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般会因为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区别。一般每节课在1小时15左右,然后休息15分钟。给你看一下Churchill的Timetable,可以作为参考:Monday - Thursday Friday。 8:30 - 9:55 per
一般会因为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区别。一般每节课在1小时15左右,然后休息15分钟。给你看一下Churchill的Timetable,可以作为参考:
Monday - Thursday Friday。
8:30 - 9:55 period 1 8:30 - 9:30 period 1。
9:55 - 10:10 recess 9:35 - 9:50 recess 。
10:10 - 11:30 period 2 9:50 - 10:50 period 2 。
11:30 - 12:25 lunch 10:50 - 11:00 break 。
12:25 - 13:45 period 3 11:00 - 12:00 period 3。
13:45 - 14:55 break 12:00 - 12:55 lunch 。
14:55 - 15:15 period 4 12:55 - 1:55 period 4 。
什么时候到加拿大留学,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下面是一些真实的经验、教训、体会和感想,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小学去加拿大留学
朋友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班就来到加拿大,上了一年幼儿园后,就开始上小学学前班(就是所谓的K班)。因为上的是西人的幼儿园,所以他说英语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这边的老师要求还要上给母语是非英语的孩子开设的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课程。当时我请教老师: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达到其本身如果从小在英语国家长大所应该达到的水平。老师说,我孩子这样的年龄(当时5岁),需要3至4年,再大一点,一般需要4、5年的时间,如果是14、15岁才过来,那么口音和思维的烙印会伴随一辈子。
一般家长看到小留学生到海外,一年以后就和本地的孩子打成了一片,英文说得比父母还好,便认为他们和当地长大的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其实,听和说是语言最基础的部分,中国的文盲听、说中文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在对这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否达到了他本来应该达到的高度,这就体现为充分表达自己的能力、传达意见的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在移民语言融入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多,老师在这方面显然也更有经验。后来我的孩子的经历证明了老师所说的时间点是比较准确的。
因为希望孩子可以尽快真正掌握英语,我放弃和孩子说中文,并且每周带他去图书馆看书、借书,孩子本人也喜欢和西人玩在一起。孩子上完一年级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上ESL课程,可以看章回小说,但同时中文也忘得差不多了。
留学加拿大的好处是有丰富的支持非英语国家孩子的教育资源,孩子适应期短,英语听说几乎不是负担,而且很快地能够适应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在加拿大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习中完全没有如何适应、融入北美生活的问题。一句白话就是孩子成为小老外了。正因为如此,孩子在中文方面的能力却逐渐减弱,能够弥补这方面不足的只能是家庭的中文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里,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因势利导使孩子能继续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中国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继承和传承中国文化。加拿大提倡多元文化,有的学校里还设有中文项目,在中文学校里可以学到中文的基础知识,但中国文化底蕴今后在孩子身上的体现和发挥作用是则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来实现的。我看到一个比较成功的中西合璧的例子是一个九岁就来到温哥华的台湾孩子,最后在UBC上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中文的听说读写都掌握,待人温文而雅,颇有儒士之风,可以想象他的家庭关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完全西化的关系。他九岁到国外后,每周要用中文写一篇周记,传真给在台湾的父亲,父亲改完后,再传真回来与他分享。这一来一往中,不但锻炼了中文水平,而且分享和理念和价值观。
对于小学来加拿大留学好不好完全因人而异,但一个大的方向非常有必要考虑清楚,那就是孩子将来在那个环境下生活和发展的机会大些。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北美接受完高等教育后,仍然以北美为主工作和生活,那么北美的因素就需要强一些,从小就接受加拿大或者美国的教育没什么不好。特别是如果父母平时在家能够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工作中更加习惯使用西方的工作方式,在家庭生活特别是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可以保持中国传统的亲昵关系的。考虑到中国大陆现在家庭关系所受到的冲击,我更加欣赏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的人际相处方式。在温哥华这个移民城市,可以交到很多这样的朋友。
回过头来说,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国外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回到中国工作和生活,那么中国的因素就需要强一些,小学留学就显得早了一些。
中学去加拿大留学
因为孩子中文太弱,而且当时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更加扎实,所以,我在孩子能够自行阅读英文书籍以后,就带他回了中国。在国内他又在小学上了4年。其间,我们给他订购加拿大同年龄孩子流行的书籍,并且每个暑假都会带他回加拿大,以保持他的英语能力。所以,等他的中文能力能够尝试着模仿金庸的武侠去写小说、能够阅读象《世界银行家》《文明》、《帝国》这样比较成人的书籍的时候,我又带他回到温哥华,直接上6年级。虽然6年级在国内还是小学阶段,但是本人一直是反对为了应付小升初,反复“炒冷饭”的学习方法。所以,建议与其初一走,不如6年级就走。这样,孩子在北美还能够有一到两年“开心的童年”,因为北美好的中学,负担其实也挺重的。
孩子到温哥华上学以后,很快适应了这边的学习环境,本地西人的同学父母都说他不象是刚从中国来的孩子,完全没有口音。但是,我知道其实他的英文水平并没有达到自身本来可以达到的知识水平,因为当我把《世界银行家》《文明》、《帝国》的英文版拿给他阅读时,他说太难了。他的英语能力只能读青少年书籍。所以,不是孩子的英文说得溜,英语就算过关。真正的英语能力赶上可能真的需要3-5年。
加拿大各个城市的学制略有区别:温哥华是小学8个年级, Grade K/1/2/3/4/5/6/7。中学为Grade 8/9/10/11/12。但是UBC大学这边今年要设温哥华第一个初中,今后的学制就是小学是Grade K/1/2/3/4/5,初中是 Grade 6/7/8,高中为 Grade 9/10/11/12。不管学校怎么变化,每个年级需要掌握的内容是相似的。公认的是7年级以后,课程负担会加重,还需要参加许多校内活动如科学竞赛、历史竞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课程也可以上得很轻松,但是如果你想要将来大学考常青藤的话,基本上负担就很重了。因为中学开始选课,如果某方面有特长或者爱好的同学,强烈建议要把特长的科目学到顶级,也就是说不但要修该项目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而且要在AP的考试中取得高分。不但加拿大如此,我在芝加哥的同学,她也提到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居然有时候晚上要到1点多才做完功课。在北美,学校并不和社会脱节。老师(老板)布置一项作业(工作),你可以花1个小时完成交活,你也可以费劲心思、不断完善,尽量做到尽善尽美,然后再交上去。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自己承担。所以,往往很优秀的孩子反而学得并不轻松。
如果考虑中学阶段出国留学的话,建议最晚8年级开始留学,也就是说国内上完初二。初三又是备考,所以不如直接上国外去念书。而且从8年级到12年级,在加拿大学习4年,考美国或者其他英语国家的大学,一般也不需要再单独考托福或者雅思了。8年级换到英语环境,基本上只是一个适应期,因为刚来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以英语为主的活动很难挤进去,至于对英语要求不太高的活动如果数学、生物等则影响不大,但无论如何,晚来的学生一定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校内活动的机会。从9至12年级,基本英语过关后,孩子就得全力以赴投入中学的学习。9到11年级的成绩都会影响到大学的录取。如果要申请美国的大学,还需要SAT的成绩。这些备考工作,也得在12年级以前完成。所以考试时间的安排非常重要,不仅要把握住各科的考试时间,而且不要错过报名时间。
8年级或者以后才来的留学生基本上不可能成为学校以英语为主活动的主力成员,如辩论队、模拟联合国、虚拟法庭等。但学生如果在国内的理科比较好,到北美后通常会在理科、科学方面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如果是高中才离开中国的留学生,中国因素已经非常浓厚,中文水平已近完美,但是英文口音已经形成,几乎终生难改。英语是外语永远不会取代中文而成为母语,至少在考大学时学校会要求大多留学的高中生考TOEFL。有的家长认为,高中留学能在高中阶段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在上大学时能与美国学生在一个起跑线上。希望是好的,但事实是不太可能的,但留学生一般在理科、科学方面不会有语言方面的障碍,所以许多留学生在大学理科、科学学习方面常会出类拔萃。
和国内教育相比,加拿大中学阶段已经有Career Planning的课程。孩子要不断地思考并且和辅导员讨论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课程,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这样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有很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了。
总的来看,如果从8年级就开始留学加拿大的话,今后在孩子身上体现的中国因素和北美因素大约各占一半。所以在考虑决定是否在中留学方面,如同在小学留学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样,对孩子未来大的环境因素的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
加拿大作为一个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国家,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往加拿大留学,那么现在去加拿大读高中有一些什么流程呢?让我们和的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就读各省市教育局管理的公立高中,先强化语言,待英文过关后再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一般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较好,可以转换学分,直接入读和自己在国内相对应的年级。就读私立的国际学校,这类学校以教授高中课程、颁发高中文凭为主,一般来说,这样的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对国际学生的照顾更专业、更全面一些。
加拿大高中录取主要看学生的中考成绩或初中的平均成绩。想入读好的公立中学,初中平均成绩至少达到75分。
申请年龄:18岁以下更佳
学制:9-12年级,三年高中课程
考试:IELTS(仅限部分寄宿高中)
申请的时间
一般来说,加拿大中学的整体办理周期是6个月到1年,但为什么还是有些学生在申请时,发现理想的学校已经满额了。其实是因为,部分学生在还未开始审理前,提前一年就已经在排队了,等学校一开放申请通道后,立即递交材料,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占到位置,拿到录取,一般一些热门的学校,在开放后一个月内就已经满额。所以提前进行规划,做好准备是很重要的。
教育标准
目前各种教育权威机构每年通常都会进行各种学校的排名,从大学到小学一应俱全,加拿大高中的排名自然也名列其中。于是这个排名系统自然就成为了中国家长在学校选择上一大重要的导向标。可是排名纵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为孩子学校的选择也不应该完全依赖于排名。因为学校的排名往往是根据每年各学校的升学率进行的,但是其实在北美的教育系统中,升学率并不被视为教育领域的全部,特别是这边的一些优秀的私校,一般都以更加全面的标准来衡量和考察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语言课程
加拿大中学对中国学生普遍无雅思托福要求,部分私立或贵族中学要求SSAT成绩,所以来到加拿大读中学国际学生必须要完成语言课程,但是有些学校虽然招收国际生,但学校不提供ESL课程,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可以进入学校学习。这种情况下,要么学校就不会发录取,要么发了录取后,要求学生自己额外去补语言。这样一个是学费的浪费,一个是孩子的时间分配就会出现问题。
申请的年级
在加拿大,每个省的教育体制都略有不同,尤其是年级的划分,因此,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注意申请的年级,否则,等确定了学校后,发现这个学校就没有该年级,这样就无法申请了。另外,一般国际生申请的年级和国内的高中年级是保持对等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学校的年级划分是根据学生的年纪,所以如果有上学较早或较晚的学生,在申请时一定要注意。
1海外育儿知识之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能力
德国
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瑞士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本着这样的目的,他们从小就让孩子自食其力。比如,对于十六、七岁的女孩,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非常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她们是通常上午进行劳动工作,到了下午,她们就去上学。好处就是,在一个角度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另一角度还有利于学习另一个领域的语言,因为瑞士有讲 法语的地区,也有讲德语的地区,所以他们通过这个方式让不同语言地区的姑娘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去当佣人,来普及当地的语言。
加拿大
为了让孩子的生存本领更突出,加拿大的父母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加拿大的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他们的爸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他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孩子们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一份报纸。”
日本
在日本的教育届有句的孩子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里,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去挣些钱,在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特别是有钱家的小孩也是一样的进行勤工俭学。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这样真的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他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当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这句话被很多父母沿用来管教自己的小孩。
美国
在美国,孩子的家长都是从小就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美国南部一些州立的学校为让学生学会到独立生存在社会的能力,还特别规定:该校学生上学期间,不能有一分钱,在学校独立生活一个星期才能予以毕业。这条件看似苛刻,但真的让孩子们在其中学到很多东西。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家长们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一点也没有“拖后腿”、”走后 门”、“搞小动作”的情况出现。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特想响亮的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青少年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他们不管自己的家里有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来提供自己上学的开支,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她的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我干活,同样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一直觉得在家里赚妈妈的钱不是真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证明自己的在外面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在最后我们一定要说培养孩子去吃苦,决不能单单是走走形式,关键是让孩子体会到在社会生存的不容易和生活中奋斗的动力。
2海外育儿知识之培养孩子用餐好的方法
1美国
美国父母认为,坚持与孩子共同进餐不仅可以增进大人小孩的食欲,还可以有机会向孩子推荐一些他从未尝试过的新食品。
对于偏食的孩子,美国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办法:不给挑剔食物的孩子另做饭菜,如果他这顿饭不吃,在下顿饭之前,就坚决不给他吃任何吃的东西;父母也不当着孩子的面,对自己所不喜欢的菜肴说三道四。
2英国
在英国,父母们认为自己餐桌上的习惯将是影响孩子饮食习惯的最重要因素,他们会有意识地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同时把这些习惯传递给孩子。
3日本
日本父母很重视全家人一起用餐这件事。他们认为餐桌上的愉悦情绪,能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孩子也由此得到满足感、信赖感,能健康地成长。
3海外育儿知识之日本家庭教育黄金守则
1愉快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如果你问孩子“你对家庭的期望是什么”,孩子最有可能回答你“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只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
2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饮食生活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健康,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等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
3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一定能领会到
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但是,疼爱孩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4耐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保持和他谈心的习惯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要好好观察孩子,认真听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
5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大人请务必守正自爱
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人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6“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母亲的事”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坏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让父亲和母亲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母亲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瞧不起父亲。父亲也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7让孩子参与制订家规并一起遵守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8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染给孩子。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父母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可让你的身心有个“休整”。
9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10从小做家务,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
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11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12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父母情绪焦躁,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4海外育儿方式
1、美国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2、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宝宝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5岁的时候,宝宝变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3、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
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5、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6、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无止境。
7、丹麦教育从”人“出发
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8、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汉城妇幼保健医院的朴医师说:“以往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睡觉。这样做,有的是图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婴儿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觉时因蹬被子着凉而生病;还有的是怕分床睡觉,和孩子少了那份亲情。
一、初三,即初二结束后
加拿大小学是1-8年级,中学是9-12年级,其实加拿大并没有初中和高中的分别,也就是说国内初三相当于加拿大中学1年级即9年级。除了个别学区,例如高贵林学区,就有初中高中之分。
1语言进步快
9年级来加拿大上学,只要孩子比较用功,比较愿意融入本地,语言方面还是可以快速进步的,四年后基本上可以和本地学生的英文差不多。
2文化的融入
9年级是新生一起入学,这时进入学校基本上不是插班生,很容易和同学打成一片。以及未来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融入当地文化,升学的压力也不会太大。
3升大学不需雅思成绩
从9年级开始在加拿大就读,在高中升大学时,是不需要任何雅思成绩的。对很多的留学生来说,语言一直都是非常大的负担,如果9年级就在加拿大中学就读则可以免去这一压力。
二、高二,即高一结束后
如果父母觉得孩子初三去留学年龄太小,第二个比较好的时间点是高二。
因为高二时留学加拿大,未来孩子还有两年的时间,可以去适应并准备大学申请。加拿大高中相对来说要比大学轻松,文化、教育或者是语言等都可以做更充足的准备,也比较容易考上理想的大学。
BC省境内好的私立中学
BC省境内,包括BC首府城市维多利亚市及近郊的私立中学有:St George”s School 、Collingwood School、York House、Crofton House、Southridge、West Point Grey、Mulgrave、St John’s School、Stratford Hall等。这些学校的入学要求相对灵活,有多所都可接受学生在国内参加入学考试,或者可以以雅思或托福成绩来证明英语能力。
优秀的私立高中有以下的特点
1、大部分私校都是学术表现卓越,95%-100%大学升学率的特点,同事注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意识;
2、入学要求高,通常都要求参加面试和入学测试或者提供SSAT成绩;
3、申请资料通常还需要提供学术和个性发展两封推荐信;
4、私校规模会少于公校,小班授课,师生比例低,因此招生名额控制严格,竞争激烈;
5、私校通常设施精良,师生比低,而且不享受政府补贴,因此都需要学费来支持。因此,私校学费相对昂贵,除了学费以外,还要考虑校服、课外活动、日常郊游、国际游学等各种可能的花费。
6、申请周期较长,但允许递交申请的时间有限。比如,学生计划2018年9月入学,在2017年10月中旬开始接受申请,部分学校在2017年11月底就截止申请了,之后的12月、2018年的1月和2月是安排面试和测试的时间,3月开始发放入学通知书。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