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的文化传承中,完成一本书稿的过程富有仪式感。初稿往往书写在青竹的表皮,因其光滑便于修改,但待作品定稿,需要将青皮刮去,露出洁白的竹面,将文字镌刻其上,以期文字深刻且持久。这个过程中的"杀",实际上指的是削除或刮去,象征着对初稿的告别和对定稿的确认。因此,"杀青"这一术语逐渐演变为文学创作定稿的代名词。如今,"杀青"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行业,每当听到"某某片于今日杀青",它意味着一项影视作品的拍摄阶段已经结束,正式进入了后期制作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前期的镜头采集工作告一段落,转而转向剪辑、特效、音效等精细加工,预示着一部作品的完整形态即将呈现。所以,"杀青"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影视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少影视剧拍完都会举行“杀青”仪式,“杀青”最初指?1、杀青是古代制竹筒的一道工序。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虫。2、“杀青”一词来源先秦时代,古人在竹简上写字,但是竹简表面是油质的,不易刻字,而且易被虫蛀,所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竹简先放到火上烤,这道工序就叫“杀青”或“汗青”。3、后来人们用毛笔在竹青上写字,就免了刀刻这道工序,所以定稿时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写字就行了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最初指制竹筒的一道工序。杀青有两种含义,以前,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人们也常用杀青指一部**拍摄完成,比如:“一路转战甘肃、北京,艰苦拍摄了两个多月的《天下无贼》,昨天傍晚终于杀青”。影视剧中的其他术语1、Rolling(开机)直接译为旋转。在胶片时代表示胶片已经在摄影机中跑起来了,钱已经烧起来了,得抓紧拍。中文开机就显得没那么形象。2、ACTION(开始/开拍)在拍片现场,导演用来命令演员开始表演的口头用语。导演开拍的时候不用act、start、begin等动词,而用名词action原因是在表演的时候,演员仅仅是在表达导演已经构思好的**,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会对比演员表演的action是否与自己的构思、感觉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话就继续下一个镜头,如果感觉不对,没有达到导演要的效果就会再来一遍了。所以action真正的含义表示导演准备看演员表演的action(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会选这个名词动用,而不直接用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