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接孩子放学时家长不愿意举班牌可以告知家长这样做的好处。我记得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到放学都是三五成群的结伴回家,根本就不用父母管。但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现在因为路上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安全,所以孩子们都得要让家长们接送才行。尤其是上幼儿园
接孩子放学时家长不愿意举班牌可以告知家长这样做的好处。
我记得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到放学都是三五成群的结伴回家,根本就不用父母管。但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现在因为路上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安全,所以孩子们都得要让家长们接送才行。
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几乎个个都得家长们去接,不然幼儿园老师也不会放孩子。但接孩子放学其实也有说道,如果接的方式不对,很容易引起老师的不满。
而如果经常因为错误地接孩子方式,而引起老师的不满,那可能就会影响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尤其是新手妈妈们,很多宝妈都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所以常会犯错。下面这3种接孩子放学的方式很不好,中招了的家长赶紧改吧!
这3种接娃放学方式很不招老师待见,家长们千万要注意
1、生怕找不着孩子,从而大喊大叫的家长
有一种家长天生嗓门大,说话总是大嗓门,隔着三道门都能听到声音的那种,这样的父母去接孩子,会很让幼儿园的老师感到反感。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在出幼儿园的时候都是有秩序的,排好队的,父母的高声呼喊,会让孩子失控,会让本来有秩序的队伍失去控制。
这样一来校门口就会变得更嘈杂起来,没有办法保证孩子的安全。也不利于老师们管理,所以老师最不喜欢这样的家长。
2、接孩子不积极,总迟到的家长
还有一种家长,就是从来不按点接孩子。每次到了孩子下课的点,别人家的家长早就把自己家的孩子接走了,就只剩下自己家的孩子了,老师还得打电话反复催。
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小,没有家长按时来接的话,老师也不能按时下班。因此,如果遇上了总爱迟到的家长,那老师也只能陪着等,这样的家长怎么能不让老师反感呢?
如果是一次两次的还好,但经常这样就会很让人反感,毕竟老师也是有自己的私生活的,下班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总这么被耽搁难免会不舒服。
3、有事没事就爱提前接走孩子的家长
最后一种家长就是总爱提前接走孩子的家长。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定一个上下学的时间?
其实都是为了规矩、规则,如果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提前接走孩子,规则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很不利于老师管理同学们。
而且提前接走孩子不合学校的规定,家长一旦提前接走孩子,殊不知只方便了个别的家长,但却给老师带来很多麻烦。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老师需要跟家长反复确认,一旦出现有一个家长这样做,其他的家长就会出现跟风,无疑就是增加老师的额外工作量,所以老师们也很反感。
所以家长们尽量不要总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或者总是为自己着想,而给老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否则遇上一个小心眼的老师,给咱们孩子“穿小鞋”可就不好了。
那家长们在接孩子放学时,应该怎么做?
1、准时准点地出现在校门口
家长们准时不仅是能减轻老师们工作的问题,也是让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孩子老师都希望家长们能够准时出现在校门口。
因为孩子之间多少都会有些攀比心,如果别人家都准时接孩子,唯独你迟到,这样你孩子的心理难免会有落差。
如果可以的话,家长们最好提前一点到校门口,这样能让孩子出来以后第一个看见你,孩子们的心里也会更高兴的。
2、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提前给老师和孩子打电话
就算是因为紧急情况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家长们也应该提前和老师孩子打好招呼,麻烦老师时态度最好诚恳一些,这样才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而且在接到孩子后,也要跟孩子说明原因,给孩子一个交代,不然孩子可能心理上会低落,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3、严格按照学校流程接送孩子
很多学校或者幼儿园都是分批次放学的,家长们在门外等着,然后孩子们依次排好队出来,老师再宣布孩子放学,这样家长们才能去领孩子。
所以家长们尽量严格按照学校的流程接送孩子,别出现上面的几种问题,或者在等孩子的时候做出一些有损形象的事,那样也会让孩子很没面子的。
孩子刚上小学,我认为没有必要送托管班。
只是图省事,过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
有的家长,其实也没什么事,但是就是为了省事,把孩子放托管了,有的光是中午托,让孩子在托管班吃中午饭,然后睡个午觉。有的光是晚上托,让托管班辅导写作业。有的是中午、晚上都在托管班,晚上写完作业了,家长再接回去。我是这么觉得的,孩子的小学阶段(也就是他的童年阶段),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这种图省事的家长,其实错过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你在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你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动态,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我们知道,童年期的孩子可塑性是很强的,是可以被引导、被教育的。你经常陪着孩子,你就能第一时间察觉到他的变化。所以,我的看法,有时间的家长,不能图省事,该自己管的,还是自己管,毕竟孩子长大就这一次,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满足他,你也不会留遗憾。
找人看作业,让孩子把作业全写对
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把孩子放托管是因为想给孩子找一个写作业的地方。很多家长是这么想的:孩子放学了,先去托管写作业,等自己下班了,孩子作业也该写完了。下班了接孩子回家后也不用辅导孩子写作业了,自己上了一天班也挺累的,也想休息了。对于学习习惯良好的孩子来说,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的,给家长也减轻了负担。但是,如果你是想省事,找人帮改作业的,让孩子交一份全对的作业给老师,那我觉得这么做不好,也没有必要。
我觉得,写作业的目的就是在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和错都是对那个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初步反应,如果没有掌握,真的没有必要全对。我觉得卷面工整比做得是否全对更重要。
算家长白天再忙,晚上和孩子在一起了,还是要和孩子说说话,问问他在学校有没有碰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在学习上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在托管就算写完作业了,你也要拿出来看看,看看卷面干净不干净,看看完成的情况。从他的作业里也能发现情况。我们跟孩子聊天就能掌握孩子的很多情况。比如,孩子每天都会愉快地跟你说一天发生的事,突然有一天吞吞吐吐不说了,那你就要意识到,可能有什么事他不知道怎么说的,你要引导他。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把他推开。
托管老师并不是补课老师
找人代管的。有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还偷工减料。这类孩子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也实在难管,干脆就放托管,并且下了一个规定:作业写不完不让回家。我觉得把这类孩子放托管,指望着托管老师帮教好、带好,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首先:托管老师并不是补课老师。这一点,托管老师很清楚的,她们的职责就是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写作业,如果孩子不交补课费,托管老师也不会那么有耐心给你孩子补课的。至于你的孩子为什么能把作业写完,把作业写对,很有可能就是抄的。这么做是不会让孩子有进步的。
家长都不愿意管了,托管老师凭什么会认真管?
有的家长就想不通这一点,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了,为什么不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偏偏去指望别人帮你把孩子教好?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学习真的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了,那你要找的人就是你自己。跟孩子好好谈谈,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希望你怎么教,了解他的性格,根据他的性格制定辅导他的方式、方案。只要有开始,方法对了,孩子也愿意配合了,孩子的进步会是很快的。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天天哭怎么办?
第一,给他带一些具有安抚性的玩具,平常很依赖的,比如小熊,或者他最喜欢的就带到幼儿园,找点归属感。
第二,要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只有长大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而且不要常常问他:幼儿园有人欺负你吗?饿着了吗?这样给孩子潜意识的想法就是上幼儿园会饿着,会被欺负,就更不愿意去了。要用积极的态度跟他沟通,比如:你今天认识了几个好朋友?
第三,如果小区里有同学最好,尽量让他认识同小区又是同班的小伙伴,让他们熟悉,在幼儿园有一些熟悉的面孔就会减弱压力。
第四,不要太宠着他,因为孩子在家里就像小太阳一样人人爱,到了幼儿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会很不习惯,这时你就不要再像原来那样宠他,要尽量让他知道,他长大了,不像原来了,长大的孩子上幼儿园是不可商量的事情,是必须的,他慢慢也会习惯。
第五,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尽量很开心。如果让孩子看见你在外面掉眼泪,你觉得他会怎么想。在他心中爸爸妈妈是全能的,如果为了幼儿园伤心的话,他会对幼儿园更具怕。
第六,作为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幼儿园和老师良好的形象,要与老师经常沟通,知晓孩子的心理变化,告诉孩子,老师和妈妈一样喜欢他,相信老师会用心照顾孩子,孩子慢慢就会懂得,妈妈不在的时候,还有老师在身边,他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天天哭的原因:
1、还未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都是在家里,时刻都有家人的陪伴,自由无拘无束,是被关注的焦点,十分有安全感。而在幼儿园里,家人没在身边,内心缺乏安全感,同时还要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要去适应从个人到集体的生活,从自由无拘束到有规律性、有纪律的生活方式,从关注的焦点到关注度锐减。喜欢的玩具不能马上拿到手,还需要与别人分享,吃饭也需要排队,遇到问题往往要独自面对独自处理,感觉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到全新的陌生环境中与许多陌生人一起进行全新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觉,难免会无所适从,产生焦虑、不安、抵触和排斥。
2、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在幼儿园里需要自己吃饭、上厕所、睡觉、穿衣服、穿鞋等,如果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跟不上其他大多数小朋友的进度,一直处于落后的节奏,那孩子很容易感到吃力,经过多次受挫,伤到自尊心,自然就不喜欢来幼儿园了。
3、社交能力低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或缺乏交际技巧,经常自己一个人玩,不知道怎么融入到同学们中,久而久之,被同学孤立。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渴望友谊的,朋友越多越开心,如果被排挤,一个朋友也没有,在幼儿园里不开心,心里难受,就不会想来幼儿园了。
4、遇到特殊情况
在幼儿园里发生了某件事,让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比如在幼儿园内受到老师的批评,令孩子心里难受了;和其他同学吵架、打架了,不想再与那些同学相处;发生了小意外,使孩子产生了恐惧感;孩子生病了,身体不舒服,等等这类的特殊情况。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