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文 | 兰子格昨天,《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把戒尺还给老师”!这所小学要惩治“熊孩子”了》,讲述江苏常州一家小学要“吃螃蟹”,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并为此举办了听证会。我想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古代,所有的先生(老师)都会非常的吃惊: 老师
文 | 兰子格
昨天,《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把戒尺还给老师”!这所小学要惩治“熊孩子”了》,讲述江苏常州一家小学要“吃螃蟹”,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并为此举办了听证会。
我想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古代,所有的先生(老师)都会非常的吃惊:
老师惩戒不听话的学生,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下相关资料,了解到:
在殷商甲骨文中,“教”字被形象表现为: 儿童在棍棒体罚的威胁下,学习算术 。“教”字形象的出现有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而我国的“ 教育惩罚 ”有着悠久的历史。
教育家杨贤江说:“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所以也可以说“ 有了教育便有了教育惩罚 。”
既然教育惩戒是教育的伴生物,具有内在的必然关联性,它只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为什么到了如今: 我们一说惩罚往往有了贬义味道 ?
01
老师缘何不再举“戒尺”
"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严师出高徒 ”……
这些名言警句,我相信很多人没上学就会背诵了。可,缘何到了现在,老师却不敢对于再举“戒尺”了?
2017年9月20日,教师刘海因学生未完成作业,用教鞭对学生的屁股和腿部进行敲打,最后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2018年6月,班主任徐老师,因惩罚在教师撒尿的学生而棒打学生,最后向学生家长道歉、承担医疗费、被学校勒令学习《教师行为规范》、警告处分和通报批评。
网上还看到这么一个网友的真实故事:
一个县级中学从教十几年的数学名师,专业水准无可挑刺,当地学生、家长,都千方百计的以能进入她的班级为荣,这位老师也不负众望,一年年竭尽所能的延续着数学教学的神话,一切都非常美好的样子。
直到一段该老师打学生的视频在网上被迅速传播:
视频中,在黑板前,老师对着三四个男学生拳打脚踢,加叱责痛骂……
就这样,这个人人敬重的数学名师,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视频底下的留言向一把把刀剑,直刺过来,祖宗十八代的人身攻击、上纲上线的无底线谩骂,瞬间粉碎了她的三观……
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春风化雨型的老师,不能接受一个优秀名师的雷厉风行。可她却是一个看见学生不用功,就从心里焦虑,甚至愤怒: 不趁着青春年少来拼个好学校,不知道将来要遭多大的罪! ?
她相信这样一句话: 小时歇脚,大时歇菜!
所以,当那几个学生在她三令五申之下仍然我行我素不做作业时她的愤怒达到顶峰……
虚拟世界的狂风暴雨和现实社会的沉重打击,她都经历了。
在教育部门的介入调查后处理很快出来了:
全县范围通报批评,扣发一年工资,给当事家长道歉,调离原单位到乡村教小学。
后来,据说这位曾经的名师在农村教了半年孩子们1+1=2后,就主动辞职了。
80年代时,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很浓,老师一把尺子打下去,没有问题,有些家长还会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现在,如果你爱生心切动了手,后续的事情将是非常麻烦的。
因为只要是老师打学生被家长告,与家长沟通多半是无果的,也多半是以老师最终妥协而告终。对于校闹事件,教育不管部门大多采用零容忍的方式果断处置,肯定就是老师 “认错、道歉、被处分 ”三部曲。
很多老师表示:
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再那么纯粹了,老师管起学生,要冒着职业危险,必定心存戒备,放不开手脚,所以, 很多老师不敢举“戒尺”、不想扬“教鞭”!
我们不排除,被处分的老师里面也会有一些体罚过重,罪大恶极,他们被处罚也是他罪有应得,但是,我们更相信很多老师是 一个手拿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02
家长缘何不认可孩子被惩戒
记得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在朋友圈义愤填膺的抱怨儿子的老师,了解后原来是由于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体罚拎耳朵了,耳朵又红又肿,儿子也一直说疼,甚至睡着了还在哭和害怕。
最近几天,儿子也表现了非常大的抗拒,不想去学校,不想见同学。所以,他非常气愤,更多的是心疼自己的孩子,一直想去找老师理论,也有想给找老师麻烦的念头,好在被太太给制止了。
2018年7月25日,桂林晚报报道一则新闻,黄先生送儿子小凯去参加夏令营,中途奶奶做寿接回家后发现孩子大腿和小腿上有明显淤青。
追问后儿子说:
课间,两名同学联合起来戏耍他,他便找来一根木条前去追打,后来被同学告状,老师便把他拽到了厨房的锅炉旁边罚站。
当时我很生气,觉得老师不讲道理便骂了老师,还吐了几次口水。 小凯说,接着老师就拿着一根木棍接连抽打他的右大腿。老师又把他带到学校大厅继续罚站2个多小时。中间,有其他同学过来看热闹,他便伸手指了一下他们,老师发现后重重地用木棍再次抽打了他的右大腿。
虽然,老师也说了小凯惩罚小凯的原因:
调皮捣蛋、不听老师批评、朝老师同学吐口水,并一再强调小孩太皮了,怎么说都不听,所以才适当的惩戒下。
小凯父亲黄先生提出质疑:
孩子究竟犯了什么大错,老师会下这样的狠手把孩子打伤?
这样的家长,相信你也有遇到或者听说,因为现在都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全家人围着转,平时怎么舍得打一下。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溺爱的很,话一说重就怕伤了自尊,灭了自信,怕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与我们80年代,普遍被老师打过、骂过的人相比,是脆弱了不止一点点。
作为家长,心疼孩子是必然的,作为老师,教育孩子是责任。目前,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似乎是水火互不相溶。
因为,在现实情况里,“ 惩戒 ”与“ 体罚 ”二者并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细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认为“ 必要而且恰当的惩戒 ”,很可能就会被家长和学生视为“ 体罚 ”,从而导致师生矛盾甚至家校矛盾的产生。
03
教育惩戒权不是老师需要,而是我们的孩子需要。
玉不琢,不成器。
在明代,一位叫黄佐的教育家就提出:
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老师不仅可以“扑挞”学生,甚至可以处罚学生的家人。(虽是少见较个性化的规定)
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博学而又极为严厉的人,在他的三味书屋里,有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
这个世界,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应该被娇惯纵容的就是熊孩子。世上可雕饰的材料虽然不少,要雕琢成璞玉的过程也很辛苦,成器之后才能熠熠生辉。
而古往今来,熊孩子每个时代都有,把熊孩子管理教育成精英的老师也大有人在。天北宋丞相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自己“ 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 ”
而我之前的一位公司老总,非常感谢小学生老师对他的严加管教,小时候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课调皮捣蛋,下课到处惹事跟同学打架,经常被同学父母告状到家,而父母对他已经头疼到甚至不想管他了。幸亏他有一个好班主任,上课、放学都一刻不放的盯着他半年,又是严惩,又是激将法的,教鞭都打断过好几根,终于把他慢慢拉回了正道,才有了现在的成就。所以现在也是经常电话联系、每次回家都不忘去看看老师。
网友“ 云淡风轻”说: 如果我小时候老师不严加管教的话,或许我就真的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混混,很庆幸我的父母没有当年没有到学校去闹,不然的话,我的人生也许就这么毁了。
网友“ 王子 ”说: 我考上大学完全是老师揍出来,当时不爱学习,调皮捣蛋,逃学差点被老师开除了。是爸爸向老师赔礼道歉才让我继续读书,爸爸给老师说,不听话,使劲揍。我到现在还很感激老师,现在想想打对了。
网友“无敌测试 ”说: 我上学那会,每次数学考试,老师给我们提分数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分,差几分抽几鞭子!用竹扫帚的竹条抽背!我后背被竹节抽了个血疙瘩,回家老妈看了,就一句话,活该!
网友“冬夜火炉 ”说 : 小时候让老师打了,不敢回家告诉父母,有可能再让父母揍一遍。觉得那时的老师德高望重,其实父母也是怕老师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亮相2018年两会“部长通道”时,当着一众记者,陈部长的一句“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温暖了很多老师的心。
2017年一个妈妈在孩子开学之际,写了一篇《孩子,希望你能够遇见一个手拿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文章,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一项对老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95%以上的老师认为适当的惩戒是有必要的 。这几年网上关于《把戒尺还给老师》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因为,教育惩戒权不是老师需要,而是我们的孩子需要。
| 关于作者 |
兰子格 :ID:langege99,一个在岁月里修心的治愈系女子,喜欢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看世界的热闹。
关注 带光的女人, ID:youguangnr ,折腾、努力,不将就; 积极、认真,有思想;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把戒尺还给老师,真的是教育的福吗”这个命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原因是戒尺给老师之后,老师效法古代“戒尺教育”方法,是否可以教育学生成才。有些人认为通过戒尺的管教是学生听话,有些人认为通过戒尺的管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学习和品格。而对于我来说,所持的观点是:把戒尺还给教师,并非教育的福,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现代教育不适合戒尺教育:
一、古代“戒尺教育”的局限性
我国古代的求学机构不叫学校,叫作私塾,老师称作“先生”。古代的先生比较少,尤其到我国隋朝开始科举制度之后,“学而仕则优”成为很多穷苦家庭的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如果某个穷书生考取功名,不但可以做官,还可以光宗耀祖。这在当时是极为传统的思想。因此教书先生严格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课,先生就会用戒尺打学生的手心,通过这种管教使学生听话,从而认真学习。
这种做法具有局限性,在古代读书之人非常少,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也没有现在多,传统的思想观念使教师用戒尺打学生成为正常的管教方式,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肯定行不通。
二、时代决定教育方式的改变
古代的教师上课,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的回答为辅。因为那时候教书先生知识丰富,而学生年龄参差不齐,除非富豪或官宦人家子女,很小才可以求学,大部分家庭可能把各种年龄段的孩子送到私塾,进行学习。而现代社会,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年龄相仿,比较容易交流,有共同“语言”。而古代学生年龄层次差距大,学生之间不易交流,以教书先生教课为主。
现代社会人与人更强调团队精神,对于课堂来说,互动越来越重要。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学生不但在学校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知识,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教师与学生互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也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戒尺教育会使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产生隔阂,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冷漠。
三、更好的“管教”代替戒尺教育
古代“戒尺教育”的目的使学生不调皮、不贪玩、认真学习。而且“戒尺教育”被国家所提倡,而现代国家教育部门反对“戒尺教育”,因此,用戒尺教育学生必须要废除。而这种教育方式有它的优点,用什么方法来代替呢?方法肯定有,第一种方法是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可以罚站,或者写检讨。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回家抄写作业或者课本内容。
俗话说“目标只有一个,而达成目标的方法有多种”,无论是古代的“戒尺教育”,还是现代的先进或灵活的教育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使学生认真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
戒尺教育使学生害怕,更好的方法取代“戒尺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互动,增进了解,从正面去教育学生,积极肯定学生,灵巧地批评孩子,用善意批评代替“戒尺教育”。
总之,教师手中的戒尺,并非学生的福。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中,在新时代的教育制度下,有更好优质的教育方法取代“戒尺教育”,通过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通过对学生心理学的学习,更好地、更健康地培育学生。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的好理解,就是想要告诉我家长朋友们不要干涉老师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非常的不认真,但是老师又不敢对孩子有特别高的要求。因为这个时候会引起家长的不满,时间久了之后,家校矛盾也会变得非常严重。所以现在有很多老师都不敢管学生,他们也不敢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惩罚。
相信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过被老师处罚的经历。尤其是大家不写作业的时候,可能也会被老师罚抄课文。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让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会让大家改掉不写作业的坏习惯。但是家长朋友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非常的不好管理。他们在家里的时候非常不听话,而且在学校里的时候也总是调皮捣蛋。但是老师也不敢太管孩子,因为这样的话可能也会引起家长的不满。所以说很多人觉得,应该要把戒尺交还给老师。
只有把戒尺交还给老师以后,才能够让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想要告诉众多的家长朋友们不要去干涉学校的教育。可能很多父母都心疼自己家的孩子,每当孩子受到了处罚以后,他们的内心也会非常的难受,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责怪学校。家长朋友们会觉得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太严了,这样做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不会再对学生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只要学生们身体健康就足够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会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出现特别明显的下降。每当看到了学生的成绩下降以后,家长朋友们又会觉得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又会到学校去找相关的工作人员。所以老师和学校都会觉得特别的难做,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去管教学生。针对这种情况也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也要让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把戒尺还给教师,就是教育的福吗#
首先说好处:
现在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是在小时候经受过棍棒教育的,对于祖先流传下来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实小时候不理解现在也应该有点回过味来了,祖先会留下这么一句话肯定是有道理的。
1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完整、不清晰的,如果任由他自己去摸索试探出危险的边界、全部的规则,那样的成本代价是巨大的,也耽误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人类为什么统治了地球,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有更好的传承有记忆。
2在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使用戒尺会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让孩子们对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对世界有一定认识了但是还不全面,他们会好奇地去尝试突破一些规则,对突破规则带来的代价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
3对孩子使用戒尺可以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现在很多父母都是一个孩子,对孩子都是呵护有加,但是这样就会给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想什么就是什么, 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一些可以达到用‘无法无天’来形容。并且 遇到一点挫折和否定就接受不了,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子:小学生因为平时表现都很好,犯了一次错误,老师就批评一句崩溃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全是顺着、鼓励着教育。还是需要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孩子们的 健康 成长。
坏处:
1过多地使用戒尺,会使孩子过于胆小自卑,没有担当。遇到需要挑战的事情畏首畏尾。
2老师使用戒尺不当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这个需要老师控制好方式方法。
3有可能使用戒尺 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障碍,看见戒尺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恐惧,从而对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戒备心,封闭自我的情况。
总结一下:笔者觉得在小学阶段使用戒尺好处远大于坏处。希望老师能控制好使用戒尺的方式方法。发挥好戒尺的作用,把孩子们教育成栋梁之才。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详细资料大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