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正确选用书体书体的选择,应根据创作的风格及书写内容而定,达到和谐美。在一幅作品中,也可以同时使用擅长的两种书体。如,正文大面积写篆书或草书,同时以小面积书写小楷或行书做辅助,块面之间拉开距离。由于存在不同的书体、动静的对比以及多少的变化
一、正确选用书体
书体的选择,应根据创作的风格及书写内容而定,达到和谐美。在一幅作品中,也可以同时使用擅长的两种书体。如,正文大面积写篆书或草书,同时以小面积书写小楷或行书做辅助,块面之间拉开距离。
由于存在不同的书体、动静的对比以及多少的变化,画面就会变得十分丰富,耐人寻味,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创作实力。需要注意的是,扇面书法的书体一般不宜用狂草,切忌真草隶篆一起上,主次不分。
二、注重形式统一
扇面书法的创作应当注重书体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如篆、隶书多厚重古朴,大草多昂扬畅达,此三种书体字径稍大更能表现字体自身特性和书写者的创作水平。小楷、小草和小字行书,如果要写成较大的扇面,章法上要随形就势、灵活多变。
三、合理安排字数
扇面书法常见尺寸在一至二尺左右,字数可多可少,可横写也可竖写。尺寸过大,与扇面的柔美特征会产生矛盾,创作时难于处理,如全国扇面展投稿要求的尺寸为不超过三尺,这也正是考验作者对书法及章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扇面书法的章法主要是处理好扇骨与书写内容字数的关系,需周密计算字数,妥善安排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总的原则是协调一致,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书写前最好打个草稿,有十分把握后再上扇书写。
扇面的书写,尤其上骨的扇面书写,因高低不平,行笔难度很大,因此欲书写的字数不适宜太少。所以,扇面书法创作时一般应选择较多字数的书写内容,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展现创作水平。如果字数过少,会给人单薄、单调之感。
字数也并非越多越好,并非越满越好,要根据书体及形式,把握好一个“度”。总的原则是,多而不“堵”,少而不“空”。另,书写多字数时,可将扇面尽量展平,左、右、上需用镇纸压住,将字写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裱好的扇面,因宣纸的效果失去一半,所以书写时不宜多蘸墨。
四、适当考虑留白
扇面书法不论尺寸大小,都要考虑留白,尤其写较大尺寸,更不能顶天立地一气灌到底,行要有长短,字要有疏密。尺幅较大,可以分块书写,人为造出一些“空白”来,“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增加画面虚实的对比。
根据视觉习惯,画面左右应大致平衡,重心居中或者偏上,切不可偏下,造成下坠感。
五、钤印风格和谐
印章虽小却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在扇面中有补空白、调平衡、丰富色彩等作用。扇面尺幅一般较小,所以用印不宜过大过多,需与扇面上字的大小相协调,数量上宁少勿多。少用阴文,以防喧宾夺主。印章选用应与书法风格相和谐,用多方印时,要注意印的方、圆、大、小、随形等形制的变化。
六、注意用纸色彩
扇面用纸颜色宜淡雅,不宜大红大绿。如为参展而创作,可选择颜色鲜艳一点的纸张。如用几种颜色的纸搭配在一起合成一个扇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和谐和对比。
用近似色搭配,效果易协调;用对比色搭配,对比效果更强烈,但要分清主次。一种或两种色为主占大面积,另一色为辅,做成小的窄条。颜色不宜多,多了易“花”、“乱”。
七、布局安排合理
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常见的安排形式有三种:一是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二是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三是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八、突出淡雅品质
扇子、扇面书法多是文人雅士互相馈赠,托物寄情以及雅玩的小品。因此,扇面书法的创作,从形式到内容要给人以雅、静、淡的感觉,而不能粗糙、俗气、霸悍。
创作时,围绕“雅”字展开;书写时,应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水墨的韵味,讲究技法的精妙以及章法的生动自然,使之畅达不漂浮,质朴不笨拙,昂扬不张扬,耐人品味。
扇面书法是人们在对书法创作中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受到许多人的欣赏与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精美的扇形书法作品高清。
经典的扇形书法作品欣赏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个性的扇形书法作品展示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欣赏书法主要结构
一、构图随形就势
无论是成扇还是自剪的扇面、无论是小扇还是大扇,折扇扇面书法创作需要注意什么?书写时都必须根据扇面特有的“弧线”,妥善安排。其步骤是:先定内容,次选扇形,精心构图,选定书体,设计小样,然后书写,钤印完篇。
折扇依其折痕,用好平整的纸面,或调整书写方向,或按字数多寡竖写,或每行等字,或隔行等字,成为万流归海的“放射状”;或繁星丽天、乱石铺街,或天圆地方、曲尽其妙;或分割块面、和谐统一而别致新颖。少字数者,需先目测定位,一旦成竹在胸,便乘兴挥毫。
tizishan
团扇多为圆形,一是将全部文字写在圆形外轮廓内;二是可以取圆中部分进行构图,宜留白透气,此种形式变数最多,尤需匠心;三是将主要内容写毕,再辅以题跋或款识,也能活跃画面,吸引人的视线。
至于环形书写,以及其他异形扇面,只能偶尔为之,不可滥制。否则,便有哗众取宠,成为杂耍之嫌。
二、力求小中见大
扇面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的演化,得出:扇面形小,不与鸿篇巨制比势争雄,但其精巧雅致则非大作品可比。如能以小见大,尤显高妙。揣其要点,不外有三:
一是小字大写,追求大气格。字小并不意味着字柔弱无力、畏缩矜持。钟繇小楷、晋人尺牍、魏唐墓志已经示范在先,后之览者若能善悟,当可获益多多。东坡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能破此关者,当是大手笔。
二是潇洒自然,显示大气魄。若缩手畏足,如对至尊,必然神情内敛,气息不振。顺其自然、挥洒自如,方能接近书法创作本质。书法创作当形哀乐、显学识、彰人格。修饰者,伪!矫情者,假!假、伪者,岂会有大气之作!
三是多体合力,形成大气象。扇面作品,其幅面虽小,但也是大舞台。书者若修养全面、各体俱佳,且能书之,合为一扇,自然就有含量丰富、杂花生树、气象万千之势。该法源于古代书画的题跋之风,而今则多出于审美自觉和主动追求。其不同之处,古人乃多人凑合而成,而今则是一人完成。其难处在于避免花杂,需大小协调、疏密得当、布局自然、变化有致、虚实相生、清新灵动。
扇面创作,先打好草稿,成竹在胸后,再随意挥洒。无论是精细的小楷,还是秀逸的行草;无论是温婉的隶书,还是整饬的篆书,都能写出精美的扇面。
三、妥钤印章增色
印章本为取信、添彩之用,后因题跋成风、鉴定习惯和审美自觉,书家除钤引首、名印外,也可钤些闲章为书法作品添彩增色。其目的,一是补白,二为平衡,三则仿古,四求美观。变化很多,只有美学意识领先、形式敏感者,才能得心应手。否则,便会狗尾续貂、弄巧成拙。印章,最好风格不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才会起到变化有趣、锦上添花的效果。
打开如同月亮,合拢袖里收藏。为人增添风雅,自己承受炎凉。
扇之境遇,令人感叹!扇面创作,尤需创新。
扇面书法的代表性名家名作有明代归庄的草书扇、陈淳的五绝扇面、陈继儒的草书扇、徐渭的行草诗扇、董其昌的草书扇面、法若真的临王献之行书扇、金农的金文扇面、沈周的行书诗扇等。
清代有名的作家作品有赵之谦的隶书团扇、张度的楷书团扇、朱昂之的行草书团扇、陈允升的行书团扇,还有查士标的行书扇、乾隆皇帝的行草诗扇等。
扇面书法
王羲之是东晋时人,因为他曾担任过右军将军,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他擅长书法,是我国历最的书法家,后代人尊称他为书圣。
现在,王羲之的真迹已成了无价之宝,但即使在当时,人们要得到王羲之的字也很不容易。因为他名气极大,不肯轻易为人书写。
但有一天王羲之上街闲逛,看到一个老婆婆正在市场上叫卖折扇,那折扇竹骨锃亮,绢面雪白,看上去十分精致。王羲之上前问:
“老婆婆,你这折扇卖多少钱一把”
“十文钱。”老婆婆回答说。
王羲之取出十文钱买了一把。老婆婆感激地说:“老爷,我叫卖了半天,就只卖掉你这一把折扇,真谢谢你了。没这十文钱,我的小孙子今天就要饿肚子了。”
王羲之听了,便向老婆婆了解她的家境。得知老婆婆祖孙俩相依命,家境十分窘迫,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说:“老婆婆,我有办法让你卖掉扇子,并使你发一点小财,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于是,王羲之把她带到自己的住处,在每把折扇的扇面上题了一首诗。
老婆婆不解地说:“你在这扇面上写了字,就会有人买吗”
王羲之点点头说:“肯定有人买,而且不是卖十文钱一把,而是十两银子一把。客人不给十两银子,你千万别卖!”
老婆婆听了,不由将信将疑,说:
“十两银子,够我和孙子过一年了。这十几把扇子,便能卖到一百几十两银子,你不是骗我吧!”
王羲之笑笑说:“我不会骗你。你拿了扇子,上街高喊,说这是王右军题字的扇子,十两银子一把,肯定有人买!”
老婆婆等王羲之全部写好,拿着扇子上街喊卖:“王右军题过字的扇子,每把白银十两……”
有几个秀才模样的人走过听了,说:“这老婆婆说是王右军题过字的扇子,我们过去看看。”
他们上前一看,果真扇面上有王羲之的题诗,墨迹淋漓,字体遒劲,落款印章,一样不缺。他们认得是王羲之的真迹,便争相而买。
不一会,老婆婆就把扇子全部卖光了。
从此,老婆婆家的生活好了起来,她为了感激王羲之的恩德,做了几把极为精致的折扇送给王羲之。而中国的扇面画、扇面书法 也从这以后盛行起来。
后来,“右军书扇”这一典故,用来比喻乐意扶贫;也用来形容高超的书法,价值无限。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