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翻译~"阖家安康"藏文怎么写怎么读?纹身用

问答 0 16

藏文翻译~"阖家安康"藏文怎么写怎么读?纹身用,第1张

藏文翻译~"阖家安康"藏文怎么写怎么读?纹身用
导读:"阖家安康"藏文写作“ཁྱིམ་ཚང་ཁམས་བདེ། ”“阖家”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找到合适的藏文表示,译文用的“合家”二字,这两个字和“阖家”表达得意思是一样的哈,“合家”用于一般通信。阖的意思就是全、全部,阖家安康的意

"阖家安康"藏文写作“ཁྱིམ་ཚང་ཁམས་བདེ། ”

“阖家”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找到合适的藏文表示,译文用的“合家”二字,这两个字和“阖家”表达得意思是一样的哈,“合家”用于一般通信。

阖的意思就是全、全部,阖家安康的意思就是指全家平安和健康的意思。

阖家”中的“阖”有“全”的意思。

例如:“阖城里,每天大约不过杀几匹山羊。”(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阖家”跟“合家”的意思相同,也指全家。

“阖家”比较适合使用于某些书面语色彩浓厚的信函、诗文及祝颂性语句等。

藏文“扎西德勒”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1、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2、洛萨尔拉扎西德勒—新年好。

3、扎西德勒彭松错—吉祥如意,幸福圆满。

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

1、浊辅音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辅音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中的浊基本辅音。

2、复辅音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

3、单元音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

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

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

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元音的简化。

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且数量有增多的趋势。

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部分表示)。

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

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

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

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

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

14、单一部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

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

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

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藏语中代表吉祥如意的词语为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是藏语词汇,表示欢迎和祝福吉祥的意思。扎西是吉祥的意思,德勒是好的意思 ,连起来可以翻译成吉祥如意。扎西德勒这四个字的意义为:扎西德勒四个字之中扎指的是美好、光明、圆满、吉利等意思,西指的是美好的结果、妙善的结果、良好的结果、和谐祥和、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梦想等意思。德指的是无病、无灾、无战争、无错乱、安详、正能量、平和、快乐、喜悦、伟大等意思,勒指的是无垢、美丽、圆满善意、愿望如意、利益和好处的意思。

藏文“平安 健康 幸福 快乐”是:ཁྱིམ་མི་བདེ་སྐྱིད་ཐོབ་པ་རེད། ;

据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吐弥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学、拜师。返藏后,仿梵文“兰扎体”,结合藏文声韵,创制藏文正楷字体,又根据“乌尔都体”创制藏文草书。

但这一传统观点已受到许多学者的怀疑。他们以为创造藏文的并不是被人们一再颂扬的吐弥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赞干布时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来记录原始宗教经典的。甚至有的学者倾向于认为“藏文是依据象雄文创制的。

创造藏文

在松赞干布的治理下,吐蕃经济一天比一天发达,实力一天比一天雄厚。不过有一个大问题让他非常恼火,就是吐蕃人当时有文字,但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办法发布政令,没有办法书写法律,没有办法翻译佛经,也没有办法和周边邻近的邦国进行书信联系。

不少国家派来使节,送来丰厚的礼品,还有用各种文字写的书信。吐蕃王臣们也给他们准备了回礼,不过没有办法写回信,只好通过翻译口头回答几句,就把使节们打发走了。

其实,松赞干布从继位开始,就想创制吐蕃人自己的文字,先后派出过几批大臣,带着大量的金砂、金粉,到南亚、西亚学习文字的创制方法。去的人,有的在途中被强盗杀害,有的在森林中被老虎吃掉,有的中暑得热病死亡。剩下几个,都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扎西德勒”的藏文写法如下:

乌金体:

�2�0�2�8�2�2�2�5�2�4�2�8�2�6�2�5�2�0�2�5�2�6�2�5�2�3�2�6�2�0�2�6�2�7

拉丁字母转写

bkra shis bde legs

推荐先安装TCRC Youtso Unicode字体,然后再看这个页面,就可以得到准确的藏文了。

系统默认的宋体,不会把藏文的符号按照规则组合起来的。

尽我所有的热情祝福你 祝福每个不听话的你 诸事顺利

ཀན་ཁན་གན་ངན། དེ། ། ྔོན་འཇུག་མ ས དཔའ དབང དམར དཀྱིལ ད ཀིལ་ཁིལ་གིལ་ངིལ། ཀད་ཁད་གད་ངད། ྐོར བསྐྱུར བ ཀད་ཁད་གད་ངད། མཁྱེན མཁྲིག མགྱོགས མགྲོན སྦྱང་ཚན་དགུ་བ སྔོན་འཇུག་བ ྗེད བ ྐོར བསྐྱུར བ ཀོང་ཁོང་གོང་ངོང་། མཁའ མགར མངར མཆ ཀེར་ཁེར་གེར་ངེ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