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带孩子拜访长辈注意三要三不要,这样才不失礼)

婴儿 0 63

(要过年了,带孩子拜访长辈注意三要三不要,这样才不失礼),第1张

农历新年就要到了,一年一度的新年大人可能感受不到,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最有希望的一天。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可以放鞭炮,走亲访友吃年夜饭,拜长辈,抱下来,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老乡,同龄人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虽然中国的风俗习惯与南北不同,但过年的礼仪和方式大致相同。我们的孩子普遍活泼真诚,不在乎长辈沟通中的“繁文缛节”。但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最起码的礼貌礼仪还是要遵守的,要尽量避免让自己难堪,避免以泪洗面分手。


《论语》中有一句话:“固步自封,亦步亦趋,所向披靡。”如果你起来了,你就下来了。喜欢战争的颜色,你脚好,脚好。享受仪式,有风度。私了的时候和私了的时候一样开心。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礼仪细节的重视。虽然不需要诺诺跟着来,但是只要七七八八的去做了,“有家教/好孩子”的赞赏就会迎面而来,孩子就会得到极大的认可。


新年问候礼仪的三个要点-


认长辈和称谓:中国人对亲人的称谓恐怕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不仅有家庭成员和亲戚,还有堂兄妹。对母亲和父亲、同辈、长辈和晚辈的称呼层出不穷。记得提前告诉孩子来访家庭的称谓,这是最重要的。其他探亲的也要提一下。毕竟长辈要给压岁钱。两个爷爷和三个奶奶,大叔叔和小叔叔,大婶婶和三个婶婶,还有堂兄妹,即使复杂难记,孩子也应该有印象。父母应该在孩子见面介绍的时候提醒孩子。叫错三两个不要紧,一个不记得就很尴尬了(家长也忘了卡)。


注意称呼和问候:成年人敬礼的方式,人远的时候握手挥手打招呼,人近的时候互相拥抱轻拍。孩子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但起码的礼仪和教养是必须的。我来教你拜年的最佳方式——双手低头,微微低头说喜庆的话。鞠躬可以双手齐肩,只需要鞠躬30度即可。不会的,适当的礼仪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大声说出对方的地址,在虎年/健康/富贵/平安前后说吉祥话,会锦上添花;


注意场合和着装:过年着装,老人们喜欢唐装棉袄、红领巾;成人大衣的羽绒、毛料面料是顶级的;小孩子不要太在意,红色喜庆和生肖风格(比如虎年新年)特别合适。当然,有些地区有庆祝肖崇禧的习俗或禁忌色彩,现代社会不必太在意。总之就是体面,喜气洋洋。迎接新年的时刻是最重要的。你不应该让你的长辈在门外问候你,也不应该让你自己和你的孩子屈尊。总之,既然要尊重对方,就要让孩子感到舒服和自由,否则孩子起来就很难收拾了。


拜年了,三不-


不要当面打开红包礼物:中国人目前已经严重西化,但年轻人收到红包礼物时,大多会当面打开,以示重视和双方的亲密。他们不知道这样的生日聚会是可以的,因为大部分都是同龄人,但是小孩子当着长辈的面拆旧信封,甚至当面数钱,是很大的不尊重和冒犯。脾气不好或者手僵硬的长辈会当场翻脸,训斥你没有家教。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毕恭毕敬地拿着。送礼要经过对方的允许。大方的长辈期望子女看到礼物马上就来,大多会点头默许,这样即使当面打开玩,也不失礼仪;


不要参与打牌赌博:过年难得亲戚聚会。锄地打麻将甚至来几套英雄联盟都是家常便饭。没必要大家都敢坐在那嗑瓜子当饭吃!但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儿童应避免打麻将、打牌,尤其是大人赌博,儿童一定不能参与。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参与,最多也就是帮长辈摸个牌,开心一下,仅此而已。不要长时间坐在麻将桌上赌博到天亮。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不要因为沉迷游戏而让孩子陷入危险。毕竟鞭炮烟花这种易燃易爆物是充满危险的。


不要随意上下餐桌,大声喧哗:如果你很少带孩子吃饭,家里的老人带的比较多,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缺乏餐桌礼仪,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吃饭时大声喧哗,和同龄人打架,长辈还没入座就吃饭;用筷子把菜一个个夹起来,甚至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面前;吃一顿饭上桌十几次,吵吵闹闹;以上任何一个动作出现一两次,长辈一般不会因为过年的气氛而生气,但反复出现难免脸色不好看,家长也会很尴尬。如果“这次算了,下次别做了”在这个时候出来,就彻底宣告了孩子的无文化状态。因此,避免这些不礼貌行为的措施在于尊重和教导每一餐,并树立榜样。


现在过年已经不像上世纪那么官僚和繁文缛节了。但是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举止还是需要的,尤其是孩子,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举止包含了家庭的教养和水平,也显示了他们的涵养和修养。如何把他们主动率真的天性和风度礼仪结合起来,真的是一门需要过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