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头是词语。口头词语,是出自,《朱子语类》卷七六:"天下道理只在圣人口头,开口便是道理。"明·李贽《与友人书》:"胸中有数百篇文字,口头有十万首诗书,亦足以惊世而骇俗。"解释1、嘴上。《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夫妻一向只那等忙碌碌的张罗儿子起身,心头口头时刻有桩事儿混着倒也罢了;如今见他这一着行衣,就未免觉得离绪满怀。"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谈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2、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思想"或"行动"。毛泽东《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3、用说话方式来表述的。区别于"书面"。赵树理《写作前后》:"人民大众所享受的传统文艺作品,大部分是通过戏剧和曲艺艺人口头的传播才领会到的。"4、味道。《红楼梦》第二五回:"凤姐道:'我前日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给姑娘,可还好么'……宝钗道:'口头也还好。'"知识拓展用词语造句子,可以通过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在书写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词汇,通过组合成分和变换语序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句子。例如,可以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事物的特点或状态,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勤奋的学生总能取得好成绩。”等。动词可以用来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变化,如“孩子们欢快地奔跑在操场上。”、“他专心地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等。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他慢慢地走进了房间。”、“张扬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艺。”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连词、介词、代词等词性来连接句子,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尽管下雨,但我还是去参加了聚会。”、“与其抱怨生活,不如积极地面对困难。”、“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等。在写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词语的使用,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流畅性和准确性。同时,鼓励创新,尝试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方式,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风格。口头话,常常被视为日常言语的表达形式。在明朝沈德符的《野获编·词曲·拜月亭》中,他特别欣赏《绣襦记》中的《鹅毛雪》一折,其语言质朴、自然,就像乞儿日常交流的话语,浑然天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堪与古诗中的经典如‘孔雀东南飞’和‘唧唧复唧唧’相媲美。这种语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语。另一方面,口头话也可以指那些频繁出现在口头、深入人心的话语。例如,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到有些人常常提及他们的祖宗有强大的团结力和武力,这些就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此外,口头话在民间还有一些特定的俗语形式。碧野在其作品《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中引用了一句地方流传的口头俗语:“招了女婿当长工。”这样的俗话,深深扎根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中,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