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魏晋以前,峨眉山多道观。至魏晋时期,传说普贤菩萨在此显迹以来,峨眉山大兴佛教,道家逐渐式微,一些道观也被改为了寺庙。纵观峨眉山,大小寺庙众多,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清音阁、牛心寺、白龙洞、万年寺、息心所、初殿、华严顶、洪椿坪、仙峰寺、遇仙寺、接引殿、太子坪、金顶卧云庵……而这些,哪些是道观,哪些是寺庙,哪些是道观改为寺庙的呢,而各大寺庙的来龙去脉你可清楚?色哥为你一一盘点一下。本主题一篇太长,害怕扰了各位驴友的兴致,所以分两篇讲述,请朋友继续关注。谢谢! 康熙御题“峨眉山” 大佛禅院 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 大佛禅院于2008年12月14日举行峨眉山大佛禅院开光法会暨落成庆典,正式对外开放。禅院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成为集培育僧才、专精修证、佛学研究、弘法利生等于一体的无上道场。如今的大佛禅院,已经成为以该寺院为核心的佛教文化 旅游 景区,集宗教朝拜、 旅游 观光、生态体验、城市休闲为一体。 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报国寺 历史 上经过数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维修、扩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使报国寺更加庄严。 报国寺离市内约7公里,冯玉祥将军曾题写“名山起点”四个大字。报国寺原址在离现址不远的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当时寺内供奉着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春秋名士陆通,取儒、道、释三教会宗合祀之意。清顺治年间(1644-1661)移址至此重建。后经两次扩建,成为五重殿宇、亭台楼阁俱全、布局典雅的宏大寺庙。寺院山门“报国寺”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题,大臣王藩手书。 雷音寺于四川省峨眉山玉女峰下解脱坡,距伏虎寺约二公里。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白无暇太师所建,名为“观音堂”万历初年改马“雷音寺”。清朝初期又更名为“解脱庵”。相传入山至此可解脱麈世烦恼,出山到此可解脱险阻,故名为“解脱庵。”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并改寺名为“雷音寺”。 雷音寺现存一个院落,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门匾“雷音寺”及楹联为乐山李道照手书。 雷音寺位踞高岗,面临危崖,树木繁盛,环境幽雅。该寺所在山下有一座解脱桥,横跨於瑜珈河之上。 峨眉山大庙飞来殿原本就是道教活动场所,始建年代无考。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重修,取名天齐王行庙;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再建,取名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明代嘉州太守郭卫宸根据宋淳化四年和元泰定四年碑文记载“庙之经莫能究,淳化、崇佑断碣云,庙址神所自择,当一夕有风雷之变,迟明小殿巍然,自是民无疾疠,年谷丰登”,信手书写三个大字“飞来殿”。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峨眉山天台俺和尚借居此处,始供佛像,取名飞来寺。由于这里佛、道共处,杂神群祀,香火鼎盛,清初俗称“大庙”,大庙飞来殿就此延续至今。2012年11月,道教教职人员正式入住大庙飞来殿,恢复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道观正式命名为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 万年寺位于金顶的正对面,是峨眉山最古老的寺庙,常年香火鼎盛。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寺庙始建于东晋,原称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时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 寺院内有一座仿印度热那寺所建的极富异域风情的佛教建筑,在峨眉山众多的中式寺院建筑中显得独树一帜。 寺中环境清幽,留存有大量 历史 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峨眉山洗象池是1983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由仙峰寺上行25华里,明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由行能禅师(号泓川老人)改建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钻天坡和寺后罗汉坡道路,并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相传普贤菩萨骑象经过时,白象曾经在水池中沐浴,故改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现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藏经楼、客寮等。 仙峰寺,位于峨眉山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灾,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 洪椿坪位于宝掌峰下,海拔1120米。 洪椿坪晋时(公元3世纪)为印度和尚宝掌禅师结茅静修处。宋代建寺,称千佛庵。明代初年(约1369)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椿坪原名“千佛庵”,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楚山性一禅师开建,万历年间得心大师重修,法词锐锋法师绩建,历二十年,名“千佛禅院”。此地多洪椿树,地名“洪椿坪”,人皆化以为寺名。清顺治年间,峨云禅师扩建。乾隆四十三年(1773年)焚於火,以后逐次修复。民国四年(1915年),寺僧心捷、心全重修大雄宝殿。二十七年(1938年),大明、悟定、济悟合力维修。建国后,1953年、1974年几经整修,1985年起监院普金、照观、胜宗等相继增建客房,完善寺庙配套建设。1983年,国务院颂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伏虎寺,又称神龙堂、伏虎禅院、虎溪精舍,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的“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唐朝时名牛心寺,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明朝时期,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 历史 上,该阁曾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此外,阁前有“接王亭”。《峨眉伽蓝记》称:“阁下旧有接王亭,王者孰谓,谓御前头等侍卫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说,当年,海清伍格亲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为了迎接他,“拆掉旧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古延福院,也称后牛心寺,寺以牛心岭而名,海拔高度958米。该寺创建年代较早,据传唐时罗汉和尚初参香林,澄远和尚曾在洞中习静。宋代继业三藏法师重建,但规模不大。现存寺院建筑建于民国元年(1911),深居密林,环境幽静。 历史 上许多高僧来该寺居修研习。寺后有一岩洞,是唐贞观年间(627 649)我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隐居之地。孙思邈采草药于山中,在洞中炼丹以求真方,为成就《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真人丹经》著名医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岩洞遗址尚存。 牛心寺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全寺由前殿(弥勒殿)、主殿(大雄宝殿)、厢房组成。主殿当心间为抬梁式构架,其余为穿逗式结构,一坡水,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垂带式踏道,坐二级平台,前后高差33米。 神水阁,又名圣水阁。原为明代巡抚吴用先别墅。明万历年间易名圣水庵,清顺治年间改名神水阁。阁以泉名。有旧室五椽,布局灵活,建筑体量适当,装修简洁,具有浓郁的峨眉山地方色彩,现基本完好。神水阁外,有一泉池即神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周围山寺树木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中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被视为山中圣泉。神水池背靠一巨石,此即“大峨石”。上有宋代陈抟老祖草书“福寿”二字和唐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书“大峨”二字,又有明代所刻楷书“神水”二字。 广佛寺也名慈云寺。位于前牛心岭下,距清音阁约200米。该寺斜卧白云峡,傍依牛心岭,海拔725米。创建于宋,名牛心院。明万历年间重建,名广福寺,也称牛心别院。明崇祯末年(公元1643年),主体建筑朽败,仅存别院一厢。清康熙年间峨云禅师复修。 1990年10月,广福寺交还僧人管理,峨眉山佛教协会恢复了殿堂、佛像、客舍僧寮,现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及附属房屋。寺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玉雕像和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玉雕像,是全山仅有的一个以玉佛组成的殿堂。 第一篇暂时说到这里,请感兴趣的朋友持续关注,下期再见。谢谢!有哪些易错用的谦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安徽的九华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的九华山导游词1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总之,好的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安徽的九华山导游词2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这一,与海天佛国普陀山,光明佛国峨嵋山,青莲佛国五台山一起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纪新罗国王子航海东来,访遍名山最后选择了九华山,苦修数十载,其死后,肉身不腐,“灵迹事现”人们认为金乔觉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九华山从此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地藏王也从此被称为金地藏。 好的,现在呢,我们的旅游车已经到达了九华街的入口处,请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进入景区。 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高9米,跨高85米的九华圣境门坊,大家知道横额上“九华圣境”四字是谁题写的吗不错,这是康熙皇帝御书的。穿过门坊,是不是有一种进入圣地的非凡之感呢 朋友们,现在呢,我们来到的就是九华山最早的宫殿式寺庙——祗园寺。祗园寺现为国家重点寺院、九华山唯一的子孙丛林寺院,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这外置的山门可不是建造时的大意,而是有讲究的。据说呀,这样一是为了避邪;二是门向要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并且,在祗园寺前院墙上还有一条时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十分醒目,据说也是为了避邪镇妖,这也是祗园寺独有的。 祗园寺法相庄严、完整,是全闪之最。寺中供有大肚弥勒、四大天王、韦陀菩萨、十八罗汉等尊像。其中最为庄严的要属大雄宝殿中供奉的12米高的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三尊大幅。寺内佛、菩萨、罗汉塑像排列规范,工艺精湛,形象逼真。 祗园寺始建于明代,规模居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九华山佛教协会在此多次举办大型传戒、讲经法会和祈祷和平、息灾法会,现每年举行水路法会和举办焰口等佛事活动千余台,为全山佛事活动中心之一。 安徽的九华山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我们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我们的九华山呢其实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叫做九子山。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之名因此而得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了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黄精。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行,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祗圆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佛山旧貌重辉。现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是一个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安徽的九华山导游词4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来参加此次九华山的旅行。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员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好了!今天大家的到来让我感到非常的喜悦,同时呢,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可以让大家感到满意。站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这次旅游活动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十几年的驾龄。驾驶技术非常的娴熟。大家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把放心交给我们的王师傅,把开心交给我,让我们一起共享此次的旅程。 各位团友,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进山的佛光大道上。由于此地到九华街还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在这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九华山。九华山主要位于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安徽两山一湖的北部的重要景区。风景区的面积120平方千米。九华山保护范围内174平方千米,现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的旅游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国际性的佛教道场。 安徽九华山风景秀丽南朝时因此山高出云表,且其数有九,人们称之为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浏览九华山,观九峰出莲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九华山为花岗岩名山。其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是九华山几景十分美丽的地方。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这一,与海天佛国普陀山,光明佛国峨嵋山,青莲佛国五台山一起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纪新罗国王子航海东来,访遍名山最后选择了九华山,苦修数十载,其死后,肉身不腐,“灵迹事现”人们认为金乔觉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九华山从此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地藏王也从此被称为金地藏。 安徽的九华山导游词5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20xx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x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抛砖引玉”就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很容易被作用的谦辞。抛砖引玉的意思是自己先做一番陈述,然后再请别人做出更加精彩的评述,简单说就是自己抛砖引别人的玉,这显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但是以许多人在用的时候,就很容易错用为“某某大师的抛砖引玉”,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