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裙子的男生?你们一定不知道这个男生是谁吧?告诉你吧,那个人就是我!是长大后妈妈讲给我听的,现在我就讲给你听吧。那是我两岁时候的事,一天,妈妈在收拾屋子,突然翻出一条裙子,这条裙子非常好看,白色的裙子绣着一朵红色的大花,裙子边上的金穗也发着耀
裙子的男生?你们一定不知道这个男生是谁吧?告诉你吧,那个人就是我!是长大后妈妈讲给我听的,现在我就讲给你听吧。
那是我两岁时候的事,一天,妈妈在收拾屋子,突然翻出一条裙子,这条裙子非常好看,白色的裙子绣着一朵红色的大花,裙子边上的金穗也发着耀眼的光。我看见了,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那是你表姐小时候穿的小裙子,多好看!”妈妈漫不经心地说。“给你穿上看看。”我穿上去对着镜子一看,哇!帅呆了!妈妈想笑,可又忍不住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我跑过去给他看自己的新衣服,爸爸看了,爆笑起来。妈妈也忍不住了,跟着笑起来,可能是觉得我很酷吧。
第二天,我一起床,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我的宝贝裙子,然后去找小朋友玩。但不知怎么了,爸爸妈妈今天都特别“高兴”。小伙伴一见到我们也一样特开心。这时,一位家长问我“你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男的呀。”“既然是男的为什么还穿裙子?”“好看,我喜欢穿。”我话音刚落,几乎在场的人都发出了笑声,只有我莫明其妙地看着他们。
这就是穿裙子的男生的经历,亲爱的男同胞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呀?别不好意思,这就是我们的快乐童年。
为人母亲,最好的样子该是什么样?我们跌跌撞撞地走入家庭,也手忙脚乱地承担起初为人母的重担,我们收起自己的个性,屏蔽掉自己的朋友圈,忽略个人的需求,全身心地投入母亲这个角色,只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可是,我们一颗满满的爱的心,却时常找不到爱的出口,我们自以为是的爱,并没有那么高质量。所以,看一看《养个孩子不容易》里面的母亲李新茹,是个什么样子。
1
70年代末的时候,李新茹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面临高考,大女儿刚上高一,三儿子是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每天上学闯祸,放学打架,小小年纪爱憎分明,绝不任人欺负,谁欺负他的家人都不行,不仅保护四岁的弟弟,抢回被姑姑送人的五妹,还保护二姐,是家中最有点子的小男子汉。李新茹生小女儿的时候,老公因为厂里厂房倒塌,被压在房下,没有救活。一家人只能靠小姑子的每月三十八块钱生活。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大哥的成绩不错,和班级成绩第一的蓝玲关系很好。但是,父亲意外去世,家里负担重,于是他主动退学要去厂里上班。李新茹态度坚决地把老大撵回学校上学。蓝玲就送了二妹一件花衬衫,说贿赂二妹好好看着大哥学习。十七岁的女孩子正是爱美的年龄。二妹一眼看上了那件衬衫,并穿上它到妈妈房间。妈妈看见女儿身上的新衣服,柔声地问:你的花衬衫哪来的?穿着真好看。二妹说,是哥哥的同学蓝玲姐姐送我的,想让我帮忙看着哥哥好好学习。妈妈帮着女儿理了理衣领,笑着看着她。二妹说,我喜欢这件衣服,我想收下,行吗?妈妈说,行啊,这衣服特别适合你。只是,我们也需要回礼给人家。二妹说,那这衣服我不要了,爸刚去世,我们家这么困难,穿这么好看干什么,我现在就脱掉。妈赶紧安慰二妹,我们的二妹这么漂亮,就应该穿的漂漂亮亮的,而且你爸爸看到二妹穿的漂漂亮亮的,也一定会很开心。于是,二妹安心快乐地收下了衣服,在妈妈面前一二一,一二一地踢起了正步,还自言自语说,我也觉得好看,就是裤子有点旧,嘻嘻。
第二天早上,妈妈拿了一条咖啡色百褶裙子给二妹,要她试试看。二妹一看,是妈妈把自己的裙子改了,做了一条新裙子给自己。二妹坚决不要:这是你过生日爸爸送给你的唯一的一条裙子,我不能要!妈妈说,这不是唯一的礼物,你爸爸其实还送我很多小礼物呢!你快穿上,我看看好不好看。
二妹穿上了妈妈做的裙子,配着那件白色花衬衫,青春的美丽荡漾在十七岁少女的心。她背着书包去上学,出门前,妈妈塞给她一副蓝色毛线手套,说:妈妈织了这副手套你送给蓝玲,作为我们的回礼。
李新茹这样赞美爱美的女儿,并且帮助女儿搭配出一套更好看的着装,这种做法不仅打消了一个青春期女孩对自我意识觉醒的内疚和不安,更是告诉女儿,她值得拥有美丽,她配得上那些美好。而这些,跟家庭有没有钱没有关系。孩子在这种氛围下,不会被贫穷压垮,反而会保留那份真实的自信。回头想想我们身边的妈妈,面对一个青春期少女躁动的心,是用虚荣、唏嘘、还是质疑来否定她们的需要,最终让母子紧紧关闭了彼此的心门?
2
老大高考失利,只考了个会计中专。妈妈没有责怪,说:一次考试不好没有关系,再说你考了会计多好啊,妈妈替你高兴。妈妈给你买了一套新衣服,留你上学时穿,学费也准备好了,你装起来,财不外漏哦!
老大说:这些事情我都能自己搞定,让你做干什么呀!况且这离开学还早着呢!
妈妈说:不早,我高兴,都等不及了呢。
街角邻居遇到李新茹说:你儿子考上会计了,等毕业了,当个会计,能挣工资,你到时候就享福了。
李新茹说:那我还不习惯呢!
对比之下,现在的父母,有多少是指望孩子能学有所成,从而改变家庭生活和命运,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将来!
3
老三是个混世魔王。在他眼里,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妈妈都是软弱的任人宰割的绵羊,所以他必须凶一点,必须保护全家。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跑出去给人家贴海报赚钱贴补家用。结果,海报被另一个小男孩给撒了泡尿,老三狠狠地吓唬了一顿那小子,吓得人家不敢去上学。人家妈妈找上门来,要李新茹把老三交出来当面对质。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李新茹把老三拉到角落,认真询问事情的缘由经过,得知老三并没有无理取闹,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在对方家长面前,问出对方孩子的原委,处理好了这起矛盾。
试想我们对待孩子的办法,有明知孩子没错却一顿批评挨打的,有得理不饶人非让人家孩子道歉的,唯独少了这种平心静气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宽恕了别人的孩子的智慧。
4
李新茹给几个月大的幺女唱英文歌,哄她入睡。四岁的儿子靠在妈妈腿上也跟着唱起来。儿子说,妈妈,你教我的英文歌也是外婆教你唱的吧?李新茹说,不是啊,妈妈小时候,外婆很忙,妈妈是跟着收音机学的。儿子说,那妈妈你也给我买个收音机好不好,这样我就能跟着学唱歌给妹妹听了。李新茹说,等大哥考上大学,妈妈就给你买好不好?儿子说,不嘛,我现在就要,妈妈现在就给我买。李新茹搂着儿子说,那好吧!那妈妈和你一起攒钱,攒够钱就去买好不好?儿子开心地说,好啊好啊!我要和妈妈一起攒钱买收音机喽!从那天开始,这个四岁的小家伙总是想着法子省钱,奶糖都不舍的吃了。
如果换成你我,或许是这样解决的:
儿子说,妈妈给我买收音机吧,我要学唱歌给妹妹听。妈妈说,家里没钱,现在不买,等有钱了再买。儿子说,不嘛,妈妈现在就给我买好不好?妈妈怒目圆睁,买什么买,你这孩子这么不懂事,家里没钱不知道吗!说什么都是一声,真是把你惯坏了。
这样解决的效果是,家长用一大堆理由来拒绝孩子,以证明自己的拒绝合情合理,孩子觉得自己不懂事,做错了事,认为不懂事的自己不值得被爱,当我们长大提要求时就是如此,我们不敢轻易提要求,除非确定对方一定会答应,而且是毫不勉强地答应。而同时,拒绝别人时,我们忍不住也要附加一大堆理由,证明自己的拒绝合情合理,但爱的流动会因此终止,担心亲人朋友会因此心怀芥蒂,所以我们也轻易不敢拒绝别人,常常委曲求全,最后因为莫名的小事怨气大发,真的成为不讲道理的人。
5
李雪在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里面写到:看见孩子本身的存在,才是真正的爱。
做好父母,需要强大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意愿,然后像母狮子一样充满力量,捍卫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引子: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王国里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房子里生活着快乐的狗熊一家,家里有魁梧健壮的爸爸,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这两个孩子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她们一个叫啦啦,是妹妹,一个叫来来,是姐姐。在她们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啦啦和来来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有一天,啦拉和来穿着妈妈买的新裙子在森林里玩,她们发现树上有一个蜜蜂窝,她们最爱吃蜂蜜了,于是她们就爬上去偷蜂蜜吃。看守蜂蜜的小蜜蜂可厉害了,它们用自己屁股上的蜂针蛰啦啦和来来,不让啦拉和来来靠近蜂巢。啦拉和来来被蜜蜂蛰得好痛,哇哇的叫了起来,她们一只手抱着树,一只手扑打着头上的蜂群,蜜蜂越来越多,啦啦和来来被蛰得实在受不了了,手一松,从树上掉了下来。在掉下来的时候一根树枝还把妈妈刚买的漂亮的新裙子刮了一个大洞。
啦啦和来来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土,“哎呀,我的裙子破了”啦拉发现了裙子上的洞,惊叫道。
“我的裙子也破了,”来来也发现了裙子上的洞。
“这可怎么办呀?”
“妈妈看了会说我们的。”
“要是不爬树就好了,”啦拉说。
“要是不馋嘴巴,想吃蜂蜜就好了,”来来说。
“我们想个办法把洞洞补上,妈妈就发现不了了。”
啦啦和来来开始想办法,“有什么办法呢?”
“用针和线把洞洞缝起来,”来来说。
“不行,爸爸妈妈说我们还小,针针会扎痛手,不让我们用针线。我看还是用不干胶把洞洞粘起来吧,”啦拉说。
“好办法,就用不干胶粘洞洞。”
啦啦和来来回到家,找出不粘胶粘洞洞。这时爸爸回来了,看见啦啦和来来在粘裙子,就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玩什么好玩的东西呀?带我一起玩好吗?”
啦啦和来来不好意思的说:“我们的裙子破了,我们在补裙子。”
爸爸和蔼的说:“原来是裙子破了,是怎么弄破的?”
“是我们爬树吃蜂蜜的时候,摔下来,不小心刮破的。”
“啊,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好危险呀,”爸爸关心的说:“有没有摔伤呀?”
“没有,就是刮破了裙子。”
“孩子们,你们很勇敢,但是没有爸爸妈妈在可不能爬树了,太危险了。还有,以后出去郊游、爬树要穿裤子,不能穿裙子。”
啦拉和来来点点头,“我们知道了。”
爸爸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补裙子吧。”
“好的。”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补裙子的呀?”
“我们是用粘纸补裙子的。”
“这个办法很有创意,是谁想出来的?”
“是啦拉”
“很好,啦拉,用粘纸补衣服会很好看,可是如果用水洗衣服的时候,粘纸就会烂掉,衣服上还是有一个洞。你再想一想用什么东西补衣服才不怕洗呢?”爸爸说:“来来,你也想一想。”
啦拉和来来开始发动自己的小脑筋(让你的孩子也一起想想看),不一会儿,她们想出了好办法,“用好看的布。”
爸爸微笑的点点头,“对了,你们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啦拉来来你们帮爸爸去找一些好看的'布。”
“好的,”啦拉和来来行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许多好看的小布头。
她们坐在爸爸的身边,和爸爸一起挑了两块蝴蝶图案的布,看着爸爸用针和线把它们一针一针地缝在了洞洞上。裙子终于补好了,她们高兴的穿着爸爸补好的裙子去照镜子,只见漂亮的黄裙子上现在又多了一只美丽的彩蝶,彩蝶在裙花旁飞舞,比以前还好看。“爸爸,裙子真是太好看了。”
“是啊,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出了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一起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解决的,你们说是不是呀?”
“是的。”
故事的启示:这则故事的重点是正确对待闯祸的孩子,培养一个勇于认错的孩子。孩子长到2—3岁,就常要做一些能力以外的事,由于他们的肌体、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常常闯一些祸。家长在处理孩子闯祸的问题时常是随心情而言,心情好时,就没什么关系;心情不好时,就发脾气,指责孩子。其实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准,他们知道那些行为是爸爸妈妈喜欢的,那些是不喜欢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闯祸后不处理,会让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产生矛盾和混乱;如果家长采用指责、惩罚的方式,孩子又会为了逃避责罚而学会撒谎。如何处理孩子闯祸呢?如何让孩子勇于认错呢?家长们可以象“熊爸爸”一样做到:
1、不用硬逼的方式让孩子认错。可以用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今后要遵循的规矩,今后不要再犯就可以了。
2、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亡羊补牢。要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就要帮助孩子一起处理他们做错事造成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做错了的事还是可以补救的感觉,以后再发生事情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承认了。
3、家长要以身作则。家庭中家长做错了事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卸或说是别人的错;家庭中制定的规则不仅是针对孩子的,家长也要遵守,要树立规则的权威性,不可双重标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