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放鱼苗祝贺词语大全

问答 0 13

鱼池放鱼苗祝贺词语大全,第1张

水体酸度不调。一般的鱼体为pH65~85,生活在60~90的范围内,但容易生病或慢性中毒。新鱼池用一些水泥铸造,池塘在适当时间内浸水的情况下,其pH值可以达到96或更高,所以新池塘换7~10天后浸水,再注入新水后放鱼为好;另一方面,古鱼池的淤泥腐殖质相对丰富,可以使池水为酸性,如果不进行酸和碱的综合消毒,也不适合放鱼苗种,应进行生石灰消毒120~2000斤/亩,7~8天后才可以放鱼。长途运输的疲劳。如果要采购鱼(苗)种是长距离运输,运输方法和技术措施不恰当,运输鱼类疲劳不堪,机体损伤过重,新水域环境的变化、pH值、水温等因素与原来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容易导致大量死亡。这时,如果在进入池前一定要消毒的话,原本已经疲惫的鱼(苗)会再次被消毒药刺激,有可能会大量死亡。压力反应。有时运输方法很科学,即使放鱼时的水质测定值一致,放鱼后也会发生大量死亡,也有没有特征性的病灶的情况。一般来说,当鱼(苗)种发生压力反应,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新加入的鱼类无法适应新的水域环境,会导致死亡。放养密度太大。新入的鱼(苗)种应有科学的放养量,根据水域大小确定调整鱼种的数量,例如只能养200斤的鱼(苗)种水体,但放入几倍的放量,必然造成鱼种浮头缺氧死,有些还活着但此后同样造成死亡。水域污染。养殖地的水域污染是导致调进鱼(苗)种死亡的另一个原因,在调进前、中、后的期间,水域污染都是直接的危害因素。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水源污染、化肥、农药、工业污染等。养殖池的污染多发生在稻田工程中。大气污染。一亩鱼塘可以养多少鱼苗一是放养前的准备:1鱼池消毒。 放鱼苗前,鱼池要经消毒,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池法,放干或抽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后金池均匀撒放生石灰,每平方米面积用量75g,第一天注入新水,放置 4-5天后再换新水,再放置2-3天后即可投放鱼苗;二是带水法,每立方米池水用220g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待生石灰毒性消失后即开始培肥水质。检查生石灰毒性消失的方法有二:一是检验池水的ph值,若ph值降到7以下,说明生石灰的毒性已消失;二是观察池水中有无水蚤,若有水蚤,说明毒性已消失。2培肥水质。 在鱼池消毒完毕后,约在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注水深度以50~60厘米为宜, 然后每亩放入禽畜粪250~300公斤肥水,使鱼苗下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3拉空网检查。在鱼苗下塘前1天或临放前应用夏花鱼网拉1~2次空网,以检查和清除池塘中还可能存在的少数野杂鱼、蝌蚪、蛙卵及水生昆虫等敌害。 二是鱼苗的放养:1鱼苗的选择和消毒。放养的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要尽量一致,以免互相残杀。在日常管理工作上,病害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在鱼苗投放时,做好鱼体消毒。方法是将1公斤盐用30公斤水稀释,将鱼苗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后,才可放苗。2鱼苗的放养时间。鱼苗放养应选择在轮虫繁殖的高峰期,池塘施肥后5~7天是鱼苗放养的最佳时期。放养时间在晴天为宜,一般水温在20 ℃~25℃时。3鱼苗的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养密度10~20万尾,鲢、鳙放养密度可大些,草鱼放养密度可小些,同一口池塘应1次性放足同一批繁殖的鱼苗。4鱼苗放养以单养为好,尽量避免混养。5放养时,应选择在池塘的通风处放苗,操作要细心,动作要轻快。 1清塘消毒。这是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寄生虫的有效方法和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工作一般选择在鱼苗下塘前7~10天的晴天中午进行。 2检测药物残留毒性。鱼苗下塘前要检查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将几十条鱼苗放入池塘中的网箱中试养,若鱼苗能正常生活半天到一天,说明药物毒性已消失;2用生石灰清塘的池水,若PH值降到9以下,则说明生石灰毒性已消失;3观察池中有无水蚤,若有水蚤则表示药物毒性已消失。 3适时下塘。鱼苗孵出后4~5天能正常水平游泳时应及时过数下塘。下塘过早,鱼苗游泳能力差,入塘易下沉死亡;下塘过晚,鱼苗体质差成活率低。 4单养为宜。同一个发花塘放养一个品种较为适宜,而且必须是同批孵化的鱼苗,不能多品种混养,更不能大小套养。 5晴天放苗。晴天池塘水温较高,溶氧也较高,鱼苗生长力强,此时较易适应环境;阴雨天放苗,池塘水温低,溶氧也低,鱼苗会集中浅水处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导致鱼苗死亡。 6肥水下塘。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鱼苗下塘时池水中轮虫密度应达5000~10000个/升,使鱼苗下塘后有足够适口的天然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5天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粪肥200~500公斤,新池每亩还应适当增施化肥5~10公斤。 7检查饵料生物。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较多的水体多呈乳白色,适合鱼苗下塘;若出现较多的桡足类、枝角类、红虫等大型浮游动物,应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水溶液。也可每亩投放体长13CM左右的花鲢200~300尾吃掉大型浮游动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花鲢必须健康无病;二是鱼苗下塘前必须将花鲢全部捕出。 8拉网除害。鱼苗放养前要用密眼网拉空网1~2次,以清除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 9注意温差。鱼苗下塘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否则,应逐步调节水温使其趋于一致后再将鱼苗下塘。 10精心放养。下塘时将盛鱼苗的容器放在避风处倾斜于水中,让鱼苗徐徐游出(不能倾倒)。有风时应在上风处放鱼苗,否则,鱼苗易被风吹到下风处的池边。自家的鱼塘放了一些鱼,该怎样育肥池水呢?一般不超过1000尾,可是也分鱼种,如草鱼为主,1亩放养400-600尾草鱼,鲢鱼200尾。鲤鱼50尾。可以喂草鱼颗粒料,又不至于太密。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鲫鱼100克以上。鱼苗如何放进水塘拜托各位了 3Q开春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是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给予高度重视。生产中经常使用生石灰消毒。可以消灭多种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生石灰能中和有机物分解的酸离子,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使水体呈现出比较适合鱼类的微碱性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鱼生病时,水域总是呈偏酸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水体碱性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整理池塘后,在加鱼两周后的晴天消毒。池塘里剩下5 ~ 10厘米深的积水,池底周围挖几个小坑,每亩生石灰60 ~ 75公斤,融化草后,整个草都散开了。使用量可以根据池塘中的泥浆量增减。使用后搅动水域的效果更好,消毒时不留下周围的死角。御庙要按照规格合理划分和培养,会堂里的御庙规格要相同。规格较大的鱼苗掠夺力强,食量大,因此,与小规格鱼种一起放养,小鱼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诱饵,导致体质下降。200px以上的鱼种要在成鱼池养殖,小鱼苗要放在标准组养殖。为了防止不同规格的鱼种争夺食物,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极端问题。在鱼塘实施各品种圈套和合理密养是充分利用水域,合理利用饲料,发挥生产潜力,提高鱼类产量的重要措施。以各种鱼类食性和生活习惯为基础。根据鱼的生活习惯,相对来说,上层鱼(是,),可分为中层鱼(草鱼)和下层鱼(鲤鱼、鲫鱼)三类。从食性来看,可以分为肥鱼(鲭鱼浮游生物、鲭鱼浮游生物)、草食鱼(草、鲭鱼)、杂食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食肉鱼(鲶鱼、鲶鱼、鲶鱼等)。不仅能起到补充作用,还能很好地加强水的净化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生长良好的藻类对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有明显的缓冲、分解作用,可防止水质指标大幅下降。虾需要经常剥皮,所以特别需要安全的环境,太阳光透明的水域不合适。肥料不仅能提高混浊度,降低透明度还能防止赤潮,削弱太阳辐射,减缓水温变化,对虾的安全和栖息非常重要。提供天然诱饵。藻类含有叶绿素,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起到光合作用,为虾提供天然诱饵对虾的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但是,肥水也有一定的“缺点”结局。晚上阳气不足。肥水在夜间增加氧气消耗量,夜间容易缺氧。肥肉和水比没有肥肉的水好。(一)肥水下塘 所谓"肥水下塘"是指在清塘后,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立即在池中施放有机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使鱼苗入池后便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食料。 施用的有机肥料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一般粪肥每亩施300~500公斤,或绿肥(大草)300-400公斤。为加速肥水,可兼施化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等4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 肥水下塘的原理是充分利用鱼苗发育过程中食性转化规律与池塘清塘之后浮游生物发育规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清塘施肥之后,池塘中各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高峰的出现时间不同,一般的顺序是:先是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接着是轮虫和无节幼虫,然后是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而鱼苗入池之后长到全长15~20毫米时食性转化规律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只要适时地进行清塘肥水、鱼苗适时下塘就可以利用两者的一致性,使鱼苗在每个发育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食物。因此,鱼苗的适时下塘是养好鱼苗的重要技术措施。适时下塘,就是趁池水轮虫数量达到高峰(即每升水5000-10000个,生物量20毫克以上)时,把鱼苗放入池中。鱼苗下塘的时间过早、过晚都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所以必须掌握池水中轮虫的出现时间和发育规律。 据测定,水温20-25℃时,鱼池清塘注水施肥后8-10天,轮虫的数量可以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数量迅速下降。清塘注水施肥后的7-8天,轮虫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一些小型的枝角类零星出现,继而数量增多并与轮虫争食。这些枝角类的摄食能力比轮虫强,因而会抑制轮虫的发展。这时可用003-005ppm的晶体敌百虫灭杀枝角类并每隔两天施有机肥(80-100公斤/亩)一次,可以延长轮虫的高峰期7-10天。有的地方用豆浆培养轮虫,效果很好,但成本高。 (二)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的确定,必须依据鱼苗、水源、饲料和肥料的来源、鱼苗池条件、饲养技术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目前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如果养到全长18-20毫米(乌子头)时拉网分塘,则放养密度可适当提高,鲢、鳙鱼苗为20~25万尾/亩,草、青鱼苗15-20万尾/亩。如果下塘之后每天都要向外销售,则放养密度还可再提高;如果需要从鱼苗培育到夏花鱼种,其间不动网则必须以亩放10-15万尾为宜。 (三)鱼苗放养时的注意事项为了稳妥起见,放养鱼苗的前一天,用密眼网具将清塘之后池中繁生的一些有害水生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等捕出是有必要的。 1放养 时机鱼苗孵出4-5天,鳔充气、能够正常平游的鱼苗,应立即下塘。下塘过早,鱼苗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弱,会沉入水底死亡;太晚,卵黄囊早已吸收完,鱼苗因没有及时得到食物而消瘦、体质差,也会降低成活率。 2单养 同一池塘应放养同一批鱼苗,以免成活率下降和出现规格的差异。 3水温 必须注意装鱼苗容器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差值应低于5℃。超过5℃时应调节容器中的水温,使其接近池水温度。 4.计数 苗下塘时,应准确地计数,以便饲养时正确掌握饲料、肥料的用量。 5.风向 鱼苗池较大,又在有风的天气条件放鱼苗时,放鱼苗的地点应选择在上风处。若在下风处放,鱼苗容易被风吹到池边致死。 6.避免残药 要注意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与否。可以用容器取一些池水,放入少量鱼苗,经7-8小时无异常,证明药性已过,可以放养。 还可以推荐一个南方最火的鱼苗场:广西玉 林市共赢鱼苗市场 本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玉林市本地最大人气最旺的鱼苗市场主要带动服务于周遍地区的鱼苗购销流通业务:其中有:四大家鱼、白鲇鱼、海鲫、叉鱼、雄性罗非鱼、锦鱼以及本地、埃及塘角鱼、花斑生鱼欢迎来人来电联系 13768997475 0775-2685748玉林市二环路桂平路(红绿灯往前150米处) 鱼苗下塘的数量:家鱼苗一般每亩10万尾左右,鲢、鳙鱼还可适当多一些,草鱼可适当少些,肥水塘可适当密些,新塘、瘦水塘应适当稀些。鱼苗饲养20天左右,便长到33CM左右,称夏花鱼种。这时就要进行第一次分塘,一般每亩放1-15万尾。经30天左右的培育,夏花长至66厘米左右,又要进行第二次分塘,每亩放5000-8000尾为好,再经50天培育,鱼种达10-13厘米时,要进行第三次分塘,每亩放3000-4000尾,这样饲养到年底,如果培育管理得好,每亩可育出200-250公斤大鱼种,规格一般可达5寸以上。一次下塘,一养到底的山塘,最好放入夏花5000-6000尾。放养密度还必须根据山塘条件,饵料多少和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放养尾数。 嘿嘿,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