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大佛祝福词大全集图片

问答 0 16

弥勒大佛祝福词大全集图片,第1张

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弥勒大佛的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蟒山路2号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弥勒大佛是该公园的一大亮点,是一座巍峨壮观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号称“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其正身高达71米,头部就有15米,上面雕刻着1000多个发簪。单单是一个脚背就宽约9米,长11米,可围坐上百人。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弥勒佛坐像,也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大佛左右两侧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十余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一个手持戈戟,怒目而视,一个身着战袍,呼之欲出。再加上数百石刻佛龛,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游人可以沿着凿于唐朝的九曲栈道前行,坡度接近90°的台阶让每一步的靠近都更加艰难,但这也让每一步都充满了朝圣的味道。当站在大佛面前,感受到的不仅是其巍峨的气势,更有那种历经千年风雨,慈眉善目,淡看红尘世间花开花落的宁静与深邃。总的来说,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弥勒大佛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值得一游。雪窦山弥勒大佛缘起奉化市的旅游发展史上,露天弥勒大佛的建造无疑是重大的文化与旅游举措,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这座大佛的落成,将弥勒禅殿、岳林禅寺、雪窦山露天大佛等景区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弥勒文化游线路。这样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推动奉化旅游产业的壮大,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加快了奉化建设旅游名城的步伐。弥勒大佛不仅是历史的展示,更是布袋和尚文化和慈悲精神的载体。它体现了弥勒文化的包容性、欢喜、慈悲和自在理念,有助于提升奉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了弥勒文化旅游品牌,为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加速了奉化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进程。大佛的造型独特,坐北朝南,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形象生动,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它的设计灵感源自奉化布袋和尚的典型形象,融合了中国化的元素,显得庄严而栩栩如生。大佛与山体融为一体,结构稳固,高达33米,莲花座高9米,基座为三层天坛形,由钢混结构打造,基座面积广阔,内部设施完善,包括弘法讲堂、弥勒文化博物馆和功德林碑墙,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整座大佛采用了500多吨锡青铜铸造,内部由400多吨钢骨架支撑,展现了精湛的工艺。这样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使得弥勒大佛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象征,为奉化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增添了无尽的魅力。扩展资料雪窦山弥勒大佛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后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大佛坐北朝南,为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大佛居高临下,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扎实坚固,稳如磐石,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是奉化市旅游发展史上的大手笔,也是一件继往开来的文化盛事。对推动奉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奉化城市文化价值、加快奉化建设旅游名城步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雍和宫白檀木弥勒大佛沿革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岁月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弥勒佛造像逐渐呈现出中国化的特点。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是,五代十国时期,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僧人)以其独特的形象替代了印度的弥勒形象。布袋和尚以布袋为伴,常示吉凶,知天气,其圆寂后,人们视他为弥勒化身,尊奉为大肚弥勒佛。北宋时期,岳林寺住持昙振将布袋和尚塑像作为弥勒佛像供奉,随后汉地佛寺也将弥勒像改为更具中国特色的布袋弥勒。奉化因其与布袋和尚的深厚渊源,被誉为弥勒应迹圣地,雪窦山因此被赋予了“弥勒道场”的特殊地位。近代,太虚大师等佛学大家的推动,使得雪窦寺成为五大名山之一,并在1987年重修期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提议在雪窦寺建造“弥勒宝殿”,强化这一文化特色。如今,雪窦寺露天布袋弥勒像的建设,是践行宗教政策,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弘扬弥勒“慈悲、包容、欢喜、安闲”精神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象征。作为布袋和尚出家、圆寂之地,奉化雪窦资圣禅寺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享有“应梦名山”等美誉。为了进一步强化弥勒道场的影响力,提升奉化的文化氛围,奉化市决定建造这座弥勒大佛,以丰富佛教景观,强化奉化作为弥勒信仰中心的地位。扩展资料雪窦山弥勒大佛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后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大佛坐北朝南,为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大佛居高临下,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扎实坚固,稳如磐石,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是奉化市旅游发展史上的大手笔,也是一件继往开来的文化盛事。对推动奉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奉化城市文化价值、加快奉化建设旅游名城步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奇石弥勒大佛来宾石介绍雍和宫,这座位于北京的壮观喇嘛庙,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而闻名遐迩。清代震钧的《天咫偶闻》中曾描绘:“雍和宫坐落在国子监东边,曾是世宗的府邸,后改建为寺,喇嘛僧人在此居住。寺内殿宇巍峨,装饰华丽,梵音袅袅,如天降曼陀花;佛像金光闪闪,引人朝拜白檀之神圣。”作为皇家寺庙的瑰宝,雍和宫的佛像艺术尤其令人赞叹,特别是白檀木弥勒大佛,更是其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此外,还有金丝楠木雕的巨龛,象征乾隆生母的礼佛之地,以及由五金铸成的五百罗汉和紫檀雕罗汉山,共同构成“三绝”中的非凡景观。弥勒佛,梵语为“强巴佛”,在不同语言中有着独特的称谓,他被尊为释迦牟尼的随侍弟子,未来佛,寓意着在他之后将降临人间普度众生。雍和宫的白檀木弥勒大佛,由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高达26米,其工艺精湛,耗费巨大,彰显出皇家的尊崇与匠心独运。据说,这尊大佛是由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察罕五世活佛设计并监督建造,他奉旨行事,汇聚众多工匠之力,历时多年完成。乾隆皇帝对此深感满意,将其视为对西藏平叛功臣的礼遇。大佛的建造过程融合了乾隆的虔诚、治国理念以及佛法的深意,使其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经过岁月洗礼,弥勒大佛依然屹立,其工艺之精湛和木质的坚韧令人惊叹。1979年的维修中,白檀木的完好状态更显其工艺的卓越。这尊大佛于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的佛像之最,1992年和1993年分别进行了修缮和重新开光,使之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至今,察罕九世活佛那日松仁布且继承了这一佛法传承,他是全国佛协的常务理事,内蒙古佛协副会长,同时也是阿鲁科尔沁旗罕庙的寺主活佛。他的故事和这尊弥勒大佛一同,构成了雍和宫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扩展资料雍和宫的万福阁里有一尊非常高大的弥勒大佛,这就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迈达拉弥勒大佛。弥勒大佛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棵完整的白檀木雕刻出来的,手臂及垂下的衣纹飘带,则是由其它木料辅助而成。这根完整的白檀木通高26米,有8米被埋入了地下,而我们所能见到的则是地面部分的18米。佛像精雕细琢,蔚为壮观。1990年8月,雍和宫弥勒大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佛像世界之最。1992年北京市政府又耗资50余万元,对大佛进行了修缮和重新贴金,1993年10月,再次举行了弥勒大佛重新开光庆典。云南弥勒大佛-锦屏山地址在哪里?来宾石,产自中国广西省来宾市,被誉为观赏名石,其形、色、质、纹、声五大要素俱全,展现出独特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公关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给人们以永恒的享受。《弥勒大佛》是来宾石中古今名石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无数石友与收藏家的青睐。红水河来宾河段,河床狭窄,弯多滩险,水落差大,流急砂多,对河床中的岩石砾块进行不断搬运、翻滚、撞击、磨蚀,造就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奇石。来宾石名声鹊起,饮誉中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友与专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来宾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得到了较好体现。其多次参加省级和全国性、国际性的奇石展览并获得多种殊荣,成为了自然艺术品的杰出代表。来宾奇石可归纳为景观、象形、抽象、图纹四大类,石种丰富,形态千姿百态,色彩瑰丽璀璨,质地晶莹坚硬,纹理清晰如雕,声音宛如洪钟。科学上,来宾石的发现引起了地质科学界的关注,桂林工学院副教授张家志先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来宾奇石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上,来宾石呈现出鬼斧神工的天然石质艺术品,没有人为的雕凿加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其形象美、神态各异的人物、层峦叠翠的山水风景、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等,都曾获得大奖,远销海内外,成为当地的珍品欣赏。来宾黑珍珠是来宾石中最好的品种之一,原岩是上二叠统孤峰组的黑色硅质岩,黑色是粉末状黄铁矿。其特征是颜色纯黑,黑里透亮,非常沉稳,石质坚硬,结构致密,水洗度好,光洁润滑,形态变化大,象形状物。扩展资料这不是那位艺术大家精心创作的轰天巨作,也不是那位雕塑大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他是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华光的人间灵物,大自然孕育出的无价之宝!云南弥勒大佛-锦屏山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的大龙铺公路北。这里是滇东南著名的佛教胜地,与弥勒市同名,被誉为“弥勒道场”之一。锦屏山风景区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弥勒寺建筑群是风景区的核心,包括大雄院、大智院、大运院三大院,供奉着弥勒佛的五大绝致佛像:强巴相、天冠相、思维相、仙光相、布袋相。其中,弥勒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笑佛,高度为1999厘米,于1999年落成,象征着跨世纪的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除了弥勒寺,锦屏山风景区还有后海文化主题公园,以“亲近自然”和“休闲度假”为主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美景的好去处。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千年梯田、百年古树、潺潺清泉等灵秀的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云南弥勒大佛-锦屏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对于佛教信徒还是普通游客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