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给子女们带孙辈,究竟是幸福多还是痛苦多?

老人 0 55

退休老人给子女们带孙辈,究竟是幸福多还是痛苦多?,第1张

退休老人给子女们带孙辈,究竟是幸福多还是痛苦多?
导读:退休之后的老人往往由于没有工作,那么就会导致自己的空闲时间会变得非常多,所以很多老年人无法去简单的接受退休后的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让自己忙碌起来,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事情去做,基本要么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么就是帮助子女去照顾一下孩

退休之后的老人往往由于没有工作,那么就会导致自己的空闲时间会变得非常多,所以很多老年人无法去简单的接受退休后的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让自己忙碌起来,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事情去做,基本要么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么就是帮助子女去照顾一下孩子,那么就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退休老人给子女们带孙辈,究竟是幸福多还是痛苦多?

我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存在着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在我的认知中我认为确实退休老人给子女们带孙辈应该会幸福多一点,毕竟老年人退休之后,很多子女为了能够更好的去承担起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仅需要赡养老人,而且也需要去抚养自己的孩子,所以没有特别多的精力去选择照顾自己的孩子,而这个时候退休老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更好的去弥补这个空缺,而且也能够去代替子女陪伴在老人的身边,让老人每天都能够去拥有一个好的心情。

当然还存在着另一部分人认为让退休老人给自己带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最终还需要为他们带孩子,这无疑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辛苦,并不是子女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且老年人同样也没有义务去选择帮你看孩子。

所以无论是从哪一个观点去考虑,每个人都会存在着自己不一样的看法,我认为我们最终还是应该去进行不同程度的思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我相信大部分老年人应该也是愿意为我们年轻人去照顾孩子并且感到幸福,不是吗?

孩子一定要留在自己跟前,再忙再累也要放在自己跟前,奶奶姥姥可以轮流到家里,老人带孩子真的是太惯了,我家老大是奶奶带的,上小学之前都是喂饭,该上学接到我身边,结果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凡事都不动手做,气得我怎么说甚至打骂都不行,一片面包掉地上她来回从边上走几遍都不会捡,自己的垃圾更是随手乱扔,手脏了往衣服上擦,跟她奶奶一个动做,真的三岁看老,三岁前孩子的习惯基本定性了,再后来没办法上初中送她到寄宿学校军事化管理,上了三年,现在好多了,但是我也为此付出了太大的精力和物力。孩子真的要放自己跟前。

你提的这个问题真是个奇葩的问题,“奶奶、姥姥带孩子还有危害”?还“什么危害”!那你自己带好了,一点危害没有,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四个人给你带孩子,你再不放心的话,那你还找谁呢?你说是吧!

第一,人们常说三岁看大,8岁看老,0~6岁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及 健康 心态的关键时期。

第二,0~6岁孩子应该有专人陪伴,比如是奶奶就一直是奶奶,是姥姥就是姥姥,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长大没有自信

第三,0~6岁即使有老人的陪伴,照顾。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爸爸妈妈负责。

你好,我是麻麻 育儿 ,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幼儿(6岁前)分别在奶奶,姥姥家带危害当然有很多,具体有如下:

一 每个家庭的 育儿 理念不同,孩子轮流被照看,各种标准被混淆,孩子懵圈,不知听哪一头的。

譬如,有些家庭习惯早睡,而有些家庭习惯晚睡,孩子好不容易在这边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又在那边熬成了夜猫子,长期来看,一则对孩子身体不好,二则孩子的好习惯很难养成;又譬如,有些家庭认为6岁以前的孩子只要好好玩就行了,而有些家庭认为孩子在玩的同时还需要做某些培训,结果孩子在这边做了某些方面的训练,而在另一边又放弃了,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断断续续,不够完整,没有连续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总之,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孩子的教育等各个方面每个家庭都不同,标准很难统一,孩子无所适从。

二 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在幼儿时期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家及照顾者,有助于孩子依恋关系的形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

0-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6岁的孩子基本上模子出来了。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关键之一是孩子有个固定的养育者,当然最好是母亲,条件不允许情况下奶奶或姥姥也可以,但要固定。如果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被轮流照顾,不利于孩子固定依恋关系的形成,让孩子感觉老被抛弃,孩子对谁都不信任,将来人际交往也会有问题。

三 幼儿时期没在父母身边,孩子从小对父母没感情,长大后不好管教。

有个朋友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过,高中毕业后来到朋友所在的城市打工,前两天,朋友跟我吐槽,现在跟孩子住在一起,唯一的交流是吵架,好说歹说孩子都不听,朋友没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他也尝试找心理医生咨询,心理医生听朋友说孩子从小没带在身边,直接答复朋友搞好关系很难父母也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个时间,孩子便很难管了。

我们家两孩子,大孩子小时也在老家呆过几年,为弥补这个缺失,我小心翼翼地花了十来年时间,但感情上还是不如和天天在我身边的老小亲密,相比较而言,老大相对敏感,不善表达自己,老小却安全感满满,十足乐天派, 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强烈建议把孩子带在身边,让老人过来帮忙,千万不要图省事,全权交给老人负责,一时的省事,换得一辈子的心结,得不偿失。

我想您应该是实在没有办法自己带所以才给老人家带的吧,不然都会自己带,毕竟孩子跟着父母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带的话,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 育儿 观念是否一样?毕竟是轮流带,如果说教育理念不一样,孩子自己会混淆,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

2、因为四位都是老人家,孩子如果比较调皮的话,带起来会比较吃力,毕竟小孩子都是爱蹦爱跳爱跑的,出去玩的话,可能老人家会没有办法时刻注意。

3、如果一直是老人家带的话,孩子确实会和父母有点不亲,就是亲密关系不好。

其他的,暂时没有了,当然,如果父母能带尽量自己带,如果不行,也要经常回家看看孩子,经常和孩子通电话,和老人家沟通孩子的情况,让孩子知道你们只是去工作了,但是是爱孩子的。

教育专家认为,0到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六岁之前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益,所以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亲自带孩子更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作为父母来说,没有条件亲自养育,只有交给自己的父母了。这其中有利有弊,今天我们只谈大多数面临的 几个 问题:

1、隔辈亲太宠溺,护短。对应 社会 上一些个老来得子的名人,孩子一撒娇,老人就没有原则啦。父母在孩子眼里也失去了威严,有依仗,做错了事容易一直错下去,不能很好地树立规矩。

2、孩子跟着谁亲谁, 跟老一辈越来越亲。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心里苦,保不齐在心里埋怨,跟父母 反倒越来越疏远。 也许父母无法理解这种感情,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人在心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父母。

3、 生活卫生习惯的差异。很多孩子在老人身边耳濡目染, 有样学样, 而且有很多语言、思维、生活习惯跟老人越来越像。老人们认为过去的 孩子 怎么养怎么长,哪有那么多讲究注意的,你爸你妈还不是一样长大了?

4、 如果孩子生病或者出现更大的状况,作为非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怎么对孩子负责?父母也会为此非常的懊恼的。

5、青春期更容易叛逆。孩子 现在有老人帮着带,确实省事,叛逆期会让父母加倍偿还。如果是当甩手掌柜,娃儿会觉得你凭啥管我。

6、知识老化,影响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教养观念相对滞后,只要孩子乖巧,听话,稳当就OK,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7、养孩子不是别的,在享受爱的同时,身累心累很辛苦,老人年纪大怕叽叽喳喳。所以做父母只要有 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养育,让自己的父母多轻松一些。

孩子分别由姥姥奶奶家轮流带着,怎么会有危害呢,相反,好处还挺多。

一是不惯孩子。

孩子一直跟着姥姥或奶奶,时间长了总是会有溺爱的情况出现,轮流带着,一些小毛病会及时被改正,毕竟不同的环境习惯也不同,孩子的适应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是孩子感情不偏向。

孩子一直由一方老人带着,感情上会有比较大的依赖,有所偏向也是自然,我们一直有“外甥狗”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说孩子只和爷爷奶奶亲,和姥姥姥爷不亲,究其原因,还是孩子和姥姥姥爷接触的少, 情感 上比较薄弱。

三是两方老人不吃累。

带孩子太累了,尤其对于负责任的老人来说,恨不得走路时候怕摔着,吃饭时候怕噎着。老人本来精力就有限,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轮流带着,彼此有一个修养的时间段,有利于身体的保养。

现在老人帮着看孩子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老人和我们的 育儿 想法不同非常正常,产生矛盾的地方也很多。

所以一定记得要多沟通,多交流,实在观念扭转不过来,也不要对老人发火,更不要把老人当做负担。

说实话,老人帮我们看孩子,是在减轻我们的负担。

我是致被遗忘的自己,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一、6岁前长期无法见到爸爸妈妈的危害

如果从一出生就只在奶奶和姥姥家,孩子很少或不能见到妈妈,没法跟妈妈在一起的话,确实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的不利:

有心理专家说,如果孩子在3岁前离开妈妈超过2周,那就攒钱等着孩子以后去看心理医生吧。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是也说明了,幼小的孩子过早离开妈妈会造成安全感的缺失。这份缺失可能不一定会在孩子小的时候体现出来,甚至可能还会发现,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孩子好好的,妈妈一来孩子反而各种哭闹、粘人,不懂事。有时候这份缺失是暂时藏在内心深处,等到长大成人,孩子才会在无意识中,不停地去弥补。

二、老人的养育不当造成的危害

如果孩子平时主要还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只是白天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由奶奶和姥姥轮流带,具体有没有危害,主要是看老人带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得当。

1、老人过度迁就。

都说隔代亲,老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过度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的规则感和秩序感比较混乱。

但是,如果老人比较爱学习,也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有原则有分寸,这方面的伤害就不存在。我看到过有长辈为了带好孙子,学习考取了育婴师证,带得比孩子的父母还专业。

2、老人精力有限,孩子可能运动量不足。

大多数老人的体力毕竟没年轻人好,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老人可能跟不上孩子的步伐,或者说没有那么好的体力和精力带孩子出门,大部分时间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者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这也不让孩子去,那也不让孩子去。很容易限制孩子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但是有很多老人老年生活丰富,生活和饮食习惯很 健康 ,身体很棒,经常带孩子出去玩,甚至一起跳广场舞等等,这样的老人往往能把孩子带得很好。

3、老人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过多包办和溺爱。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很多长辈自然地就觉得老了,自己唯一的价值就是帮年轻人带孙子。老人自身的价值感比较低,于是就把人生价值建立在了对于孩子和孙子,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帮一点算一点上。老人只有自己做了事情,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就导致有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做,孩子可以通过做这些事情获得成长,但是却被老人抢着做了,孩子就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但是,也有很多开明的老人,会鼓励和允许孩子去尝试,去做各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如果要说有危害的话,不是奶奶和姥姥这个身份带来的必然危害,而是错误的养育方式带来的危害。

6岁前最好爸爸妈妈自己抚养。好的家庭教育是和善与坚定并行。3岁前说不,3-6岁拒绝诱惑,抵制任性,这是父母教育的责任。错过了,缺失了,带来或产生的心理问题会伴随孩子一生。抚养应该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 情感 依恋是排他的。若由老人轮流照看,他内心少了安全感,安稳感。对父母的依赖感,亲密感会降低很多。叛逆期会更烦躁焦虑,爸妈这时要想再管教约束,太难,因为你们错过了 情感 基础和最佳管教期。

隔代轮流抚养弊端多:

一、隔代亲下的妥协

老人普遍比较溺爱孩子,不会对孩子说“不”,对孩子无理的要求也会妥协。2岁后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他的独立人格也在萌发,若大人一味妥协,一味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无疑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久之他的价值观会出现偏差。3岁前说不,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让他有对错意识。3-6岁克制任性,抵制诱惑。让他明白家长是有原则的,事情是有规律的,无规则不成方圆。家庭教育要和善与坚定并行。

二、 情感 基础薄弱

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生儿不养,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 情感 认知程度比较低。在他眼中爸妈陌生的。不有恩于他,想管教他,有威于他,难,太难。特别是到了孩子第二个青春期,好多父母与孩子关系异常紧张,往往归结于幼年前抚养不到位,对父母的 情感 依赖感低。

三、教育应与时俱进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解决。教育本身是一个双修的过程,修的孩子的智,修的是父母的心。在这一过程谁都不能掉队,不能缺失。相比老人,父母学习能力,自我提升欲望还是比较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还是比较能跟上孩子心理,生理,成长发育需求的。因而鼓励爸爸妈妈自己抚养。

四、孩子性格与气质固化

老人因身体原因,比较喜欢安静舒缓的运动。孩子天生好动,喜欢一些刺激有挑战的活动。老人带的娃性格上相对要内敛沉闷些。妈妈爸爸年轻人喜欢一些 探索 性,活动幅度大,有力量感的活动,对孩子外向型人格还是起到导向作用。

措施:

若因爸爸妈妈工作等一些自身原因,实在无法照顾孩子。尽量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孩子。或固定由哪一方老人来照顾,爸爸妈妈每个月都要抽出固定时间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与思念。

尽量自己带,孩子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

不能,能生就能养,孩子不能跟爸妈分开,哪怕生活难些,也不要让孩子缺少父爱母爱,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还是要克服困难,自己带把。老人带孩子弊端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是万不得已,绝不可以长期性让老人带。人生重要的是过程,陪伴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否则的话,作父母的将后悔莫及。谁陪伴就孩子的成长,谁就与孩子存在心灵的链接。谁就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亲人,是他一生都放不下的刻骨铭心的重要 情感 。老人长期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和固化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之后,爸妈接过来孩子共同生活,大人和孩子都要从新建立起新的相处模式,习惯相差甚远。父母不敢管教,深不是,浅不是的,分寸很难把握。相处很难,很累,孩子和父母的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真是用互受折磨来说,一点都不过分。只能说,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带在自己身边吧。

目前我是不能接受,虽然过得也不是很好,但是还是希望孩子在身边,哪怕每天只有晚上能看到,那也比几月几年见一次好多了,现在的观念不同,老人带孩子还是会有很多问题。

我个人是不能接受的

所处的年代不同了,我们70、80后的人几乎都是由老人来带大的,很多就是小的时候与父母分隔两地,长大后会出现一些孩子缺乏安全感,与父母感情淡薄。我们小的时候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父母要求不高[偷笑],老人带起来也比较省心,花费了了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呀,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提供最好的,如果交给老人带回老家去养,多数的老人还是有节俭的习惯,或者消费水平、教育认知等方面与年轻的父母存在一定的差别,久而久之,会有矛盾产生,而且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心理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觉得重要条件允许还是尽量自己带吧!教育孩子是重中之重

若让我重新选择,那过去的几年我一定选择自己带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随婆婆回老家。

大娃三个多月时本随我去广东上班处的,婆婆帮我带,在八个月时,她把孩子带回了老家,然后帮我带到七岁,我老公在家。

二娃六个月时也随我去了广东,他十一个月时也是从广东被婆婆带回,然后帮我带到两岁半,就我自己带了。

婆婆带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感激她,但我婆婆情绪不稳定,与公公都是这样的人,现自己带孩子,才好点,我一家四口家里才会是欢声笑语,而不是喜怒无常的漫骂。

当然,这段过程对我的孩子影响很大,我一直在努力中。

现在大娃经常说起我们不在家的日子,虽没怪我们,自己听了却心疼,发誓以后再苦再累也带在身边。

题主的问题,个人觉得,若家境不允许,孩子小可以让婆婆帮忙回老家带几年,但条件好点马上自己带,还是得父母教;

反过来说,奶奶性格阴晴不定、没文化又不太负责任的那种,还是自己吃苦点吧,毕竟自己生的,她们没义务带,只是帮忙而己,最后结果全是自己承担的。

我们村有个婶婶没文化,与叔叔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分开吃住,故此孙女也受罪,经常挨婶婶打骂,看着心疼,若我是她妈,绝对会发火。

其实,一个家庭关系和睦,奶奶性格开朗,有些文化,做人做事大方,带出来的孩子有幸福感。

总之,因环境、公公婆婆的性格等等再来决定回不回老家吧,但请记住,后果永远是父母承担的!

我个人不会把孩子送回老家奶奶带,自己孩子自己带。

我是想让奶奶带,但是,我们家奶奶根本就不具备带小孩的能力!

我家宝宝从生下来就是孩子爸爸在弄,奶奶自说不会搞,所以从不沾手!那么小小的、软软的一个小宝宝,她爸就从啥也不会的大老粗变成了全能奶爸!换尿不湿、飞机抱、冲奶粉、拍嗝,样样会,不敢说精通,但是说干就能干的!

现在宝宝二周岁了,她奶奶也是想着让宝宝在老家给她带,但是,真心话,是不放心!

她对自己的生活都是很粗糙的,时间来不及就直接开水泡冷饭就是一顿!她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居家生活真心糙!

所以想想还是算了!自己带吧!虽然日子难一点,但是安心最重要!而且孩子在父母身边 健康 的成长最好的!

我个人不能接受,回去了就是留守儿童,太苦了。

我婆婆之前就说过要带回老家,周六我坐高铁回去,周日再回北京,我没同意,这样不还是不能陪伴孩子吗?

现在我婆婆在北京帮忙看孩子,说实话老人带孩子没有不溺爱的,我闺女吃饭老大难,孩子自身一方面,另一方面奶奶追着喂,没办法,说了不听,平时上班,只能晚上回去好好教育。

再就是读书,都讲究花式 育儿 ,读绘本不能照本宣科,但我婆婆不会啊,就是硬读,有的她也不会,字也有的不认识,以后上学后也不能辅导功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让孩子自己跟奶奶回老家,真到那一步,就牺牲一个人,我或者她爸爸跟她回去。

要是有能力哪个父母愿意离开孩子啊,好好挣钱吧!

主要看经济是否允许吧,外甥就在老家爷爷奶奶从一年级带到现在初三,从小学习不用管,全年级前几名。有一次回老家送他上学,我们车刚开走他就在办公室哭起来,心酸的很。我儿子我从生到现在小学一直自己带,学习成绩没有哥哥好,但是我也从来无悔付出,不希望儿子眼巴巴的说我想妈妈了。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带在身边。

接受

老人年老后累不累的,跟子女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看老人的心态。

多子女家庭的老人累不累,得看老人想不想的开了。如果老人在自己的子女都成年成家了,还喜欢操心的话当然就会很累了。如果老人比较想的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子女们都成年了,不再过于操心的话就会比较轻松了。

而且累也得分情况,有的老人是身体累,但是心不累,其实这种在他们来说的话也不叫累了。我觉得心累比身体累,更让人觉得累些。

比如我的奶奶,一共生养了四儿两女,我爷爷属于那种书呆子型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成天就是拿本书或者是拿份报纸在看的,而且他还是个近视眼,看书都快贴到脸上了。按照我奶奶的话说,他在家里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年轻的时候尽是我奶奶干活养家了。想我奶奶这种干活干习惯的人,就算到老了也是闲不下来的。

我们这些孙辈小的时候,就是挨家帮忙去带孩子,就算是带孩子,也没闲着。我姑姑每年给我们家送的花生,她都用手剥了,晒成花生米拿到市场上去卖。还自制年糕模具拿到市场上卖,我家门前和房后都有一块空地,她也给收拾出来了,种些季节性的蔬菜。在我的印象中,我奶奶从来没停止过干活。

不管是去儿子家住,还是去姑娘家里玩,都在不停的做事。不是帮忙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就是帮忙下地里去干活。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有一次,跟我奶奶徒步走到我姑姑家的地里去帮忙薅草。走了半个小时,到地方的时候我累的都快趴下了,跟我奶奶商量回去吧。我奶奶的答复是,都来了,不干完了再走岂不是白来了。

你看,我奶奶看上去挺累的吧,忙不完。但是她闲不下来啊,用她的话说一闲下来就心慌。所以她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自己愿意干的,做的越多她越发的开心,就不会觉得累了。而且她身体还好啊,活到八十多,要不是因为意外,我觉得她老人家至少能活到九十。

还有些人属于那种容易心累的人,喜欢操心。就拿我一朋友他妈妈来说吧。他在他家里是个独生子,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忙,给家里打电话的少。大概有一个星期没给他妈打电话吧,他妈一看儿子没给他打电话,给她儿子打电话又总是不接,给她急的一下子就犯了偏头痛。据说现在每到冬天就犯病,也不知道到底是种什么病。

朋友的妈妈就是操心操的,你说她累不累,她现在都退休了,也不想再干什么活了。看上去也没什么累的了吧,其实也累。不管自家的孩子多大了,我看她这一辈子都得操心。他儿子结婚了,催着让生孩子,现在生孩子了,生了个姑娘,又想让儿子再生个小子。反正就算他妈妈什么都不做了,我看她也会有操不完的心,能不累吗?

所以,在我看来,老人累与不累,跟子女的多寡没甚关系,主要看老人的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