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

老人 0 23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第1张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
导读: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难点(目标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场地(多媒体)

 2、PPT

 3、《清明》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藏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播放视频)

 2、教师:这个故事里藏了哪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讲述清明节习俗

 1、教师:大家知道清明节是哪天吗(4月5日)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的人们清明节都在做什么吗(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播放课件中的古代清明节习俗。(清明上河图、蹴鞠、寒食、牵钩)

 针对做出讲解

 蹴鞠: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一样,是古代藤编的足球。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凉食。

 牵钩:古时候的拔河。

 (三)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1、教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一个重要的节气,万物复苏,是扫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为寒食节。

 2、教师:那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

 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四)结束,并观看烈士陵园扫墓

 教师:小朋友们,在清明节我们不仅要去祭拜我们去世的亲人,还要去烈士陵园祭拜那些为了保护人们而牺牲的烈士哦!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2

  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教学反思。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4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3、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教师讲述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供幼儿了解。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名称 :小小演艺家

  音乐准备 :《空山鸟语》、幼儿身穿馆服

  活动过程

 此活动是以《清明》和《寒食》两首古诗来编排的舞蹈活动。

 《清明》编排过程:

 分两组朗诵古诗《清明》,第一组和第二组从中各选一名幼儿,来分别朗读古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由第一组全体幼儿朗读,朗读时把手做喇叭状放在嘴边,第四句由第二组全体幼儿朗读,朗读时同时斜上举左手或右手(统一即可)。

 《寒食》编排过程:

 全体幼儿可排成三角形或四方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寒食》。

 诗歌内容: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4

  活动目的:

 1、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基本风俗。

 2、让幼儿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对清明节有初步认识、音乐、有关清明的

  活动过程:

 1、播放轻音乐,师幼齐念古诗《清明》。

 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关于什么节日的事情吗?你知道清明是怎样来的吗?

 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

 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习俗的。

 4、互动猜想环节: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青团、扫墓、踏青)

 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5、一起品尝青团,结束活动。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策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

  活动过程

 一、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结合《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1--24页"清明节的传说",讲述故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人们怎样过清明节?

 故事中古代人怎么过清明节的?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5页"清明节的风俗",看图说说现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二、幼儿交流清明节的安排

 提问:你们准备怎样过清明节?

 三、讨论清明节的相关活动

 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用图画的方式画在纸上。注意引导幼儿考虑活动策划的可行性。

 2、交流讨论结果:师结合幼儿的设想确定相关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采艾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等。

 四、教师组织幼儿折已学过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儿可将折好的花带回家,清明节扫墓时用。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6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

 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三、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四、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7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活动重点:

 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活动难点:

 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怀念先祖与革命烈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古诗导入:《清明》

 师:这首古诗里藏着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二、基本部分。

 1、幼儿通过视频、等形式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并能够简单讲述。师:为什么会有清明节这个节日呢?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到了,都有哪些习俗呢?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播放清明节由来的视频,幼儿观看。

 2、交流:

 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

 3、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1)出示扫墓。

 师:瞧!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去扫墓呢?

 小结:每年清明前后,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他的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2)出示革命烈士陵园扫墓。

 三、结束部分

 教师播放关于"革命烈士"的事迹,请幼儿观看,引导幼儿了解"烈士":董存瑞、黄继光、消防英雄等。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准备:

 事先进行地形勘察,了解山路情况。

 班级准备:

 1、让家长了解此次活动和意义

 2、幼儿带好水、小零食,穿简便的衣服、鞋子,便于步行和登山

 3、人手做一朵小白花

 4、进行安全教育

  过程:

 一、谈话,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初步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二、出发前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纪律,提高出行的安全意识。

 三、步行至戚家山,登山到山顶烈士墓前。

 四、祭扫烈士墓

 1、了解烈士的光荣事迹

 2、向烈士献花致敬

 3、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五、休息,吃点小零食

 六、踏青:欣赏戚家山的春景、留影

 七、整队回幼儿园

 八、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0准时在操场集合。

 2、出发前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阿姨跟好队伍,保证幼儿安全。

 3、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4、回来后引导孩子将感想记录、分享。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9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

 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花圈。动手制作,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10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白纸

 2、线

 3、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排着队出发。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活动准备:

 扫墓(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对古诗吟诵有兴趣,尝试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挂图、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师: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2幼儿讨论交流。

 3师: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再看一幅,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春天里有一天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都要干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时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写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个老人就是行人,这个小孩是牧童,这幅图描绘的就是行人在清明节向牧童问路的情节,这首古诗说的也就是这个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地跟读。

 4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次朗诵诗歌1-2遍。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家可以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邻居的小伙伴分享哦。

;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3、了解民族的传统风俗,体验春天的美好。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录象、、纸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日期。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体验清明的气氛。

 二、教师讲解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 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为怀念 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三、组织幼儿制作小花。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烈士们制作小白花来缅怀他们。

 四、教育幼儿爱祖国。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 “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反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

 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对古诗吟诵有兴趣,尝试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挂图、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师: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2幼儿讨论交流。

 3师: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再看一幅,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春天里有一天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都要干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时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写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个老人就是行人,这个小孩是牧童,这幅图描绘的就是行人在清明节向牧童问路的情节,这首古诗说的也就是这个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地跟读。

 4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次朗诵诗歌1-2遍。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家可以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邻居的小伙伴分享哦。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4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二、(1)教师讲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三、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共育活动:

 1、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清明》。

 2、请家长再为幼儿讲述清明节的来历。

 3、家长带领幼儿踏青,并为去世的亲人扫墓。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5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

 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⑤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传统节日风俗,传承传统习俗制作清明果。

 2、锻炼动手能力,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扫墓、踏青、蹴鞠、吃清明果等)、有过包饺子的经验。

 《清明果》课件:习俗,清明果来历故事,各种各样的清明果,清明果制作视频,清明果制作步骤图,背景音乐等。

 材料准备:每组一份青面团、肉馅(或其他馅料)、柚子叶若干、一个大盘子。

 活动过程:

 谈话,回顾清明节习俗。

 ——师: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你们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吗?(扫墓、踏青、蹴鞠、吃清明粿等)根据幼儿回答播放对应习俗。

 播放故事文字,讲述故事,了解清明节吃清明果的由来。

 ——师:小朋友都知道清明节的习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清明节要吃清明果吗?

 ——教师讲述故事。

 播放邀请函,以奇奇邀请小朋友参加清明果展激发幼儿兴趣,感受清明果造型的多样性。

 ——师:原来清明果习俗是这样流传下来的,你们知道清明果都有什么造型吗?(幼儿自由讨论)

 ——播放邀请函。师:老师收到一份邀请函,是宝宝巴士的奇奇邀请我们去参加清明果展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各种清明果,感受清明果造型的多样性。

 ——提问:清明果都是什么颜色的?清明果的造型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种?

 尝试制作清明果。

 1、观看清明果制作的视频。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视频里就藏着制作清明果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看看!

 ——制作清明果有哪些步骤?(和肉馅→用鼠曲草、艾草汁揉面团→包清明果→粽子叶→蒸清明果)

 2、介绍制作材料及制作过程的要求。

 师:今天厨房的阿姨们为大家准备了制作清明果的材料,我们来看看。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什么呢?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①揉好的青面团一份

 ②和好的肉馅一盆(可用猪肉、菜、香菇等做馅)

 ③粽子叶若干片(将包好的清明果放到粽子叶上)

 ④盘子(将制作好的清明果放入盘子)

 3、播放音乐,幼儿分组制作清明果,教师巡回指导。

 4、互相欣赏,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清明果造型。

 5、将清明果移交厨房阿姨蒸熟。

 6、品尝清明果,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美工区提供超轻黏土让幼儿制作不同造型的清明果。

 家园共育:一同与父母制作不同馅的清明果。

 附故事

 清明果的来历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7

 教案前言:

 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教案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教案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一幅,VCD教材。

 教案过程:

 (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你在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

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总结:

 清明节,我们带着小百花,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革命烈士陵园,悼念我们的前辈。老师妈妈讲述了很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内心无比感动,我们将眼泪收起,用我们的茁壮成长,造福祖国来纪念这些前辈。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白纸

 2、线

 3、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排着队出发。

清明幼儿园中班教案9

 活动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活动准备: 扫墓(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一直在考虑用不用告诉幼儿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经过和大家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小班幼儿很多的都没经历过扫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当还给幼儿一个纯净的心灵,不该知道的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法为主要活动方法,通过幼儿的讨论、已有的社会经验及观看视频,从而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方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幼儿兴趣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节习俗课间的时候没有对一些习俗进行简单的讲述,只是一遍而过,效果不太明显,幼儿记忆不深刻。再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自制简单的花朵,风筝等,既环保,又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广东人把过年的红包叫利是,意为“大吉大利、好运连连”。给红包就是“派利是”。爷爷在的时候,奶奶是不派利是的。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春晚开始之前,爷爷就会坐在他床边的书桌上,开始封利是,准备第二天派压岁钱。孙子孙女们的压岁钱是大份的,放一边,亲戚们的小孩子小些,放另一边。整理好了,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可以收到爷爷的红包了,爷爷会说:这是我和你奶奶给你们的压岁钱。

爷爷派的利是,红包皮是崭新的,里面的纸币也是崭新的,纸币和红包的边边角角都透露出一股新年的味道。

奶奶不派利是,奶奶只管吃团圆饭,乐呵呵地看着我们收压岁钱。

爷爷走了之后,过年奶奶开始给我们派利是。

爷爷走后第三个月就过年了,奶奶的年过得有些伤感。和爷爷一样,大年初一吃完团圆早饭,奶奶过来派红包,她不熟练地招呼着我们,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来来来,这是爷爷奶奶的利是。”

孙辈们也不说破,一个个排着队领红包,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孙子调皮,说祝奶奶永远18岁。

第一年的红包数额和爷爷在的时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奶奶不会去银行取崭新的人民币,包着压岁钱的利是封也没有提前准备,并不是全新的,也没有很好看的封面。

小小的利是封里包着蜷曲着的人民币,这是奶奶第一年派的利是,有种落寞的味道。

第二年过年派利是,奶奶比较有经验了,年三十晚,悄悄叫我帮忙。她拿出钱袋和准备好的利是封,让我挑些新的纸币放进利是封里,她在旁边给我数数:孙子7个,每个要包x元,亲戚家孩子先准备30个,每个x元,不够再补包好之后帮我分开来,不要搞错了。

第二天派利是的时候奶奶没再提起爷爷,只是在照完全家福的时候,奶奶悠悠说了一句:你爷爷在的话都有81岁了,眼睛有点红。

第三年、第四年奶奶派利是越来越熟练了,开始有点享受过年派利是的感觉了,有一年除了给孙辈派红包,甚至还给儿子、媳妇们派利是。还是会在过年时候提起爷爷,只是没有那么伤感和落寞,偶尔说起爷爷的小趣事,有时是说起他们以前过年吃什么,忆苦思甜。

奶奶已经习惯她来派利是了,习惯爷爷不在了的日子,仍旧会怀念,只是清楚和接受了有些事已经永远过去这个事实。

心理研究都说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奶奶在和爷爷结婚后的四五十年里,早已形成不派利是的习惯,在重新适应自己派利是,自己生活的这几年里老人家的内心活动不得而知,小辈问她想不想爷爷时,养了几只鸡的奶奶说道:家里不见一只鸡都要想几天,更何况是一个人呢?

可是呀,慢慢地,奶奶也能习惯乐呵呵给小辈派利是,乐呵呵地过一个人的晚年生活,生活总是会继续的。

上坟目的是给已经去世的家人,报平安,并告知一年之中的收获等等。同时会烧点因此祭拜纸钱撒点黄酒之类的,

因此祭拜太爷爷,太奶奶,可以说一些寄托哀思的话,告诉他们活着的人生活的很好,没有将他们忘记,以安慰逝者,同时也可以说一些庇佑自己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之类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