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祝贺词200字

问答 0 13

中国女排祝贺词200字,第1张

里约奥运会上,郎平带领中国女排绝地反击,荣获冠军,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头文字D》里有一句台词:神其实原来也是人,只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于是就成了神。郎平至此一战封神。从赛后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次女排夺冠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中国军团多了一枚金牌,更因为她们为这个时代召唤出了“传说中”的“女排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排之所以被称为“精神”,是因为她们并非世界“最强”,却战胜了对手。本届奥运会的中国队,从死亡之组以第四名堪堪出线,却在淘汰赛接连上演逆转好戏,中国队可以说是一路被看低地拿到这个冠军。但她们也正是以这样卑微却决不放弃的态度踏过了全世界。还有比卑微却不畏惧更加骄傲的吗还有比弱小却不放弃更加强大的吗还有比这更加励志的故事吗  郎平赛后说:我们的技战术不是最强的,但我们有作风!这作风是什么不就是不畏强权、坚定不移、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吗《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郎平作为运动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女排拿下了五连冠,可谓立功;如今带领新女排虎口夺金,使“女排精神”在新时代破茧成蝶,堪称立德。  没错,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的意识形态里不需要神。但是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女排精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距今已经30多年。这30年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30年。“女排精神”能够延宕不息,穿越时空而重新绽放,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时代相得益彰,你我都需要它,我们每一个看完比赛热泪盈眶的人都需要它!  中国梦不应该是小富即安,也不应该是急功近利,而应该是以我为主,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谦逊而又坚定地迈过艰难险阻,让民族重回世界之巅,让每一个人在民族自信中找到自己心安放的地方。“女排精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照亮了50后、60后甚至70后,“女排精神”今天必将凝聚80后、90后乃至00后。“女排精神”其实就是“中国精神”,我本自然,舍我其谁女排一路走来的故事和经历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具体表现是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无所畏惧,刻苦钻研。她们在世界排球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5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女排的精神广为人们传颂,家喻户晓。无论人们是什么职业,他们都在学习着女排精神。中国女排的精神也曾经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目标,鼓舞着他们的士气,激励着他们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它契合着中国体育行业的精神。更成为了中华民族面貌的代名词。之所以女排精神能够广为流传,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他们那种永不言弃,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女排精神之所以存在,是有各方面的因素的,不仅是有外教的因素,还有国家的领导,还有女排们的机遇与外力的因素。在很久之前,中国女排的精神就存在。每一次观看中国女排比赛的时候,都是最激动人心的。那场面,是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的。女排精神象征着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人民精神的象征。我们要弘扬女排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我们的思想道德。这就是女排的精神。女排一路走来的故事和经历如下三连冠的故事和经历: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指导下,在80年代开始腾飞。1981年,第3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七轮二十八场比赛,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姿态,压倒卫冕的主办国日本,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运动(足球、篮球、排球)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袁伟民、孙晋芳、郎平等分获最佳教练、二传和优秀球员等奖项。 是次比赛,最经典的一场是对苏联女排赢盘数3比0(局分为15-4, 16-14, 15-0),末局更令对手不能拿到一分,这个战果刚好是1978年第8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中苏联女排击败中国女排的比分。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9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零比三落败,更一度陷入出线危机,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结果中国女排以3比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 中国女排接连以盘数三比零直落击败匈牙利、古巴、苏联和澳大利亚等球队之后,夺得半决赛席位。 在半决赛赛中,中国女排又以盘数三比零直落击败昔日劲旅日本,而劲敌美国队则意外地被东道主秘鲁队淘汰。 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扩展资料:中国女排和《人民日报》的故事和经历1981年,中国女排姑娘首获世界冠军,《人民日报》首提“振兴中华”的女排精神。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中国女排七战七胜,最后一战3:2力克东道主日本队,第一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站上女子排坛之巅。1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庆祝女排姑娘夺冠。国务院发来贺电,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单位热烈祝贺,包括主教练在内的14名教练、队员上了光荣榜,大照片也登了出来,当时被观众称为“铁榔头”的郎平也在其中。还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一提,在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出了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之后,北大的学生才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整版报道女排姑娘夺冠。此后一个时期,《人民日报》先后多次报道女排姑娘事迹和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的做法,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报道。比如,1981年11月18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邓颖超、宋任穷在《体育报》刊文赞扬中国女排的报道,号召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1981年12月5日第4版刊发的报道《女排精神激励着亿万颗心》中提到,“截至1981年12月4日,中国女排收到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多件”。此外,《人民日报》还开设“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激励广大群众用女排精神去工作学习。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人民日报》和中国女排不得不说的故事-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