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孩子跟随奶奶,没有人辅导,也没上补习班,为啥从小就学习好?还很懂事。

老人 0 48

邻居家的孩子跟随奶奶,没有人辅导,也没上补习班,为啥从小就学习好?还很懂事。,第1张

邻居家的孩子跟随奶奶,没有人辅导,也没上补习班,为啥从小就学习好?还很懂事。
导读:你好,按你的描述来看。不是说孩子跟着奶奶成绩就不会好的,不是说孩子跟着妈妈有辅导班上,有人辅导就会成绩好,那要看具体孩子跟的这个妈妈和奶奶是什么人。更要看这个孩子自己本身是个什么人。也就是说这个社会上不是一概而论说奶奶带的孩子就不好,妈妈带

你好,按你的描述来看。不是说孩子跟着奶奶成绩就不会好的,不是说孩子跟着妈妈有辅导班上,有人辅导就会成绩好,那要看具体孩子跟的这个妈妈和奶奶是什么人。更要看这个孩子自己本身是个什么人。

也就是说这个社会上不是一概而论说奶奶带的孩子就不好,妈妈带着孩子就一定好。因为有的妈妈的素质,还没有那些奶奶的素质高。所以要具体看这个奶奶是个什么素质的人。还有孩子本身是不是那种比较听话,上进心比较强的人?这是一个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情。

所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带孩子一定要找那个有素质,有好习惯,有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人带孩子,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才会有可能学好,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人带他就像在这个白纸上去画成什么人,所以带孩子的人本身素质也很重要。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本身,有孩子他有好的习惯,他喜爱学习,他会把学习抓得很紧。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放松时候放松。他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比那些一两个小时的孩子效率要高很多。也就是说他有自主能力。

一个孩子主动去学习,他想把学习学好,比你逼着孩子去学习,或者强迫去上各种辅导班。要好很多。因为学习本来就是要自主的,假如说你等着别人去赶着你去学习,那就这个学习就有问题。

所以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他,他为什么学习这么好?是不是有好习惯和好方法?还是他是一个很懂事,很自立自强的孩子,一个好孩子,肯定是很自立的,没有起码的自立那学习上也是有一定问题的。家长帮或者补习班只能帮助孩子一时,唯有自立才有长胜的可能!

看事情请不要去按你的个人思维去思考,一定要看对方的事实情况,然后去分析,得到结论,这样才能便于你去学习和了解更好的情况。有利于提升自己。个人建议,谢谢!

家长对孩子也是很关注的,所以很多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去,但是小编觉得大家也必须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的年纪很小,这个时候你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否则孩子也会变得非常的痛苦。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不要太早就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去。

一、这样做真的对吗?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家长对孩子也是很关注的,所以家长希望小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并且也不希望小孩子比别人更差,所以很多父母都会把小孩子送去培训班,如果孩子的年纪很小,这个时候你真的没有必要这么做,否则孩子也会变得非常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有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定要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够让小孩子变得更加的聪明。

二、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所以家长不要太早就把小孩子送去培训班,否则孩子也会变得很痛苦,因为这个孩子是没有任何童年的。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压力全部都放在小孩子的身上,因为小孩子本来就应该无拘无束,所以大家应该让这些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过分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否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且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也会变得很差。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这些问题都有必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关心孩子,而且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开心一些,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不快乐,那么小编觉得这样的教育真的非常的失败。

肯定是有必要的。很多人觉得将孩子送到托管机构,是因为父母没时间在孩子放学后及时的将孩子接回家来,只要将爷爷奶奶接送孩子就行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要知道现在的托管班可不仅仅是接送孩子这么简单,很多托管班还会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这可不是爷爷奶奶能够代替的。那又有人说可以等家长回来了再辅导孩子做作业,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本来孩子的作业就需要两三个小时来完成,而家长回来可能已经六七点了,吃完饭都八点了,这时候孩子再做作业,那不是要做到夜里十一二点?这也是为什么网上频频发出,孩子做作业到深夜,家长无奈咆哮的根本原因。而将孩子送入托管班,两三个小时作业做完,家长刚好下班来接,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还有随着孩子的年级升高,父母都未必能辅导孩子的作业。

再说将孩子送入托管班也不只是接送孩子、做作业这么回事。记得之前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一个视频,讲述了“幼儿园的江湖”,幼儿园都有江湖,更何况小学生呢?孩子有孩子们自己的集体,在托管班他们会有自己的话题,自己的小团体。但离开了这里,回到家里也只能跟家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慢慢的就会和这些小集体脱离开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一、家长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孩子需要阅读的重要性

    侄子3岁多时我送给他一套触摸书并提醒弟弟每日可以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看一看,弟弟反倒是笑话我,这么小的孩子能看什么书?侄子上小学后我再次提醒弟弟需要每天晚上花一点时间陪孩子阅读,弟弟回我:“天天作业都做不完哪来的时间看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我弟弟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愿意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来让自己看电子小说、打游戏、看电视,却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来陪孩子阅读,还为自己找一大堆的理由,完全不了解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认为小的孩子只要吃好、睡好就行;大的孩子只需要把学校的作业完成就好。

    (二)、行为上自身没有阅读的习惯从而缺乏意识

    据近几年的调查,世界上人均读书量最高的是犹太人,每年人均达到64本,中国每年的人均读书量,扣除教科书和电子书竟然1本都不到。看到这样一个数字不难得出目前我们国家依然有很多人除了上学会接触到纸质书,离开了学校也就离开了纸质书,自然也就没有阅读的习惯,更没有阅读的意识。家长自身都没有阅读图书的意识又怎么会想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能力上自身水平有限,不知道该如何培养

    虽然新闻报道上经常报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等,给我们感觉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大学生。事实上经过官方的调查至2019年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占比仍没有突破20%,也就是说仍有很大一部人是本科以下的学历。所以在中国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孩子上小学,家长辅导孩子趾高气昂;孩子上初中,家长辅导辅导孩子,一知半解;孩子上了高中,家长基本上只能问问孩子吃穿。这样的情况足以说明很多家长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有限,缺乏指导孩子能力。

    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隔代教育。爷爷奶奶那个年代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爷爷奶奶没有多少文化,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吃好、喝好、睡好、穿好,好好的,不出去闯祸就行。至于阅读,很多爷爷奶奶根本就不了解。

    二、送孩子上培训班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上存在攀比觉得别的孩子都上了,我的孩子也要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一天放学,笑笑见妈妈来接就死命的哭,老师问她为什么哭,孩子说:“不想放学,因为放学就要去上培训班,我根本都不喜欢弹琴,我妈非要让我去”。了解后才知道,原来笑笑妈妈看到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让孩子上培训班,所以就给孩子报了一个自以为适合的。故事中的笑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见,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攀比心理在作祟。觉得别的孩子都学了,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学,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完全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行为上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所以花钱转移家长责任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一些一线和二线城市,很多家长都是六点以后才下班,孩子的放学时间相对而言就比较早。为了解决广大家长工作的后顾之忧,有很多类似于晚接辅导班的培训班就出现了。它们一方面可以代替家长短时间地照顾孩子;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继续学习。一些下班比较晚或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庭就会花钱转移家长的责任,帮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缺乏责任意识,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还要打打游戏、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压根就不想管孩子,所以就希望花钱买个清净。

    (三)、能力上培训班的东西很多都是家长不会的,所以家长希望通过培训班来提高孩子的能力

    校外的培训班,除了有提高学习的培训班就是各种技能培训班,不管是哪一种培训班,他们能做的事情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是家长所不会的。既然家长不会或是不够专业就只能花钱请专业的老师来教。

    三、培养孩子好习惯与参加培训班要兼顾

    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阅读可以让人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我们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谈吐。可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无疑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除了培养好的习惯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和特长。兴趣爱好和特长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更加多姿多彩,所以两个并不冲突,可以兼顾。

    (一)、兴趣班

    我的表哥曾经是一个学霸,学习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领导对他的评价就是:各方面都平平,没有什么特长,他经常想,如果儿时也能发展一些其他方面的兴趣就好了。是的,只会学习的人难免给人一种呆板的书呆子形象。如果能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培养一些技能和兴趣,也算是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以后的综合竞争力。

    报兴趣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时间,不能将孩子的时间塞得过满,否则孩子负担过重,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报兴趣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兴趣的东西,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二)、辅导班

    课后辅导班是教学活动的补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课上没有学会的问题,达到一个巩固的作用,对于一些课堂接受能力不够强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补缺补差的机会。

    上课后辅导班虽有好处但是也切记不能依赖辅导班。如果孩子对课后补习产生依赖,就会导致孩子上课不专心,一心想着课上学不学没有关系,反正还有课后辅导班呢!

    当然对于有些家长学校的课不上,请假给孩子去外面长期上培训班的这种行为就是依赖培训班,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三)、好的习惯有哪些:阅读是一个好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阅读还有很多的好习惯,如:思考习惯、写作习惯、先学后玩习惯、倾听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日常生活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好习惯要适当地开展,有条理、有计划地进行,不能听说这些习惯好就一股脑地全盘塞给孩子,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养成,如果我们如此急于求成,往往就会欲速则不达。

    (四)、选择培训班的原则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遵循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学习有动力。

    ——擦亮眼睛要找有资质的培训机构。

    四、总结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孩子的身心进行系统地培养,是孩子学习系统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1个好妈妈胜过100个好老师,家庭教育是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长切不可本末倒置,将家庭的责任甩手丢给学校和培训班,培训班只是孩子教育生涯的一种补充,可以兼顾但不可以完全依赖。

 暑假就要来临,生活百科频道我整理暑假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期生活,希望你能喜欢。

如何安置孩子,家长挺头疼

  1、老人看:送到爷爷奶奶家,怕老人溺爱孩子

 今年暑假,马女士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没办法,孩子才上小学3年级,让他自己在家怎么能放心呢。”到了姥姥家,马女士给儿子安排了跆拳道班、英语班和一个音乐素养培训班,“我父母年纪大了,我总担心孩子在家闹腾,只好给他报了三个班。”

 和马女士一样,刘先生也把孩子送到了父母家,“说实话,一到暑假寒假就头疼,还不如上学时省心。送到爷爷家了,担心钢琴练习落下了,担心她不好好写作业,担心她整天看电视,老人还是溺爱孩子。”

  2、学习班:让孩子连着上课,直到家长下班

 为了让孩子有个地方过暑假,一些家长把孩子的假期也报了满满的培训班。13岁的文文说,下午2点她要上芭蕾形体课,下了课再上绘画班,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两个班连着上时,她说:“我只上一个班的话,下课太早,没人管我,妈妈不放心啊。”这样的假期不是文文所想要的,可是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而只有6岁的张佳怡,每天也要待在少年宫,上完“学习能力培养班”上舞蹈班,只有下午才有点悠闲的自主时间。

家长的三大“纠结”

 对于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长们显得很“纠结”,一方面,孩子天性好玩,暑假自然是想多玩。而家长则普遍希望孩子能利用假期补补功课,或者培养些特长,另一方面,孩子放假了,父母们却没有放假。工作之余,他们需要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看孩子。或许他们也深知该给孩子“自由”,要多陪陪孩子,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却无法做好。

 纠结1:总该学点什么

 “放假两个月,总该让孩子学点什么吧”暑假还没开始,让孩子学什么的问题便开始让家长纠结。孩子读小学四年级的家长蔡女士表示,放假时,她从孩子班级QQ群中了解到,暑假多数家长都打算为孩子请家教老师或者送孩子参加英语、作文之类的培训班,原本想将孩子送回老家的她心里便犹豫着,不知道该让孩子去学点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学东西,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成绩不是就会比别人差吗”一番纠结后,她最终决定还是送孩子去参加英语培训班。

  纠结2:如何不孤单

 在机关上班的刘女士说,暑假对孩子来说是轻松了,但她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作为双职工家庭,每天她与丈夫都得上班,无暇照看孩子。“平时孩子上学还好,中午在学校吃,只要早晚接送即可,中午时,我们不想煮饭便随便在外面吃快餐。现在放假了,孩子在家里,我中午便得回家煮饭。上班时,又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里会不会一直上网,或者一直看电视。”刘女士表示,暑假时,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显得孤单。她为此也曾想将孩子送去参加兴趣班,但孩子不大愿意去。

  纠结3:要严还是松

 假期原本应该是轻松的,一些家长也表示希望孩子暑期生活能过得轻松、有意义些,但同时他们又担心如果“放得太松”了,孩子容易“玩野了”,或者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上学后要改就不容易了。黄女士说,她很纠结,该严点还是松点教育孩子“如果不管严点,孩子每天生活可能就没什么规律,早上睡懒觉、作业拖着不做,或者一有时间就想上网玩游戏。但如果管得严了,孩子似乎又不开心,自己也有点于心不忍,毕竟假期,该玩还是得让孩子玩玩。”

调查

  1、3/4的家长亲自上阵

 一半以上的被访父母认为,暑假期间孩子应由家长来照顾,一则可以让孩子学习,不用担心其安全问题,二则亲子之间可以利用假期加强交流沟通。随着教育孩子经验的积累,父母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照顾孩子;1/3的父母更愿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部分家长主要集中在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有他人照料。有6%的被访父母愿意找其他亲人来看管孩子;而雇保姆照看的仅为2%;由夏令营、托管班、暑期乐园、技能班等的老师照顾的为24%;也有一些家庭聘家教来照看孩子;但是很少有人去麻烦自己的朋友。

 26%的家长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不安全,便把孩子放在自己父母家里,可以让自己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也可对孩子进行管教。

  2、家长心中多有经济账

 面对孩子假期的来临,七成的家长称自己已经做出了计划,他们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相应地列出为孩子暑假生活的投入。275%的家庭认为假期孩子花销不会太大,1/4的家庭为孩子准备了500-1000元;15%的家庭为孩子预备了1000-3000元;给孩子准备更多的费用的家庭也大有人在,15%的被访家庭为孩子准备了3000元以上的费用。调查显示,在孩子假期花销方面,随孩子的年龄增大,被访家庭准备的费用也越多。

  3、学习、安全、身体——一个都不能落

 孩子的学习永远都是广大父母关注的焦点,调查中有近四成的父母表示最关心孩子暑假的学习状况。近八成的父母希望暑假孩子能更上一层楼,充分地利用时间,过个充实的假期。同时,近五成的父母希望在漫长的暑假里,能让孩子在各方面,如在音乐、书法、美术等方面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

 1/3的父母很关心孩子假期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家长最为关心。在酷热的暑假里孩子的身体也成为家长关心的对象。虽然在更多家长的眼里孩子暑假里要注意学习和安全,但是也有8%的家长认为暑假孩子难得休息,应该让孩子好好放松,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专家支招过好暑假

 面对这两个月假期,许多家长或许觉得头疼,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玩,还是强迫他们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呢到底孩子暑假该怎么过,专家给家长支几招。

  1、做好暑假作业

 假期里,学校都要给学生留一些作业,做假期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长时间放假而对知识回生。家长要给孩子每天安排一个时段完成作业(如果有外出活动,可以回家后及时补上),千万不能走两个极端:或是用几天功夫把假期的作业全部都做完,然后尽情地玩;或是先整天疯玩,到要开学前再突击恶补。好的习惯胜过一切。

  2、读感兴趣的书

 利用假期,多让孩子读一些课外书。在学校里,孩子们用于自由阅读的时间实在很少,有时学校里组织的阅读都是任务性、指令性的,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苦差。真正的阅读,是带着放松的心情,身心自由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读自己喜欢读的。家长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挑选一些他们自己想看的书,然后与孩子一起制订暑期读书计划,利用暑假充裕的时间,读几本好书。童年、少年不经意的阅读,会为他今后的人生感悟打下重重的底色。

  3、学做家务

 暑假,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做不做家务无所谓。其实不然,不爱做家务的孩子不会有责任感。为孩子长远打算,暑假要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活,如拖地、洗碗、洗衣甚至做饭等,都可以让孩子试试,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家长的不易。

 4、让孩子身心得到放松

 暑假是假期,就应该让孩子以休息、娱乐为主。当然这休息、娱乐是健康的,有益身心的。网络游戏最好不要碰,一旦成瘾,就欲罢不能。让孩子抽时间看看动画片,找伙伴一起做做游戏,有条件的可以送孩子参加旅游团,让孩子寄情山水,放松身心,增长见识。假期里,家长不要频繁地让孩子做作业,要尽量让孩子玩好、休息好。

外国孩子怎么过暑假

 想要孩子的暑期过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思一些吗来看看外国的小朋友怎么度过暑假的吧。或许对你安排孩子的暑期有帮助呢。

 1、美国

 最有美国特色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脏物等,目的是熟悉社会,从小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假期完成义务服务工作。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或油漆陈旧建筑物等。

 美国老师还会给很小的孩子一个课题,让他写论文。孩子会自己去找资料弄清楚,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把知识教育转变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上。

 2、日本

 许多学生利用难得的长假去野外游玩,了解自然。教育主管部门经常组织孩子参观博览会,或组织孩子进行发明创造比赛。还有去森林公园游玩,用望远镜观察小鸟的活动,了解大自然。或者参加各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俱乐部,到海边和山间“合宿”,在一周的时间内吃住一起,以此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教他们如何待人接物。

 各专销店在学生暑假中纷纷开办“暑假儿童教室”,从室内攀岩到手工制作,内容丰富多彩。

 3、澳大利亚

 家长和学校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其种类包括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等。

 当地的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艺术中心等等,也会利用假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体育、艺术、手工、科学、野营乃至家务等等,吸引孩子们参与。

  4、法国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各种夏令营。

 法国人有句格言,“旅游造就年轻人”。因此,旅游在法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对相当多的孩子来说,随家长外出度假是第一位的选择。有些孩子还愿意选择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孩子交换度假,即利用暑假到英国、西班牙或是意大利的某个家庭,一面度假,一面进修实习自己的外语。

 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假期去做各种形式的“义工”,照顾老人或者残疾儿童,帮助他们做家务,陪伴散步或上医院等。

 许多孩子往往选择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增长知识。法国青少年可免费参观博物馆,享受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不少活动场所通常还会为青少年增开活动项目、增加活动次数。

  5、俄罗斯

 在莫斯科,不少家庭夏天都选择全家一起到俄南方城市去度假,让孩子们亲近大海和享受阳光,以恢复体力。大人们也借机暂时逃离大都市的喧嚣和工作的劳顿。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过暑假的形式,那就是把孩子送到乡下或位于市郊的别墅,让孩子们的体格更健壮,同时也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6、加拿大

 加拿大夏令营种类繁多,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青少年可以去划独木舟,探险,学习驾车,或者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

 此外,他们也会抽出时间去打工赚钱,但这个时期的打工,并不真正为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而是一种社会实践。

  7、德国

 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称得上休假的“冠军”。学生的假期更多,德国学生每年享受的各类假日加起来约有150天(包括寒假)。学生的假期也是以“旅游”为主,主要活动就是去农庄亲近自然。

 一日游性质的外出旅行是德国中小学生参加较多的旅行活动。这些活动大都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地点一般选择在自然公园、牧场、农庄或风景区。组织这类活动时,学校出动的老师很多,除了班级负责老师及有关学科的专业老师外,还配有专门的医生,以保障师生的安全。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不仅让德国学生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放松,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一直以为辅导班是城市里才有的东西,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在农村见过辅导班,不过,题主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了,看来一定是在农村见到了辅导班。我想起来在这期开学初教育部联合几个部委发出的一个通知,通知声明,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并且严查社会力量办的补课机构。这个通知发出没多久,辅导班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这是不是有些讽刺呢?是严查的力度不够,还是家长确实需要辅导班呢?作为老师,也很无奈。现在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一方面中招、高招还是以分数定输赢。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就要有大量的练习,这是规律。至于有些所谓的专家讲的快乐教育等什么东西了,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了,基本是在胡扯。学习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不下那么深的功夫,就不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作业量的多少,也是要看总体情况的,相同的作业,总有些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有些学生完成的很慢。做过老师的都知道,在课堂上做作业,老师布置的适合一节课时间做完的作业,总有些积极的学生用半节或多半节时间做完,也总有些学生到下课了还是做不完,甚至一节半时间还做不完。做不完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学习差,是学习习惯差,做作业时磨磨蹭蹭、东张西望,把时间都浪费了。

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不允许订课外资料,不允许作业超量,不能变相体罚,不允许占用音体美课时间,但是,活动特别多,几乎一个月一个节,孩子们心浮气躁,教师的上班时间被占用的快没了,多年不统考的现在统考,所有学生都算分数,乡镇排名,县直排名,全县教育系统公布,都在逼教师,向教师要成绩。教师没办法,就向家长要,家长没时间或者辅导部不了就得送到辅导班。这就滋生大量辅导班。辅导作业的时候,上一秒还是搂搂抱抱,下一秒鸡飞狗跳,据说家长生起气来打断手臂的网络上很多啊,花钱消灾,交上辅导费就可以只和孩子搂搂抱抱就行了,很合算,孩子也许需要的并不是一个陌生人的教育而是自己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但是现在很多父母还是孩子,还没有成熟,还忙着玩手机,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心辅导孩子近几年,在农村像这种作业辅导班确实多了起来,像我们这边去年才3个5个,今年就学校附近多达10几个,在学校门口的直接在房子后面开了个门,办起了作业辅导班。

为什么家庭作业辅导班如此“吃香”,做的风生水起,根据了解,我们这边每个学生每月240元到360元不等,价格高低主要在于星期六,有的星期六学生去就贵点,中午有一顿午餐对于作业辅导班能够“火起来”,主要原因还是作业量太大,很多家长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农村家乡学问有限,很多学生作业不会,无法教孩子写作业,其次就是农村农活比较多,没有农活的也得打工上班,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写作业,最关键的还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心,希望孩子能够多学点知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题主所说的这种老师,真的是愧对老师的称号。前段时间看个新闻,也是题主所说的类似情况。老师让学生家长辅导,并将错误的全部修改正确,然后签字。但是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爷爷奶奶在家,老师竟然说让学生的父母回来教育孩子。

留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是老师为了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如果学生的所有作业都让辅导班的帮忙做了,那么老师做什么?老师如何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调整教学方法?是的,按照这样的做法,所有作业都很好看,所有的学生作业都是对的。但是,这样的老师还有责任心吗?尽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吗?

老师不容易,很辛苦。但是,既然做了这份职业,就应该有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要求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但是最起码的备课批改作业你要做吧?不要求你对待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最起码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你应该清楚吧?

如果你只是想每天上课晃一圈,然后就回去了,那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换个职业?何必披着老师的皮做着祸害学生的事情呢!

有的不良老师,上课不教难点,真正的难点都到课后自己开的辅导班教,题主所说的那些辅导班,是不是也是老师开的呢?值得相关部门调查一下,想必会有惊喜的。

作为一个在辅导班工作多年的老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孩子的作业最好还是由自己来辅导,把孩子送到作业辅导班,大部分的孩子的学习不会有改善,说不定还会养成一些坏毛病。

在刚开始做辅导班的时候,我觉得我什么都能帮助到学生和家长,感觉学生每天就学那么一点点知识,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来辅导班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老师再给做一辅导和讲解,学生的成绩肯定会得到提高。开始的时候我也信心满满,然而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错了,辅导学生的作业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不是老师不用心,而是有些事情老师压根力不从心。辅导过学生作业的都知道,数学作业还好些,语文作业最难辅导,有的学生写作不会,阅读不会,甚至连字都写不出来,老师怎么去辅导,一个班上最起码有十个学生,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如何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对所有学生的检查和辅导。这压根做不到,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把孩子送到作业辅导班去,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

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不但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更是学习习惯养成和优化的过程。辅导班老师也许在辅导孩子知识层次方面没有问题,但在习惯和行为的培养上就做不了什么了,因为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细活。在辅导班这个大环境下,老师压根就没有精力和功来做这些事情。

然而在农村,这样小作坊式的作业辅导班却越来越多,因为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生活方面没问题,然而在学习方面老人家就束手无策了,那么就只能依靠这种作业辅导班。

当然,如果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在辅导班老师的辅导下,学生的成绩也许还可以得到提高,但孩子本身就比较调皮,行为习惯不好,送到辅导班去,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了。

当然了,一方面跟学生有关;另一方面也跟辅导班的环境和师资有关。在很多辅导班,辅导学生作业的老师压根就没有什么资质,就是随便找来的,这些所谓的老师能把学生辅导成什么样,想想都知道了。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班也是无奈之举,一是自己没有时间,二是自己辅导不了,三是孩子不听自己的。但是送到作业辅导班大部分家长收获的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