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句子需要停顿的用逗号,句子中有并列词语的用顿号,二者不能通用。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或“及”进行连接,“以及”或“及”之前应用逗号。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
句子需要停顿的用逗号,句子中有并列词语的用顿号,二者不能通用。
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或“及”进行连接,“以及”或“及”之前应用逗号。
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下例解释“对于”一词用法,“人”“事物”“行为”之间有顺序关系(即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行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为、行为和行为六种对待关系),各项之间应用顿号。详细解释去下:
一、以下情况用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基本上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个人贡献出一生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座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景点,我到过的不过几处。
二、以下情况用顿号:
1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如:正三角形是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扩展资料:
符号书写注意事项如下:
1、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后,占一个字位置,居左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问号、叹号均置于相应文字之后,占一个字位置,居左,不出现在一行之首。两个问号(或叹号)叠用时,占一个字位置;三个问号(或叹号)叠用时,占两个字位置;问号和叹号连用时,占一个字位置;
3、引号、括号、书名号中的两部分标在相应项目的两端,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其中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4、破折号标在相应项目之间,占两个字位置,上下居中,不能中间断开分处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5、省略号占两个字位置,两个省略号连用时占四个字位置并须单独占一行。省略号不能中间断开分处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
6、在实际编辑出版工作中,为排版美观、方便阅读等需要,或为避免某一小节最后一个汉字转行或出现在另外一页开头等情况(浪费版面及视觉效果差),可适当压缩标点符号所占用的空间。
参考资料:
顿号和逗号的口诀和使用方法如下:
口诀:
字数较多时,用逗号;字数较少时,用顿号;
表示强调时,用逗号;不表强调时,用顿号;
成分不整齐,用逗号;成分整齐时,用顿号;
成分是短语,用逗号;成分是词语,用顿号。
方法: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1、什么时候用顿号什么时候用逗号的区别。
2、什么时候用顿号什么时候用分号。
3、什么时候用逗号什么时候用顿号。
4、在句子中什么时候用逗号什么时候用顿号。
1顿号和逗号表示句子内部停顿,但是顿号用于并列短语的停顿,朗读的时候它比逗号停顿时间短。
2顿号的形式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总的要求:
字数较多时,用逗号;字数较少时,用顿号;
表示强调时,用逗号;不表强调时,用顿号;
成分不整齐,用逗号;成分整齐时,用顿号;
成分是短语,用逗号;成分是词语,用顿号。
一、作主语,分情况:
1原则上,用顿号。
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夜莺的歌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2有共同的词语修饰时,用顿号。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峻青《瑞雪图》)
3并列成分字数较多或表示强调时,用逗号。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毛泽东《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鲁迅《故乡》)
二、作谓语,分情况:
1并列成分带带宾语时,用顿号。
宗派主义者……打击、处罚和撤换中央和地方一切同他们气味不相投的老干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86页)
我们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一次雄伟壮烈的事件,这次事件必将改变我们的生存现状并深刻地影响未来。(张贤亮《挽狂澜》)
2并列成分不带宾语时,用逗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他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他们常常选择合适的地点,利用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式,向消费者直接传达产品信息。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落花生》)
三、作宾语,分情况:
1原则上,用顿号。
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爱迪生》)
2有共同的词语修饰时,用顿号。
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碧野《天山景物记》)
3并列成分字数较多或表示强调时,用逗号。
四、作定语,分情况:
1原则上,用顿号。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
冷冰川也叫大陆性冰川,它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韩爱敏《漫话冰川》)
2后置定语,用逗号。
在广阔平原的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冀中的地道战》)
3并列成分字数较多或表示强调时,用逗号。
那种轻视武装斗争,轻视革命战争,轻视游击战争,轻视军队工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
五、作状语,分情况:
1原则上,用顿号。
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它……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种子的力》)
2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用逗号。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3后置状语,用逗号。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了君,为自己。(鲁迅《伤势》)
4并列成分字数较多或表示强调时,用逗号。
六、作补语,一律用逗号。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卖火柴的小女孩》)
特殊情况:
1并列成分中还有并列成分,大的并列成分用逗号,小的并列成分用顿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并列成分之间停顿较小的,用顿号;停顿较大的,用逗号。
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3并列成分作复指成分时,用逗号。
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字辈。
4并列成分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用逗号。
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溜溜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5并列的引语、并列的书名、并列的括号,中间使用顿号符合规定。但作为一种技术处理,也可以不用。
6数字中间,分情况:
概数中间,既不用逗号也不用顿号。
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
非概数中间,用顿号。
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7只有两个并列词语时,用“和”“与”等。
8多个并列成分时,最后两个成分之间用“和”“与”“及”“或”“或者”,等等。
9“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等连词前,既不用逗号也不用顿号。
五年来,此装置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参数和指标。
如果后天下雨或者我有事,我就不能去你那儿了。
10貌似并列的成分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的,既不用逗号也不用顿号。
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
评委会用无记名投票选举,共有出版社30家46人。
11“一”“二”“三”和“甲”“乙”“丙”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顿号,“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12标题中的并列成分,既不用逗号也不用顿号,应空一格。
用顿号妥当。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等于“/”,但“、”是中文符号,“/”是英文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
扩展资料:
使用
1、 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2、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顿号
以下情况使用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例如: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以下情况使用顿号: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扩展资料:
英语用法:
用逗号连接两个句子的时候,必须加连词,因为一个主句不能有两个谓语,除非加了连词把它变成并列句或者主从句
如果想把这个句子继续写下去但又不想加连词,还可以加分号,这两个半句之间没有连接关系但依然是一句话。因为加了分号之后这两句还是一句话,所以分号后面不用加主语除此之外就得加句号。
——顿号
——逗号
逗号(,)表示 句子内部 一般性的停顿,而顿号(、)表示 句子内部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两者都应用于句子内部,而不能用作句子末尾,而顿号相比于逗号有其特殊性,只能用在并列词语之间,也就是在结构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字词或短语,非并列关系不能用顿号。例如,“小说、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各个方面,都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便是用顿号表示其中“小说、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之间的并列关系。
虽然逗号也可以表示句内的并列关系,但在使用逗号表示并列关系时,与顿号有所区别。逗号在表示并列关系时,其停顿长于顿号。
还有扦插的各种树苗,果树中的桃树、杏树、梨树、无花果,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他的嫁接技术很好,靠接、枝接、劈接、芽接,没有他不会的,他只要接,准活。
(鲁钊《母亲的三句话》)
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
(茅盾《风景谈》)
在鲁钊的《母亲的三句话》中,“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这些并列词语在整个句子中较为紧密连贯,因而用顿号表示其并列关系。
而在茅盾的《风景谈》中,“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这些并列词语是句中表达的重点内容,需相较于顿号更长的停顿,因而用逗号表示停顿更为合适。
而在使用范围上, 逗号相较于顿号,不仅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还可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
筱燕秋走进门的时候更加严峻地阴着一张脸,不吃,不喝,不洗,不说,一声不响地上床。
(毕飞宇《青衣》)
从语法结构上讲“不吃,不喝,不洗,不说,一声不响地上床”,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属于分句,因而中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表示,而不能用顿号。
若是将“十六七岁”写成“十六、七岁”,这就成了“十六”与“七岁”并列,语义不通顺。又如,“晚上六七点钟”、“读了五六年了”,这些说话上并无停顿,若加上顿号,则导致其语义不通顺。
而表达:规律,次序,编次,依次论述,排列次序,时序季节的序次语,常用顿号。例如“一、二、三、四、五”。
如果在这其中加了词头,就得改用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如果将给序次语加上括号,变成“(一)(二)(三)(四)(五)”,那顿号、逗号都不用加了。例如:
(一)若句调较舒缓些,宜用逗号;若句调急迫些或结构紧凑些时,宜用顿号。
(二)逗号相较于顿号,不仅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还可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三)相邻两个数字合起来表示一个约数时,语气上并无停顿,不能加顿号。
以上,若能从上述方面加入琢磨,可更为精准区分顿号与逗号的使用,欢迎简友们批评指正,查缺补漏。
参考资料:
王庆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M] 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
兰宾汉 新国标标点符号使用手册[M] 上海:中华书局,2014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