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种: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3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4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6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道教节日、神仙诞辰、降现日大全 端午情浓,尝咸鸭蛋,戴五色丝绳,包箬叶粽子。下面是的我为你整理的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希望你喜欢!更多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请关注手抄报栏目!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一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二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三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四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五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六 唐代端午节 唐代宫廷端午宴享和其他佳节类似的一点,就是皇帝照常例对大臣有所赏赐,以示恩宠。最常赐之物是夏令的扇子。《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八年(西元六四四年)五月五日,唐太宗御笔亲题“鸾”、“凤”、“蝶”、“龙”等字样于扇上。唐太宗本来就爱好书法,常与大书法家褚遂良等探讨书法艺术,他死后还要将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陪葬昭陵。唐太宗本人书法也颇有造诣,御笔题写的这几字全用飞白书艺术方法,笔势奇绝,游龙走蛇。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及吏部尚书杨师道说:“五月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遂以扇赐宠臣。《新唐书˙礼志》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在五月五日奠衣扇于诸陵来祀祖宗。唐代还有赏赐衣带的习俗。《中华古今注》云:唐贞观年间端午节,赐给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旧唐书˙李元紘》载李元紘曾于五月五日受赐紫服金鱼而感到宠幸无比。除赐宝扇玉带之外,还赏赐百索粽子。 唐玄宗时端午娱乐活动别出心裁。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置于盘中,再制作纤巧的小角弓,架箭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得食之。因为小粉团滑腻又小,颇难射中。这本是宫中游戏,后来传遍长安都城,一时都仿效之,射粉团成了端午节一种风俗。射粉团作为一种游戏尚可言,唐玄宗在五月五日端午佳节有些作为就令人难以启齿了。有一年端午,他与杨贵妃避暑于兴庆宫,昼寝于池畔的水殿中,一群宫妃嫔女倚栏观水中雌雄鸳鸯游戏,而唐玄宗拥搂着贵妃在绡帐内对宫嫔们说:“尔等爱水中鸳鸯,争如我被底鸳鸯!”由此也可看出宫廷节日生活风俗的另一面。 《容斋笔记》记载:“唐时五月五日扬州于江心铸镜以进,故国朝翰苑撰端午贴子词多用其事。”再参照其他有关资料来看,唐代宫廷确实讲究五月五日铸新镜。《镜龙记》记载:唐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扬州进水中镜一面。镜面直径九寸,青莹耀目,镜背有盘龙纹饰。据进镜官李守泰说:铸此镜时,有一位自称姓龙名护的老人对铸镜工匠吕晖曰:“老人解造真龙镜。”老人遂入炉所,扃炉三日,后开炉突然不见人,在炉前却获得一素绢,上书:“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时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吕晖看后,移炉于扬子江心,以五月五日时铸成这面宝镜。据说此镜很神,过了七年遇大旱,召来道士叶法善祀镜,镜背上的龙口忽生白气,须臾满殿,甘雨如注。这固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五月五日扬子江心所铸的镜是否有此神奇姑且不论,但唐代确实有此讲究。 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像《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长命缕,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丝缕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五时图则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类,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午时花则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样翻新。《文昌杂录》记载:“唐时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中就有“穴枕通灵气,长丝缤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百索粽”还是唐代皇帝赏赐臣下的食品。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张说《岳州观竞渡》诗中描写当时竞渡情景道:“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鼓发南湖槎,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龙舟竞渡时,箫管奏鸣古老的祭祀乐章,船夫唱起高亢激越的船歌,乐声、歌笙、桨声、水波声合奏出一曲壮阔的交响乐。如储光羲《官庄池观竞渡》诗所写的:“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击去来波。”描写唐代龙舟竞渡以张建封《竞渡歌》最为生动,读后如身临其境。 宋代端午节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苏子由作《皇太妃合端午帖子》诗中就有“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绕尧母门。”挂天师像、作泥天师人,这些活动很明显是受到道教的影响。此外,端午节还刻蒲棒为人形或葫芦形,带在身上避邪。王曾《端午帖子》诗云:“明朝知是天中节,旋刻菖蒲要辟邪!”小儿则有帛裹蚌粉,缀填以棉絮,佩于身上,可以吸汗气。端午节常食的粽子,此时也花样增多,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多种。从五月一日起家家都准备团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柰子、林擒、香印等物,到端午还要祭天。食品中还有一种“百头草”,是用菖蒲、生姜、杏、梅、李子、紫苏,皆制成细丝,盐浸晒乾,或用糖、蜂蜜浸之,作工十分讲究。有的还纳入梅子皮内,叫做“酿梅”。唐代的白粉团,在宋代亦有发展,又叫“水团”或“白团”,有的杂以五色,制成人兽花果之状。作工最精者称任“滴粉团”,为了增其香味,有的还加入麝香。这些都是端午食中佳品。 《梦梁录》记载:南宋时,“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端午节日用品叫卖者,从隔宿到五更,沿门唱卖,满街不绝。有的家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状悬于门楣上,有的悬虎头。而仕宦之家还用红笔书写“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大家都采集百草或修制药品,用来避瘟疾,杭州人还有特殊风俗。,不论大小之家,都要焚午香(即中午焚香)一月。尤其是端午节这天,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仅是富户巨室如此,虽贫苦之人,亦对时行乐。 至于南宋偏安的小朝廷宫中,更是纸醉金迷的醉生梦死之世界。像《乾淳岁时记》叙述端午宫中习俗,要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还用五色菖蒲、百草制作山子数十座,“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作糖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还用大金瓶子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赏赐给后妃、内侍、诸阁臣僚的物品有翠叶五色、葵榴、金丝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以及紫练、白葛、红蕉等物。而其他大臣也要赏赐细葛香罗、蒲丝、艾叶、彩团、巧粽之类。堪见当时端午节之豪侈,与原来“辟恶”及“纪念”意义已相去甚远。 明清端午节 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尤其南方龙舟竞渡,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据《武陵竞渡略》记载,龙舟竞渡已不限于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赌赛,十八日送标”。还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标者”。可见竞渡规模历时经月。对此事“或官府先禁后驰,民情先鼓后罢也。”龙船形制,中等长九丈五尺,长者有十一丈,短者也七丈五尺。划龙舟的桡手都是从渔家严格挑选募徵身强力壮的健儿。龙船分白龙、黄龙、青龙、红龙。不仅船身,就连船上那些旌旗罗伞的装饰,以及划船桡手们服装乃至船桨都是一色。比赛时规定有赛龙场、比赛路线、并划定起点和终点。在终点设有船标,当竞渡龙舟到达终点时,投标船就将标投入水中,让各船争夺。标又分有鱼标、鸭标、和铁标。 武陵沅湘一带竞渡活动如上所述,其特点气势磅礴,船大人多,风格粗犷豪迈。而杭州西湖中龙舟竞渡则另具特色。吴地习俗称呼龙舟竞渡为“划龙船”。《清嘉录》记载:“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各占一色,四角枋柱,扬旌拽旗。”不过西湖龙船形制及划法却另有很多讲究。在龙船中舱伏有鼓吹手,两旁划桨十六,俗称其人为“划手”;在船头有一位篙师,手执长钩立于船头,叫“档头篙”;在头亭之上,还要选长相端庄漂亮的小孩,装扮台阁故事,俗称为“龙头太子”;船尾高丈许,牵有彩绳,令儿童在上面化装扮成“独占鳖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贵妃醉酒”等戏剧人物造型。有竞渡龙船,也有画舫游艇供游客观龙船比赛。在正式比赛前数日,就开始祀神并在水中演练,称作“下水”;上岸后送神称作“拔龙头”。当头的人率里巷游水能手,年前就用带叶竹竿插树桥头,为来年出龙认色,作好准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汉族端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如《辽史˙礼志》就记载辽国重午朝仪,皇帝要系长寿彩缕才升坐。对南北臣僚也要各赐寿缕。而金国除吸收一些汉族风俗外,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金史˙世宗本纪》就记载:大定三年(西元一二六四年)重午,金世宗“幸广乐园射柳,胜者赐物有差,复御常武殿,赐宴击鞠,自是岁以为常。”《金史˙礼志》对此俗有详细叙述。金俗重午、中元(七月十五日)、重九日行拜天之礼,筑台拜天。重五拜天之后,插柳球场,射者要以尊卑为序。柳枝要去皮露白,离地数寸。然后驰马弯弓而射。射不断或射不中者为负。射柳要击鼓助威。射柳完毕要打马球。风俗是彼此影响、互相吸收的。所以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明永乐年间禁宫中就有剪柳之戏,剪柳即射柳,北方人还有将鹁鸪鸟藏在葫芦,悬于柳枝,弯弓射之。如果射中葫芦中,鹁鸪就飞出来,以此来定胜负。这种民间比赛也是常在端五日举行,考其渊源,正是辽金遗俗。 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不仅节日名称有异宋代,而且民间风俗也有变化。来自民间的许多夏令保健活动,也掺杂在这个节日习俗中。例如在五月五日正午前,人们要群入天坛去避毒,过了正午才出来。在端午节还讲究捉虾蟆取蟾蜍,其方法是用针刺破蟾眉,将蟾蜍汁挤出。蟾蜍是一种珍贵的中药,可拔毒、消热、消肿,治疗疔毒恶疽有奇效。以菖蒲渍酒饮用避恶气,用艾叶插门固为前代之遗俗。明代新出现的风俗是用雄黄涂耳鼻,认为这样可以避虫毒。据《闽越搜奇谈》云:闽地在五日,还以雄黄浸水,蘸书“王”字于儿童额上,这种风俗称作“画额”。古人对雄黄杀虫驱毒作用早有认识,葛洪《抱朴子˙仙药篇》已有论述。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解释“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痰功效。”可“主治百虫毒、蛇虺毒。”在没有碘酒和红药水的年代里,我们祖先用白酒浸雄黄,再加几块白矾,待酒挥发干后,便成了雄黄矾,用来杀菌消毒。因此,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房内食物贮存处及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或防止毒虫。正因古代人十分重视端午用雄黄防毒虫,所以,《白蛇传》的故事及戏剧中,才有白蛇端午饮雄黄酒显原形的情节。这个故事妇孺皆知,流传至今。 手抄报推荐阅读: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资料 大全简单又漂亮正 月初一:天腊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祇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曹下降 初三:孙真人(孙登)诞辰、广宁郝真人(郝大通)圣诞、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五:赵公元帅巡查接财神、清净孙元君(孙不二)圣诞、邓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飞升 初七:三官大帝检校日、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甘真人飞升 初八:南斗下降、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五殿阎罗王诞辰 初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诞辰、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刘猛将军(虫王爷)诞辰、关圣帝君飞升日 十四:三官下降 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佑圣司命真君诞辰,正一静应真君诞辰、迎厕神紫姑、临水夫人(陈靖姑)诞辰、混元上德皇帝降现、西斗帝君下降、翊圣保德真君降、金精山张灵源真人飞升 十六:开台圣王(郑成功)诞辰 十九:长春邱真人(邱处机)诞辰、北阴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招财童子诞辰、人皇诞辰、南斗星君下降 廿一:天猷副元帅下降 廿二:嗣天师张真人飞升、三尸神奏罪福 廿四:雷都光耀大帝诞辰 廿五: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廿六: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廿七: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许真君诞辰 廿九:北阴下降 二 月 初一: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一殿秦广王诞辰、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圣诞、刘渊然真人圣诞、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冲应太虚王真君、诚应妙远郭真君同飞升 初二:土地公正神张福德诞辰、天曹下降 初三:文昌帝君诞辰、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北极天蓬都元帅下降 初六:东华帝君诞辰 初七: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八:西方太妙至极天尊三殿宋帝王诞辰、真武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若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尹虔子、张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飞升 十三:度人无量葛真君圣诞 十四:闾丘方远真人飞升 十五: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诞辰、精忠岳元帅诞辰、西斗下降 十六:开漳圣王(陈元光)诞辰、天曹下降 十八:北方玄上玉高天尊四殿五官王诞辰 十九:慈航道人诞辰、北阴下降 廿三: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廿五:新罗金真人飞升 廿六:虚静冲素徐真人诞辰、北斗出游 廿七:北极北斗下 廿九:北阴圣母下降 三十:大慈大悲大慧真人降现 三 月 初一:长真谭祖(谭处端)诞辰、南方玄真万福天尊二殿楚江王诞辰 初二:陆静修真人诞辰、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真武大帝诞辰、王母娘娘蟠桃会、黄帝圣诞、葛仙翁飞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五:南斗下降、天蓬元帅下降 初六:玄洲上卿苏仙君升仙 初七:西斗帝君下降 初八: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六殿卞城王诞辰、元始天尊降元阳上宫(集会太罗太梵天帝演说灵宝要法,度三界五道一切含灵) 初九:真武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蓬莱都水使者下降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保生大帝吴真人(吴夲)诞辰、赵公元帅(赵公明)诞辰、驱魔雷元帅圣诞、元始天尊游玉京元阳上观(集会三界神仙真圣演说道妙)、西斗下降 十六: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诞辰、玉阳王真人(王处一)诞辰、天曹掠剩下降 十八:后土皇地祇圣诞、雷霆廖天君圣诞、太上老君下降,太清宫先天元后降现 十九:太阳星君圣诞、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诠生娘娘诞辰 廿三:天后娘娘(妈祖)圣诞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翊圣真君出游、北斗出游、杜炳真人升仙 廿七: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七殿泰山王诞辰、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东岳大帝诞辰、制字先师(仓颉)诞辰、太乙月孛星君降现 廿九:北阴下降 四 月 初一:灵通广济显应真人水神萧公(萧伯轩)诞辰、长真谭祖(谭处端)成道日、南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太乙虚无真君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四:真武下降、太乙救苦天尊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太素三元君朝真、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南斗下降、北斗下降、西斗下降 初八: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九殿平等王诞辰、尹喜真人诞辰,太极左仙公葛玄真人诞辰 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何仙姑诞辰、长生保命天尊下降、北斗出游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玄中大法师下降 十三:三皇帝君下降 十四:吕纯阳祖师(吕洞宾)诞辰 十五: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钟离祖师诞辰、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十殿轮转王诞辰、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诞辰、翊圣真君下降 十八:碧霞元君圣诞、华佗神医先师诞辰 十九:北阴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北斗出游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神农先帝诞辰、翊圣下降 廿七: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药王爷孙思邈诞辰、太上老君集会三界十极群仙 廿九:北极圣母下降 五 月 初一:南极长生大帝诞辰、南极冲虚妙道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 初五:地腊之辰(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地祇上将温元帅圣诞、南方雷祖邓元帅圣诞、端午节、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蓬翊圣真君下降、真武下降 初九:东斗下降,北斗下降 十一:天下都城隍诞辰、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东岳炳灵公圣诞、天真上圣示现之辰 十三:关帝圣神君降临日、关帝磨刀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崇宁真君降现 十五:太上老君降现鹤呜山、南极老人星下降、西斗下降 十六:三元采访下降 十七:北斗下降 十八:祖天师(张道陵)诞辰 二十:丹阳马真人(马钰)圣诞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五:太平真君升仙、天蓬元帅下降 廿八:上元星君下降、北阴圣母下降 廿九:许威显王诞 六 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一:清灵真人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翊圣真君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游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崔判官诞辰、崇宁真君降生 初七:西斗下降、真武下降 初八: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九:东斗下降、南斗下降、北阴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十:刘海蟾帝君圣诞、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田都元帅诞辰、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太乙朝元日、井泉龙王圣诞、太乙真君下降 十五:王灵官诞辰、西斗下降、冲素真人飞升 十六:南斗下降,潘子真真人飞升 十七:赵广信真人飞升 十九:慈航道人成道日、北阴下降 二十:天猷下降 廿二:张元化真人上升 廿三:火德星君(火神爷)诞辰 廿四:关圣帝君圣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现示之日、南斗下降 廿五:天蓬下降 廿七:北斗下降 廿八:十方救苦天尊下降 廿九:桐柏真人九华真妃降现、北阴下降 七 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打开鬼门关的日子)、西方七宿星君下降初二:天曹掠剩下降初三:北极北斗下降初五:天蓬下降初七:道德腊之辰(五帝校生人善恶,道教常住设坛庆贺,厨房「混元菜」供众)、魁星诞辰、七夕节、周灵王子乔飞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现於汉武帝、九天应元保运真君降现、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应真君上升、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十二:骊山老母圣诞十五: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圣诞(校戒罪福,为人赦罪)十六:张元崇仙官升仙、天曹下降十八:王母娘娘诞辰、韦处元真人升仙十九:天猷下降二十:长生刘真人(刘处玄)圣诞廿二:增福财神成道日廿三:诸葛武侯诞辰、虞翁生真人飞升廿四:翊圣下降,北斗出游廿五:采和蓝祖师圣诞、天蓬下降廿六:张三丰祖师圣诞廿七:天帝游东井、北极北斗下降廿八:西洛刘真人升仙廿九:天真皇人受轩辕黄帝六王式图六甲三元遁甲造式秘经、北阴下降八 月初一:许真君诞辰(另有版本为十月廿五)初二:太素三元君朝真、天曹掠剩下降初三: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爷)诞辰、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初五:北方雷祖圣诞、雷声天帝下降、朱孺子真人上升初七:西斗下降初八: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南斗下降初九:元成节、青华帝君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初十:北岳大帝圣诞、铁拐李祖师圣诞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太斗出游十三:真武下降十五:太阴星君(月娘)诞辰、月下老人圣诞、曹国舅祖师圣诞、太极玉皇太姥武夷显道真君下降、轩辕黄帝乘龙上升、神功妙济许真君同四十二日拔宅飞升、张谌真人拔宅飞升十六:天曹掠剩下降十七:太白星君下降、南斗下降十八:酒仙刘伶圣诞十九:北斗出游、翊圣下降、田仕文真人及申天师升仙廿一:天猷下降廿二:广泽王诞辰、南斗下降廿四:潜惠彭真人举宅飞升廿五:天蓬下降。廿六:南极老人寿星现廿七:北斗下降之辰、翊圣下降九 月初一到初九北斗九星降世辰初一:南斗星君诞辰、飞天大圣诞辰、南斗下降初三:北极北斗下降、栩圣下降初四:五方雷神下降初七:西斗下降初九:中坛元帅(太子爷)诞辰、酆都大帝诞辰、斗姆元君诞辰、九皇大帝诞辰、玄天上帝飞升、重阳帝君飞升、东斗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飞升、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汉朝第一代天师、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赵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超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十五:西斗下降十六:天曹诸司簿录生死名姓、天曹掠剩下降十九:日月宫阴阳宫合通之辰、诸天星曜上清元始分地分各照宫位、北斗天帝下降人间纪算人生命录善恶事、北阴圣母下降二十:天帝游东井廿一:天猷下降廿二:增福财神诞辰廿三:一元无上萨翁真君圣诞廿五:南斗下降,天蓬下降廿六:五显灵官诞辰廿七:北极北斗下降廿八:华光大帝马元帅诞辰廿九:北阴圣母下降十 月初一:民岁腊之辰(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寒衣节(宜祭奠先亡之人)、东皇大帝诞辰、王长真人降现、北方七宿星君下降、马元约天师上升初三:大茅真君茅盈祖师圣诞、北斗下降、四海九江水府诸龙王聚奏水洞初四:霞卿真人、桂卿真人、湛然真人、蓬莱真人、妙然真人降现初五:天蓬下降初六:天曹诸司五岳五帝注生籍初七:西斗下降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初十:果老张祖圣诞、太乙救苦天尊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长生保命天尊下降、神霄玉清真王下降十五: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阴大帝诞辰(宜祭祀亡灵,祈求水官大帝排忧解难)十八:地母娘娘圣诞、三天奏录之辰十九:长春真人飞升、北阴下降二十:虚靖天师圣诞、玄灵通化真人下降廿一:天猷下降、真武下降廿三:周仓将军爷诞辰廿四:圣母保生天尊降现廿五:感天大帝许逊真君诞辰(另有版本为八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降现、天蓬下降廿六:南斗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廿七:紫微北极大帝圣诞、北斗下降廿九:北阴下降十一月初一:金阙监生高元帅圣诞、王洪范真人升仙初二:天曹下降初三:北极下降、南斗下降初五:天蓬下降初六:西岳大帝圣诞初七:真武下降初九:湘子韩祖圣诞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诞、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十四:五帝下降十五:西斗下降十六:天曹下降十七:天曹下降照管人问恶事、北斗下降十九:三天大法师收降蜀川二十四洞鬼神廿一:天猷下降廿三:南斗六司星君奏录主籍、五方雷神下降廿四:南斗下降之辰廿五:北斗出游、天蓬翊圣下降廿六:高真妙果天尊降现廿七:北极北斗下降廿八:勇悟施真人上升廿九:北阴下降十二月初一:群仙会蓬莱初二:茅真君茅衷祖师圣诞初三:东厨司命府君同总玉京太极真人、东海青童君降现、天曹下降初五:天蓬下降初七:西斗下降初八:侯王腊之辰初九:东斗下降、翊圣下降、北阴下降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十六:南岳大帝圣诞十八:三教宗师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降现十九:北阴下降、五方雷神下降二十:鲁班先师圣诞、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廿一:天猷真君圣诞、五猷下降廿二: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人(马钰)成道日、太平护国天尊降廿三:九天采访使、三元考校天官、五方雷部判官、五岳灵官、酆都观王下降考劾人间一年罪福(大孝大忠者增三纪,昌三世,有功行阴隐者,论功增算昌世)廿四:三界集会之辰、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北极下降廿五:玉帝巡天、天神下降、天蓬下降廿七:北极北斗下降、真武下降、南极冲处妙道真君受道於普度真君廿八:太上老君化三十六种外道邪魔胡神降伏之日、北斗出游廿九:清静孙真君(孙不二)成道三十:紫姑(厕神)诞辰、司命下界运城端午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清明节适合去运城哪里玩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资料 大全简单又漂亮 大家知道怎么制作一张漂亮的端午节手抄吗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端午节手抄报简单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手抄报1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种: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端午节手抄报23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4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6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端午节手抄报3端午节的习俗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周处(240-约299)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据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事实上,竞渡、祈禳。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到了唐朝时,端午已成了个重要的节日,宫廷中也有种种的庆祝活动。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赏赐臣下。王溥(922-982)的《唐会要》卷三五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笔题字的“飞白扇”赐给长孙无忌及杨师道。他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不只是宠臣有赏,一般文武官员也各有赏赐。马缟(约十世纪中叶)的《中华古今注》记载贞观中,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唐书�6�1礼乐志》也记载,天宝年间于端午节以衣、扇献于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不过,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戏,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经济实惠的扇子来应景。李淖(约八八○以后在世)的《秦中岁时记》记载:“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溤贽(约九○四前后在世)的《云仙杂记》卷一引《金门岁节记》也说:“洛阳人家端午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叶制成,由于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谓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来)。 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段成式(约803-863)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所谓“五时图”,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平共处。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 宋朝的端午节物,比起历代,更见精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147)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 道教的"地腊"跟端午节有何联系运城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运城旅游景点有哪些1、运城旅游景点有运城盐湖、蒲津渡遗址博物馆、神潭大峡谷、鹳雀楼、大禹渡景区、运城李家大院、绛北大峡谷、东岳庙景区、山西颐和尚景温泉酒店、柳隐山大峡谷风景区等。 2、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运城南高速口向北2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抹黑泥、玩漂浮、泡温泉、享健康。门票价格在:100元左右 3、蒲津渡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重点文物保护,八头铁牛托起一座浮桥。门票价格在:48元左右 4、神潭大峡谷:位于山西省运城永济市永济电机厂南2公里处水峪口村,国家AAAA级景区,碧水蓝天,绿树红花,如诗如画。门票价格在:55元左右 5、鹳楼:位于山西运城永济蒲州古城西鹳雀楼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门票价格在:10元左右 6、大禹渡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北街,依山傍水,四季葱郁,“森林氧吧”之美誉。门票价格在:38元左右 7、运城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多功能文化旅游胜地。门票价格在:45元左右 8、绛北大峡谷: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么里镇境内,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境地。门票价格在:25元左右 9、东岳庙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8号,可选择当前景区合你心意类型的语音讲解。门票价格在:28元左右 10、山西颐和尚景温泉酒店: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风陵渡开发区印象风陵渡,具备各种水上娱乐设施,含大型人工造浪池。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11、柳隐山大峡谷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南二公里,山峪风景秀丽,青竹翠柏,众壑如翻浪。门票价格在:15元左右运城旅游景点 运城旅游景点有哪些1、舜帝陵、神奇洞水上乐园、万固寺、历山猕猴源景区、历山皇姑幔景区、运城凤凰欢乐谷、紫云寺、河津隆翔游乐园、后土祠、蒲津渡遗址博物馆(黄河铁牛)、常平关帝庙、舜帝山森林公园自然文化风景区。 2、历山舜王坪景区、君昂童子军乐园(山西运城店)、万荣县孤峰山景、永济海纳象牙温泉(象牙海岸浴场)、美天游乐园等等,这些都是山西运城的旅游景点。山西运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有哪些1、运城盐湖景区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是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2、永济五老峰山西运城永济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东20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武庙关帝庙、黑泥漂浮浴场——中国死海;西20公里有《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瑰宝唐代黄河铁牛以及全国四大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3、解州关帝庙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永济王官谷王官谷位于永济市以东40余里的中条山麓,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谷内有天柱峰、东西瀑布、贻溪清流、奇峰珠帘、明镜映天、百二盘山、休休亭、三诏堂等自然胜景和古建遗存。5、运城永济鹳雀楼鹳雀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运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山西运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运城位于山西西北部地区,在古代是一座盐运之城,故而得名,也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发源地,在古代时期,诸多民族,朝代都活动于此,留下了很多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那么,运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本文基于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运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吧。 山西运城旅游景点大全 1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五老峰因为在古代之时拥有五老在此授书而得名,此地还是河洛文化和全真派的发源地,现已开发了像玉柱峰,南天门,仙人洞等知名景观,具有极为秀丽的风景,现已是国家4A级景区。 2 永乐宫旅游区 永乐宫位于运城芮城县,始建于1247年,传说是为纪念吕洞宾而建,作为国家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地具有龙虎殿,三清殿,重阳殿和纯阳殿四座宏伟的建筑,在永乐宫还具有极为知名的壁画,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 3 解州关帝庙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时间于公元589年,曾在1702年因为大火儿毁灭,在数十年之后经过重修。现已具备众多关帝之类的景区,素来就有关庙之祖的美誉,吸引了很多海外游客前来祭祀朝拜,也是现如今国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教堂。 4 运城盐湖景区 运城盐湖也是运城极为好玩的旅游景点之一,该湖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人在水中不会下沉,如同中东的死海一般,因此也被成为中国死海,该景区现已具有05亿年的历史,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 5 永济普救寺旅游区 该景区位于运城永济,是山西极为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其总占地面积为7万平方米,该地的鸳鸯塔中具有极为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一直吸引着很多中外游客,而且著名的西厢记也发生于此。 6 鹳雀楼风景区 鹳雀楼风景区同样位于永济市,地处于黄河边上,主要采用唐式建筑,因为可以俯瞰黄河之水而闻名于天下,也是黄河文化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了王之涣等诸多唐宋文人学士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 7 永济大峡谷景区 此景点也是运城4A级景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了奇石,瀑布等诸多自然景观以及自然淳朴的民俗村落。像孟家园古堡,孟世芳避暑山庄等遗址也都隐藏于此。 8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运城万荣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该院建筑主要采用徽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现已具备诸多极富历史意义的伟大建筑,具有极为深厚的汉文化,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9 舜帝陵庙 舜帝陵庙位于运城盐湖区,其占地面积为1778亩,始建于公元738年,主要分为神刀,陵园,皇城三大部分,在历史上像关于,柳宗元,司马光等名人志士都来源于此。 10 垣曲历山风景区 该景区位于运城东北部地区,在上古时期,因为舜帝曾在此耕种生活而闻名。该地不仅具有诸多和舜帝有关的历史古迹,还有上千种重点保护植物和上百种动物,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园的美誉。运城景点运城旅游景点如下:1、黄河大铁牛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2、七里坡据断崖观察,文化层堆积厚度2—4米,195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平陆县进行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察时,发现七里坡附近的亚砂土层里,埋藏有经过人类加工打制的石英岩石核和石片,同时还发现有鹿骨化石。根据出土遗物的地质断带,这一亚砂土层属于马兰黄土期的地层,距今100万年以上。3、舜帝陵舜帝陵景区占地1778亩,分为景区和陵区。景区由舜帝广场、神道、百花园、植物园、历山、条谷苍野、雷泽湖、妫_河以及游乐场、猴山等组成。景区内松柏苍翠、百花争艳、波光潋滟、道路阡陌。景观水系贯穿南北,皋、夔、稷、契四座拱桥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无不彰显北方园林建造者的智慧。4、西侯度遗址西侯度遗址,为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0月27日,从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意大利权威设计杂志《THE PLAN》2020年度设计大奖颁奖典礼于13日在线上举行,22个奖项类别中,“2019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西侯度圣火采集点”获景观类别大奖(建成)。5、禹王城禹王城遗址共分为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台四部分,小城在内为“城”,外面的大城为“郭”,具有春秋战国时期“城郭制”的特点。禹王城遗址的这种城郭布局,属于“内城外郭式”。即在方形外郭内部有内城。共同点位都是祭祀先祖 在《道书》中,地蜡成为祭祀祖先和请求赎罪的重要日子:“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地腊节之名也因此而来。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掌管鬼魂的酆都北阴天帝,在五月五日考校鬼魂,以该鬼魂现在人间的亲戚所做的善恶,作为确定鬼魂罪、福的依据。只要通过法力和祭祀仪式,才能减轻其苦。 地蜡节的主要宗旨,是祭祀祖先。追溯其源,为中国远古时期原始崇拜中的鬼魂崇拜,而此正是道教的核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道教曾成为国教,其教理深入民心,因此五月初五的地腊祭祀活动,融入端午节俗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因此,没有理由否认地腊节俗中的祖先崇拜,游离出端午节俗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