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分别是哪些?

问答 0 16

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分别是哪些?,第1张

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分别是哪些?
导读: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新冠肺炎、抗疫、复工复产、民法典、网课、双循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一、新冠2019年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疫情出现。新冠在世界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新冠肺炎、抗疫、复工复产、民法典、网课、双循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

一、新冠

2019年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疫情出现。新冠在世界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旅游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断出现,社会面貌加速改变。

二、抗疫

2019年底,新冠疫情出现并逐渐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迅速打响。党和政府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纷纷请愿,奔赴一线;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努力奋战,用时13天建成雷神山医院。

广大民众积极配合,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和聚集成为生活常态。国际上,很多国家相互支援,合作抗疫,分享抗疫经验,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各自的贡献。

三、复工复产

2020年2月3日,中央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全国各地陆续吹响复工复产号角,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中国经济逐步重启。3月4日,中央强调“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

4月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国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四、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五、网课

2020年1月底,面对新冠疫情的复杂严峻形势,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为保障“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级教育部门紧急动员,协调开放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大中小学纷纷将课堂搬到网上,开启网上课堂模式。网课一度成为师生交流主要途径,上网课成为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教学新常态。

六、双循环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七、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3月21日,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理念。

八、抗美援朝70周年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回望70年前,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九、六稳六保

“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十、嫦娥五号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

中国网-中国发布丨“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 新冠肺炎、民法典等入选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是文昌航天发射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承担国家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取得的最新重大成就。

也必将极大增强中华儿女自豪感凝聚力,鼓舞海南人民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而凝心聚力,奋力拼搏。

扩展资料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后,将首次返回月球,带回月球土壤、岩石等珍贵样品,圆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月、下落、返回”三步走发展战略。

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全力支持月球探测工程等航天发射任务。在长安e-5使命,省委和政府坚决执行中央政府的相关决策和安排,和省、市部门直属中央政府和文昌所有出去的城市为太空发射提供服务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资料:

人民网-刘赐贵祝贺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圆满成功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所说的嫦娥5号成功着陆月球是历史性的事件,是针对于中国的航天计划来说的。因为这对于中国在航天的探索历史上,是首次实现了携带返回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实现成功着陆,那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自然是一个里程碑。

而这一次嫦娥5号的成功着陆,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祝福,不仅有本国人民密切的关注着嫦娥5号的着陆情况,同时在成功着陆之后外国的众多媒体航天局以及网友都发表了对我们的祝贺,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任务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成功的返回地球,而俄罗斯更是第一时间对我们发表了祝贺,并表示这一次的探测在中国的航天计划上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知道这一次嫦娥5号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就是采集月球土壤,然后带回地球进行研究,而这一次的采集任务更是自主采集任务。一旦这一次嫦娥5号成功完成任务返回地球,那么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来说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同时俄罗斯方面还表示在对航天领域进行研究的时候,探月项目是人们首先会选择的项目之一,而中国和俄罗斯两方面的负责人也一直在对此进行讨论和合作,所以说他剧院中国这一次的行程圆满结束,成功的将月球的土壤带回地球,为什么这些国家都致力于对于外空的探索呢?

因为外空是未知的,它可能会在未来给我们带来许多能源上的支撑,甚至我们可能还会发现,是不是在外太空生活着和我们一样的人类,人类对于未知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的,正是有了科学人员的存在,一步步的为我们揭开了外空的神秘面纱。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嫦娥五号项目,现在已经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当然在这次成功的背后我相信那些科研人员们应该得到非常大的奖励。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也不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往往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我们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他们不会忘了这些科研人员在幕后所做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非常的艰苦,而且他们的工作还不会被人所知晓。往往这些幕后人员才是最伟大的工程,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这些人员有一些误解,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用他人的方向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鉴于他们做的这些事情都属于机密,所以不能被外人所知晓,有的时候即使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我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其实这些我们自己心里知道就可以,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幕后有一群人们,他们的努力应该得到回报。此次嫦娥五号的成功,不仅代表着我国在外太空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我国的科研实力。

听上去是不是整个过程都已经是非常复杂的了,但这只是完成了,嫦娥5号探测器一半的任务还不到,第6步,嫦娥5号探测器要在月球表面,待上两天让自己适应这种环境,然后就是开始采样,第7步,上升器将带着样品进入设置的轨道,第8步就是,与轨道返回器相对接,把样品交到轨道返回去的内部,第9步就是对接成功之后,然后做一个分离,第10步,返回器进入自己的轨道,等待时机进行返回,第11步就是成功收回返回器。、

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这些步骤都是要在38万公里之外做的,并且每一步不能够有丝毫的错误发生,我们现在要等待的就是第10步和第11步都能够顺利完成,这将预示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编辑于 2021-03-16