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鹤鹿同春春常在,松柏长青绿葱葱,漫漫岁月随流水,福寿双全乐融融。今天,是公元2010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六,是一个幸福吉祥的日子,也是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可喜可贺的日子。今天,我们高兴地在这里为一位老人家举办一个隆重、热烈、简朴、喜庆的寿辰庆典。这位老人家就是备受大家尊敬、深受子孙爱戴的八十寿星王焕彬老先生! 天增岁月人增寿,福满乾坤喜盈门,欢庆八十寿诞日,艳阳高照满堂春!我,是今天这个庆典的主角——王焕彬老先生的外孙女,我叫张琰。受我们这个大家族的重托,很荣幸担任今天庆典的主持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我姥爷和我们家族,向在座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在这洋溢着和睦和谐的气氛里过得愉快,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下面,我宣布:王焕彬先生八十大寿庆典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恭请老寿星隆重登场与大家见面!(引导老寿星入场,并和大家打招呼或简短致辞,然后落座)我来问问姥爷:姥爷,今天是你的八十大寿,你高兴不高兴啊(老寿星回答:高兴!)好!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寿星一帆风顺,两全齐美,三阳开泰,四世同堂,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福临门,九九重阳,十全十美! ▲下面,由老寿星5岁的重孙子王英豪代表大家向老寿星献上鲜花和祝福,有请王英豪,大家欢迎他。(引导王英豪向老爷爷献花并在老爷爷脸上亲一下,然后说:“祝老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好,谢谢王英豪。也希望王英豪健康茁壮成长! ▲有一种光明叫做太阳,有一种辽阔叫做海洋,有一种崇高叫做父爱,有一种宽广叫做无疆!下面,有请老寿星的儿子,也是我的舅舅代表全家人致辞,大家掌声欢迎。(王荣康致辞——略)草木感恩大地,鸟儿感恩蓝天,鱼儿感恩江海,儿女感恩父母。舅舅说得好:爱一生之父母, 爱父母之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今天,各位亲朋好友和来宾带着美好的祝福和良好的祝愿,前来参加老寿星的八十大寿庆典。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来宾代表石智勇先生致辞。(石智勇先生致辞结束)祝福的话千言万语说不尽,石先生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也为老寿星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各位来宾! ▲下面由老寿星的女婿张德仁先生向老岳父献上寿礼,大家欢迎(鼓掌)。(张德仁献上并展示水宜生保健养生杯,简短致辞)水宜生的广告词说得好:喝水用上水宜生,养生保健少得病。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鼓掌)。 ▲接下来,由老寿星的孙子王斐向爷爷献上寿礼,大家欢迎他(鼓掌)。(王斐献上并展示海参礼盒,简短致辞)一份礼物一片情,深情祝福老寿星。感谢王斐。 ▲下面该我来为姥爷献寿礼了,请我的妈妈帮我把礼物拿上来。(妈妈把礼物拿上)我的礼物是一个花篮和一件棉衣。(致辞自定) ▲下面由老寿星未来的外甥女婿,也就是我的未婚夫王松华向姥爷献寿礼,大家欢迎他(鼓掌)。他的礼物是一个花篮。(酌情致辞) ▲下面有老寿星的外甥媳妇张艳凤献上她亲自制作的刺绣“百寿图”,由老寿星的两个孙媳妇替她献上,大家欢迎。 ▲在今天的庆典上,各位亲朋好友和来宾给老寿星带来了吉祥的寿礼,譬如:侄子毕学工送来了装裱的寿字,重侄女毕金铭亲自为老姑父书写的寿字,孙女于红霞送来了花篮等等,他们献上了一颗颗爱心和孝心,以不同的方式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洪福齐天。因为时间关系,在今天的庆典仪式上就不一一展示了。在此,我代表我姥爷及其全家,再次向各位亲友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由老寿星远在广东的内弟毕思超先生,也是我的舅姥爷,为老寿星献上生日蛋糕。舅姥爷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前来,特委托女儿毕新宇敬献,有请毕新宇阿姨!(由工作人员协助将生日蛋糕推到老寿星面前并点燃蜡烛,然后毕新宇致辞)这层层蛋糕昭示着今后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闪闪的烛光预示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舅姥爷和新宇阿姨(鼓掌)。 ▲下面,让我们共同唱响《生日快乐歌》,祝福老寿星生日快乐。由王英豪上前来领唱,再次有请王英豪。我们唱两遍,第一遍由王英豪领唱,第二遍请大家全体合唱。(引导王英豪领唱,合唱)现在请老寿星面对蛋糕上的蜡烛,在心里默默的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同时也请我们全场所有的来宾共同为他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祝愿老寿星今后的生活像这蛋糕的颜色一样五彩缤纷,象这蛋糕的味道一样甜甜蜜蜜,像这蛋糕的形状一样,团团圆圆!请老寿星吹灭蛋糕上的蜡烛,愿美好的心愿伴随着青烟的升起开始实现(帮助姥爷吹蜡烛)! ▲下面,请老寿星为生日蛋糕剪彩。(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老寿星在蛋糕上用刀切一下,然后工作人员把蛋糕推下去切分) 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各位亲友,各位来宾,现在我宣布:王焕彬先生八十大寿庆典仪式结束。最后,让我们共同祝福他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同时也祝福各位以及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下面寿宴正式开始,请老寿星和大家共同入席。让我们举起欢乐的酒杯,斟满舒心的美酒,为老寿星和各位来宾的健康幸福、快乐吉祥——干杯!请教长辈晚辈之间各种称呼篇一:给晚辈写书信的技巧把握 长辈给晚辈写信也要把握一些技巧上的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使长辈晚辈之间建立起亲密和睦的关系。一般来说给晚辈写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尽管长辈是有很强的威望和对晚辈的许多事情所拥有的发言权,但长辈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或不让晚辈做什么,而要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同晚辈商量,对晚辈的某些缺点和不足要用平和的方式给其讲道理,而不是用家长制的强制办法。 第二,对晚辈的成长和发展,长辈常常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长辈在同晚辈通信时,要能明白大是大非,教育晚辈认清好坏,辨别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三,长辈对晚辈的关心要能从信的内容上体现出来,尤其当晚辈遭受人生重大挫折时,长辈要多鼓励,少打击,让晚辈在长辈的理解和支持下振作起来,勇敢地向困难挑战。篇二:写信的正确格式 写信的格式 网上收集的,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写信的范例:敬爱的(亲爱的,尊敬的) :您好!感谢你的提醒和教诲,我会铭记于心,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和问题,在百忙中给你造成的麻烦,我感到抱歉。。。。。。。。。。此致敬礼! 你的朋友青蛙2005年10月18日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恭喜别人喜得千金的诗句这个就先从你自己开始论,亲戚中与你平辈的论岁数,岁数比你大的你就叫表哥或表姐,岁数比你小的叫表弟或表妹。比你大一辈的从你爸爸家论的和你爸爸平辈的男的叫叔或大伯,女的就叫姑姑。你爸爸的舅舅舅母你叫舅爷舅奶。你爸爸的姑姑你叫姑奶奶。你爸爸的姨你叫姨奶奶。你爸爸的表哥表弟你叫表伯表叔。从你妈妈家论的和你妈妈平辈的男的叫舅舅女的叫姨妈。你妈妈的姑姑你叫姑姥。你妈妈的舅舅你叫舅姥爷。你妈妈的姨妈你叫姨姥。比你爸爸妈妈大一辈的比如你爸爸的爸爸妈妈你叫爷爷奶奶,你妈妈的爸爸妈妈你叫姥爷姥姥。你爷爷的爸爸妈妈你叫太爷太奶或太爷爷太奶奶,你姥爷的爸爸妈妈你叫太姥爷太姥姥,和你叫你奶奶的爸爸妈妈或你姥姥的爸爸妈妈的叫法一样都叫太姥爷太姥姥。再大辈的你就直接叫祖宗不叫别的。你的明白?书信的文言文的结尾1 有关于喜得诗句 有关于喜得诗句 1有哪些描写“喜得千金”的古诗 1、宋代:陈藻《子从生儿席上作》 回思一纪先,君吟弄瓦诗。 亦开满月筵,我行适值之。 白话译文:回想之前十二年,君吟诵喜得千金的诗词。如果开满月席,我一定会来的。 2、宋代:王洋《王亚之见访知谹父郎中得女戏作》 春风剪彩花开脸,秋水为神玉作肌。 解使门阑添喜色,宜来何必是男儿。 白话译文:春风来剪彩,花儿来开脸,秋水为样貌玉石作肌肤。给家中增添了喜庆之色,又何必在意是不是男孩呢。 3、明代:郑真《奉呈同知钱相公》 散花仙侣下瑶天,华烛光开锦绣筵。 闻说公家生贵女,月弥要觅洗儿钱。 白话译文:散花仙女从天上瑶池下来,明亮的烛光开锦绣宴席。听说公家生了贵女,满月了要送洗儿钱。 4、明代:陈吾德《隆之生女赋赠》 昨夜欢声满玉堂,争言宝婺下祥光。 白话译文:昨天晚上满堂的欢声笑语,都说是贵女星下凡出现了祥光。 5、明代:陈吾德《隆之生女赋赠二首 其二》 喜来辄复醉霞觞,羡尔明珠掌上光。 白话译文:高兴起来每每喝了不少犹霞杯里的酒,羡慕你有个掌上明珠。 6、清代:陈忠平《海风喜得千金四韵以贺》 宝婺星初起,桂华盈室香。 从兹埋酒瓮,待日醉东床。 膝下欢愉足,闺中吟咏长。 何怜谢家女,凤种定云翔。 白话译文:天上的贵女星刚刚升起,桂花香充盈着满室。在地里埋下酒瓮,待来日可以喝醉女婿。在膝下有足够的欢愉,女儿在闺中慢慢成长。可怜谢家女儿,注定是凤种。 “凤还巢、千金至”的对联也表示生女儿: 扩展资料: “千金**”一词的由来: 据说约在春秋时候,楚国大夫伍子胥的父亲因得罪楚王而被杀,伍子胥怕受牵连,便连夜逃到“昭关”。恰好碰到一位正在织鱼网的少女,少女一眼就认出他的身份,便殷勤的招呼他饭菜。 用毕,伍子胥起身告辞,临行前再三嘱咐少女不要向人透露他的行踪,走不远后又不放心地回过头来在叮咛一遍,当他第三次再回头时,却听到“扑通”一声,少女选择以死明志。 伍子胥懊悔不已,心中发愿:“如果我侥幸躲过这一劫,他日定用千金为少女建庙、塑像。”后来,伍子胥果然履行诺言,人们就传说女子的义行价值千金,甚至就直接用“千金”来称呼她。 后来,“千金”便成为对未出嫁女的礼貌称呼了。 古诗文网--子从生儿席上作 古诗文网--王亚之见访知谹父郎中得女戏作 古诗文网-- 隆之生女赋赠二首 其二 2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6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3关于“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6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4形容满月的诗词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5描写喜得千金的诗句 1、清代:陈忠平《海风喜得千金四韵以贺》 宝婺星初起,桂华盈室香。 从兹埋酒瓮,待日醉东床。 膝下欢愉足,闺中吟咏长。 何怜谢家女,凤种定云翔。 白话译文:天上的贵女星刚刚升起,桂花香充盈着满室。在地里埋下酒瓮,待来日可以喝醉女婿。在膝下有足够的欢愉,女儿在闺中慢慢成长。可怜谢家女儿,注定是凤种。 2、宋代:王洋《王亚之见访知谹父郎中得女》 春风剪彩花开脸,秋水为神玉作肌。 解使门阑添喜色,宜来何必是男儿。 白话译文:春风来剪彩,花儿来开脸,秋水为样貌玉石作肌肤。给家中增添了喜庆之色,又何必在意是不是男孩呢。 3、宋代:陈藻《子从生儿席上作》 回思一纪先,君吟弄瓦诗。 亦开满月筵,我行适值之。 白话译文:回想之前十二年,君吟诵喜得千金的诗词。如果开满月席,我一定会来的。 子从生儿席上作 4、明代:郑真《奉呈同知钱相公》 散花仙侣下瑶天,华烛光开锦绣筵。 闻说公家生贵女,月弥要觅洗儿钱。 白话译文:散花仙女从天上瑶池下来,明亮的烛光开锦绣宴席。听说公家生了贵女,满月了要送洗儿钱。 5、明代:陈吾德《隆之生女赋赠》 昨夜欢声满玉堂,争言宝婺下祥光。 白话译文:昨天晚上满堂的欢声笑语,都说是贵女星下凡出现了祥光。 6、明代:陈吾德《隆之生女赋赠二首 其二》 喜来辄复醉霞觞,羡尔明珠掌上光。 高兴起来每每喝了不少犹霞杯里的酒,羡慕你有个掌上明珠。 6恭贺朋友喜得贵子的诗句有哪些 1、《贺徐提管可大得子》年代:宋,作者:何梦桂。 原诗:四十生儿得宁馨,试教啼看是真英。五文凤自云间落,一角麟从天上生。积善家应长孙子,读书种定作公卿。他年大耋还推子,谩道同年我是兄。 释义:四十岁生出这样的儿子,听啼哭声看来是个好苗子。好像五彩凤凰从云朵里落下,又似独角麒麟从天上出现。行善的家庭有助于子孙成长,读书的苗子将来能做大官。到那时候候你已经七八十岁的年纪,不要讲我是你的兄长。 2、《用东坡韵贺可山得子》年代:宋 ,作者:叶茵。 原诗:祥光一夜照乡闾,迟晓邻翁毓凤雏。举坐已夸沾玉果,传家应不负诗书。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余。自顾阿戎愚且鲁,提孩敢说巧相如。 释义:吉祥的光辉照亮乡村的夜晚,到破晓时邻居家生了个孩子。在座宾客都夸赞粘上了喜气,这孩子将来可以传承诗书家风。孩子刚好生在秋天过半,白天长晚上短。我看着自己家的阿戎愚钝鲁莽,你家这个孩子一定会如蔺相如一般巧思敏捷。 3、《和文文溪庆徐固峰六十得子韵》年代:宋 ,作者: 赵必象。 原诗:明珠生老蚌,光彩射西湖。岁晚颖方实,春荣木不枯。卿儿是麟否,陵母梦云无。他日浣花老,骑驴索醉扶。 释义:明亮的珍珠从苍老的蚌壳里生出来,光彩照亮西湖。深秋时节果实刚刚长出,草茂盛,树上叶子还没枯。这个孩子是不是麒麟儿呢, 汉将王陵的母亲生他时也没有梦见云彩。将来宴游于浣花溪畔的老人家,骑着驴还要求晚辈搀扶喝醉的他。 4、《喜得贵子,藏头诗一》,年代:现代,作者:佚名。 原诗:喜鹊喳喳树上鸣,得得快马大门迎,贵宾速把好讯报,子降母平挂彩樱。 释义:喜鹊叽叽喳喳的在树上叫,在大门口迎接得得跑来的快马,尊贵的宾客们都快快把好消息告诉大家:孩子顺利降生,母亲平安,彩色的大红花要在门前挂起来。 5、《喜得贵子,藏头诗二》,年代:现代,作者:佚名。 原诗:喜得贵子娘自豪,得福续代门第高,贵人来临客满坐,子贵得喜父开心。 释义:家里生了孩子,做母亲的感到很自豪;可以延续家里的福气和提升家里的门第;尊贵的来宾把家里坐满了,孩子的父亲喜不自禁招呼着客人。 7描写“喜得千金”的诗句有哪些 1、眼见女儿日日新,感觉啼哭亦动听。——《女儿百天题诗》 2、最爱弄女床前戏,啼哭疑似天籁音。——《为小女题诗感天伦乐趣》 3、新岁添千金,杂事难分身。——《新岁喜得千金有感》 4、屎尿不觉臭,骨肉连着心。——《新岁喜得千金有感》 5、此乃人世乐,无愧当父亲。——《新岁喜得千金有感》 : 喜得千金的意思就是说内子降生一女,就是喜得千金,而全家高兴。 千金,一开始是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一千年来都是如此,元代之后才开始用于指官宦女儿的尊称。 千金,原指男儿身。南朝梁司徒谢朏幼聪慧,特受父亲谢庄喜爱,常把他带在身边。他也非常争气,10岁时便能写出很不错的文章。后随父亲游土山,受命作游记《洞井赞》,援笔便成,文不加点。宰相王景文对谢庄夸他:“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谢庄也手扶儿子的背说:“真是我家千金啊。”谢朏长大后不仅成了文学家,还当上了尚书令。此后的近千年内,“千金”一词一直用来形容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年轻男子。 “千金”一词,由来已久,但用来指人,这还是第一次。从谢朏被称为“千金”开始,历史上近千年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则是元明以后的事。况且,其基本含义也与当年谢庄夸赞谢朏时大致相同。 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也,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请自稳便。”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大户人家的女孩被普遍称为“千金”,“千金**”这一称谓便流传了下来。 参考资料:千金—— 8描写“喜得孙女”的诗句有哪些 1、《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代:白居易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杜甫 3、《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李白 4、《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代:曾几 5、《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唐代:杜甫 9描述喜得贵子诗句有哪些 喜悦之情赋诗表 得子之心庆贺晓 贵人贵事鸡年多 子母安康幸福好 1、恭喜喜得贵子,恭祝弄瓦之喜,明珠入拿,增辉彩悦,衷心祝愿贵子建健康康,快快乐乐,聪明灵秀,幸福无边。 2、不是每朵浪花都为海滩而来,不是每颗星星都为夜幕而来,不是每次细雨都为麦苗而来,但,你可爱的宝宝为你开心幸福而来! 祝贺你! 3、宝宝降生,我前来贺喜,愿新生的小宝贝给你们带来数不尽的快乐,祝小宝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祝新妈妈您甜蜜美满! 4、听说你家添了一宝,我赶忙来道喜,一来沾沾喜气。二来祝福送给孩子,愿他茁壮成长。三来祝福初为人父母的你们,晋升快乐! 5、愿所有的幸福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温馨所有的好运永远围绕在宝宝身边!1 古文写信怎么收尾 通过百度文库查找可得;详细情况参考:书信结束书信正文之下可选用恰当的祝颂用语:①先在正文末尾处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顺祝、谨祝、敬祝、恭祝、即颂、恭请、敬请等。 ②然后别起一行顶格写:(1)根据时令选用;春禧、夏安、秋祺、冬吉、日安、时绥、近祺。(2)根据对象的身份选用:女性:芳安;长辈;台安、福安、金安;教师:教安;编辑:编安;作家:著安、撰安(上述“安”有时也可改为“祺”、“吉”、“绥”等)。 (3)根据对象的景况选用:结婚:俪安、同以永结、良缘美结、爱情永笃、新婚幸福;出行:旅安、客安、患病:痊安。要注意选用词语的合理搭配,并常作交叉变换。 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纸短情长,不胜依依;即此搁笔,余容后续;书不尽意,余言面禀;临书仓促,不尽欲言;琐务缠身,恕不多言;草率书此,不成文理;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祺”取吉祥之意﹐“商祺”仅用於商业中﹐意思差不多等於白话中的“生意兴隆”其它一些结尾的敬词:1﹑请安: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用于亲友平辈:敬候 佳祉 并候 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近佳、即问 近好、附颂清安。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 俪安、顺颂双安、敬颂 俪祉(祺)。用于政界:敬请 勋安、恭请 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 戎安、恭请 麾安、肃请捷安。用于学界:只颂 撰祺、只请 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 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 财安、敬候 筹安、顺颂筹祺。用于旅客:敬请 旅安、藉颂 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2﹑署名下的敬辞: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 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2 古文写信怎么收尾 通过百度文库查找可得; 详细情况参考: 书信结束 书信正文之下可选用恰当的祝颂用语: ①先在正文末尾处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顺祝、谨祝、敬祝、恭祝、即颂、恭请、敬请等。 ②然后别起一行顶格写:(1)根据时令选用;春禧、夏安、秋祺、冬吉、日安、时绥、近祺。(2)根据对象的身份选用:女性:芳安;长辈;台安、福安、金安;教师:教安;编辑:编安;作家:著安、撰安(上述“安”有时也可改为“祺”、“吉”、“绥”等)。(3)根据对象的景况选用:结婚:俪安、同以永结、良缘美结、爱情永笃、新婚幸福;出行:旅安、客安、患病:痊安。要注意选用词语的合理搭配,并常作交叉变换。 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纸短情长,不胜依依;即此搁笔,余容后续;书不尽意,余言面禀;临书仓促,不尽欲言;琐务缠身,恕不多言;草率书此,不成文理;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祺”取吉祥之意﹐“商祺”仅用於商业中﹐意思差不多等於白话中的“生意兴隆” 其它一些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 佳祉 并候 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近佳、即问 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 俪安、顺颂双安、敬颂 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 勋安、恭请 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 戎安、恭请 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 撰祺、只请 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 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 财安、敬候 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 旅安、藉颂 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3 文言文书信的书写格式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4 书信中有哪些好的开头,结尾,谦词和敬词 书信的开头与结尾是固定的,一般为:开头顶格写收信人姓名和结尾你的名字,常见的敬词、谦词如下:一、谦词1、“敝”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敝处: 谦称自己的家乡、住处或办公场所; 敝国: 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鄙” 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自己的见解;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老: 犹老朽。老人自称的谦词。 3、“卑” 卑弁: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 卑寒:谓位卑家贫; 卑陋:低矮简陋; 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卑职:对上级的自称。4、“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注意:小人又指人格卑鄙的人,但不当谦词用);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小可: 自称谦词,宋元时民间口语。 (也作平常;轻微讲。如非同小可); 小弟: 兄弟或男性与朋友相互之间的自称谦词。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5、“不” 不才: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不佞:没有才智的; 不肖:没有出息的; 不敢当:平常交往中,对别人的招待、夸奖承当不起时,可说“不敢当” 二、敬词1、用“拜”字:用于自己的动作。 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拜读(阅读结方的文章)、拜访(访问对方)、拜见(求见对方)、拜识(结识对方)、拜托(托对方办事)、拜会(会见对方)、拜谢(感谢对方)、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2、用“垂”字: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垂爱(在书信中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说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说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又说“垂询”)、垂念(说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3、用“大”字: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敬称年长的男人)、大哥(敬称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男人)、大姐(敬称女姓朋友或熟人)、大妈(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在书信中称长辈)、大驾(敬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作品)、大札(称对方的的书信)。 4、用“芳”字:用于对方或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龄(称对方的年龄,对方应是年轻女子)、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名(称对方的名字,对方应是年轻的女子)。 5、用“奉”字: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如:奉达(告诉、表达)、奉复(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托对方办事)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④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开头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 5 文言书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