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婆婆家拜年祝福词

问答 0 17

给未来婆婆家拜年祝福词,第1张

年后见未来婆婆要给红包吗?第一次去对象家拜年需要带点拜年所必需的东西和根据对象家庭的实际情况带点家里人实用和喜欢的东西,千万不要小气,东西要伸得出手的。第一次去对象家拜年一般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都要带一块腊肉,这是第一次去对象家拜年必不可少的东西。腊肉是在腊月间早就购来盐腌过,经过打烟子的。一般在十斤或十斤以上才能带出手。也可以去商场购腊肉,但商场的腊肉可能斤两不够。除开肉,还有一些走人户的其他东西,但要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有所区别而不失大流。第二就是要根据对象家庭情况购烟酒茶。如果对象家大人抽烟,购一条好烟,如软云或中华,如果对象家没有人抽烟,那就购别的什么。再考虑酒,一般是五粮液或茅台,因为毕竟是第一次,一定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如果对象家没有人喝酒或抽烟,可以考虑茶叶,好多家庭的人都要喝茶,茶对身体比较有好处,可以称一斤龙井茶或茅峰,然后购一个好看的盒子进行包装。如果对象喜欢吃什么水果之类,可以带上一点。方便的话,也可以带点本地土特产,一定要本地出产的正宗货,让人觉得礼轻人义重。比如包装好的米花,北京烤鸭,云南的冬虫夏草等等。不管什么东西一定要进行精致的包装,觉得好看舒服,贵重的感觉。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给对象的家里人带上礼物,比如有兄弟姐妹的,可以送皮带,化装品之类的,这类主要是小巧和精致的。如果对象家除天父母还有长辈,也要准备点礼物,特别是对象的爷爷奶奶,可以送点脑白金之类的,这也是对长辈的尊重,能够体现自己的细心,有孝敬老人之心。表现自己懂事,办事得体。第一次去对象家拜年身上要准备几包好烟,不管别人是否抽,一定要递烟,这是表现自己会交际和懂事的一方面。也可以准备几个小的红包,遇到对象亲切家的小孩子,可以送上一个小红包,得体而又大方。初一初二初三给亲戚们拜年,有什么讲究按照习俗和习惯来讲,应该是要给的。虽然中国各地的民俗习惯并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地方都习惯给红包来体现对还未过门的儿媳妇的喜爱,所以年后拜年时,作为未来的婆婆公公是会给红包来表达自己的喜欢的。当然有一种情况是反向的,也就是对方不太认可这个儿媳妇,这样为了表达自己的不认可,也会不给红包。诚然,也有很少的几率发生诸如忘记了或者两个人没有协调好谁给红包,结果都没给的状况。总而言之,作为未过门的妻子,与自己的老公是否相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太在意这些礼数。红包有两种,要根据各地习俗来分辨:一、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二、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意味着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炮竹声声辞旧迎新,新年又来到了。三十年来,我和婆婆公公一起度过新年。我们通常在家庆祝,婆婆烹饪手艺出色,我负责帮忙,比如择菜递东西,并适时逗乐她,让她在忙碌中保持快乐。饭菜做好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享受。那时,爷爷还健在,我们围着他,我负责给他压岁钱,祝愿他多福多寿,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给不同的人拜年有特定的习俗:初一,我们去婆婆家。一早,公公就开始贴对联和福字,婆婆给孙女压岁钱。传统上,初一不宜洗头、洗衣、吃药,以求新年吉利。这天也要吃一天的饺子。我们喜欢在饺子里放榛子或开心果,谁吃到就意味着最有福气。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我们早早起床去接舅妈他们一起来妈妈家吃饭。我爸喜欢做饭,总是先让我们吃,他再继续炒菜,还不时问我们好不好吃,得到肯定回答时,他会很开心。初三,婆婆开始请客,叔叔婶婶、姑父和堂兄弟都会来。这是一次大家庭的团圆。有了外人,婆婆就让我和姐姐忙着做饭,她自己则负责陪家人聊天。饭桌上,大家分享一年的喜怒哀乐,谈论家常,每年的年聚都沉浸在亲情的氛围中。我们商洛的习俗是初一不出门,初二初三拜访邻居。初一不出门指的是不出远门,给父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婶拜年都安排在初一。初二第一个去给舅舅拜年,因为娘亲舅大。初三则是去给岳父母拜年,包括老烂散婆的伯伯和叔叔。初四给姑姑、姑父拜年。初五去姐夫家走走。初六看看朋友家,转转邻居家。初七收拾行李,准备工作上班。我小时候,有了对象后,父母就叫我初二去岳父母家拜年,去舅舅家就让两个弟弟去。弟弟们有了对象后,父亲就去舅舅家。为了尊重亲戚,有时全家集体行动,一般都安排在初三前拜访所有亲戚。现在有了电话,提前在电话里互相拜年,然后商量安排统一行动,避免亲戚来了却不在家的尴尬。正月拜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民俗文化。鼠年的春节即将到来,让我们在享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享受亲情的温暖。坐标江西,年初一给本家拜年,本家是亲,不是戚,亲比戚要亲。年初二去舅舅家拜年,舅舅是外戚中最亲的,要尊重长辈。初三去岳父母家拜年,包括老烂散婆的伯伯和叔叔。初四给姑姑、姑父拜年。初五去姐夫家走走。初六看看朋友家,转转邻居家。初七收拾行李,准备工作上班。年初一给男方家族拜年,初二给女方家族拜年,两边都照顾到,但讲究先后。初二出门拜年我们叫出行,出行要放炮,希望新年出门顺利。如果初二没出行,就要等初四,初四没出行就要等初六,过了初七,出行就可以不挑日子了。没有出行是不会去别人家走亲戚的。初三如果没出行,就不能随便去亲戚家,就算出行了,也不会随便走亲戚,因为这天是拜大年,有老人离世的家庭接受亲朋拜年。以前,不是合适的日子都没准备好吃的,给主人手忙脚乱。现在年假也就那么两天,亲戚多的人也不太讲究这些了,但大多数人还是坚持这个风俗。春节拜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有的地方,年初一是儿子跟父母拜年,年初二是去跟岳父母拜年,年初三是不能去拜年的,这天是某个家庭头年有人去世,他们的亲戚都去拜年。年初四是按辈分大小来排序。现在春节都是国家安排的公休日,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想去就去,碰到面相互问个好,春节愉快,恭喜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