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他们都是周敦颐的后代。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有一处濂溪故里,也就是周敦颐的故乡。在那里,有一副楹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今古奇观。”从楹联的意思来看,鲁迅(原名周树人)和周恩来,都是周敦颐的后代。按世系表排列,鲁迅是周敦颐第三十二代孙,周恩来是周敦颐第三十三代孙。据说,周敦颐十世孙周澳迁居到今绍兴周桥,绍兴周氏后来不断发展、枝繁叶茂。周澳生有四子,其中周德、周完一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周德第十七代传人为逸斋公,逸斋公的第十四代传人即是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而周完一的十二代传人中,就有周恩溥、周恩寿、周恩来三兄弟。扩展资料: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勃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 周恩来不但把自己看作是绍兴人,而且还认为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8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周恩来在武汉纪念会上作了讲演。他一开头就说:“我想,在今天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大家都是诚意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我自己不是文学作家,然而却参加了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统上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在绍兴城的周家,所以并不如主席(按:指会议主席郭沫若)所说以来宾资格讲话。” 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时,回到故乡绍兴。这是他自1909年3月初随伯父周贻赓从淮安到绍兴探亲后,第二次回绍兴。在绍兴时,周恩来十分注意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了“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 1939年3月30日晚,他在警卫员刘久长陪同下,到火珠巷板桥3号姑夫王子余家,与事先约定的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的青年工人座谈。席间,他转言问王子余:“周家跟鲁迅是否同族?”王子余听了周恩来的询问后,答道:“同姓不同族,鲁迅是鲁圩周,你是后马周。” 不难想象,周恩来听了姑夫的回答,一定感到失望。但他称赞鲁迅是革命的硬骨头,说要学习鲁迅不畏强暴的精神,把抗战坚持到底。 周恩来一直很敬重鲁迅,在南开大学读书时,他曾邀请鲁迅到天津来演说,鲁迅也答应了。南开大学为之而轰动。可是,约定的1919年11月8日,鲁迅忽然有事,不能如约前来,深表抱歉,并请了他二弟周作人来代替演讲。为此事,周恩来到晚年还深深地感到遗憾。 周恩来了解他与鲁迅是否是同族,就像1938年10月19日他所说的那样:“然而我却不愿意如章行严口口声声‘吾家太炎先生’似的而也说‘吾家树人先生’,我只能如古诗所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似的来怀念鲁迅先生。” 周恩来很重视纪念鲁迅逝世的活动,仅解放前就先后参加了5次纪念活动,并作了演说。“我要在鲁迅先生之像面前立下誓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抵抗,也仍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曾听祖父、父亲说过保佑桥周家与覆盆桥周家是同宗同族,当他离开绍兴辗转回到重庆曾家岩后,与其堂弟周恩谈故乡之行时,仍坚信他们与鲁迅先生是同族的。解放初,周恩来又托友人继续调查自己与鲁迅的关系。经过调查,周恩来与鲁迅的关系终于搞清楚了。 根据《绍兴县志姓氏编》、《濂溪故里周氏族谱》、《越城周氏支谱》、鲁迅祖父周福清在清代同治丁卯科所写的《浙江乡试卷》中的履历、周恩来所写的《百草园和百岁堂》等材料来看。绍兴周家的世系,源出古代姬姓,后迁河南汝南郡,遂按国号以周为姓。传至宋代周敦颐(宋代理学创始人,也称濂溪先生),卜居庐山莲花峰下,子孙繁衍,分徙各处。周澳是周敦颐的9代孙,《绍兴县志姓氏编》说鱼化桥周氏和后马周“同为澳长子名德之后。”鱼化桥是周氏宋祠所在地。鲁迅属于鱼化桥支的覆盆桥(地名)分支,周恩来属鱼化桥支的保佑桥(地名)分支,住百岁堂内。覆盆桥分支和保佑桥分支的分居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再依《后马家谱》来推算,鲁迅为周氏第20世,周恩来为第21世。 此外,鲁迅的母亲鲁瑞,是周恩来祖母鲁氏夫人的堂侄女。周恩来与鲁迅不仅是同宗同族,而且还是远房亲戚。 1952年的一天,许广平到中南海周恩来家作客。周恩来很恭敬地迎接了许广平,他亲热地说:“广平同志,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许广平年纪要比周恩来小得多,那里受得住这番礼节,红着脸,忙不迭地摇手:“不敢当,不敢当。”周恩来接着说明,他已经了解到他和鲁迅确属本家,不过是很远的关系,按辈分鲁迅长他一辈。当时,周恩和两个亲属也在座。 周恩来不但向许广平认亲,后来又向周建人认亲。1969年,中共“九大”期间,周恩来特地去北京饭店拜访周建人。他用绍兴腔对周建人说:“建老,我已查过哉,您是绍兴周氏20世孙,我是绍兴周氏21世孙,您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来!”周建人见周恩来如此有礼,也忙说:“你是总理,不敢当。”人民网——鲁迅、周恩来是叔侄都是周敦颐后代 周姓名人辈出人民网——周恩来与鲁迅:两位伟人同出周家 浙江周氏家谱字辈周姓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历史来源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於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氵内姓周。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迁徙分布 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秦汉时期,周 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历史名人 周 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 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 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 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 璇:上海人,一代影后,又有“金嗓子”的雅号,曾拍摄过《喜盈门》、《歌女之歌》、《忆江南》等影片。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中国***早期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现代明星 周润发: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网中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等。他给自己名字的注解是“馒头泡在稀饭里”(粥润发),这是他的谐;即使到了好莱坞,他的英文名字也只是“CHOWYOU-FAT”不好记也不好读,这是他的酷;他很少回香港,却始终不入美国籍,他说“做中国人,爽”,这是他的傲。知道吗?5月18日是他50岁的生日,英雄半百,但依旧是英雄。 周星驰:上海人,学毕业后考人无线电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视第十一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做了四年。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在该剧中出现了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1988年他得到导演李修贤的赏识,出任《霹雳先锋》男主角之一。 周迅:周迅清水芙蓉般的周迅,在人们的眼里,是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烟雨红颜》,她的每一部戏都是那么引入注目……周迅不是典型的美女,但以另类气质取胜,又具双重性格,所以她不困于特定的形象:“以前是学跳舞的,没有学过表演,没上过戏剧学院,因此我的演出不是学院派那一套,比较自然、着重感觉。” 周杰伦:e世代的新音乐人唱歌风格是R&B结合古典西方中国乐曲,是个公认的音乐才子,有独特完美的唱腔和音乐天赋,影响了一代活力新军。 周笔畅:拿下“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周笔畅声名鹊起,在各大BBS上都有了一帮死忠“笔迷”。男装、戴眼镜、唱R&B,这是周笔畅一贯的亮相,也让她成为超级女声中的另类形象。 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睢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此外,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庐江堂”、“浔阳堂”、“临川堂”、“陈留堂”、“沛国堂”、“泰山堂”、“河南堂”、“笃祜堂”、“武功堂”、“世德堂”、“亦政堂”、“诵芬堂”、“清白堂”、“继述堂”、“世善堂”、“忠厚堂”等。 宗族特征 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周姓宗祠通用对联 〖周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功高细柳; 泽普爱莲。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爱莲说》。 濂溪世德; 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朝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写的散文《爱莲说》十分有名,被选入当今中学课文。文天祥为其写象赞曰:“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垂社稷,泽及生民,朝阳鸣风,盛世祥麟,九重必作,名重缙绅。”下联典指汉·周亚夫。周勃、周亚夫父子均是汉朝名将,在大功于朝廷,周勃封绛侯,周亚夫官至丞相,封平虏大元帅。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边塞烽火连年不断,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将军加强边防,周亚夫驻军细柳。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即使汉文帝来巡视,也得照军纪行事,文帝大为感动,称赞周亚夫有“真将军”(事载《史记》绛侯周勃或家)后以“细柳营”、“细柳”、“柳营”称军纪严明的军营。唐代王维诗“勿过新年市,还归细柳营”,唐代温庭筠诗“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 岐阳启姓; 绛邑封侯。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岐阳启姓; 濂水分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氏来历。下联典指北宋·周敦颐。 奋身除害; 决策破曹。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 太妊思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爱莲世泽; 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周敦颐。下联典指汉·周亚夫。 系由丰水; 脉接岐山。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周氏祖堂联 ----------------------------------------------------------------- 周姓典故、趣事 〖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于《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 〖周瑜与赤壁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力大增。几年后挥师南下,曹操送信给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臣都丰张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当时周瑜奉命到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去了,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柴桑。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槁草;驱中国大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听了周瑜的话,非常激动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拔刀斫破面前批阅奏章的几案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 这天夜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分析当时军事形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此开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北方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荆州刘表军队)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第二天,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左军都督、程普为右军都督,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 刘备在樊口日夜盼望孙吴军队,看见了周瑜的船队,便派人进行慰劳。周瑜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离开办公的船舱,倘若刘备能屈尊到我船上来,那就符合我的愿望了。”刘备于是独乘一只小船去见周瑜,见面后问:“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说:“此自足用,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但观瑜破之。”刘备想喊鲁肃来见面。周瑜说:“鲁肃受军命也不得离开办公的船舱,你可另外单独去拜访。” 周瑜担任孙刘联军的统帅,时年三十四。当时刘备军队约2万人,周瑜军队3万人,孙刘联军共约5万人。周瑜的船队沿长江上游前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长江南岸)。当时曹军中已流行传染病,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引退到长江北岸,周瑜军在长江南岸。部将黄盖建议说:“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选冲锋战舰10艘,上载干燥的芦荻、枯干的柴草,又灌油其中,外面包上布幕,战舰尾部又系着轻快小船。在此之前,黄盖先致密信给曹操,假称投降。船队驶到长江中心,张举樯帆,依次前进。曹军将士都站在营外观看,指指点点,说这是黄盖投降的队伍。黄盖的船队离北岸约二水里,同时点火,当时虽是冬天,但碰上好天气,东南风急,风力猛,火势烈,火船如箭驶入曹营,曹军船舰全部被烧毁。大火蔓延到北岸陆地曹营,一下子,火焰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激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天寒堕水,为吴军救起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队继续冲击,擂鼓如雷,曹军全线溃败。曹操带领残余军队从北岸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陆上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道路不通。曹操下令疲弱士兵负草填塞泥坑,骑兵才能通过。负草的疲弱士兵陷在泥泞中,被骑兵践踏,死的又很多。刘备的军队与周瑜的军队从水路、陆路奋勇追击,追曹军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曹军大溃败途中又疫病流行,二十几万大军死去一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北江陵,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残军北还许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后,孙权在江东与江西的政权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得到益州,曹操则占领了北方,从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 〖针灸神技〗 周汉卿,明初名医,松阳(浙江省县名,1958年并人遂昌县)人。他兼长内科外科,针灸尤其神奇。他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华州(今陕西省华县)陈明远,眼瞎十年,周汉卿看了后说:“可针也。”于是翻开陈明远的眼皮,用针刮去眼睛上的云翳。陈明远的眼睛马上光亮一闪,能分辨出五种颜色。这种高超技术,已接近现代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水平。又如义乌(今浙江省义乌)陈化子,腹部有肿块,抚摸如瓦坛。周汉卿看了后,说:“此肠痈也(这是肠内化脓性肿块)。”便用大针烧红穿刺,刺人三寸多,脓随针进出,进出时还发出响声,马上治愈。 ----------------------------------------------------------------- 〖周恩来与酒〗 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 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暄。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经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 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总理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 〖周恩来罢宴〗 那是1958年7月,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若。周总理的工作精神,历来为全党所钦佩。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总理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我们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日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ca>/zhidaobaiducom/question/33986520htmlsi=64579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 (清)周大棻编纂 清嘉庆十年(1805)刻本 十六册 人民大学 4580浙江杭州汝南周氏族谱十卷 (清)周恒 周祖濂纂修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木刻本 五册 天一阁 4581浙江杭州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周之錀等重修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4582浙江杭州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光绪十六年(1890)纯德堂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4583浙江杭州汝南周氏家谱一卷 (清)周建权辑 清光绪间稿本 南京博 4584浙江杭州汝南周氏信字支第七房小宗谱不分卷 民国钞本 一册 浙江图 4585浙江临安临水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荫堂等修 清光绪六年(1890)汝南郡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二部)忠贤昭胜夀英彦立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