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即将远行赴任的祝福词

问答 0 16

对即将远行赴任的祝福词,第1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quē)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忧愁悲苦的。“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②可以代表这类诗的基调。有没有人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豪迈的歌声呢有,不多。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导读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那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翻译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编辑本段]诗句分析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呢我们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啊!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 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 熟悉汉魏诗的人,会发现这首诗同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七首》中的一首有某种联系。曹诗是这样的:“心悲动我神,弃置勿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王勃的诗,显然受到曹诗的影响,是从曹诗脱化而来的,但两者却大有不同之处。曹子建满怀幽愤,⑤他的上述一番话是极无聊赖,强作排遣之词,所以情思缠绵,语调沉郁。王勃虽然也经挫折,但毕竟年少,他的一番话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矫健、语调明快。有人讲,王诗胜过曹诗,我看倒也不见得。但王诗并非简单的沿袭,而是自有独到之处,所以同样应当受到称赞。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⑧,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⑦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确实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必定曾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拿五言律诗来说,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在谈到王勃的诗对后来诗歌的贡献时,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我们不妨把王勃的这首诗看成黎明女神项链上的一颗明珠,这样看,会更能领受它的迷人的魅力。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①古人对于离别是很动感情的,送别是郑重其事的。那时候,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又落后,一别动辄多年,能否再见很难说。他们那样重视离别是可以理解的。士大夫阶层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赠,还常常写诗文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借以抒发别情或者相互勉励和安慰。所以在古代诗歌遗产中,送别的作品有相当大的数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他只活了二十六岁就死了。但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既能写诗又会作文,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 在这首诗里,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初唐四杰”的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束缚,勇于创新,但还不够完善。例如王勃的这首诗,三、四两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按照律诗的要求,应当是对仗,但却用了散调,不够合律。后来,有些轻薄的文人就讥笑他们。然而,这掩没不了他们的成就。杜甫说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讥笑他们的人消亡了,而住院病人的诗则将千古流传下去。 词语解释 少府:县官名。 之任:赴任。 城阙:城墙,指代长安。 辅:护卫。 三秦:项羽灭秦后,曾把关中地分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史称三秦。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在外地作官。 海内:四海之内,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千古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朗读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权威分析 唐诗鉴赏大词典: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上路的杜少府显然是郁郁不得志的。从城阙巍峨、畿辅广阔的京都长安,离别亲友,独自去往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难堪的。诗的发端,不但点明地点,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风烟”,写五津僻远,难以望见,也隐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关切之情,在“望”中流露。三、四句推进一层说,你此去固然如飘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尝不同样黯然呢!以同情为安慰,已暗逗“知己”二字。然后转折出天涯如比邻的情怀。以临别不效儿女态为结,格调极高,使友人的精神也为之振作。这样的劝慰,自与一味作感伤语不同,在流行儿女笔墨的初唐诗中,尤为难得。 此诗立意显然受到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的影响。曹诗中有这样的话:“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如果)不亏,在远分(情分)日亲。何必同衾(被子)帱(床帐),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热病),无乃(未免是)儿女仁(情爱)。”王勃诗借其意而措辞更为洗炼、蕴藉、从容。从初唐沿袭绮靡浮弱的齐梁宫体诗遗风中突破出来,本是“四杰”的历史功绩,在诗风革新上,反齐梁而学建安,更代表着诗歌发展的进步的时代趋势, 这是一首各方面都已相当成熟的五律。不但字声平仄完全协调(第七句虽用“平平仄平仄”变式,亦律句通例,杜甫律诗中尤多),而起、承、转、合,章法井然,对仗的运用,也能注意到整散的变化,第二联用流水句法,似对非对;这是因为首联用严整的对偶起头,所以故意用散调相承,以免呆板。第三联凭空挺起,转折有力,是全首诗意最警策的地方。末了自然结出莫效儿女别泪沾巾情态,劝慰之中,又有勉励,读之令人胸襟开阔。可见,五言律诗到“四杰”笔下,已经基本定型了。 阅读扩充 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附: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的诗句是哪一句?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好,才能确保房屋稳固屹立,所以什么时候开工就成了重要议题,因为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未来将会围绕这个项目展开,让工程顺利进行。下面就来给大家例举一些有利于动工的日子,一起看看吧! 2022年修建动土黄道吉日查询 2022年1月16日 农历12月(小)14日 星期日 山羊座 冲:冲猪(癸亥)煞东 宜:会亲友 纳采 进人口 修造 动土 竖柱 上梁 祭祀 塑绘 祈福 斋醮 嫁娶 安床 移徙 入宅 安香 纳畜 忌:出行 治病 安葬 开市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已不远行财物伏藏 2022年1月17日 农历12月(小)15日 星期一 山羊座 冲:冲鼠(甲子)煞北 宜:祭祀 会亲友 出行 订盟 纳采 沐浴 修造 动土 祈福 斋醮 嫁娶 拆卸 安床 入殓 移柩 安葬 谢土 赴任 裁衣 竖柱 上梁 伐木 捕捉 栽种 破土 安门 忌:盖屋 开市 作灶 入宅 彭祖百忌:庚不经络织机虚张 午不苫盖屋主更张 2022年2月23日 农历01月(大)23日 星期三 双鱼座 冲:冲牛(辛丑)煞西 宜:嫁娶 祭祀 祈福 出行 解除 出火 拆卸 动土 入宅 移徙 安床 上梁 栽种 纳畜 破土 启钻 安葬 忌:开市 立券 理发 作灶 彭祖百忌:丁不剃头头必生疮 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2022年2月25日 农历01月(大)25日 星期五 双鱼座 冲:冲兔(癸卯)煞东 宜:祭祀 祈福 求嗣 出火 出行 拆卸 修造 动土 入宅 移徙 上梁 挂匾 开池 入殓 安葬 破土 启钻 忌:嫁娶 作灶 安床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2022年3月7日 农历02月(小)05日 星期一 双鱼座 冲:冲牛(癸丑)煞西 宜:祈福 求嗣 塑绘 斋醮 订盟 纳采 嫁娶 拆卸 安床 入宅 安香 移柩 修坟 安葬 谢土 栽种 解除 冠笄 裁衣 移徙 修造 动土 竖柱 放水 启钻 立碑 忌:赴任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2022年3月13日 农历02月(小)11日 星期日 双鱼座 冲:冲羊(己未)煞东 宜:祭祀 塑绘 酬神 斋醮 订盟 纳采 嫁娶 裁衣 动土 起基 出火 拆卸 移徙 入宅 安香 修造 竖柱 上梁 纳畜 牧养 祈福 求嗣 解除 伐木 定磉 盖屋 安门 忌:栽种 安葬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2022年4月3日 农历03月(大)03日 星期日 牡羊座 冲:冲龙(庚辰)煞北 宜:嫁娶 祭祀 出行 冠笄 立券 交易 进人口 开市 移徙 修造 动土 安床 入殓 移柩 破土 忌: 作灶 斋醮 安葬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见灾殃 戍不吃犬作怪上床 2022年4月22日 农历03月(大)22日 星期五 牡牛座 冲:冲猪(己亥)煞东 宜:祭祀 祈福 求嗣 解除 伐木 出火 入宅 移徙 安床 拆卸 修造 动土 造畜稠 忌:嫁娶 纳财 安葬 出行 开市 立券 作灶 栽种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已不远行财物伏藏 2022年5月27日 农历04月(小)27日 星期五 双子座 冲:冲狗(甲戍)煞南 宜:嫁娶 祭祀 祈福 求嗣 出行 出火 拆卸 修造 动土 入宅 移徙 安床 作灶 塞穴 栽种 破土 安葬 忌:掘井 开仓 彭祖百忌:庚不经络织机虚张 辰不哭泣必主重丧 2022年5月29日 农历04月(小)29日 星期日 双子座 冲:冲鼠(丙子)煞北 宜:开市 交易 立券 挂匾 出行 拆卸 进人口 入宅 移柩 动土 安门 上梁 栽种 破土 修坟 安葬 忌:嫁娶 安床 探病 作灶 彭祖百忌:壬不汲水更难提防 午不苫盖屋主更张 2022年6月14日 农历05月(大)16日 星期二 双子座 冲:冲龙(壬辰)煞北 宜:嫁娶 订盟 纳采 出行 开市 祭祀 祈福 动土 移徙 入宅 破土 安葬 忌:作灶 彭祖百忌:戊不受田田主不祥 戍不吃犬作怪上床 2022年6月15日 农历05月(大)17日 星期三 双子座 冲:冲蛇(癸已)煞西 宜:订盟 纳采 出行 祭祀 祈福 修造 动土 移徙 入宅 忌:开市 安葬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2022年7月15日 农历06月(大)17日 星期五 巨蟹座 冲:冲猪(癸亥)煞东 宜:嫁娶 开市 立券 祭祀 祈福 动土 移徙 入宅 忌:造庙 安葬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已不远行财物伏藏 2022年7月21日 农历06月(大)23日 星期四 巨蟹座 冲:冲蛇(己已)煞西 宜:入宅 移徙 安床 祈福 求嗣 进人口 开市 交易 立券 出火 拆卸 修造 动土 忌:嫁娶 破土 置产 栽种 安葬 修坟 行丧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2022年8月31日 农历08月(大)05日 星期三 处女座 冲:冲狗(庚戍)煞南 宜:嫁娶 出火 拆卸 祭祀 祈福 伐木 动土 开市 交易 立券 入宅 移徙 安床 纳畜 入殓 安葬 忌:栽种 作灶 针灸 出行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见灾殃 辰不哭泣必主重丧 2022年8月15日 农历07月(小)18日 星期一 狮子座 冲:冲马(甲午)煞南 宜:嫁娶 祭祀 祈福 斋醮 动土 移徙 入宅 忌:开市 安葬 彭祖百忌:庚不经络织机虚张 子不问卜自惹祸殃 2022年9月5日 农历08月(大)10日 星期一 处女座 冲:冲兔(乙卯)煞东 宜:祭祀 解除 拆卸 修造 动土 起基 上梁 安床 安门 开渠 开池 入殓 破土 启钻 忌:嫁娶 出行 进人口 作灶 入宅 移徙 栽种 赴任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2022年9月9日 农历08月(大)14日 星期五 处女座 冲:冲羊(己未)煞东 宜:祭祀 会亲友 纳采 嫁娶 塑绘 斋醮 安香 开市 立券 除服 成服 入殓 移柩 安葬 赴任 进人口 出行 裁衣 修造 动土 上梁 经络 交易 忌:入宅 伐木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2022年10月17日 农历09月(小)22日 星期一 天秤座 冲:冲鸡(丁酉)煞西 宜:嫁娶 订盟 纳采 出行 祭祀 祈福 动土 移徙 入宅 破土 安葬 忌:开市 赴任 彭祖百忌: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2022年10月20日 农历09月(小)25日 星期四 天秤座 冲:冲鼠(庚子)煞北 宜:嫁娶 订盟 纳采 出行 开市 祭祀 祈福 动土 移徙 入宅 破土 安葬 忌:斋醮 安门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见灾殃 午不苫盖屋主更张 2022年11月9日 农历10月(大)16日 星期三 天蝎座 冲:冲猴(庚申)煞北 宜:祭祀 祈福 订盟 纳采 裁衣 拆卸 修造 动土 起基 安床 移徙 入宅 安香 除服 成服 入殓 移柩 安葬 谢土 赴任 会亲友 进人口 出行 竖柱 上梁 经络 开市 交易 立券 纳财 开仓 忌:作灶 治病 伐木 作梁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见灾殃 寅不祭祀神鬼不尝 2022年11月10日 农历10月(大)17日 星期四 天蝎座 冲:冲鸡(辛酉)煞西 宜:祭祀 祈福 订盟 纳采 裁衣 拆卸 修造 动土 起基 安床 移徙 入宅 安香 入殓 移柩 安葬 谢土 赴任 进人口 会亲友 忌:作灶 治病 彭祖百忌:丁不剃头头必生疮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2022年12月17日 农历11月(小)24日 星期六 射手座 冲:冲狗(戊戍)煞南 宜:求嗣 斋醮 塑绘 订盟 纳采 出火 拆卸 修造 动土 造桥 安机械 栽种 纳畜 牧养 入殓 除服 成服 移柩 破土 安葬 忌:开市 嫁娶 彭祖百忌:甲不开仓财物耗散 辰不哭泣必主重丧 2022年12月18日 农历11月(小)25日 星期日 射手座 冲:冲猪(己亥)煞东 宜:嫁娶 订盟 纳采 祭祀 祈福 修造 动土 移徙 入宅 忌:开市 安葬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已不远行财物伏藏 挑选动土吉日有哪些讲究 除了参考老黄历上的好日子,方位也是个重要因素,因为每天都有吉祥的位置,所以选定日期也要查看哪一个方向有利于开工,然后在宅基地的指定位置放鞭炮以示庆祝,祝福将来建房子都顺顺利利的。 动土的主要程序 ①提前观察好周围的环境,如果五行不利,就要换个位置,选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 ②确定好日期后,还要进一步敲定时间,吉时对于工程也是相当关键的,通常会选择上午时段,应此时阳气很足,气场和符合。 ③在动土当天,也要了解好屋主人的忌讳,测算一下生肖是否相合,有时候还要有祭祀仪式,供品等物要摆放好。 ④仪式结束后,要把东西收拾好不要留在宅基地,然后和工人商量好工期。关于告别家乡的诗句《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的诗句是哪一句? 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中名句是哪一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寥寥数语将好基友只义表达的淋漓尽致!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诗中名句是哪一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哪一句送别诗中的千古佳句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是送别诗中的千古佳句 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成为千古佳句 送元二使安西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什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全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溼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溼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溼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濛濛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溼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定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溼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离骚》中写“兰花”的诗句是哪一句?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1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2'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接着,诗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争取楚王已经毫无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他去国远游;诗人犹豫不决,又去找巫咸问策,巫咸则劝其暂留楚国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议中,诗人分析了国内政情,觉得不能久留于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离楚远行;但是,远行的想法又与屈原爱国的衷情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远行时,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离楚的道路,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的理想。 3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一句的诗意 诗’ 唐·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意思。 劝你再喝完一杯酒, 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好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别诗,其中最经典的诗句是 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中写黄河的诗句是哪一句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出自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 唐 ] 王维 原文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关于孩子离开家的诗句1写离别家乡的诗句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 2关于远离家乡的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 3关于离别家乡的诗词或句子 1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2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3 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4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5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8 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9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11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 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 14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5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4关于回到家乡舍不得离开的诗句有哪些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2、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4、客中作 唐代: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 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 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5、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5谁给我一些关于离开故乡,告别亲朋的诗句,加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人生,既有相遇,也有分离,让我们有缘再聚。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5、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兄台后会有期。 1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7、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支情永存心中。 18、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 1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你的轻轻一句,永别了!撕破了我心底压抑已久的情愫,撕的心尖阵阵作痛。我微笑着静静地,说声再见 21、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22、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 23、有没有快乐的离别诗句呢?一时想不起来,可能除非再见之期确定,并且不遥远,否则大概都会有离愁别绪吧,加油! 24、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2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6关于离别家乡的诗词或句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晚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4《送友人》李白青山衡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6《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7《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8《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9《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0《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离开故乡的诗句唯美 1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2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3 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4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5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8 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9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11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 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14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5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8急求写离别家乡的诗词或句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晚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4《送友人》 李白 青山衡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6《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0《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 关于离开家的诗句 关于离开家的诗句 1写离别家乡的诗句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 2关于离别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重别李评事 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初秋忆金均两弟 张九龄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新安奉送 刘长卿 九重宣室召,万里建溪行。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 用材身复起,睹圣眼犹明。 离别寒江上,潺湲若有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鹊踏枝 冯延巳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3要一首离开家乡的离别诗最好凄凉点的表现出不想离开可又没有办法 故人朝辞各东西, 何奈归期未有期。 晨风万里远相送, 莹露滴滴伤别离。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关于离别家乡的诗词或句子 1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2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3 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4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5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8 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9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11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 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 14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5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5写离别的诗句20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离别想家人的诗句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