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容光焕发白话释义:脸上的光彩四射。形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出处:清·蒲松龄蒲松龄《聊斋志异》:“妆毕;容光焕发。”译文:打扮化妆完,脸上的光彩四射二、老骥伏枥白话释义:比喻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也形容人虽然年老,但身体依旧健康出处: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三、老当益壮 读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释义: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 当:应该。益:更加。出 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四、白发朱颜 读音:[ bái fà zhū yán ] 释义: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顾老和大部分中医一样,白发朱颜,戴一幅老花镜,认真地给田福堂号脉。”五、鹤发童颜白话释义: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也说童颜鹤发。出处:唐·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翻译:说他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鹤发童颜自古以来无人能比。近义词红颜白发、童颜鹤发、老当益壮、鹤发松姿、返老还童反义词未老先衰、鹤发鸡皮、明眸皓齿、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描写老年人相互的词语1、年老体弱成语拼音:nián lǎo tǐ ruò成语解释:指衰老的人成语出处: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不是说少数年老体弱的同志不可以在家里办公,但是一般的不应该这样做。”2、年老色衰成语拼音:nián lǎo sè shuāi成语解释:色:容貌,美色。指女人因上了年纪而衰老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8回:“那王妈妈自幼在勾栏中出身,后来年老色衰,沦落无靠,遂为人佣仆。”3、年老龙钟成语拼音:nián lǎo lóng zhōng成语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4、年老力衰成语拼音:nián lǎo lì shuāi成语解释: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9回:“因他年老力衰,将买卖收了,临别时就将此楼托付我了。” 5、年老体衰成语拼音:nián lǎo tǐ shuāi成语解释: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再想到母亲时,又感到她年老体衰,像她这样年岁的人……”文言文翻译长孙顺德1形容老人的词语 原发布者:欣雅网络科技 形容老年人的词语 篇一:形容老年的成语1 白发红颜 读音:báifàhóngyán 释义: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自: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白首相知 读音:báishǒuxiāngzhī 释义: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出自: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白首之心 读音:báishǒuzhīxīn 释义:老年时的壮志。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迟暮之年 读音:chímùzhīnián 释义: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造句: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垂暮之年 读音:chuímùzhīnián 释义: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反老还童 读音:fǎnlǎohuántóng 释义: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风中之烛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姥爷,祝您永远快乐健康,笑在 2描写老人的词语 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返老归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关于老人、描写老年人的成语词语 您还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 (当前是第2页) 上一页 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君子三戒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老妪能解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尊年尚齿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3形容老年人的词语有哪些 1、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也说童颜鹤发。 出 处 唐·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例 句 这位年逾古希的老人,~,健步如飞。 2、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马站在槽头,还想着驰骋千里。比喻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骥(jì):好马。枥(lì):马槽。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例 句 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志在千里”! 3、老态龙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出 处 宋·陆游《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唐·李瑞《赠薛戴》:“友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例 句 他今年才50多岁,就一副~的样子。 4、老气横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霜气横秋。” 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老气横九州。” 宋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惠贶(kuàng)秋字之句》:“老来忠义气横秋。” 后以“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常用以讽刺自高自大。现也用以形容没有朝气。横:充满。 出 处 南北朝·孔稚圭《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例 句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总是~的? 5、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 出 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例 句 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的。 4描写老人的词语,要多,至少30个,快,急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发婆娑婆娑:纷披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年人的样子。 鬓丝禅榻鬓丝:鬓发如丝;禅榻:僧床。本指老僧的生活。 也指老年人所过的近似僧徒的清静生活。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白首:老年;倾盖:停车,初见。 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 意谓老年知己。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大化有四化:变化。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即人生的婴儿、少壮、老年和死亡。 反老成童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 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返老归童由衰老恢复青春。 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 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返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 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 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棺材瓤子指快死的老年人。华发苍颜颜:容颜。 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 同“黄发台背”。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 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 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 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黄梅不落青梅落比喻青年人比老年人早亡。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 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红颜白发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 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君子三戒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康强逢吉康强:安乐强健;逢吉:遇到吉利。祝贺老年人身体健康,子孙吉利。 枯杨生华枯:干枯;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 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长。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 后指老年得子。老而益壮老:老年;益:更加;壮:强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邻父之疑邻父:指邻居的老年人。 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 快要到老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年人经验丰富,做起事来,一个能顶得上两个人。 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 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来俏衣着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年迫日索老年逼近,馀日不多。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 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年已及艾艾:代指五十岁。 老年头发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 老妪能解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 形容诗文明白易懂。龙钟潦倒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潦倒:失意颓丧。 形容老年人衰老颓丧的样子。耆宿大贤耆:老。 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 比喻老年的时光。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 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鲐背苍耈鲐背: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因用以称长寿老人;耈:老年人。 泛指老年人。童颜鹤发颜:脸色。 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西山日迫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 5形容老年人好的词语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西山日迫: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雪鬓霜鬟: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鬓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大化有四:化:变化。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即人生的婴儿、少壮、老年和死亡。 反老成童: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1 文言文长孙顺德受绢翻译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2 文言文翻译 《崔枢》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3 王欢耽学的文言文译文如题,这篇古文的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4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摇啊摇 文言文《管宁割席》翻译赏析 文言文《管宁割席》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 ⑧废书:放下书。废:停止。 ⑨观: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翻译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5 《杨引》的文言文翻译选自《明史》 杨引,江西吉水人,爱好学习擅长作诗词文章,被宋濂,陶安大加赞赏。驸马都尉(官职名)陆贤跟从杨引学习,后来入朝廷,举止大方端庄典雅,皇上很是喜欢,就问是谁教的他,于是陆贤说老师是杨引,皇上立即召见他,踢给他美食。过些天,陆贤穿着家居的便服拜见。杨引叹息:你这是轻视我啊,不可在此久留啊!“反复的编纂修正,也不能完成。教学的人,必须先有操行然后才有文学艺术”。曾经有篇《论语乡党》就揭示了一个道理“我教自己的事养生之道,凡事都要遵循吐纳之法。”“于是姐省饮水吃饭的量,以逸代劳,的话到老了视力听力都不会衰老。既然已经死去,安福县的刘球称赞它是学习探讨道家的源头,文章范文的后世之作,辞官上任离别相处的佳作,有陶潜,徐穉的风尚。 我自己照着翻译的,不知对不对 6 文言文 狼三则 翻译 ①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 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 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②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 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翻译: ① 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这实在令人好笑啊! ②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 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领会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是狡猾的,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③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 7 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字词: 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国:指都城。 吊:吊唁。 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 全文重点字词: 孙叔敖为(做,担任)楚令尹,一(全)国吏民(官员和百姓)皆来贺。有一老父(老人),衣(做动词,穿)粗衣,冠(做动词,戴帽子)白冠,后来吊(原意为“慰问”,这里是“吊唁”的意思)。孙叔敖正衣冠而(表承接)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助词,无意)不肖(不贤能),使臣受吏民之(助词的)垢(责骂),人尽(都)来贺,子独后吊,岂(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有说(说法)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表转折)骄人(对人傲慢)者民去(离开、抛弃)之,位已高而擅权(擅自用权)者君恶(讨厌)之,禄已厚(优厚)而不知足者患(祸患)处(隐伏)之。”孙叔敖再(两次)拜曰:“敬受命,愿(希望)闻余教(教导)。”父曰:“位已高意益(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足够)以(用来)治楚矣!” 孙叔敖采纳了老者哪三条谏言? 原文回答:1 位已高而意益下 2 官益大而心益小 3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概括回答:1地位高了而心志更要谦卑 2 官职大了而心思更要谨慎小心 3 俸禄优厚了而更要慎重,不敢索取。 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①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 ②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③时刻为百姓着想,为国家利益着想的人。 “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他穿白衣戴白帽,“一国吏民”都来祝贺他,而“老父”却告诫他。 补充一则与“纳言”有关的事例 示例: 1、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刘邦善纳张良良言,战胜了项羽,一统天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作者想告诉我们:为官应该谦逊尽职,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 ②后来吊 ( ) 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 ) ④位已高而意益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上文“衣粗衣”中,前一个“衣”作动词,释为“穿”,后一个“衣”作名词,释为“衣服”。请找出上文中用法与此相似的词句。 参考答案 二、1①全。②吊唁。③使……端正。④越,更加。2自己当了大官,而对人傲慢,百姓就会离弃他;职位高,而擅弄职权,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而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3冠白冠。 8 去私文言文翻译 天不私覆,地不私载,日月不私照,四时不私行,天地、日月、四时施其德样而万物得以成长。 尧有十个儿子,不把君位传给他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而传给禹;这是大公无私的了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