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代表作:《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呐喊》、《野草》、《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伤逝》、《彷徨》、《论睁了眼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2、《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4、《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鲁迅鲁迅在《祝福》中四次描绘鲁镇的飞雪,有什么作用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扩展资料:主要作品: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2、《野草》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3、《呐喊》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杰作》,中国仅有《呐喊》与《论语》被收入;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鲁迅-朝花夕拾-呐喊鲁迅代表作鲁迅在《祝福》中四次描绘鲁镇飞雪的作用是:以境衬情。第一次描写:作者用“阴暗”“竟”“乱成”等词语,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悲凄的氛围,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第二次描写:作者用以静写动的手法来自己孤寂的心情。这表明因为“我”听到祥林嫂死后,表现出的雪一样冰冷的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第三次描写: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自然地推动小说情节的继续发展。第四次描写:在小说的结尾写雪,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一样的命运。《祝福》简介:《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求一份鲁迅作品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应年份鲁迅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1、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2、鲁迅杂文合集:《坟》1927年3月,未名社,《热风》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续编》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续编的续编》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三闲集》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南腔北调集》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二心集》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花边文学》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伪自由书》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准风月谈》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且介亭杂文》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集外集》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集外集拾遗》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补编》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3、鲁迅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扩展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鲁迅几几年生几几年死分别在几月几日作品有哪些成就说明:手头有份《鲁迅作品手册》,转其中《鲁迅著译年表》(孙自筠 作)如下。另可参看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最后一卷。鲁迅著译年表鲁迅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学遗产,他所写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以及中国文学史研究等著作,共二百余万字。在翻译方面,他译介了十四个国家九十多位作家的二百多种作品,字数超过二百五十万。下面,将他著译中的主要篇章列出,以供检阅。一八九八年作《戛剑生杂记》、《莳花杂志》等短文。一九〇〇年作《别诸弟》(三首)、《庚子送灶即事》、《莲蓬人》等旧体诗。一九〇一年作《祭书神文》及旧诗《别诸弟》(三首)、《惜花四律》等。一九〇三年作旧诗《自题小像》。作《斯巴达之魂》刊于《浙江潮》杂志当年5、9两期。作《说鈤》、《中国地质略论》刊于《浙江潮》杂志当年8期。译述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10月《月界旅行》出版。一九〇二年(原书作1902年,误,应为1906年)作《中国矿产志》正式出版。译儒勒·凡尔纳《地底旅行》出版。一九〇七年译英国哈葛德和兰格合写小说《红星佚史》中的诗十六章。作《人之历史》刊于《河南》月刊当年12月创刊号上。一九〇八年2、3月作《摩罗诗力说》刊于《河南》2、3期上。6月作《科学史教篇》刊于《河南》5期上。8月作《文化偏至论》刊于《河南》7期上。12月作《破恶声论》刊于《河南》8期上。一九〇九年3月编译《域外小说集》一集在日本东京出版。8月《域外小说集》二集出版。一九一〇年辑录《古小说钩沉》一九一一年作文言文小说《怀旧》这是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刊于1913年《小说月报》4卷1期。一九一二年7月作旧诗《哀范君三章》刊于当年8月《民兴日报》上。一九一三年3月校《谢承后汉书》完成。10月校《稽康集》完成。又,译日本上野阳一论文《儿童之好奇心》。一九一四年译德国诗人海涅的诗。11月译上野阳一论文《儿童观念界之研究》毕。一九一五年6月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刻本刊行。一九一六年3月重校《会稽郡故书杂集》,用周作人名义出版。一九一八年4月以鲁迅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刊于本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写新诗《梦》、《爱之神》、《桃花》刊于《新青年》5月4卷5号上7月作杂文《我之节烈观》刊于8月出版的《新青年》5卷2号上。9月在《新青年》杂志5卷3号《随感录》栏开始发表杂感(从“二十五“起)。一九一九年4月作《孔乙己》刊于《新青年》6卷4号上。5月发表《药》刊于《新青年》6卷5号上。又,发表短评《圣武》刊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上。10月作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刊于11月出版的《新青年》6卷6号上。又,发表小说《明天》刊于本月《新潮》月刊2卷1号上。12月发表《一件小事》刊于本月1日《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一九二〇年1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戏剧《一个青年的梦》。10月作《头发的故事》刊于同月出版的《时事新报·学灯》上。又作小说《风波》刊于《新青年》8卷1号上。又,译俄国阿尔跋绥夫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一九二一年5月发表《故乡》刊于《新青年》9卷1号上。12月发表《阿Q正传》从4日起,在北京《晨报副刊》的《开心话》、《新文艺》、《文艺》等栏中分九期刊完。一九二二年1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童话九篇,定为《爱罗先珂童话集》7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6月作小说《端午节》刊于本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13卷9号上。又,作《白光》,刊于本年7月出版的《东方杂志》19卷13号上。10月作《兔和猫》刊于本年10月《展报副刊·文艺》上。又,作《鸭的喜剧》刊于本年12月出版的《妇女杂志》8卷12号上。又,作《社戏》刊于本年12月《小说月报》13卷12号上。11月作《不周山》(《补天》)刊于本年12月出版的《晨报四周年纪念增刊》上。一九二三年6月译《现代日本小说集》,列《世界丛书》之一,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9月《呐喊》集出版北京新潮社印行。12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由北京新潮社发行。一九二四年1月在北师大附中发表《未有天才之前》的讲演刊于该校《校友会刊》第1期。2月作《祝福》刊于本年3月《东方杂志》21卷6号上。又,作《在酒楼上》刊于5月《小说月报》15卷5号上。3月作《幸福的家庭》刊于同月《妇女杂志》10卷3号上。又,作《肥皂》刊于同月《晨报副刊》上。6月《中国小说史略》印成,仍由北京新潮书社发行。9月作散文诗《秋夜》、《影的告别》等刊于12月《语丝》3期上。10月译日本厨川白村文艺论集《苦闷的象征》本年12月由新潮社印行。11月写杂文《未有天才之前》刊《京报副刊》11月17日。又,作《论雷锋塔的倒掉》刊于本月出版的《语丝》周刊l期上。一九二五年2月作《长明灯》刊于3月5-8日《国民日报副刊》上。3月作《示众》刊于4月《语丝》周刊22期上。又作杂文《战士和苍蝇》刊于本月25日出版的《民众文艺周刊》上。4月作《高老夫子》刊于5月《语丝》周刊26期上。5月写杂文《灯下漫笔》刊于本月出版《莽原》3、5期上。10月作小说《孤独者》、《伤逝》。11月作《离婚》刊于本月出版《语丝》周刊54期上。又编定杂文《热风》集北京北新书局印行。12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文论集《出了象牙之塔》同月由未名书社刊行。一九二六年1月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刊于《莽原》半月刊1期。2月发表小说《兄弟》刊于本月《莽原》3期。又写《狗、猫、鼠》等散文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名“旧事重提”。4月写《记念刘和珍君》刊于本月《语丝》74期上。6月编成《华盖集》北京北新书局出版。8月辑录的《小说旧闻钞》,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又编小说集《彷徨》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七年1月编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又发表小说《奔月》刊于本月《莽原》2卷2期上。2月在香港作题为《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的讲演。3月编文集《坟》北京未名社出版。4月发表小说《眉间尺》刊于本月《莽原》2卷8、9期上。又写《野草·题辞》。5月写《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刊于当月5日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出路》上。7月《野草》出版北京北新书局印行。11月在上海光华大学发表《文学与社会》讲演刊于《光华周刊》2卷7期上。12月《唐宋传奇集》上册,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八年1月与齐宗颐合译荷兰作家望·蔼覃童话《小约翰》本月由未名社出版。2月《唐宋传奇集》下册,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又,译日本板垣鹰穗作《近代美术史潮论》。6月译《苏联的文艺政策》在《奔流》杂志上连载。又译日本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9月散文集《朝花夕拾》由北京未名社出版。10月杂文集《而已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九年4月译日本片上伸作《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又译苏联卢那卡尔斯基《艺术论》,同年6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又译文艺论文集《壁下译丛》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0月译苏联卢那卡尔斯基《文艺与批评》上海水沫书店出版。11月校译匈牙利H·至尔·妙伦作童话《小彼得》上海春潮书局出版。一九三〇年1月在上海讲《离骚与反离骚》刊于《暨南校刊》又始译苏联法捷耶夫小说《毁灭》。3月2日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刊于4月《萌芽》1卷4期上。又写《“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本月在《萌芽》1卷3期上5月写《“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刊于本月《萌芽》2卷5期上。7月从日文转译俄国蒲列汉诺夫《艺术论》上海光华书局出版。9月为贺非校订所译《静静的顿河》。一九三一年4月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发表在当月《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上。又作《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发表在美国进步杂志《新群众》上。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上发表题为《上海文艺之一瞥》的演说。9月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一天,作《答文艺新闻社问》一文,愤怒谴责日寇侵略中国。10月发表《“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刊于《文学导报》半月刊第6、7期合刊上。12月写《友邦惊诧论》刊于《十字街头》旬刊2期上。又重译苏联法捷耶夫小说《毁灭》以:“三闲书耀”名义自费印行。一九三二年5月作《我们不再受骗了》刊于当月《北斗》杂志2卷2期。9月《三闲集》出版上海北新书局印行。10月《二心集》出版上海合众书局印行。又作《自嘲》诗。11月作《论第三种人》刊于《现代》杂志2卷1期。本月九日,北上探亲,在北大、辅仁等校作《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今春的两种感情》、《遵命文学与革命文学》、《再论第三种人》、《文艺与武力》讲演,是为有名的“北平五讲”。12月作《祝中俄文字之交》、《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刊于《文学月报》1卷5、6号合刊上。一九三三年2月由日文精译苏联雅各武来夫小说《十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又作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发表在4月《现代》杂志2卷6期上。3月出版《鲁迅自选集》上海天马书店印行。4月与许广平通信集《两地书》本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5月发表《文章与题目》刊于《申报·自由谈》7月编定杂文集《伪自由书》10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10月发表《小品文的危机》刊《现代》3卷6期上。12月写《作文秘诀》刊于《申报月刊》2卷12号上。同月与郑振铎共编《北平笺谱》印行。一九三四年1月写《捣鬼心传》刊于《申报月刊》3卷1号上。3月杂文《南腔北调集》由上海同文书店出版。又作《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刊于本日《改造》日刊上。5月编苏联木刻《引玉集》出版。6月发表《拿来主义》刊于本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8月写小说《非攻》。10月抽《二心集》中部分文章,编《拾零集》,由合众书店出版。又发表《中国人失掉自信心吗?》刊于《太白》本月刊1卷3期上。12月编杂文集《准风月读》上海兴中书局出版。又作《病后杂谈》刊于1935年2月《文学》月刊4卷2期。一九三五年1月重订《小说旧闻钞》上海联华书局出版。3月译苏联班台莱耶夫小说《表》,7月,上海生活书店出版。5月杨霁云编鲁迅杂文《集外集》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6月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又写《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刑于日本《改造》月刊。8月重译高尔基《俄罗斯的童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9月收关于语文改革的文章《论大众语》、《门外文谈》等五篇,以《门外文谈》为集名,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11月重译俄国果发里《死魂灵》第一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又写《理水》。12月写《采薇》、《出关》、《起死》。一九三六年1月续译《死魂灵》第二部。又编神话历史题材小说《故事新编》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5月写《三月的租界》刊于《夜莺》月刊1卷3期。6月写《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发表于7月《文学丛报》4期上。又编杂文集《花边文学》本月由上海华联书局出版。又摘译的日本刈夫达米《药用植物》本月由上海商务书局印行。7月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9月写《死》。10月为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作序。又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最后的绝笔。本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逝世。鲁迅逝世后刊行的文章、文集有:译俄国契诃夫短篇小说,编为《坏孩子和别的奇闻》上海联华书局1936年出版。1934年的杂文编集《且介亭杂文》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出版。1935年的杂文编集《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出版。1936年的杂文编集《且介亭杂文末篇》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爱出版。《集外集拾遗》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出版。《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出版。@鲁迅一生写过哪些作品它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写的@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学成就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3]。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选自杂文诗集《野草》)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先生晚年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鲁迅的杂文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鲁迅提倡的新兴版画,又是当时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成部分,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鲜明特色。鲁迅的创作:《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风波》1920,七斤《故乡》1921,闰土《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端午节》《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1922年。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幸福的家庭》《肥皂》四铭《长明灯》“看 / 被看”《示众》“看 / 被看”《高老夫子》高尔础《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弟兄》《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序言》《补天》原名《不周山》。《奔月》《理水》“看 / 被看”《采薇》1935、12,“看 / 被看”《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出关》《非攻》《起死》1935、12,《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风筝》1925《影的告别》《过客》《这样的战士》《复仇》《求乞者》《死后》《雪》《秋夜》《腊叶》《颓败线的颤动》《一觉》《好的故事》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藤野先生》192610《阿长和<山海经>》《范爱农》《无常》《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狗·猫·鼠》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3)16部杂文集。《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春末闲谈》(1925,《莽原》)《灯下漫笔》(1925,《莽原》)《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一点比喻》(1926,《莽原》)《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病后杂谈》(1935,《文学》)《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阿金》(1936,《海燕》)《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死》(1936,《中流》)《半夏小集》(1936,《作家》)《女吊》(1936,《作家》)《集外集拾遗》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