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让外公外婆带还是爷爷奶奶带?

老人 0 23

孩子该让外公外婆带还是爷爷奶奶带?,第1张

孩子该让外公外婆带还是爷爷奶奶带?
导读:如果条件允许,孩子最好是自己带,因为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爷爷奶奶都存在隔代亲,或多或少都会溺爱孩子,可能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到时不好纠正。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最好让外公外婆带,因为家里总是妈妈管孩子比较多,跟自己的父母好沟通些,就算起了争论也是过

如果条件允许,孩子最好是自己带,因为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爷爷奶奶都存在隔代亲,或多或少都会溺爱孩子,可能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到时不好纠正。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最好让外公外婆带,因为家里总是妈妈管孩子比较多,跟自己的父母好沟通些,就算起了争论也是过会就好,不会记仇也不打肚皮关司,跟公婆就没这么好交流,说轻了,不听,照样溺爱,说重了,又受不了,觉得帮你带了孩子还不落好。

这位外婆对其孙子也是操碎了心,生怕在幼儿园里面也会遭受欺负或者玩的不开心,所以这位外婆也就拿起了望远镜,想要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看他是否在幼儿园里面能够过得顺心舒服,这样做外婆的也就心安了。

其实隔辈亲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人对于子女的爱已经没办法再表达出来了。因为子女都已经成熟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他们也成为了父母。

所以老人再以之前那种对孩子的关爱去关怀他们的话,就非常不合适了,所以老人的爱也只能够压抑在自己的心中。但是爱是始终无法压抑住的,他总会流露出来的,孙子辈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老人可以把对儿女的爱转移到对孙子辈的爱之中去,因为他们也是小孩子也是可爱的。而作为有了相当丰富的阅历的人,也就会看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珍视亲情的关系。

以前年轻的时候总想着拼事业拼一类的东西,当老了之后才会发现和自己的孩子们在一起才是最快乐最安心的事情,所以这份爱就会不知不觉地表达了出来。

所以往往父母可能对孩子不会特别溺爱,但爷爷奶奶辈的人对孩子却是溺爱得不得了,不能让孩子受到一点的损伤,不能让孩子承担一点的压力。哪怕是孩子擦破了点皮都心疼得不得了,又是消毒又是上药的。要是可以交换的话,甚至愿意拿自己的胳膊小腿儿去换她擦破的这一点皮能够好起来。

其实爷爷奶奶被对于孙儿孙女辈的溺爱也应该要适度,现在很多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关怀之下,很多人非但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反而越发骄纵起来。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关爱实在是太无微不至了,另一方面对他们的管教又太过缺失了,所以导致其行为性格变得乖张。

当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要当一个好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却有一番学问在里面。

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见了隔辈人格外亲。其实在他们年轻工作时,对自己的子女未曾仔细关心过、照料过,可现在却自愿为孙儿、孙女、外孙儿、外孙女取奶、买东西,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成了积极可靠的老保育员,对于这些可爱的小宝贝们的疼爱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父母。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趣的心理表现。

许多老年人在同孙儿辈的相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快慰,但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又逐渐生出一些苦恼来,大概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溺爱和娇惯引起的;其二是偏爱某一个孙儿辈所引起的;其三是盼孙儿辈成龙心切所致;其四是同子女或亲家因管孩子或带孩子引起的不愉快所造成的。

怎样做才好呢?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如能解决好了,就会使自己的晚年生活中,增添一份愉快和充实的内容。

随着孙儿、孙女、外孙儿、外孙女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地调整好自己同老伴、同亲家、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家里有了一个小宝贝,必然要增添一份欢乐。特别是父母照顾这个孩子时间少的时候,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负起照顾这个小宝贝的任务来。这时,也许会产生同亲家之间的矛盾,或者同女婿、儿媳之间的矛盾。

亲家们就应当坐在一起商量一下,哪一家的条件更好,就把孩子放在哪一家来养育,但应当不断地提醒自己的子女经常地带着孩子去看望不能常见到孙儿辈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

有条件的时候,老两口也可以自己带上小宝贝去走亲家。同女婿、儿媳之间,就更应当互相体谅。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气氛中。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阻止他(她)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管教孩子。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示出来,这完全可以避开孩子交换看法。使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大人们在教育自己的看法观点是一致的。不使他(她)能在自己有缺点,而又不愿意改正时钻空子。

随着个人(经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当老人的总希望自己的孙儿辈比自己生活得更好。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满足孙儿辈的物质要求:不能溺爱和娇惯,不能要什么就买什么。

尤其是这些孙儿们经常不在自己身边时,更要这样做。要使孙儿辈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知道柴米油盐的来之不易。这当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启发、诱导是一种不可少的方法。孩子的天真和活泼,“为什么”,会一堆一堆地提出来,这时,你就耐心地给他讲,也可以互相讨论,完全处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孩子们是爱听讲故事的,你就通过讲故事,把道理一点一滴地灌输给他们,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是非概念。在同孙儿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一起散步时,你也会感到年轻了,生活充实了。

要支持送孙儿们上托儿所和幼儿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从小就熟悉集体生活、热爱集体生活,培养起集体观念来。当孩子们回到家里时,和他们谈一谈那里的生活,耐心地听他们讲述那里的生活、讲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帮助他们分析对与错,帮助他们建立和老师、小朋友之间的友情。

要使孙儿们从小懂得劳动光荣的道理。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例如洗手帕、洗袜子、扫地、擦桌椅、除草、浇花草等。不要怕他们做不好,反复次数多了,孙儿们的进步一定会是长足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尊重别人的劳动,让他们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衣服和书籍等。

要使孙儿们从小就建立起法制观念。例如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一些简单的法律观点告诉他们,这对于建设现代化社会是绝对必要的。他们一定会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因此也就迫使你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

偏爱某一个孙儿或孙女、外孙儿或外孙女,这是一个常见的情况。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对他们应当一视同仁,特别是有几个孙儿们在膝前时,更要这样。

幼小的心灵最容易受伤,往往很小的一点伤害,会使他们长到很大也不会忘记,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成长。

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极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增强起来。因此,满足这种要求也是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责任。

这就有一个选择什么读物的问题。不要强行禁止他们读什么,也不要强迫他们必须读什么,而应当把该读什么和不该读什么,通过商讨的方式使之成为他们自己思想里的东西,尤其是当他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之后,更是应当这样。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或者希望强迫孙儿们接受。孙儿们将来能干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样的劳动者,这还是个未知数。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成分只是造就人材的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在于他们自身。

因此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要当伯乐,发现孙儿们哪种天分更高,就有意识地诱导他们向这个方向发展,这当然不能急。要使他们在一个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千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往往是希望越甚,失望也就越甚。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什么“家”,而只是普通劳动者。这些普通劳动者组成了现代社会的坚实基础。

当一个家庭出现裂痕的时候,也就是说你的子女在婚姻上发生了离异,作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不要轻易地当着孙儿们的面,指责他(她)的父亲或者母亲,而是更关心爱护缺少父母一方的孙儿们。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着不伤害。为着保护那幼小的单纯的心灵。

随着孙儿们年龄的增长,你对待他们的态度越平等,你获得的尊重也就越高。那时,你将发现,你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因此,这个形势也就强迫你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使你自己也有了更充实的晚年生活。

如此说来,做一个现代化生活中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并小容易。你自己是一种媒介,是一个桥梁,既要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下去,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了。这当然不只是说教就可以做得到的,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