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安康呢

问答 0 22

端午节为什么安康呢,第1张

端午节为什么安康
导读:端午节祝福语之所以都用安康,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这也是为什

端午节祝福语之所以都用安康,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的原因。

其二是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泪罗水,等等,祝福安康,也是有着祈福平安健康之意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乡人群而祭之。

三、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扩展资料:

端午习俗:

1、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2、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人民网-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为数不多以身边人安康为祝福的节日。端午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为了祛病驱邪、保佑健康,因此“安康”成了祝福语中的主旋律。

首先,祝愿家人朋友安康,是端午节的一大特点。祝福语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安康”。因为健康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将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亲人朋友,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其次,安康祝福在古代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文化息息相关,古人认为,祛病驱邪、保佑健康是节日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在古代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将五色丝线编织成五彩绳,系在孩子的脖子上,以驱邪、避灾,同时也是表达对子孙后代健康的祝福。

最后,安康是现代人最渴望的心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健康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在当代社会,人们通常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而端午节的安康祝愿就提醒了我们珍惜自己的健康,多关注家人朋友的身心健康。

总之,安康不仅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祝福,也是每个人最迫切的心愿。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向亲人朋友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同时也要坚守健康的信念,防患于未然,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端午是祭祀、缅怀的节日,因此不能说“端午快乐”,而是要说“端午安康”,这样不仅显得庄重,而且凸显了端午的主题:缅怀。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承载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民族精神的崇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通过龙舟竞赛、吃粽子等方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意识到端午节并不是一个庆祝快乐的节日,而是一个表达哀思和缅怀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个庄重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能说“端午快乐”,因为这不符合端午节的主题和氛围。相反,我们应该说“端午安康”,这是一个更加庄重、合适的祝福语,表达了我们对屈原和民族精神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来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龙舟比赛非常激烈,参赛的队伍成员会全力划桨,争夺冠军。这项活动不仅是一种竞技体育,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

2、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之一,由糯米和其他配料包裹在竹叶或者其他植物叶子中蒸煮而成。粽子的馅料丰富多样,有咸味的肉粽和甜味的豆沙粽。吃粽子是对屈原的纪念和祭拜。

3、系艾草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系在门口、床上或者房间的四角,挂艾草的寓意是驱邪避灾,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健康。

4、佩香囊

香囊是一种以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内装了香料或者草药。人们会佩戴香囊,以避邪和祈福。这些香囊通常具有美丽的外观,同时也是端午节期间服饰的装饰品之一。

5、挂艾草蒲扇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屋子里挂上艾草和芦苇制成的蒲扇,寓意驱散瘟疫和邪气。同时,蒲扇还可以用来扇风降温,使人们感觉清爽舒适。

  因为在古代民间流传,农历五月昼长夜短、阳盛阴衰,且常年多发疾疫,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五月初五,是毒月中的毒日,称为端午。在这天,古人希望对方身体安康,因此互祝端午安康。

 为什么端午节叫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等。

 端午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的说法。也正因如此,端午节就和纪念、忧伤等字眼联系在了一起,就如同清明节一般,说快乐并不合适,互祝安康更为合适。

“端午安康”是端午节的传统祝福语,意思是祝愿人们在端午节期间身体健康、平安安康。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平安。在竞渡的时候,人们会喊出“顺风顺水、平平安安”的口号,祈求平安顺利。后来,这个祝福语逐渐演变成了“端午安康”,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祝福语。

此外,端午节还有食用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也与健康、平安相关。因此,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也会通过这些习俗来祈求健康和平安。

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节日,天气炎热,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因此,在端午节期间祝愿人们身体健康,也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健康和安全。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

1、粽籺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古代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3、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