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最近社区团购又火了,对于“团购”,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件涉及群众“菜篮子”的“小生意”,近来因为有电商巨头纷纷表示要强势入局而引发舆论和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正如所有团购一样,社区团购的本质是要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并且送货上
最近社区团购又火了,对于“团购”,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件涉及群众“菜篮子”的“小生意”,近来因为有电商巨头纷纷表示要强势入局而引发舆论和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正如所有团购一样,社区团购的本质是要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并且送货上门。这一幕对于汽车用户来说好像有些眼熟,因为从多年前开始,汽车行业就开始刮起“上门服务”之风,从上门洗车、上门保养到上门收车、上门试驾,只要能让车主“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就能引来资本的一阵狂热。然而多年时间过去了,现实却是一地鸡毛,“上门”到底能成为汽车行业的万能灵药吗?
汽车行业屡试屡败的风口?
要说汽车行业的“上门服务”之风,最先还是在2014年前后的洗车行业刮起来的,当然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当时智能手机已成绝对主流,国内4G网络开始大规模普及,移动支付日渐兴盛,客观上为上门洗车提供了充分的运营条件。消费者只需要下载一个APP,然后注册一个账户,再填写一下车辆信息,一台满载各种洗车工具的三轮车就会在预约时间上门完成洗车任务,消费者甚至都不需要去车前查看。
更让消费者欢喜的是,当时正值行业的“烧钱”阶段,市场上一时间涌现出几十款上门洗车APP,而且几乎每一款都有首单免费、一元洗车和赠送优惠券等活动,所以消费者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快乐地“薅羊毛”,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进入这场混战的大大小小的企业也都野心勃勃,它们一来看中自家APP的注册人数,想要形成“流量池”,二来也“高瞻远瞩”,只是把洗车当成诱饵,希望客户在养成使用黏性之后再布局上门美容、保养甚至维修等利润更高的业务,可以说算盘打得震天响。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种猛一看十分理想的服务并没有那么美好。首先就是洗车的效果差强人意,只能说比自己拎一桶水擦洗一下要好一些,临时应急还行。其次就是污水难以处理,“负责任”的企业会通过在车辆周围铺设水槽等方法将污水收集一下,但是这些污水的最终归宿一般还是就近的下水道口,同样污染环境。
最让企业受不了的还是“烧钱”的速度,因为即便按当时洗一台车20-30元的正常价格来看,收入甚至都不够一线员工的工资,更别说还有材料费和设备的耗损折旧等开支。另外这场门槛较低的烧钱大战中有很多小玩家,所以实际战况比此后不久的网约车烧钱大战更加惨烈。到2015年年底时,许多无钱可烧的公司已经破产倒闭,这股风气看起来戛然而止。
但几乎就在同期,上门保养又成了投资热门,只不过这项服务门槛更高,运营起来也更加困难,通常互联网公司都需要跟线下的实体店进行合作,一个负责笼络订单,一个负责具体执行。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很容易因为服务质量问题导致双方扯皮。即便如此,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说这种模式完全没有市场,只不过目前来看是没有机会成为市场主流的。
是大势所趋,更是迫不得已
说起来,上门服务一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很多手艺人走街串巷,理发,磨菜刀,修缝纫机,这不都是上门服务吗?只不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现在的上门服务更加精准了。就像上面的提到的上门保养,工作人员在去之前都已经通过手机或电脑系统知道需要保养的是什么车型,需要哪些配件,以及如何保养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然汽车行业的上门服务种类很多,除了洗车美容和保养维修,目前最火的应该就是二手车行业“上门评估”。以前卖车最主流的方式是把车开到二手车市场,然后让二手车贩子给估个价。现在好了,只需要一个电话,二手车平台的专业人员就会带着专业设备在约定时间上门验车估价,被车贩子忽悠的概率大大降低。
另外新车销售以前都是守株待兔,客户需要自行去4S店展厅看车谈价,想要试驾一下都不一定有机会,因为销售人员会悄悄“评估”你的购买意愿,感觉你不像目标客户就找借口把你打发了。现在不一样了,车市竞争白热化,尤其是一些拥有用户思维的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始提供“上门试驾”服务,倒逼一些传统车企不得不“看齐”。打开主流车企的网站,几乎都有免费上门试驾选项,有些还“倒贴”礼品,真是有竞争才有成长啊。
以前的4S店售后部门不仅同样守株待兔,而且很少加班。现在则在竞争压力之下不得不升级服务水平,比如延迟服务时间,很多店可以工作到晚上9点甚至更晚,还有就是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客户想保养车,没时间去,4S店人员自己去客户家取车还车,这才是“客户是上帝”的体现嘛。
当然也不是所有客户都会欣然接受汽车行业的这番殷勤,因为他们有很多担忧,比如这些上门服务肯定是有成本的,会不会变着花样让客户承担,反而加大了客户的开支。毕竟,汽车服务不像零售行业那么简单。零售行业只要打通货源和客户,省去中间商,就一定能把成本和价格降下来,但是汽车行业不行,因为汽车行业是高度固化的全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个“中间商”都不是说省就能省的,降成本比登天还难。
另外就是隐私问题,上门服务经常会暴露客户的家庭住址甚至其他敏感信息,可能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再者,就是容易出现纠纷,比如取、送车过程中出现事故,或者车内东西失窃,都可能成为各执一词的“悬案”。
结语: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发现,上门服务的本质其实就是企业常说的那句“以客户为中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围着客户转”,但是效果如何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不管怎样,有一点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那就是,卖车再也不是一锤子买卖,汽车销售本身未来可能也不再是车企获利的主要来源,以客户为中心,以车辆为平台,车企需要不断挖掘新的盈利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消费者更青睐社区团购模式的原因:
1、商品价格实惠,性价比高,居家首选。社区团购的很多产品所售价格基本都比较便宜。
2、团购所卖产品大部分都是刚需产品,日常必备,价格实惠,客户乐意接受和购买。
3、原生态理念受欢迎。社区团购的产品基本都是产地直发。
二、投资者、运营者发展社区团购模式的原因:
1、入行门槛低。没有高新的技术需要研发,没有巨大的工程需要承建,所以几乎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可以轻松入行。
2、运营成本低。不需要店面,不需要水电,甚至不需要囤货(产地直发)。货都是直接到每个小区合伙人,然后通知客户取货。
3、现金结算。对客户都是先收钱,再送货,资金链有保障,不需要担心货款拖欠等问题。
4、操作简单。流程操作简单:编辑产品信息,群发,下单,订货,送货,收货,售后。七个步骤,一气呵成。
5、潜在用户基数大。社区团购主要面向的客户人群为家庭主妇、宝妈之类,所以,几乎小区的每家每户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
6、帮助开实体店的小区团长,吸粉、引流、创收。现在很多实体店的生意都不是特别好,客流量少,社区团购是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引流方式。
7、对于团长而言,群客户都在同小区,熟人多,可信度高,容易卖货,销售压力小。
说到社区团购问题,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买菜方便价钱便宜省时省力。其实我们今天聊的并不是社区团购本身,而是他背后烧钱补贴扰乱市场秩序不正当竞争乃至于垄断市场的问题。
普通老百姓在一段时间内用团购是得到了优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平台为了做下一步打击小菜贩垄断市场惯用的套路。
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会看到和当年饿了么美团滴滴打车占领市场一样的后果,垄断之后平台压低收购蔬菜价,提高贩卖蔬菜价格,没有普通菜贩收菜菜农只能卖给平台,没有普通菜贩卖菜老百姓也只能向平台购买被平台肆意抬高价格的蔬菜。
普通老百姓和实体店商户的生活会变得痛苦不堪,不停地向资本妥协。现在农民还有将菜卖给哪个商贩的权利,等连选择权和议价的资本都没有的时候,资金不充裕的菜贩只能俯首称臣,跪倒在资本脚下。
资本垄断民生的时候甚至能挟持政府,香港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但都在资本手里屯着,民众只能蜗居。
李家在内地撤了,就是因为政府干预不让屯地,反观国际任何重贸易轻创新与制造的国家,都不会做到强国,曾经的西班牙,到富裕的中东,随时可能任人鱼肉。
中国还属发展国家,不是人人有恒业,有足够的实力能有很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就是得益于低人力成本和低价商品,以至于国外不再需要本土工厂,长期以来,他们意识到这个弊端,所以打压。甚至美国提出中国只要不发展高端产业就能相安无事的要挟。
卖菜这个事也一样,这个蛋糕就这么大,中国人口也会慢慢下降,这个菜钱不是到你口袋就是到他口袋,并不能创造新的财富,如果被资本垄断,最终还是到少数资本的口袋。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社区团购问题,大刘自己的一点浅见。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