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卡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纪,古罗马出现了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罗马元老院和全体臣民祝愿国父阿德裹安·奥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样,这是贺卡的前身。 中世纪时,各种形式的贺卡相继出现。那时中欧最流行的是木制和卡,即把贺词雕刻在光洁的木头上,还有人把木雕涂上颜料,绘制得五色斑斓。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贺卡。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姑娘们怀者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词,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爱。姑娘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词可以说是最早的情人节贺卡了。 1840年,美国商人埃丝特·A·霍兰德开始把情人节贺卡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第一年就赢利5000美元。可见贺卡几乎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青睐。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贺卡——圣诞卡产生得较晚。该卡第一批设计是于1843年出自英国一位画家约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欢。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在贺卡上千亿张,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贺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贺卡的新种类更是层出不穷。 贺卡的起源 贺卡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纪,古罗马出现了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罗马元老院和全体臣民祝愿国父阿德裹安·奥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样,这是贺卡的前身。 中世纪时,各种形式的和卡相继出现。那时中欧最流行的是木制和卡,即把贺词雕刻在光洁的木头上,还有人把木雕涂上颜料,绘制得五色斑斓。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贺卡。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姑娘们怀者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词,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爱。姑娘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词可以说是最早的情人节贺卡了。 1840年,美国商人埃丝特·A·霍兰德开始把情人节贺卡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第一年就赢利5000美元。可见贺卡几乎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青睐。 1842年的圣诞节,英国的传教士蒲力治,用一张卡片,绘了一幅耶稣诞生的图画,并且写了两句:「祝您圣诞快乐,新年平安。」然后把这张卡片,寄到远在非洲传教的好友。亨利考尔爵士看到以后,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就请画家毛厄里设计制作了一张卡片,赠给一位亲近的友人。据说这张圣诞卡画的是一幅美丽的家庭圣诞欢乐图,在画的一角,还写着:「祝您有个快乐的圣诞节,和愉悦的新年。 1843年,在英国有个叫亨高尔的十多岁青年,在一家雕刻店当学徒。圣诞节时,他因为忙,没时间给家人和朋友写信道贺,便切了一些白纸片,请一位很有名的画家,画上一家人坐著欢度圣诞的情形,又在纸片中央写着祝贺词:『恭祝圣诞,并贺新年!』寄给亲友。以后他又和那位画家合作,按照原样印了一千张,除了他们自己留著用一百张之外,其余的都以一先令的价格卖出。从此以后便有了圣诞卡。 相传圣诞卡始于1844年。当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阿拔太子在伦敦的温莎堡里庆祝圣诞节,邀请王族儿童入宫参加宴会,请柬上印有祝贺的词句。欧洲人从此纷纷仿效,用这种写上祝贺词的卡片来互相祝贺圣诞和新年。 相传圣诞卡始于1844年。当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阿拔太子在伦敦的温莎堡里庆祝圣诞节,邀请王族儿童入宫参加宴会,请柬上印有祝贺的词句。欧洲人从此纷纷仿效,用这种写上祝贺词的卡片来互相祝贺圣诞和新年。 1864年,英国的阿尔巴特亲王特别推广这件事,就印制了一千张圣诞图画的圣诞卡,开始发售。到一八六五年,印刷的圣诞卡,大量销售了。首先是由德国绘画彩色的石版工厂印制以后,运送到英国去,正式发售。再从英国传到世界的各地,于是寄送圣诞卡的风俗,渐渐流行起来。 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欢。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在贺卡上千亿张,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贺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丰富多采,贺卡的新种类更是层出不穷。 到了二十世纪初,普遍风行,不论是不是基督信徒,以圣诞卡向亲友祝福,和恭贺新年。并由此派生出比较非宗教化(或者说东方化)的“贺年卡”----究其原因:西方人过圣诞便算作‘过年’了,与东方人一节归一节有区别。 我国贺年卡的来历,也是有渊源的。早年,官场中人或社会仕绅,在新年伊始,职位或辈份低的,会向年长或位高的登门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贵宾不便会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红色名片(或印红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贺新禧」的字样,以表亲自上门拜年之意。年俗拜年贺卡的意思是什么?贺卡是什么意思? 贺卡的意思是:贺卡hè kǎ向人祝贺节日、生日或喜庆之事的画片。 ●王晓慧《美好的祝愿·贺年卡》:「虽是一张小小的贺卡,却是我浓浓的心意。」 ●《文汇报》19901217:「随着圣诞节、新年、春节的来临,贺卡热又在上海出现。」 ●《新民晚报》19911119:「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一张小小的贺卡竟使两位老人萌发爱心。」★「贺卡」在《汉语大词典》第14144页 第10卷 177★「贺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28页参见:贺卡 贺卡是什么意思 贺卡 hè kǎ向人祝贺节日、生日或喜庆之事的画片。●王晓慧《美好的祝愿·贺年卡》:「虽是一张小小的贺卡,却是我浓浓的心意。」●《文汇报》19901217:「随着圣诞节、新年、春节的来临,贺卡热又在上海出现。」●《新民晚报》19911119:「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一张小小的贺卡竟使两位老人萌发爱心。」 ★「贺卡」在《汉语大词典》第14144页 第10卷 177 ★「贺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28页 参见:贺卡 贺卡的英语单词1greeting cards2cards3greetings card4hallmak cards5hallmakcards 用贺卡造句 1从时髦的“鞋盒”短笺到令人深思的“悄悄话”贺卡,霍尔马克公司的产品包罗了个人信息联系的全部形式。2凡在情人节购买本店玫瑰花、巧克力、贺卡系列礼品者,将得到免费赠送的礼品一份。3给他发电子贺卡4孩子们也互送情人节贺卡。5毫无疑问贺卡对你父亲来说是千金难买的。6教师节那天她将送老师一些花和贺卡。7她给我寄来一张圣诞贺卡。8每年的母亲节,她在疗养院的房间里都会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贺卡。9人们在圣诞节互赠贺卡和礼物。10圣诞节我们给朋友们送圣诞贺卡。11他打开贺卡看里面写的是什么,第一行便是“父亲节快乐12喔,埃德总在情人节那天送给我一盒糖和一张贺卡。13我把贺卡装进信封,然后用舌头去舔,好让信封粘上,但是因为价格太便宜,极少的信封上面才有足够的胶。14也许在找斋月贺卡?15与广为流行的错误理解相反,将父亲节设立为一个节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贺卡商卖出更多贺卡。16这张贺卡把生日快乐的祝愿特意带给你,希望今天10 岁的女孩兴高采烈地过生日。祝生日快乐!> 祝贺的和可以组什么词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扩展资料虽说“春节”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而且有很多年俗,过年期间要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祁盼来年的好运。贺(贺)hè ㄏㄜˋ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祝贺贺仪贺年贺岁恭贺贺辞贺卡庆贺贺燕贺喜贺年卡恭贺新禧贺梅子贺年片奉申贺敬西牛贺洲贺新凉贺黄梅贺新郎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