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临摹字帖一定要专一,选字帖后,不能随意更换,要专心致志,直至临得形同神似。2、“先整后零”的临摹过程。所谓“先整后零”即是先通篇临摹,再将其中经常写不像的字逐个找出来,仔细对比,反复临习,直到写像为止。通篇临习有助于提高写字“兴趣感”和“成就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再写一遍”念头。3、时时做个“有心人”。等到掌握了一定的书写技巧之后,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还要加强字外功的训练,处处做个“有心人”。书法临摹是什么意思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所以学书法必须向古人学习,临摹古人的经典法帖,留其精华,除去糟粕,才能达到书法的精髓。书法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古人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后人无法超越的界限,也是我们必须向古人学习的原因。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你只有不断地临帖,掌握古人的用笔技巧,间架结构,才能写出具有古代经典的法帖和神韵,才能超越艺术,从而进入更高的文化精神境界。学书法好比小孩刚学走路,需要大人扶持,学会正确的迈步姿势,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下去。那么临帖也是这样,如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说:“一遍正其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拨、使不生涩。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惟取滑健为能,不得记其遍数。”临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所临的字从点画、结构、章法等方面揣摩其特点,做到“胸有成竹”,只有掌握古人的用笔技巧及字的神韵,才能运用自如,古人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所以临帖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们学习书法要向古人学习,师法古人,取法乎上。选好一帖认真临摹,一遍不像再临,反反复复多次练习,做到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与原碑帖相似,直到满意为止。切勿半途而废,独自创新,结果什么都没有学好。学书法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书法临摹是对经典准确性的把握与重复临摹是学习书法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学好书法的基石,我们常说的“临摹”是两个概念,临:把练习的纸张放在字帖旁边,根据字帖里字的外形和笔势而慢慢的对照在练习纸上进行书写。摹:拿一张很薄的近乎半透明的纸覆在字帖上,根据字形的大小和笔画的粗细进行填墨,而不是根据笔法书写。 书法临摹是2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临和摹有不一样的含义,练习书法需要知道临与摹的区别。临帖和帖摹各有特点,得出来的书法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临摹的执笔方法可以采用五指执笔法:撅、压、钩、格、抵。1、临就是把练习的纸张放在字帖旁边,根据字帖里字的外形和笔势而慢慢的对照在练习纸上进行书写。临像人是到了悬崖边,需要小心谨慎,不可越雷池一步一样,不得越过古人法则一样的写,因此称为临。临帖分为两种:对临和背临。对临即拿着一本书法字帖放到桌子上对照着写。对临利于掌握字帖中的笔法。但是也有其缺点与局限性,即不利于字体结构的掌握。对临后的第二步学习是背临,在进行对临之后把原帖放到一边,背临是用记忆把对临所学的东西写下来。2、摹即是拿一张很薄的近乎半透明的纸覆在字帖上,根据字形的大小和笔画的粗细进行填墨,而不是根据笔法书写。第二步类似古代复制法书的方法,即古人说的响搨。需要再拿一张厚的纸,覆在字帖上,向光照明根据字影进行双钩填墨。学习临摹时的注意事项1、摹写的注意事项有:需要看清和理解笔画的书写顺序、方法后再下笔在描红的字帖上或者宣纸上进行摹写。2、临写的注意事项:临写的时候,尽量追求形似,但也不是必须要求。不过切记,你的每一笔笔画都要按照笔画的要求仔细书写,不能随便的一笔带过。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关于书法褒奖的话: “这书法很有功夫!”“这书法不得一二十年的功夫?!”“他每天临帖,几年下来,写的纸有几人高!足见其功夫之深!”以上关于书法功夫的表达,都和习字的“时间”与“数量”划等号了,其实,这是一种不专业的说法。书法的临摹以及练习,不应该是简单的时间与数量的叠加,而应该是对古人书法之经典的准确性把握与重复!如果每天的临摹在准确性上有所把握,并加以不断重复提高,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书写习惯,即变古人经典(笔法、墨法、章法等)为自己所有,这种古人经典与自己个性的完美融合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宋小荣临帖作品,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