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工程开工祝贺词语大全

问答 0 12

修路工程开工祝贺词语大全,第1张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1分 共 4分 ) 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 ) 2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 4 从A城到B城,甲用10小时,乙用8小时,甲乙的时间比是4∶5. (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4分 ) A. 9平方厘米 B. 8平方厘米 C. 10平方厘米 D. 5平方厘米 1 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 A.圆形 B.长方形 C.正方形 D.等边三角形 三、 填空题(1-6每题 1分, 7-10每题 2分, 共 14分) 1 六百二十五万六千八百写作( ). 2 12和8的最大公约数是( ). 3 六年级二班有学生40人,缺席2人,缺勤率是( ). 4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 )比例. 5 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 6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的高的比是30,底面积的比是( ). 四、 简算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6分 ) 1 572-184-116 五、 计算题(1-3每题 3分, 4-6每题 5分, 共 24分) 1 8400-108×42 2 65+35÷05×52 六、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8分 ) 1 一个数的25%等于375,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七、 应用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40分 ) 1` 甲乙两队同挖一条渠,甲队每天挖20米,乙队每天挖40米,15天正好挖完,这条水渠有多长? 2 一台拖拉机3小时耕地198公顷,照这样,耕330公顷,用多少小时耕完? (用比例解) 3 果品店运来14筐梨,每筐35千克,还运来16筐苹果,每筐30千克,运来的梨比苹果多多少千克 ? 4 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前4天每天修125千米,后5天每天修134千米,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 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1 一、填空 1.5÷ 既可以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其中一个因数是(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还可以表示已知一个数的( )是( ),求这个数。 2. ×( )= ÷( )=( )÷25=( )+ 乘以( )的积是最小的合数。 3.甲、乙两数的比值是05,如果将这两个数同时扩大10倍,现在它们的比值是( )。 4.某班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3,那么男生与全班人数之比是( )。 5.两圆的半径之比是5∶2,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 6.02米∶4厘米的比值是( ),最简比是( )。 7.完成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20天,乙要30天。甲、乙的时间之比是( ),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 8.某班男生人数的 就是女生人数,是把( )看作单位“1”。 9.一桶5千克重的油,用去 千克,还剩下( )千克。 10. 40分钟=( )小时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1.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9段,每段相当于这根钢管的( ),每段长度是( )米。 12.小明看一本40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两天一共看的占了全书的( )。 13.某班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的 ,那么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 )。 14.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 ,甲、乙两个车间的人数之比是( )。 15.插秧机 小时插秧 公顷,这台插秧机插1公顷秧要( )小时。 16. ÷a = ×a=( ) 二、判断正误 1.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 ) 2.实际比计划少25%,计划就比实际多25%。 ( ) 3.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 4. × ÷ × =1。 ( ) 5.把7克糖放入到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7∶107。 ( ) 6.3千克的 比1千克的 重。 ( ) 7.一个整数乘以带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整数。 ( ) 8.12× 与 ×12的积相等,意义也相同。 ( ) 9.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 10.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2 一、填 空 1.( )米的 会等于6米的 。 2.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桃树比梨树多 ,桃树多( )棵。 3.三A班男生比女生少 ,女生比男生多4人,女生有( )人。 4.一本书计划20天看完,看了17天后还剩全书的( )没看。 5.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 )没看。 6.一根木料,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余下的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 7.五A班男、女生人数之比是5∶3,如果男生有15人,那么女生( )人。 二、应用 题 1. 一袋大米,第一次吃了12千克,第二次吃了15千克,两次一共吃了它的 ,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 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比梨树多 ,梨树有多少棵? 3. 华丰机械厂去共生产机器420台,其中上半年的产量相当于下半年的 ,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生产机器多少辆? 4. 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甲队修了全长的 ,乙队修了全长的 ,丙队还要修多少米才能将这条路修完?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它的长、宽之比是5∶3,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厘米2? 6. 小林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 (a) 两天一共了190页,求全书。 (b) 还剩下280页没看,求全书。 (c)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了10页,求全书。 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上午行了全程的 ,下午行了150千米,这时已经超过中点3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关于詹天佑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生词本基本释义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贬义出 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修路可以组什么词?詹天佑爷爷,读了您的事迹,我对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您主持修筑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真了不起!在您与我一样大的时候,您就去国外留学,后来又回国成为了一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被大家称为“中国铁路之父”,我真佩服您! 当时,清政府任命你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时,帝国主义者就嘲笑清政府,嘲笑您根本不可能修好这条铁路,甚至还有外国报纸说“能在华南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可能连外国著名建筑师都完成不了的任务,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您没有退缩,而是毅然接受了任务。在时常会狂风怒吼,黄沙漫天的塞外,您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恶劣,您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还常常与工人们同吃同住,这种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真让我敬佩不已,遇到困难,您都没有退缩、放弃。您在凿居庸关隧道时采用了两段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在八达岭隧道时想到使用中部凿井法。最让我佩服的是您在青龙桥附近设计出“人”字形线路,充分提相处您勇于创新的智慧才敢。在您的主持下,长200千米的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整整四年。这件事,不但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还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汇集,让他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才干。詹天佑爷爷,今天中国人站起来了!在您的带动下,中国已经有了自己修筑的成千上万条铁路,还在海拔八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修筑了铁路,我们的生活都非常幸福。 詹天佑爷爷,您真了不起,我一定会向您学习,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其他资料,(要基本信息与课外拓展信息)1、(维修)道路。2、(清理)道路。3、(铺设)道路。4、(搭建)道路。5、(打扫)道路。填空词语解释:1、维修,意思是指更换配件、维修配件、根据功能改修、维护和恢复、维护、保养、修理。2、清理,指彻底整理或处理;明于事理;治理。3、铺设,意思指延伸着铺上;布置安排。4、搭建,指搭盖,建立。5、打扫,指用扫帚、刷子清扫垃圾灰尘。绕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绕的词语解释_绕是什么意思?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解答:《詹天佑》资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2学会10个生字,掌握“庸、藐、蔑、毅”等字的音、形;理解“要挟、毅然”等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文中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悟人物当时的心理感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难点:理解火车是怎样爬坡的,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三、文本解读:本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充分体现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体现詹天佑的“杰出”。而开凿隧道,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隧道,很有代表性。课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通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全文按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的方法来安排材料。二是在具体叙述时,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种写人记事的文本结构特点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文本首段开宗明义指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杰出”、“爱国”是全篇文眼和脉络,其中“爱国”则为一条主脉,贯穿文章始终。接着,用概括性的语言介绍了事件,点出了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短短三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领悟了文章的中心。这一节是全文总起,提挚全篇,统领以下各节。我们除解读人物外,还得解读好文本的价值。四、课文分析:1课文简说。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二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为拓展点,为本组综合性学习积累素材。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外国报纸称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实则是他们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他们的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②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小精灵儿童网站]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句子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④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是一句设问句。首先提出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接着用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来回答。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重大难题。这是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⑤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回击”,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与首句呼应。(2)对词语的理解。干线:交通线、电线、输送管(水管、输油管之类)等的主要路线(跟…支线‟相对),课文指铁路的主要线路。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文中指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周密: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经纬仪:测量角度用的仪器,由绕水平轴旋转的望远镜、垂直刻度盘和水平刻度盘构成。天文、地形和各种工程测量上广泛应用。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藐视:轻视、小看。课文指帝国主义者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五、作者简介: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1]。[1]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2],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3],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六、写作背景:当时正值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政府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兴起了洋务运动!在这个时期,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儿童被清政府送到了欧洲,美国等地区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注:绝对正确!望采纳!关于康熙的经典故事?或词语 绕的拼音 绕的解释 绕是什么意思 1、绕字的拼音是rào ; 2、 绕字的解释:(1)(动)基本义:缠绕:~线。(2)(动)围着转动:运动员~场一周。(3)(动)不从正面通过;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过去:此处修路;车辆~行。(4)(动)(问题、事情)纠缠:一些问题~在他脑子里|我一时~住了;帐目没算对。 精选部分绕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绕射造句:他们以反射式绕射光栅阵列来进行,这种光栅是微小的光学元件,每一个光栅的表面,都是由一组精细、平行且等间隔的沟槽所组成。 解释:见〖衍射〗。 2、绕组造句:改良输出变压器还是基于麦氏的原始想法,也就是说,变压器还是按照传统的推挽输出设计,而且初级绕组具备中央抽头。 解释:电机或电器中用漆包线等绕成的许多线圈的组合。 3、绕口令造句:该级别的儿童英语学员通过大量的故事、**、诗歌、谚语和绕口令等有趣的学习方式,全方面培训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演讲能力。 解释:(~儿)一种语言游戏,用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说快了读音容易发生错误。也叫拗口令,有的地区叫急口令。 4、绕圈子造句:这些市场的骗子在描述项目时非常圆滑 他们总会和你绕圈子 告诉你项目有多么多么好 但对项目的成本 尤其是隐藏性成本(比如广告费用)等决口不提。 解释:(1)走迂回曲折的路:人地生疏,难免~走冤枉路。(2)比喻不照直说话:他绕了个圈子又往回说。 5、围绕造句:你应该围绕这一与客户的新型关系重新组织你的公司,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客户是你所从事的每件事情的中心,网络的应用使之成为可能。 解释:(1)围着转动:月亮~着地球旋转。(2)以某个问题或事情为中心:全厂职工~着当前生产问题提出很多革新建议。 6、环绕造句: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放置任何携带任何种类武器的物体,不在天体放置此类武器,不以任何方式在外空部署此类武器;不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解释:围绕。 7、缠绕造句:每个房间里都有松枝的香味儿;整个屋子都用蓟装饰;花环缠绕着每段楼梯,我们有时会坐在大台阶上偷看下面的歌舞表演,有时会玩捉迷藏。 解释:(1)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电磁铁的上面~着导线。(2)纠缠;搅扰。 8、盘绕造句:在我们下方,褐**的纳波河水正在涨潮。万籁俱寂:惟见河水沿着沙岸蜿蜒流过,水沫裹挟在蔓生在森林里的藤蔓间以及盘绕岸边的树根上。 解释:围绕在别的东西上面:长长的藤葛~在树身上。 9、萦绕造句:就是这里存在着赛博空间的最根本威胁: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其中进行交流时,他们会被一只青蛙抱着一瓶啤酒的幽灵(幻象)所萦绕。 解释:萦回。 10、绕道造句:我花了两天时间离开海岸,绕道到了撒弗兰博鲁城(Safranbolu),城里奥特曼风格的原木房屋修缮得极好,可以让人一瞥十九世纪土耳其的风貌。 解释:(~儿)不走最直接的路,改由较远的路过去。 11、缭绕造句:美国人喜欢自认为是一个建立在自由企业和自我奋斗基础之上的国度,但是在银幕上,我们却总是会看到灯光昏暗的会议室、缭绕的雪茄烟雾和不加掩饰的贪婪。 解释:回环旋转:炊烟~|歌声~。 12、环绕速度造句:然而我们发现在螺旋星系里,随着远离距核心,环绕速度要么是不变的要么只有很小很小地增加。 解释:见〖第一宇宙速度〗。 13、旋绕造句:看看这个“回转利嘴机”:两个缀满鲨鱼状利齿的铁环在相交的轨道上疯狂旋绕,为了能转着圈地“咬”,它们彼此互成夹角。 解释:缭绕:炊烟~|歌声~。 14、绕弯子造句:为他放牛的人请我们下周日来看他赶拢牛群。尽管我明明知道那时我已回到洛杉矶了,但我还是以家里人绕弯子的方式说要来。 解释:比喻不照直说话:有意见,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要~。 15、袅绕造句:昔日瑞气袅绕、仙乐悠扬的道源圣地,如今是面目全非,剩下的只是蔼蔼烟尘中的残垣与断壁。 解释:<书>缭绕不断:歌声~。 16、余音绕梁造句:虽然关于担心重演七十年代的浪费的声音仍余音绕梁,但时代已不同了,大多数的资金消耗由私人公司完成,他们更多的着眼于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国家的要求。 典故: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有关绕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绕的组词 绕怎么组词 绕的多音字组词 绕字组词 夹绕、环绕、还绕、纡绕、悬绕、缭绕、绕越、周绕、绕结、绕梁、绕口、盘绕、绕腾、绕行、绕搭、绕指、绕缭、蜿绕、围绕、霞绕、侠绕、夭绕、巡绕、旋绕、窈绕、萦绕、营绕、迂绕、袅绕、缪绕、辽绕、连绕、撩绕、缴绕、回绕、拱绕、绕组、绕袭、绕溜、绕手、绕罔、绕绕、电绕、迭绕、绕道、蟠绕、遮绕、缠绕、绕膝、绕嘴、绕指柔、绕朝鞭、缠绕茎、绕脖子、绕圈子、绕口令、绕朝策、绕湾子、绕弯儿、绕殿雷、绕远儿、绕弯子、绕梁之音、绕梁遏云、牛眠龙绕、龙蟠虎绕、雷惊电绕、余音缭绕、珠围翠绕、粘吝缴绕、珠绕翠围、歌声绕梁、电绕枢光、翠围珠绕、绕梁三日、黏吝缴绕、翠绕珠围、余音绕梁、余妙绕梁、遏云绕梁、电绕璇枢、余响绕梁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与曹家 康熙南巡,对所过之地吏治多有关注,号称为百姓选清官。某年,南巡出畿南,至河北固安地方,当地百姓夹道跪地,挽留当地一个小县令。这县令名杨馝,算是个骨鲠之士。作为县令,杨参与了修治永定河的工程。按例,河工应于秋汛一过就开工,这年,河道黄某拖延工期,到冬天还在赶工。老百姓冬日涉水,寒冷不堪。杨馝可怜百姓,同意大家等太阳出来暖和一点再开工。河道黄某巡查,发现有百姓来迟,就下令鞭打。杨苦劝不听,一时怒,牵着这位河道大员的马说,如此寒冷的天气,你穿着厚厚的裘皮还冷得打战,却硬要这些赤足露腿的百姓天不亮就来上工。来来,你能去,百姓就能去。黄某大愤,准备上章弹劾杨馝,幸得巡抚从中调和,才没把事情闹大。而杨馝心疼百姓的事做了不少,名声也传扬开来。这时康熙南巡时,正逢杨馝调任宛平,老百姓夹道跪迎,也是为了挽留杨馝。康熙听了百姓的要求,大声说:“我另外给你们这里选一个好官来,怎么样?”这时,道旁有一妇女大声回应:“那你不如另外选个好官给宛平?”康熙大笑,觉得这女子说的也是实话,下令杨馝食知州俸,仍旧做固安县令。 仪封人张伯行因治河有功从山东济宁道员迁任江宁按察使,康熙南巡中了解到他的事迹,遍问当地官员,异口同声地表示称赞。康熙帝大喜,称之为江南第一清官:“你们不要保举,还是朕来保举他。将来他当官好,天下都以朕为明君。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笑朕不识人。”康熙到江南,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后来果然官声极佳,论者皆以康熙帝有知人之明。 南巡之际,优礼老人和高龄官员之事不少,题词、题匾则数不胜数。 康熙三十八年回銮时,曾驻于江宁织造曹寅府中。这个曹寅,根据现代中国红学界的研究,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康熙时曾显赫一时,“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曹寅请出老母谒见康熙,康熙见之大喜,说“此吾家老人也”,赏赐甚厚,并御书“萱瑞堂”匾额以赐,时称为罕见的恩赏。对于年老的大臣,也多有恩赏,老臣陈廷敬,特准游西湖一日,见宫眷车不需避路。随行大臣及当地官员得到御赐食品外,对于高龄老者,格外加赏,如老臣宋荦,御赐豆腐,并命御厨教以制作之法。宋荦请康熙为自家庭园题写匾额,康熙说,你这园子叫“西陂”,这两字不好写,宋说也请了许多高手来写这二字,但多不工,只好请皇上赐予了。大臣们见康熙这日兴致很高,纷纷求他为自家题匾,宋倚老卖老,说,论年龄应该先给我家写。康熙当场书写了匾额,事后又收回,重写了一幅换了回来。此类优礼与题词之事,在六次南巡中极多,如致仕大学士张英于淮南迎驾,御书“笃素堂”、“谦益堂”等匾额赐之。不仅对旧臣,对于一般见到的老者,赏赐也会多于一般官员,如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在虎丘赐圣恩寺僧人际志人参二斤,哈密瓜、松子、榛子、频婆果、葡萄等12盘,并解释说“吾见和尚年老也”。 乾隆帝处处模仿他的祖父康熙,所过之处,优礼老人,如乾隆四十五年,赏福建来迎驾的百岁举人郭钟岳为进士,同时赏赐老儒生陈应腾等御书、缎匹、荷包等。至于题匾、题词等,则过于康熙。今天各地留下来的清代诸帝书法中,以乾隆和康熙的字最多,与南巡时处处题写不无关系。 康、乾间虽称盛世,每次南巡也特别给沿途各地实施了田粮的蠲免,但过分的铺张,还是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时,“凡驻跸之所,皆建锦亭,联以画廊,架以灯彩,结以绮罗,备极壮丽”,“又于诸山及城中名刹,普设祝圣道场”,与第一次南巡时比“已逾十倍矣”。自此之后,康、乾每有南巡之举,供应愈益奢华,有增无减。按制,出巡前,要先行派遣大臣率领将校,勘查沿途道路,停留处所,修治道路桥梁等,这些出京的将校,沿途“肆意征索”,稍不如意,就以修路为名,破坏人家坟墓田地,地方官民畏不敢言。 乾隆南巡时,各地供应愈益奢华,地方官员及绅缙、商人为博皇帝一乐,不惜人力物力,大肆浪费。其中乾隆四十五年(1780)第五次南巡时,镇江商人曾制作硕大无朋的桃子,颜色鲜艳,待皇帝大船渐近,突然焰火齐发,光耀天际,巨桃裂开,上有数百人,一齐上演“寿山福海”新戏。两淮各地盐商,争奇斗艳,各呈奇巧,曾有商人雇请数十人在极短时间内写成《雷峰塔传奇》剧本,怕优伶们一时记不熟,就套用旧曲,在乾隆到来时演唱。有时戏台就搭在御舟前的两舟之间,边行边唱。有人听说乾隆喜欢与人谈禅理,而各地僧寺中并没有多少懂得禅的僧人,于是就把一些士子拉来剃发充数,约定,如果蒙皇上恩旨,就永为僧人,酬以白银万两,否则日后听其还俗,也有数千两的报酬。一时稍通禅理的士人,可无贫困之忧了。 南巡之时,于供亿铺张之外,护卫甚严,也发生过草菅人命之事。前面讲清代称谓时曾提到,南巡时围观的百姓,有人称乾隆为“皇帝老爷”,卫士就想抓人,若不是尹继善对答得体,险些酿成狱案。但乾隆至扬州时,还是发生了卫士射死当地百姓的事件。这年,御舟过扬州,运河两岸市肆人家鳞次栉比,有一妇女正准备做饭,在楼上生火,火镰的火星引起侍卫的注意,以为有人要危害皇帝的圣驾,从船上一箭射去,那女子“应弦而死”。 正是这种巡游对民间造成的骚扰,使得乾隆中期以后,当时臣民对此举也颇有微词,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南巡的不满。一次,浙江布政使徐澍调任山东,陛见时向乾隆帝说起湖州地方山水秀美,值得一游,乾隆就命他不用调任了,回浙江负责筹办南巡。徐在湖州大兴土木,引水扩湖。一天,乾隆召见浙江籍大臣程景伊,程向乾隆说,现在湖州正值春季蚕忙时节,恐怕这样会对生产造成妨碍。乾隆遂下令停止筹备湖州之行,徐澍仍调山东。 一次,乾隆帝召见无锡士人顾栋高,对他说,我看你年纪大了,所以准你回籍,将来朕南巡时,还可以再见面的。顾栋高似乎是不经意地问了一句,皇上还要南巡吗?乾隆听了这话,沉默了许久。后来,顾栋高还是被赐国子监司业衔,回原籍养老去了。 乾隆早听说台州天台、雁荡山之胜,一次召见台州籍侍郎齐召南时,就问他是不是去这两山游览过,齐回答说没去过。乾隆很奇怪,问:你是当地人,为何没去过。齐回答说:当地山势巍峨,溪流深险,臣家有高堂老母,孝子不登高、不临深,这是古训,所以我没去过。听了这话,乾隆就没有再去浙东巡游了。 这类故事,野老相传,笔记中也多有记载,未必尽为杜撰,其间流露出人们对南巡的不赞同、不满意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