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做坝坝宴怎么祝福词

问答 0 19

过年做坝坝宴怎么祝福词,第1张

1、拜天祭祖:从周代起,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祭祖,即便是最贫穷的人家,都会拿出平时的积蓄来添置新衣,准备祭祀用品。2、传统饮食: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北方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舍药留下的。六甲番人是潮汕人,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冬至这一天,父母亲都会在家宅的门窗搭粘两粒冬节圆,而更有一些人家还会在桌、橱、梯、床等显眼处搭圆,而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养猪的猪舍,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3、冬至养生: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四、家人聚餐:冬至也是大家团聚的日子,很多平时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会聚餐,离家遥远无法返回的,必须打电话或微信给父母亲人。扩展资料: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清末明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冬至子午书简和百家讲堂 观后感各5篇1、服饰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垫坐,且适于劳动。2、婚姻家庭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解放后,特别是现在,婚姻方面的一些落后习俗已得到改变。3、丧葬文化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火葬是其传统葬俗,每个家族或早期部落都有自己的火坟场,用石砌围圈,往往有碑记载姓氏与开始设立坟场年月。目前仍盛行火葬。60岁以上正常病故,认为是寿终归天,要唱丧歌,举行火葬。也有遵老人遗嘱是否选择火葬的。凶死或传染病死者则必须火葬。婴儿死后装小木棺置于岩洞为岩葬。也有的死婴装棺放入河水中飘走称为水葬。4、饮食待客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5、特产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中国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左右余人,特产与四川大部分地区相同,口味偏重麻辣。6、民居一般都住寨子坪村。丹青水磨,秀美山川,在老人村、寨子坪村、黑土坡、刘家沟也以民族歌舞和坝坝宴。第46天:沾九十寿星喜气,享视觉味觉美味,吃坝坝盛宴。暖流在灾区流淌,希望在灾区升腾。 在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联合村,近20户村民搬进新家过新年。71岁的兰尚发老人颤颤巍巍地爬上凳子,在新家大门正中央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后,感慨地说:“还是要感谢党的政策好,遭这么大的灾,我们没饿着、没冻着,如今还住进了新房,这个新年热闹,过得好。” 和兰尚发一样,四川地震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灾后的第一个春节,温暖祥和。 房暖衣厚口粮足 摆起“坝坝宴”,端上“九大碗”,彭州市磁峰镇的居民自发地在安置点摆上宴席喜迎新年,300多人其乐融融。鹿坪村村民罗大姐说:“今年在安置点过年热闹得很。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乡里乡亲现在又住得近,大锅煮肉吃,把受灾后的第一个年过出了红火劲儿。” 为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四川省及各援建省市结合灾区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抓好过渡房配套设施和永久性农房建设,同时积极向灾区输送大批“暖冬”物资,调集和储备充足年货,满足灾区群众过节需要。 截至1月20日,全省共发放御寒棉被37919万床、棉衣裤45108万件(套)、取暖用品458万件(个)、衣物4319万件、烤火炉19万台。 “文化暖冬”暖人心 崇州市鸡冠山新区的板房区内,音乐不断、笑声连连,文化部春节灾区慰问团的演员们为灾区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为丰富节日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四川省宣传文化部门启动了“文化暖冬”工程,在专业艺术院团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盛的文化“年夜饭”,为受灾群众送去新春的欢乐和祝福,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亮色。 今年的文化迎春活动,持续时间最长、活动最多。春节前后,各级文艺团体、文艺小分队深入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54个受灾县,开展两万多场迎新春文化活动。 不让一个“三孤”人员孤独过年 “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1月24日,青川县瓦砾乡乌龙村的孤老杨云安又领到一床新棉被。对五保、“三孤”、低保等特困人群,瓦砾乡给予资金补助,棉衣被发放4至5床、冬鞋发放两双以上。 四川省妥善安排好“三孤”人员的生活,不让一个“三孤”人员孤独过年。春节前夕,四川按照民政部、财政部部署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共发放资金79亿元,惠及6462万人。同时,中央安排四川的第一批冬令救助资金294亿元已在春节前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为了让地震灾区的“三孤”人员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共青团四川省委组织了“爱心助孤过年”活动。 子午书简的实在没有更多的了。对宋史不太了解的我,一次偶然间,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袁腾飞老师正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乃即兴之时所作,非常感谢大家的欣赏和见解。)百家讲坛之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 读后感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要说起水浒英雄,鲁智深可是一个特别的。说他是和尚,那也不尽然。他可是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可算得上是和尚中的“另类”。且看他: 头裹芝麻罗万字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好一条英勇刚武的大汉子! 从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的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斗争生命史。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仅仅是现实对他的迫害,也是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结果。他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他一身好武艺却也是名副其实。 这不,为帮金氏,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遇见周通强抢民女,又将其痛揍一顿。瓦罐寺中驱恶人;野猪林中救林冲。鲁智深虽然性情鲁莽,但却有着一腔热血。他原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提辖,然而却无法忍受漠然的社会。鲁智深不能忍受他所存在的社会,他对自己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会压迫采取了进攻的态度。鲁智深的正义感造就了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个粗人,但他这个粗人却是善良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一副侠义肝胆,此乃英雄也。 鲁莽行事的鲁智深“平生不修正果,只爱杀人放火”。他可是“酒肉穿肠过”,但佛祖是否心中留,那就得问他自己了。他大闹五台山,大力倒凉亭。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举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五台山上,鲁智深虽然到处惹是生非,三番五次破戒,但他在智真方丈面前却也显得乖巧,不敢放肆。鲁智深也有他可爱的一面。 鲁智深的性格中虽然有鲁莽的一面,但他却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在菜园中他智斗众无赖,也算是有勇有谋。他在众无赖面前,力拔垂杨柳,也显示了他的力量和霸气。武艺超群,果不其然。 鲁智深为人豁达、坦率,这也正是他的可爱所在。他说话一口关西腔,又显出他的爽快来。不能否认,鲁智深确实是个英雄。作为英雄,他有一份英雄的气概。作为英雄,他也有一份英雄的义气。要不然又怎么会大闹野猪林救林冲,又怎么会为救史进华州入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来到梁山后,对昔日的好友兄弟依旧是日思夜念,并决定也接他们来梁山。如此义气,如此侠肝义胆,又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呢? 鲁智深的一身可以说是富有戏剧性的。从起初因躲避追捕而被迫落发,到善终坐化在大刹。也可以说是从“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他虽然被逼上梁山,也干过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但骨子里,他却也不是个坏人,仍透着点佛家的大慈大悲。智真长老说他鲁智深必能修成正果,也确实如此吧。或许鲁智深已经看破了这红尘世事,他拒绝了宋江的好意,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清净的去处,得个囫囵尸首,也就此心满意足了。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就这样圆寂了。鲁智深英雄一生,惊心动魄。但在临死之时,却是如此平静和自然。临死之人,如此坦荡也不失英雄气概。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这个“酒肉穿肠过”,不看经卷的花和尚也算是做了一回真和尚,功德圆满,修成了正果。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鲁智深命中与佛有缘,这也使的他的性格善良。他豪爽,不畏强暴,杀富济贫,仗义勇为。真可谓是侠肝义胆,可歌可泣。 鲁智深是个英雄。英雄都是令人所敬佩的。鲁智深是一个让人觉得可爱的英雄。 真是: 好个大胆花和尚,仗义勇为是好汉。 杀富济贫都强暴,性格豪爽侠义胆。 一拳打倒镇关西,二番大闹五台山。 留下多少英雄事,一块好钢折不断。 喜欢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一直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于是他反抗,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真是英雄所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哀、被压迫的社会飘荡。这样的他应该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吧。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上天创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 观后感 《百家讲坛》,顾名思义就是讲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在这几年来,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赞扬,这几天,由袁腾飞教授讲的《两宋风云》便拉开了序幕,这一个节目主要讲了:宋徽宗刚即位时,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当个好皇帝。但是宋徽宗只是一个艺术家,他既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不懂得如何识人辨才,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奸相辅政,宦官掌兵,这些贪官佞臣们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并利用宋徽宗的各种爱好,乘机勒索百姓。宋徽宗爱好奇石异木,于是全国上下大兴花石纲;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满朝文武皆穿道袍;宋徽宗贪好女色,宰相王黼竟然领着皇帝去逛妓院。这样的皇帝,最终便导致了北宋时代的灭亡。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做某一件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一知半解,导致事情以失败而告终。以后,我还要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是永远也翻不尽的。古往今来,谈古论今,还有多少人和事需要我们来探讨,我期待着更多人来讲解更多历史上的故事。《百家讲坛》虽然是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以后播出的,十分疲倦,但对于这时的我来说,能够看到这样好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古代的事即使不睡觉也很值得。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也及时收看一下《百家讲坛》,它对大家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李煜,他的生活曾经是那么的快乐,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官场上的凶狠毒辣阴险狡诈,更没有战争所言。他是那么的天真无暇,那么真诚对待他人,那么的单纯……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样一个人,却“不小心”子承父业,当上了南唐的皇帝。或许,这也是他悲惨生活的开始。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退让并没有换来一份宁静,一份安逸;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就不能留给他一片净土;他不懂,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全国,争霸天下呢?他更不懂,为什么自己的真诚相待却没有换来别人的真诚……世俗烦恼,官场纷争,战场称雄……这一切的一切,他都不懂。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从来没有奢望的什么,只是想要一点安宁,一点真诚,一点富有;他只是有点单纯,有点异想天开,有点过于相信这个世界;他只是想要爱情,想要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花天酒地”。难道,这也有错吗? 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在李煜三番五次的错杀忠臣,用人失误的时候,我从来不想埋怨他什么,甚至,我更想埋怨历史,埋怨他的的父亲:为什么要有嫡长子君主的规定,为什么要让这么一个不被世俗污染的“大孩子”来治理这个国家。难道,这一切,对于南唐,有一丁点好处吗?对于李璟(李煜的父亲),他达成心愿了吗?唯有赵匡胤,得到了南唐,少了一个对手,多了一片土地,这就是结果,唯一的结果。不过,历史就是这么残酷,但又是如此的现实,公平。他先后让李煜保受亡国之痛,让他经受精神、肉体的种种痛,但这些,又为他的艺术生命画上了如此美妙的一笔,如此灿烂的一笔,如此辉煌的一笔……于是就有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感慨;有了“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痛心;有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无奈……更有了: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的激愤痛苦,伤心,绝望与凄凉:他的一切痛,一切快乐,一切生命的历程,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令人不屑一顾,仅仅这样的生活,都不能满足他吗?都不能成全他吗?为什么?为什么如此残忍,为什么如此凄凉?为什么如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只知道,有一种震撼叫做简单,有一种同情叫做无奈,有一种伤痛无法表达……既然一切都已成为定局,不需埋怨谁,不需改变什么,更不需去恨赵匡胤或是别人,因为埋怨没有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争霸天下更是每个帝王的愿望……历史没有谁对谁错,更没有假设。所以,一切的感情都仅仅是一种想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忘掉他而悲惨遭遇,仅仅记住他那凄惨美妙的词句。就像赵小岚教授所讲的:我们不必过多的思量,因为李煜也不喜欢思量(“懒思量”是李煜词中的句子),就在此“懒思量”中,为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我今天看了百加讲坛,我的观后感是: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我读后启发了很多道理不是很喜欢吃酒席,却独钟爱坝坝宴。谁家开坝坝宴请我,心中定是欢呼雀跃,既可吃饭,又可踏青,还可重温记忆中的仪式感,与乡邻其乐融融,实在是美哉!这个春节,几乎蜗居打理琐事,却在节日的最后一天争取到一个参加坝坝宴的机会。先谈谈坝坝宴的由来,三百多年前,“湖广填四川”,湖广移民到四川后,在垦荒、开渠、平田、挖井、建房、收割打谷、插秧抢种时,同村、同宗、同原籍的相互帮助,一起劳作、一起吃饭。这样逐渐形成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替谁家帮忙,就由谁家提供饭菜招待帮忙的人,在田边地头挖灶做饭,帮忙的人围坐在院坝里一起吃饭。随着岁月的流逝,到后来,为了联络感情,移民们婚娶、寿诞、娃娃过满月、建新房上梁等大事,都邀请亲朋好友、左简键邻右舍前来聚餐庆贺,被邀者也随俗凑一点份子意思意思,来的宾客越多,主人家越有面子,因为山潮水潮不如人潮。今天是去给老寿星做九十大寿,我们去沾老寿星的喜气。请跟我来,出发!四川的冬天,也是郁郁葱葱的绿。黑山羊美美地享受着它的盛宴。哪怕是用手机随手一拍,随便一片地,一个小山坡,也可入画,我爱我的家乡。油菜花己星星点点地冒出来,再过两月,将是一片花海。那青翠欲滴的绿啊,剥下绿叶,干椒榨香,爆炒出锅,该是怎样的美味漂亮的芦花鸡,色彩丰富、光鲜亮丽的羽毛展示着它们的美丽,孤独的鸭子混迹其中显得形单影只。注意看画面的看左下角,竟然是个窖洞,鸡们享受的是冬暖夏凉的窖居,高级吧怪不得如此靓丽。幸福的母鸡们,一看这体型,就是会生养的宝贝鸡拦核巧:)住楼房的鸡们,看起来怎么这么忧郁虽然你们住着楼房,却远不如前两幅中的鸡们快乐幸福光鲜。原因嘛聪明的亲们自己想想罗……俺就不说了。鸡年大吉啦,多上了两张鸡图。大厨房设在露天中,先上个远景,青山绿水作背景,透过樱桃树枝,隐约可见冒着烟的大铝蒸笼。生活的气息,就这么浓浓地透出来…镜头拉近,大大的蒸笼,红红的火,红红火火过新年。记得以前的蒸笼是篾编的,放置于山水之中,更有一番滋味。诱人的食物以前的坝坝宴主要是蒸菜,绝大多数采用: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这九种,用大大的土碗盛了,称为‘‘九斗碗"。发展到现在,已逐步餐厅化,不再限于蒸菜了。其实还是好怀念以前名符其实的九大碗。美美的菜发现一窝白白嫩嫩的小猪崽,白白的,粉粉的,哼哼唧唧,三五成群,有的活泼泼,有的怯生生,各具姿态,无限可爱。别这么忽闪着你那双大耳朵,楚楚可怜地望着我好不好俺手上可没好吃的东西给你,怪内疚滴。人家害羞嘛,别用手机拍我们行吗光荣的猪妈妈酣睡着,完全不理身外事,怪不得可以长得这么胖。废弃的石磨静静地诉说时光的故事,回忆当年磨豆的光辉历史…马扎、摩托、打谷机、土墙、蓝门框,奇妙的组合。摩托、头盔、土墙、窗,还有粉笔写的英文字母,完全可以做一个很有味道的橱窗。小时候特别喜欢木制的打谷机,觉得它就是一件艺术品。闭上眼想想,这幅画,下面换成木制的打谷机,该是多么的协调和美啊。如今换成铁制的打谷机,倒是经久耐用了,省力了,也好土墙上随便挂个竹篮子,也是美的。它们在一起氏神,静静散发出乡土的家的味道…乡间用铁链拴养的狗,大抵是特别厉害护家的狗,今天自然是只能被关起来啰。看着我干嘛哦,你说你想要自由烟花放起来,鞭炮响起来,日子红起来,人们嗨起来!可以这么肆意地放鞭炮,爽,群山开始若隐若现,宛若缭绕的仙景。琐呐吹起来,二胡拉起来,锣鼓敲起来,欢声笑语贺新年,祝愿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笑盈盈的姐,美味传上来,好有特色的传菜盘。露天大厨房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分菜。鱼头是要对着这桌的尊者,这可是有讲究的。还有好多讲究我另立篇目写。寿桃梳着可爱的流行丸子头,打着粉,擦着胭脂,鼓着小嘴上桌子给大家拜年啦。龙眼是坝坝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甜蜜而富有(油),这是我给它赋予的意义。肘子也带着满脸的胶元蛋白,打扮得花红柳绿地上来了。这道菜的名字不告诉你,告诉你了你会说俺在骂你,聪明人自己猜。在俺们四川,走人户吃了不说,走的时候,主人往往还会给你打发东西,这,叫礼数。不信你看,毛巾、炒花生、核桃、糖、饼干,竟然还有皮蛋!丰富吧好大一包。所以咱四川称得上礼仪之川:)啥叫走人户打赏了我告诉你。呵呵走人户结束,带着满满的喜气,满满的祝福,回家啰,只见万物复苏,春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