点就能和谐。

  6、婚姻:男娶好胜持家之妻,婚后大致圆满幸福;女嫁多才温厚之夫,婚后家庭生活甜蜜。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聪明而性稍顽固,长大在后主观较强,与父母意见不和。

  8、社交:人缘很好,对异性富有魅力,待人颇诚恳,能受朋友信任,社交能力佳。

  9、精神:精神尚称愉快,但有后顾之忧,老年缺乏天伦之乐。

  10、财运:财来财去,中年后会渐趋稳定,晚年财运颇丰。

  11、健康:易患胃肠、肝脏、妇人病或难产。

  12、老运:晚景安然顺调,精神有孤独感,子女都各自离家生活。

人格与外格(五三)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性情温和周到,善于社交,缺乏牺牲精神。如精心打下良好基础,大发展,大成功。如听之任之,则失去一半的机会。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一)暗示基础运:

境遇不安定,屡次变化,漂浮不定,易患肠胃疾病。 (下)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领诱导之数(智仁勇德全备,能领导众人)。

姓名:陈政豪

  笔画分别是:16(火) 9(火) 14(水)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23(火) 39(水) 15(土)

  总评数理得分:83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23(火)[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壮丽)旭日东升,壮丽壮观,权威旺盛,功名荣达。 (吉)

总格数理 39(水)[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富贵荣华)富贵荣华,财帛丰盈,暗藏险象,德泽四方。 (半吉)

外格数理 15(土)[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3(金土火)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得意外成功发展,名利双收,境遇稳固,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半吉)

  1、总论:表面似乎安定,其实运限不佳,但能平稳。自己创业时有眼高手低的倾向,不耐吃苦烦重的工作,容易放弃好机会,天运五行属火时,中年可成功,

  2、性格:性情温和有礼,严守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好施要领且好面子,但意志较弱,缺乏决断力,工作态度很认真,但不耐太繁重的工作,成功是有限的。

  3、意志:意志坚定,稳定中求发展,忍耐亦佳,处事不易冲动,考虑较为周祥。

  4、事业:如为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收入的小资本生意,可平安发展,投资较大或投机生意都不合适。

  5、家庭:注意妻子与长辈不和,夫妻注意不要争吵,否则容易产生矛盾。

  6、婚姻:男娶懦弱寡和之妻,婚后大致圆满幸福;女嫁多才温厚之夫,婚后家庭生活甜蜜。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聪明而性稍顽固,长大在社会上会有成就。

  8、社交:为人忠厚老实,做人处事很守原则,做事不够积极,缺乏果断力,容易受人拖累。

  9、精神:表面似乎平安无事,但凡事少成,不愿表现自己内心问题。

  10、财运:财运一般,有小财利时应该满足,守则安,动则凶。

  11、健康: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12、老运:一生比较勤劳,晚景尝可平安,注意精神上要开朗。

人格与外格(五五)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温顺忠厚,做事沉着,执拗心强。有大志,讨厌小事;性偏倔,易亲易离。能平和公正者,受众人扶持而成功。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三)暗示基础运:

安定、能避开灾祸,能获得意外进展。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领诱导之数(智仁勇德全备,能领导众人)。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