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结婚关于礼金的事,该怎么说啊 各地风俗不一样 生活水平也有不同 俺们这里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基本上烟酒糖茶(不在饭店定婚宴的还要再有半扇猪)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男方给女方家1万块钱算是礼金 其中介绍人抽走一榍?取万里挑一之意 最好男方家长还要给女孩一万块钱算是买戒指的钱(这个钱也可以不给 这个要跟你男朋友一起商量了 是你们自己买还是怎么着) 不过这个事情主要还是看你们那里的风俗 看看你们那里其他人结婚有什么讲究 有什么要求 不要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地方不同风俗的差距很大 男方的礼金多了少了得怕女方家有什么挑理的 所以还是要你跟你的父母根据他家的情况还有你们那里大家平均的生活水平 最后给个大概的范围 男方家才好去准备。 2关于好朋友结婚如何给礼金的问题 1、普通同事、朋友: 200元-300元比较适中。关系好一点的那就再加一些。同事之间也可以一起拼凑一个吉利的数字包个“大”红包。 2开裆裤朋友、死党:不能少于600元。数字是不是要再往上走,就视你的荷包而定了。 3家里的亲戚: 1000元以上。关系特别近的,家里长辈交情好的甚至上万,这就没个准儿了。 二、按人数 1、最低标准: 一人/200元,二人/500元,一家/800元 2、中等标准: 一人/500元,二人/800元,一家/1000元 3朋友结婚一般要多少礼金 结婚是喜事,礼金的数额也要吉利,通常为双数,以2、5、6、8等数最受欢迎,无非取"好事成双"、"六六大顺"等含义。抄数额的大小要根据送礼人与新人之间的远近亲疏来定,通常以200元为底线,有些关系远的或收入不高的也可送100元;关系再好的,数额适当增加,有些关系特别亲近的,礼金可高达千元知。如果新人从前曾给自己随过礼,那么回礼的金额通常不少于所收礼金的数目。 有些人不讲究形式,直接把钞票送给新人,但是送得多了,有炫耀之嫌,送得少了,免不了要掖掖藏藏,恨不得谁都别看见。所以,把礼金放在红包里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见到新人,奉上鲜艳的红包,大方又体面。不过,道别忘了在红包背面写上一些祝福语和送礼人的名字,以免新人忙碌过后想不起是谁送的。提亲 求婚 订婚 结婚的顺序关于云南普洱人的婚礼习俗 提亲。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要三次才能定下来,叫“三回九转”,哪怕是第一次就喜欢了也要三次才定。 定亲。男方去女方家提亲已经三次同意了,要选一个好日子去女方家定亲(称吃小酒、定婚酒)。定亲前媒人要先问清楚,女方家要些什么彩礼,吃小酒时男方家就要带着彩礼、或彩礼钱去给女方(称过彩礼)。一旦吃小酒(定婚酒),就算是定了婚了,/在家族、亲朋好友中已认定了这门亲,相当于领了结婚证似的。 取亲(俗称讨媳妇、讨老婆)。男方选好黄道吉日后,要请媒人和一个有威望的长辈(俗称压礼)去和女方家商谈办喜事的具体事宜,称“定日子”。定日子时双方就办喜事时男方家要给女方家的酒、肉等东西要多少就要定下来,到娶亲时照单送到。 其次,接亲人员的配备,去讨媳妇时男方要去几人(一般是6—8人,要双数)也要定好,好让女方家也配备好送亲人员。 送亲。是指新娘出嫁时娘家要送新娘去婆家的人。送亲一般是三辈人送,长辈、平辈和小辈。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审审、姨妈、舅舅等;平辈:哥、姐、弟、妹;小辈:就是侄子、侄女。 云南普洱人婚礼习俗之新娘出嫁的习俗 1、装箱:新娘出嫁头天晚上要把娘家陪嫁的东西装好,称“装箱”。装箱要请夫妻、儿女双全、幸福美满的长辈帮装,装箱时不仅仅是装嫁装,还要装米、盐、糖、茶、钱、碗、筷。意思是嫁到婆家丰衣足食。装时很有讲究,从东、南、西、北四个角装起,再装中间,还要会念装箱祝福语,有多种不同的祝福语。经常的念法是:一装东方装个宝,二装南方有衣穿,三装西方有福在,四装北方柜满仓,五装中央满富贵。 2、吃隔娘蛋,包隔娘饭。新娘出嫁前要煮糖鸡蛋给吃,称“隔娘蛋”。意思是离开父母后不再想着娘家不安心在婆家生活,用蛋是“淡”的谐音,放糖煮表示到婆家后生活甜美的意思。所谓“隔娘饭”,是姑娘出嫁时,嫁家要包好饭、肉给新娘带到婆家去,嫁到婆家的当天下午不吃婆家的饭,所谓不吃“受气饭”,要把娘家带来的饭拿出来和新郎一起吃,表示今后两家人变成一家,合在一起吃的意思。 3、“不回头”,新娘嫁出门后不准回头看,意思是回头看会一直想着娘家不安心在婆家生活,另一层意思是不再婚不再有第二次出嫁意思。 4、哭嫁。新娘出嫁前要哭嫁,哭嫁表示要离父母依依不舍而哭泣。哭时有哭调,内容主要是哭诉父母养育过程中的艰辛及养育之恩。 5、背新娘。新娘要出门时,由新郎进门去背,新郎进门之前要准备好红包,在新娘房门外有人把守,新郎不给红包不让进,一般把门的人是新娘的妹或者表妹。 6、找新娘。新娘出嫁之前一群好姐妹都会围住新娘哭,特别是新郎要来背时,一群姐妹会把新娘包在人堆里,故意让新郎找不到,若新郎不小心,会背错新娘,落下笑柄让别人取笑。 云南普洱人婚礼习俗之办婚事的习俗 普洱人娶亲嫁女有着搭青棚、吹唢呐(俗称吹号)跳芦笙、跳三跺脚的习惯。 搭青棚。搭青棚有一定的规律,一是搭棚的材料,要用青松树、叶来搭(没有青松可用青松树叶代替),表示万古长青的意思。二是青棚的大小根据客人的多少来定,用几棵叉搭几排来表示,场地的宽窄用树杆的长短来调剂的。 吹唢呐(俗称吹号)。一是增添热闹的气氛,二是用唢呐不同的曲调作为办事情的`指挥号令。比如用发大号表示要开餐了,中式婚礼迎亲具体流程提亲、求婚、订婚、结婚的顺序是先求婚,再提亲,再订婚,最后结婚。恋爱关系足够稳定并且男女双方的磨合期已经安然度过后,如果彼此确认是自己想要一起度过余生的人,则男方可以准备求婚的事宜,正式向女方表明想要携手一生的心意。一般见父母后,双方家庭都对彼此满意,男方即可向女方家提亲,提亲是双方展示诚意的环节,这对以后新人是否能顺利结婚,以及婚后的生活是否和谐都影响巨大。提亲后一般会择吉举办订婚宴,向亲朋好友宣布两家即将结成秦晋之好。一旦订婚就意味着男女双方的婚约成立,婚事基本算是板上钉钉了。结婚是通知亲朋好友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妻并成立小家庭的仪式,一般会用新人的生辰八字来测算出一个最合适的婚期。找婚礼酒店举办婚宴是整个结婚流程中开销最大、耗费精力最多的环节,需要新人及双方家庭格外上心。新婚祝福语1、洞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新婚愉快,贺你并带上我深深的祝福。2、花开并蒂,桑结连理,鼓乐鸣齐,红烛映喜。共结百年秦晋义,同作世间好夫妻。恭祝贤伉俪,新婚甜如蜜,祝福送给你,鸳鸯永比翼。3、比翼从此添双翅,连理于今有合枝。琴瑟和鸣鸳鸯栖,同心结结永相系。朝夕相伴形与影,神仙艳羡好伴侣。祝福你们新婚快乐,爱情甜蜜,婚姻幸福。4、火热青春靓丽,今天尤其靓;幸福人生美丽,今天尤其美;甜蜜爱情绚丽,今天尤其绚。真诚恭祝你们良辰美景喜结连理,百年好合比翼齐飞,新婚快乐。湖北结婚有什么习俗? 相对于西式婚礼的简洁,中式婚礼较为复杂,步骤流程比较多。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式婚礼迎亲具体流程,欢迎阅读。 中式婚礼迎亲具体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 新郎穿状元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状元袍是由红色的九品官服变化而来,帽子为乌纱帽,插宫花。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传统中式婚礼 上头 上头乃成人礼,传统要焚香秉烛、备三牲酒礼向天地祖先禀告。 上头用汤丸寓意甜蜜圆满。 传统上头会有红绿线和海棠粉。 新娘梳头前,全福人会替新娘涂上海棠粉为其「开面」。 现代中式婚礼 上头时用的镜与道教礼斗的镜意思相同。 坊间流行的上头套装。 有部份家庭上头用品已没有用针线。 仪式虽简化,龙凤烛和汤丸依然相承。 中国传统婚礼历史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唐制昏服、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三书六礼 主条目:三书六礼 三书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过文定) 时男家交给女家。 礼书 礼书是“纳征”(过大礼) 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仅“用雁”。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 元纁、 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 雁则随阳 清酒 清酒降福 白酒 白酒欢之由 粳米 粳米养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 蒲众多,性柔 苇 苇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 嘉禾须禄 缕缝衣 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 合欢玲音声和谐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 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 凤凰雌雄伉合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乌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问名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 (须是全福之人) 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换庚谱 换庚谱,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过文定 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着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 过大礼 “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以下就是男女家只方的礼品: 男家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依照各地风俗不同,礼品的种类会有差异。 聘金:这表示著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 (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 (如父母不全, 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 (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 (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 (椰) 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头绳、利市、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 (无骨透脚青),炮 (大鞭炮和大火炮),镯 (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女家礼品 视地域各有不同,列举一二: 1、河南开封地区 组合柜等家具 电视机 自行车或摩托车 洗衣机 被子6个或8、10、12、等双数 生面、生面条、烧饼若干 2。南方地区 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 茶叶 生果 莲藕、芋头、石榴 (各一对) 贺维巾 长裤:意即长命富贵 鞋 (一对):意即同偕 (鞋) 到老 扁柏、姜、茶煎堆、松糕 回聘金 槟榔 (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安床 在选定吉日后,于婚前几天由“一世好运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 然后,再由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士”负责铺床,并摆上各式喜果、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后,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 嫁妆 嫁妆最迟需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妆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与财富。除了珠宝手饰外,嫁妆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东西: 蝴蝶双飞: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开富贵:花瓶 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哭嫁 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 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 “开脸”是指用细绒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使面部更为光洁。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及“好命婆”),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此外,娘家还会设宴请客,“上头”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见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头,一面梳,一面说: 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 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亲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最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究竟为何会这样呢,遇到出殡的队伍会是财宝吗?其实这是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拜堂 “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 “拜堂”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 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 (陪伴新娘过门至男家,而且必须是是未婚的) 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 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 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后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 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 现代婚礼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 烧猪一只 (以示新娘的贞洁) 西饼两盒 酒一对 竹蔗两支 (步步高升) 鸡一对 生菜 (风生水起) 生果两篮 荵 (松松动动) 伊面两盒 鸡仔灯笼金 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中国婚礼的两种典型风貌 虽然婚礼仪程的结构保持稳定,但就婚礼的风貌演变来看,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故此,本文将按照两种风格将它们分类区别: ‘蓝本型’的周礼婚制——庄重典雅 周制昏礼 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像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此类是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 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像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纵观以上两种中国传统婚礼的模式,不难看出:历史的悠久,国土的辽阔,文化基因变异的程度自然不会小,毕竟,没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礼的发展上,华夏民族的婚制婚仪,吸纳了许多外来民族的习俗。历经多次主动的、被动的民族间交流,经历多次国运纵横起伏,华夏婚礼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流变。 耐人寻味的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现像的态度:对周礼婚制的偏好,对世俗婚制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这也许就是华夏文化的特点之一,古人已经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必苛求统一。摄影师对结婚新人的祝福语湖北结婚用三轮车拉嫁妆的过程,是当地农村的新婚俗。整齐的三轮车队在街上穿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同的地方人结婚对于男女双方的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大多都会延续之前的婚俗,讨一个好彩头。湖北结婚的习俗:1、提亲现在老家那边没有职业的媒婆了,但是婚姻的达成也不像是现在这样的自由恋爱,而是需要介绍人来作为中介。所谓的介绍人,一般是一家的亲戚、朋友,当那家有孩子到了二十岁左右,这些热心人就会忙着替他们张罗婚事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但他们的作用也就仅在于介绍,当适龄的男女双方认识之后,他们就完全退居幕后了。虽然有些孩子们是在外打工相互有了爱意,但是回家后男方家里必须得找一个有关系的人作为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在进一步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女方对男方满意,就会去男方家一次,在家乡被叫做“上门”,女方家里的三姑六婆都得过去看看,但是得带上一些小孩,目的则是去“看家”——实地考查一下男方的家境和人品如何。这个时候,男方家里都会精心准备,希望给女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促成这门亲事。女方一般只在男方家吃一顿饭就会回去,这个时候也是表明女方态度的时候了。因为这时,男方家长一般会拿出一些钱或者一些礼物来送给女方家带去的小孩,叫做“打发钱”,意思是今天没招待好小孩子,给点钱让家长给孩子再买点好吃的,如果女方接受了,那说明她对男方家庭条件比较满意;但如果她一直坚持不收,那就说明有些地方她不大满意,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这样拿小孩子来说事双方都不会伤面子。但是也有当时接受了礼物,最后两个人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走到一起的,这个时候两家还要把财务上的往来计算清楚,一并返还给男方,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有时候能闹的两家打架变成仇人的。2、结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男女双方都到了法定年龄(男22岁,女20岁)就可以考虑结婚的事情了。这需要男方带上烟、酒等礼物,还有理金若干去女方一趟,叫做“定婚”——对自己终生大事的定夺,也就是双方测算挑选一个吉祥的日子“完婚”,通常也是阴历带六、带八的日子。但这次过去就不需要介绍人陪着了,所以也有人戏称“新人进了房,媒人扔过墙”。不过也不是那么没有人情味的,当婚事确定下来之后,男方一般会带些礼物去介绍人家答谢他的“介绍之恩”的,称为“谢媒”。在完婚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会举办宴席来招待前来庆贺的乡亲。乡亲一般会带着50块的礼钱,叫做“赶人情”。其他的亲戚都是婚礼当天才能过来。第二天是正式出嫁的日子。在完婚之前的一段时间,男方会为女方准备一些一年四季的全身的外衣,送到在完婚前送到女方家里。以前在这一天新娘子所穿的衣服都是由新郎前一天带过来的,红色的,而且是只准穿外衣的,因为之前家乡的人们称“内衣”为“短衣”,认为短字跟短命联系在一起,不吉利。但是现在不同了,比较流行穿白色的婚纱。 新娘所有的陪嫁物品,在前来庆祝的亲戚、朋友们的帮忙下,把蚊帐、被套、衣柜、茶几、写字台、油灯、家电,锅碗瓢盆等全部嫁妆都摆在家门口搭好的台子上,并撒上棉籽和红枣,贴上大红“喜”字,希望她可以早生贵子、多子多孙。10点左右,该入席了,主桌安排十个小孩或者未婚的男女一块坐陪新娘,取“十全十美”之意。女方这边的婚宴第一餐一般都是在10点左右,男方12点左右。中间有个时差用来接新娘子。每上一盘菜,都得先给新娘夹菜、倒酒,菜是十大碗,所以一杯酒要分十次。虽然都是小孩,但是都是家长叮嘱过规矩的,所以大家吃得很拘谨。上完第三碗菜后,厨房就不上菜了,端菜的笑着说锅冻上了,需要红包,讨个吉利。吃完第六碗菜后,菜又停了,这时就有人扶新娘进闺房、不见任何人了,取“六六大顺”之意。有人拿着鞭炮出门点放迎接,给早已在村外等候多时的迎亲队伍一个暗示,该过来接新娘子了。3、迎亲新郎那边的迎亲队伍要在离新娘子家一里路左右下车,锣鼓家宜唢呐齐鸣,一路吹吹打打,放着鞭炮走到新娘家门口,很是热闹。这时候新郎请乐队开始演出,亲戚们则帮忙给迎给亲的客人端糖茶敬香烟。新郎则去拜见岳父岳母大人了,也是敬茶敬烟,女婿亲自给岳父点上一根烟,然后是岳父母对女婿得一番交待,算是把宝贝女儿交给他了。女婿拿着一双新鞋子,开始敲门了,伴娘帮新娘把穿着的鞋子脱下来,换上新郎带来的新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娘家的富贵气带走了。而新娘的父母则是在门口等着自己的女儿的,新郎这时要向他们下礼,也就是磕头,来答谢他们对新娘的养育之恩,这时也往往是新娘的父母亲人、新娘落泪之时。这就是家乡最为奇特的哭嫁,民间俗谓“不哭不发,越哭越发”,新娘出嫁,一定要哭,新娘的母亲,女眷与女伴也要陪哭,并随着婚仪的程式,按步就班地哭,然后由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叔父或者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送到婆家去。新娘被接出来后,家里的亲人都开始围上去了,拉着新娘子开始“哭”,娘俩更是哭成一团,迎亲的人就在旁边劝说边拉着走,说些让娘家人放心的话。其它迎亲的人就开始搬嫁妆了,这时会有小孩抱住三大件不放,新郎就要过来给孩子们红包,有时又要给好几个红包这些孩子才肯松手的,那些小的嫁妆都装在装有新稻草的篾筐里挑上迎亲车。出了村口后,放鞭炮的在前面开路,结亲的队伍就向新郎家相反的方向走了,因为回男方家是不能走同一条路的,一定要绕个圈,意在接的新姑娘不是“半转”。离男方家还有近两里路的时候,“送亲”的就得停下了,接着由公公开始背媳妇了,按照湖北民俗,“叔”字辈的亲戚都要背新娘,这些背新娘的人称为“扒灰佬”,扒灰佬有“正宗”和“水货”之分。正宗是指新郎的父亲即公公,水货是指其他叔字辈的亲戚。并且当日公公婆婆都要“化妆”,公公脖子上挂火剪,表示要“下得厨房”,婆婆挂上两个醋瓶子表示“吃醋”。新娘的脚是不能着地的,背上媳妇后,在众人的牵引下就开始吹吹打打往家里走了,鞭炮声、锣鼓声、嬉闹声,声声入耳除了亲戚朋友外,围观的乡亲也会很多,能跑得动的都出来了。一直把新娘背到家,再由新郎抱到洞房。 到此,送亲的人就得回去了,因为不能跟到男方家的,男方家的场面会更热闹,尤其是闹洞房,新婚三天无大小,大家都可以想象到那些热闹的场面。结婚纪念日祝福语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1、南方给的彩礼可分为20100元年号。10001万里挑一。9999天长地久。8888发发发发。6666六六大顺。也有8800,8600,8000,6800,6600,6000,5800,4800,3800,2800,1900,都行,反正就是要吉利数,有意头!2、珠宝(现在的彩礼和以前也有很大的区别了,主要还是看两家人是怎么谈的,也有不给彩礼,将彩礼钱用到其他地方的。大多数父母都还是比较传统,没有彩礼,送给女方的三金、结婚戒指这些还是要置办的)。3、鲜花。婚礼费用。这要看你请到的是什么样的婚庆公司来策划了,也要看你请到的司仪是不是名人,而且知名到什么程度,按照普通老百姓来看,请普通的婚庆公司来策划操持,大约有人民币二万元就差不多了;喜糖喜帖。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其实也是蛮贵的,按照目前的物价,用于分发500人的喜糖和100人的喜帖,说什么也要二万元。当然,这些都是基本的东西,如果还想有一家汽车,那就又涉及到品牌和价位问题,通常拿的出手的是在15万元左右的品牌车。一对新人结个婚究竟需要多少钱也是因人而异的,有钱人可以铺张一些,没钱人只能节约一些,重要的是别攀比别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虚荣。由此可见,现在年轻人结个婚真的是不容易,压力也实在很大,如果单靠小俩口自己奋斗,估摸着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终身大事!4、现在的结婚请柬五花八门,有简朴的(预定的酒店免费派送,类似明信片,上面直接印有酒店地址电话),有传统的(新人在婚庆用品商店,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型,每张价位一般在2至10元),有个性的(新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专业定做,比如把自己的结婚照印在请柬上,配上蕾丝花边或者贝壳、干花等,送给亲朋好友作为一种收藏,每张价位最低也要5元)。总之,无论新人如何标榜,请柬为你的婚礼定下基调和氛围,让人们以备忘婚礼的时间、日期和地点,对它是绝对不容忽视的!5、摄像。豪华版:花费20万元,光花车就用去上万元。6、婚礼用品这些花费都是比较小的了,以很好的标准来买也超不过5000!7、那天在一个短视频上看到,中国前十城市的结婚成本,深圳第一、北京第二、成都第十。都在100w以上!8、婚纱摄影市场相对来说预算就要少很多了,计划在5000-20000左右就差不多了!9、婚宴酒席。根据邀请参加婚宴宾客人数的多少以及排场大小确定档次规格,通常可以按照摆30桌,标准为2000元/桌的档次进行匡算,需要6万元左右。(由于可以收到部分礼金,可以行当抵掉一些。)蜜月旅行。这要看往那里跑了,如果想到法国去作浪漫旅行,或到美国去旅行,可是价格不菲,再省也要人均三、五万人民币,如果就在国内旅行,估计人均一万元也就差不多了。结婚饰品。这些东西不能没有但绝对是应该量力而行的,如果你钱多,可以买昂贵一些甚至是奢侈一些的大钻石,如果没钱也可以买一对普通的婚戒,因此,按目前的金价水平,一般的对戒大约需要一万块钱;迎亲聘礼。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和女方家庭对礼仪的讲究程度不同,男方准备的聘礼数量也会不同,通常聘礼会有二部分,一是到女方家提亲的时候下的聘礼,虽然现在城市里已经很少下提亲聘礼,可在农村里仍然流行,一般会在10万以上;二是迎亲时分送的聘礼,这个不多,通常五、七千就可以了;。10、我是乡下人,爸爸妈妈家庭年收入4万。老公家也差不多水平,我和他年收入也差不多,我结婚花了七八万!武汉结婚定亲的礼数是什么?1、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2、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亲迎,即迎娶新娘!3、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4、轻寒融秀幕,从此颂宜家。死则同穴!5、鸾生锁竹叶,风管合娇花!——《南歌子·凤髻金泥带》。6、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7、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绿酒一杯歌一遍!8、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古时成亲时的唯美誓词。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9、合卺逢春月,芳菲斗丽华!——《长命女》。 我是黄冈罗田的,我问我同学(吴家山彩虹镇的),他说武汉这边和我们那里差不多,也是男方先要算日子,再去去女方(送日子),就是七大姑八大姨来看看你的情况。现在一般的都是送钱(有钱的送28888,没有钱的最少5888)一般可以的话就可以谈什么时间合适结婚(不谈定),还是要算日子,再发请帖你看看下面的啊 1 取吉日 (拣日) 2 过大礼 (约三至四星期前) 3 派帖 (约三至四星期前) 4 上头 (结婚前一晚) 5 嫁妆 6 接新娘 (结婚当日) 7 出门 (结婚当日) 8 过门 (结婚当日) 9 回门 (结婚当日) 1取吉日 (拣日) 拣日结婚,择日是将男女双方的时辰八字推出最吉利的日子。通常是指为「注册」及「接新娘」等仪式择吉日举行。若这些仪式不在同日进行,多以接新娘、过门当日为准。 2 过大礼 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十五至二十天前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时至今日,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视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 物品 男家 (过大礼) 女家 (回礼) 礼金 通常已决定了一吉祥的数目,存于利是封内,丰俭由人。 一定要茶叶及生果 礼饼(嫁女饼)一担 由于现时加多了西饼,故无须一担(即四百个)之多。过礼时只须象征式带八个来便足够,代表心意。其中需准备龙凤礼饼两对,男女双方各一 对。其它以唐饼咭及西饼咭代替,又或以利是代替。 男方礼物的一半或若干(可用利是代替) 海味 分四式、六式或八式,通常每款分作两包,不论斤数,丰俭由人,但必须有发菜,其它包括: 瑶柱、鲍鱼、,冬菇、鱿鱼、鱼翅、蚝豉、海参、虾米、鱼肚等,可以利 是代替。 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 三牲 鸡或鹅两对,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一对便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也可以利是代 替。 双喜贺帷巾 鱼 鱼一对,大鱼或鲮鱼,取其有腥﹝声﹞气。 给女婿的西装、长裤(长命富贵)或衣料、皮 带 椰子两对 取其有爷有子, 父亲健在用两对,否则一对即可。 扁柏,利是,芋头,姜 酒两对 洋酒或米酒四支 银包(内有利是)、鞋一对(同偕到老) 、袜两对、利是两封(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四京果 荔枝干、龙眼干、合桃干及连壳花生。 回聘金、茶、煎堆及大发松糕 生果 取其生生猛猛之意 有头生菜 茶叶,芝 麻 因茶树不能移植,必要用种子种植,所以以茶叶做礼物,祝种植不移之子,暗寓女子坚忠不渝,即喻为 [油麻茶礼]。 回门大甘蔗 帖盒 俗称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另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以及龙凤烛一双及对联一幅。 槟榔一个(余数全回给男家,指一郎到 尾) ‧ 可一切从简,以利是代替,写上「过大礼大利是」。如代替猪肉的「猪肉金」、代替衣料的「衣料金」。但一些重要的礼品,应尽量亲自携来,包括: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 聘礼中物品寓意吉祥,数量则必须成双,忌用单数。 ‧ 女家收到男家聘礼,并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属于男家福分的物品,则需要回礼礼饼。 ‧ 为避免奔波采购,可购买一些中式饼家有售的精装过礼锦盒,因己齐备过礼所需的重要物品 ‧ 礼品中不可送手帕,因有分手之意。 嫁女饼 根据中国传统,结婚派饼是不可轻率的一环,是显出对该婚礼的重视和隆重程度。男家过大礼时送的礼饼(嫁女饼),女家会分派给亲朋好友隆重其事,所谓派「嫁女饼」,向亲朋好友宣布女儿将出嫁的喜讯。派礼饼可就亲疏长幼辈份而定派饼数目,亦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取其成双成对的意头。 现时的中式礼饼有三、四十款之多,最受欢迎的有: ‧ 五彩皮蛋酥 ‧ 蛋黄莲蓉酥 ‧ 红绫莲蓉酥 ‧ 黄绫豆蓉酥 ‧ 榄仁合桃酥 ‧ 蛋黄莲蓉鸡蛋糕 ‧ 鸡油蛋黄酥 ‧ 鸡蛋白椰山 小贴士: ‧ 一律以双数计,代表好事成双 ; ‧ 传统上,一些较疏之亲友而不用派帖请饮的,可净派礼饼,派饼一般最小派两个,俗称「双扁」; ‧ 辈份较亲的可派斤半(六个)或两斤(八个) ,现时派饼以六个最普,市面上的唐饼券亦多是半打庄的。 3 安床 床除主健康与婚姻相处融洽外,亦为平安地孕育后裔之工具,因此亦视为非常重要。 男家除一张新床外,其它床上之一切用品,皆由女家作嫁妆送往男家。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至适当位置。在婚礼之前,再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鸳鸯枕及百子帐等床上用品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吉祥之物,如相思豆(红豆及绿豆) 、大吉一双、红枣、新鲜及干之百合及莲子、桂圆、荔枝干及利是。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子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若想增添热闹气氛,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小贴士: ‧ 选一位好命婆 来作安床,好命婆应 父母子女皆健在及婚姻和睦的长者,以及儿女已长大成人及于社会有经济能力( 最重要为并无小产或流产之个案) ; ‧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 孕妇和带孝者在婚礼头一个月内不可进新房,有月事之妇女不可在安床后及结婚当晚进新房(新娘除外); 4 上头 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吉时(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进行上头仪式。上头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当吉时届临之前,一对新人分别要穿上全新(上头衫) 的睡衣及内衣裤,女方应选择一个看到月光的靠窗桌子上,点着龙凤烛及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丸三碗(每碗六个或九个)、生果、烧肉及鸡,诚心向天参拜。 男女双方都要准备尺、镜及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较剪尺」,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 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然后将扁柏及红绳系在一对新人头上便行,最后高叫『高升』才可起立。 小贴士: ‧ 新人在上头前须用柚叶沐浴 ; ‧ 新人须穿上全新之睡衣及内衣裤 ; ‧ 若是再嫁再娶,不需再上头,因第一次结婚时已「成人」; ‧ 上头已是一个甚为简单的仪式,所以没有再简化的方法 ; 、 ‧ 新郎由男性处理,而新娘则由女性处理。但一定不能由父母或大妗姐代劳。 6 迎亲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兄弟团) 的陪同下,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女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的智力及体能测试,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是」。 姊妹团接过开门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团,上写「姊妹茶点金」。 新郎顺利入门后,姊妹团亦应以茶点招待兄弟团。 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妗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 新入应先拜天地,再拜祖先,后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茶内预先放入红枣,取其意头,长辈所赠送的金器首饰新娘应立即带上并表示谢意)。 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小贴士: ‧ 新郎应自备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 ‧ 倾「开门利是」的时间。通常新郎会与姊妹们预先妥协一个价钱,免得双方于喜庆当日 不相让、争持不休而影响气氛或误吉时 ; ‧ 若新人比哥哥或姐姐早结婚,俗称「爬头」,就要将其裤子挂高,让新人穿过裤裆才可出门,以表对兄姊的尊重。 7 出门 在露天地方,由大妗姐或伴娘撑起红伞护着新娘,意指开枝散叶。大妗姐及众姊妹走在新人后尾,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和红绿豆,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8 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重要程序如下 1) 新人步入男家 ; 2) 翁姑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翁姑不可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以免相冲); 3)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 4) 新人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给新人利是,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应实时戴上,以示谢意 ; 5) 新人向其它长辈及亲戚奉茶 ; 6) 新人不需向新郎的同辈兄弟或亲友逐一奉茶,互相握手便行 ; 7) 一对新人应留在家中和翁姑及其它长辈吃中午饭.翁姑须准备九道菜,象征长长久久 ; 8) 若男家地方浅窄,伴郎可和兄弟姊妹团成员出外吃中午饭(伴娘留在男家陪新娘)。 小贴士: ‧ 陪伴新娘过门到男家的必须是未婚(大妗姐除外)女性,但新娘的兄弟不可陪伴新娘过门 ; ‧ 准备软垫给新娘跪拜 ; ‧ 新娘若收到饰物应实时佩戴 ; ‧ 中午饭可减至八道菜(发财发达)或甚至六道菜(六六无穷),但切忌七道菜,不好意头。 ‧ 新人吃过中午饭后可实时回门,然后在晚上摆酒。 9 回门 (三朝回门) 指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连同礼物回探女家 回门礼物 ‧ “ 原只烧猪”(代表新娘之贞操) ‧ 西饼两盒 ‧ 酒一双 ‧ 鸡两只 ‧ 生果两篮 ‧ 生菜(风生水起) ‧ 长寿面两盒 ‧ 猪肚及猪肉等 女家随即用此礼品供奉祭祖,其后再将分给亲友。但烧猪之头及尾及手脚各一及猪舌半边(象征好头好尾之意),连同利是放于烧猪盆上,表示对男家的回礼。 小贴士: ; 全部可以用利是替,除烧猪外 ; ; 现今的新人普遍会选择结婚当日实时回门,或于第二天回门.但切记不可超过三天,这代表男家不满意新娘,不批准她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