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京剧的史料,怎样发展,怎样传承啊这些。说白了就是拿来写材料作文的。

问答 0 21

有关京剧的史料,怎样发展,怎样传承啊这些。说白了就是拿来写材料作文的。,第1张

有关京剧的史料,怎样发展,怎样传承啊这些。说白了就是拿来写材料作文的。
导读: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1790 年,江 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 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1790 年,江 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 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 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它于 1840 年前 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 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她 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民族精神的维系传递,对于构 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以来,文化发展的迅猛态势和观众审美选择的多样性,使京剧艺术和民族传统文 化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当下,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极少,社会 影响力每况愈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京剧,如何跟上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步伐, 焕发新的风采,进而实现自身的振兴,一直是文化界所苦苦思考的重大课题。如何让新一代年 轻人了解、认识、喜欢京剧,并通过他们把京剧国粹传承下去,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绕不开 的重大课题。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包括京剧在内的各个艺术领域的总要求,然而京剧艺术如 何改革创新,这不仅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也是每个热爱京剧艺术的人的分内事。

如今,活跃在京剧舞台的剧目仍以传统戏为主,这当然是维持京剧影响力较稳妥的方 式。但要吸引一批新观众,让老观众感受到新意,就应在创新上狠下功夫。有人提出,可考虑 向影视剧借题材。影视剧题材里结构、人物、冲突多已成熟,改编难度小。笔者以为,改编影 视剧应学会浓缩精华,把最精彩部分在最短时间内展现出来,加快节奏处理,加深观众印象, 这或许可迎合新观众的欣赏需求。有人提出,要敢于拍摄京剧影片。虽然《七品芝麻官》、 《野猪林》等开了戏剧**作品成功之先河,但此后鲜有京剧影片问世。这一创新意见受到某 些人的抵制。他们认为,京剧乃舞台艺术、剧场艺术,京剧若离开剧场会成为上岸的鱼,活不 了多长时间。其实,这是杞人忧天。 京剧要保持活力传承久远,完全可以尝试与流行歌曲结缘,与影视结缘。那种以京剧是 高雅艺术、曲高和寡为借口,画地为牢地将她锁进深宅大院的做法,不是爱护京剧,而是扼杀京剧。京剧的服务对象应是寻常百姓、市井众生。老百姓不买账、不爱看,京剧的生命力何 在?京剧的市场票房又何在?因此,京剧应该从现代生活中找寻题材,可以单幕剧形式表现现 实生活题材,让京剧真正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使他们不再觉得彼此间距离遥远。京剧艺术家 们应真正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多编现代戏、时代戏,多反映民生热点问题,讽刺那些不良 的社会现象等。

乔荩臣,男,京剧票友。工老生。

逝世:1926年,农历丙寅年

--------------------------------------------------------------------------------

活动年表

2条事件 | 全部收缩 «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遥唫俯畅票房成立

北池子遥唫俯畅票房成立,票友有乔荩臣、贵俊卿。

1914年,农历甲寅年:春阳友会票房成立

春阳友会票房在北平崇文区东晓市大街129号的浙慈会馆成立。创办人樊棣生。该会之名取“春阳明媚、生机旺盛”之吉意。名誉会长李经畲,票房规模设施,犹如正式剧团。特邀钱金福、姚增禄、鲍吉祥、李春霖、王荣山、曹二庚、律佩芳、诸如香等来此授艺和指导排练。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姚玉芙、刘砚芳、余叔岩等以会员身份参加活动。红豆馆主、卧云居士、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朱琴心、王又荃、贾福堂、松介眉、张小山、蒋君稼、赵子仪、恩禹之、乔荩臣、世哲生、林钧甫、铁麟甫、李吉甫、柏心庭、孙庆棠、赵翰卿、樊杏初、许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袼庭、钱仲明、邱伯安、沈云阶、陈远亭等均是该会的名票。由于人才济济行当齐全,文武戏均能演出,如《探母回令》、《失·空·斩》、《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单刀会》、《四五花洞》、《宁武关》、《连升店》、《九莲灯》、《石秀探庄》、《雅观楼》、《九龙山》、《广太庄》、《战宛城》、《一箭仇》、《四平山》、《铁笼山》、《挑华车》、《长坂坡》、《通天犀》、《小放牛》、《打瓜园》、《湘江会》、《游龙戏风》、《贵妃醉酒》、《穆柯寨》、《三击掌》、《战蒲关》、《徐母骂曹》、《钓金龟》、《青石山》、《金钱豹》等。

北京京剧票房即京剧票友的活动场所,以下是北京几个比较知名的京剧票房:

1 湖广会馆:湖广会馆是北京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是北京著名的戏楼之一,也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居。

2 长安大戏院:长安大戏院是专业的戏曲演出团体,以演出京剧为主,在全国各地都有演出。

3 梅兰芳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是北京最专业的京剧演出场所之一,以演出经典剧目和新创剧目为主,是京剧艺术的代表性场所之一。

4 北京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属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是代表北京最高水准的京剧艺术表演团体之一,也是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之一。

5 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大的艺术表演场所之一,也是中国最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团体之一,其戏曲表演涵盖了京剧、地方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票房不仅为京剧票友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观众提供了专业的京剧表演。

783亿元。2022年北京市牛街京剧查询票房统计为783亿元,在北京市境内排行第十。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2010年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自诞生至今,经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标识意义的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国大部分时间内,不仅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样式的最高端,同时亦为大众娱乐样式的主流。如今,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京剧的衰落恰恰代表了本土文化传统日渐失落的一个典型实例。京剧里许多剧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历史,都是惩恶扬善的故事,能够以史为鉴,教书育人。如何引起全社会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重视和热爱,营造京剧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对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义。

一、京剧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受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京剧传承观众基础日渐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艺品种样式的日益丰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普及,不仅拓宽了群众的欣赏领域,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京剧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与京剧传承的鼎盛时期相比,人们吃完饭进戏园子,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而京剧艺术是个品位艺术,不是快餐文化,观众只有坐在剧场里,处在一种悠闲、松弛的状态下品戏,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心态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因此这种环境非常不利于京剧的发展。一些中学生喜爱的是流行歌曲、街舞,对京剧了解少,接受起来有难度,学习唱段就更难了,大多数学生即使喜欢京剧课程也不会去买票听戏。社会上广大观众对京剧的欣赏热情普遍不高,京剧演艺市场不成熟,票房收入微乎其微,剧团发展普遍面临资金难题。

(二)受功利思想影响,京剧传承热情不高。

学习京剧投入较多,加之能够靠京剧吃饭的人毕竟是少数。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学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学龄前阶段就已“摄入过量”��英语、钢琴、绘画等各类兴趣班。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体系内,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帮孩子提高成绩,增强竞争力,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加课、补课。而京剧不纳入升学考试内容,仅仅作为一种爱好或者选修课存在,很难激起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京剧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好,但现在报名去戏校从小学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当他们看到京剧演员的惨淡生活,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种职业,因此京剧在选材方面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京剧需要耐吃苦,戒浮躁。

京剧博大精深、是一门很难的综合艺术,并不是会唱两句就行了,需要几十年的不断追求,不断刻苦钻研才能达到一定水平。需要学员投入毕生精力和心血,才能将京剧艺术较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一招一式、一个眼神、都有严格的要求,压腿、下腰、翻跟头练功非常辛苦,刀、枪、剑、戟的运用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唱腔、念白、表演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要求,培养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要6―8年的时间才能登台演出,京剧学员必须坚守,耐得住寂寞。目前由于社会关注度的降低,行业待遇不高,从业人员不愿意拿出更多精力刻苦地、一心一意地去钻研,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流失了,这对京剧事业发展和传承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

二、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

京剧文化源远流长,从化妆、服饰到唱腔、身法都体现出国粹艺术的极致,它的内涵,它的扮相,都是中华民族的专利。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京剧,有的人想家时就会唱起京剧,京剧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京剧本身。京剧艺术持续发展,离不开观众群体的培养,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容易忽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缺乏基本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普及京剧知识不可不为,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提升观众的京剧审美鉴赏素养。

(一)要发挥票友协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京剧传承的群众基础。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票友协会,票友们在一起互相切磋、学习戏曲知识的同时,也不断的在身边人之间传承京剧文化,通过舞台展示京剧的魅力。京剧的传承除了要培养专业演员,同时也要培养观众,两者要齐头并进,京剧的传播才能更久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孩子学习京剧大多是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辈的影响,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小朋友学习京剧往往局限于模仿。但京剧的前途不在专业,而在观众、在业余群体当中,因此让孩子从小就在京剧的氛围里成长、熏陶,至关重要。京剧“墙里开花墙外香”,国外会把京剧当宝贝来研究,但我们自己对传统艺术却不那么热衷,这令人很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讲,京剧培养了观众,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京剧。

(二)学校是教书育人、培育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京剧传承的重要阵地。

2008年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1年记者走访发现,在校园学国粹“听起来很美”,推行起来却很难,如今在不少学校已悄然亮起了“红灯”。原因是老师不精通、课时难保证、学生不爱学,大多数试点学校将京剧课列入音乐课,而担任教学任务的主要是音乐教师,师资不足是最大瓶颈。京剧是一门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不是只会几段唱腔就行的。除了师资缺乏,京剧课时也难以保证,到了高年级,音乐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其它科目老师占用,音乐教学计划都无法完成,更别提学京剧了。京剧进课堂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可搞一刀切,比如利用校园小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和校园电视台对京剧班和校园京剧动态进行报道;邀请专家教授进校召开京剧座谈会,举办“走近京剧、弘扬国粹”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受众,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让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请京剧专业人士来学校上课,一学期举办一两次京剧演出、在学校里搞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相对全面真实的京剧艺术。

(三)成立戏曲培训中心,举办各类票友大赛,给予传承者荣誉和鼓励。

成立少儿戏曲培训中心或传习所,确保喜欢京剧的人能够得到指导帮助。京剧舞台艺术是以主要演员为中心的。看京戏要看“角儿”,没有“好角儿”,演不出好戏。同样一出戏,不同水平的演员去演,其艺术效果大不相同。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还需要各方面人才成龙配套。一个剧团不但需要各个行当的优秀的主要演员,而且需要优秀的“四梁四柱”,需要优秀的鼓师、琴师和文武场演奏人员,还需要好的化装的、勒头的、检场的、管服装的、管靴帽的、管道具的和管音响的各类人才。这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加强培养。我们必须把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京剧人才,特别是青年京剧人才,放在振兴京剧的突出位置。做好戏曲类节目的宣传工作,戏曲频道应该针对少儿、青年、老年票友设置精彩的有针对性的节目。做好京剧博物馆等专题展览场馆建设,并向观众开放。传统的戏曲传承方式主要是一种一对一的传帮带式的传承,要充分发挥中年演员的作用,一方面靠他们进行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他们的演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培养了青年演员,有利于向更多的人介绍京剧知识,让他们了解、熟悉京剧,进而喜爱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在保护京剧这一国粹文化的本真性的同时,不断的培养观众群体,培养传承群体,运用好学校、协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传统京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作者简介:

李宝庆,男,日照市群众艺术馆业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多年来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群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7/view-6303268htm

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成为“国粹”走进黄金时代,二百年的京剧史里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大师。

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支撑着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星罗棋布的戏楼剧场提供了京剧繁荣的舞台,精良独特的器乐、道具、戏装行业为京剧演出增色生辉。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逢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辰,徽伶高朗亭等率“三庆”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

此后许多徽班相继来京,其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负盛名,时称“四大徽班”。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等剧种汲取营养,经数十年演变,形成京剧。

扩展资料:

京剧是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的传统戏剧。

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有谭鑫培、梅兰芳大师等。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

首先不是一部就能称为票友的,再说票友有很多,水平高的低的都有,也都叫做票友。戏迷--票友--专业演员,分三层。其中也不乏许多票友下海从事戏曲专业了,比如言派老生的言菊朋,现在的程派青衣杨磊、刘欣然都是票友下海。 要成为票友首先要过戏迷这一关,首先喜欢京剧那是肯定的了。再者确定一个行当中的某个流派来模仿,比如旦角青衣中的程派。在就要常听长炼,多看有关的文字、影视资料等等,多积累这些流派的唱腔知识。唱的比较熟练了可以不时地去票房跟跟胡琴,再就是加入一些票房成为其中的一员,投身其中,多和那些老票友们交流听却建议和意见。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多参加一些比赛啊、联谊会活动啊、登台演练啊、拜访一些其中的名家啊等等…我学的京剧程派青衣,听喜欢程派。我也经常去票房活动,每个票房都不固定,现在还上大学嘛毕竟,现在也不敢说票友,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嘛!最后祝你取得很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